《刑事诉讼法》规定,机关可对符合拘留条件的嫌疑人实施刑事拘留,属于刑事犯罪的职务侵占罪也适用此规定。根据机关的权力,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若满足预备犯罪、被指认、有犯罪证据、企图逃跑等情形,可以先行拘留。此外,对于身份不明、有串供可能或重大作案嫌疑的人也适用此规定。
法律分析
职务侵占罪是属于刑事犯罪,而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机关可以对符合拘留条件的嫌疑人实施刑事拘留。
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拓展延伸
职务侵占罪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
职务侵占罪是指职务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吞、挪用或私分公共财物或他人财物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职务侵占罪,法律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将依法进行量刑裁定。通常情况下,职务侵占罪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刑事处罚和民事赔偿责任。刑事处罚可能涉及拘役、有期徒刑等刑罚,同时还可能面临罚金的处罚。此外,被害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等。总之,职务侵占罪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旨在维护公共利益、保护被害益,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结语
职务侵占罪是一种刑事犯罪,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机关可以对符合拘留条件的嫌疑人实施刑事拘留。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机关可以先行拘留,具体情形包括正在预备犯罪、被害人或目击证人指认犯罪、发现犯罪证据等。职务侵占罪是指职务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吞、挪用或私分公共财物或他人财物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该罪行,法律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包括刑事处罚和民事赔偿责任。这些措施旨在维护公共利益和保护被害益,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
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