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变换炉的选择与应用
来源:微智科技网
2016年第16卷第6期 气体净化 ・15・ 大型变换炉的选择与应用 宋全祝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jE京工程分公司,北京100011) 摘要:通过煤制氢、煤制甲醇变换炉选型、工艺性能、结构设计、选材、制造、运行维护等方面对比分 析,研究各种技术特点,分析2种变换炉各自的技术优势和不足,对于变换炉选型、设计、制造、操作运行 以及今后一氧化碳变换技术选择都具有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变换炉选型工艺性能结构 随着设备大型化,煤制油化工装置规模不断扩 大。近几年,神华集团已成功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神 华某煤制油化工项目建有2套煤制氢装置,其生产 能力为20万t/a(以100%H 计),该装置通过干煤 粉加压气化、一氧化碳变换、低温甲醇洗、酸性气体 脱除和PSA氢气提纯等工艺过程,生产满足下游装 置要求的氢气。另一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神华内 蒙古某煤化工项目建有1套煤制甲醇装置,其装置 规模为年产甲醇180万t,主要通过水煤浆加压气 化、一氧化碳变换、低温甲醇洗、酸性气体脱除、甲 醇合成等工艺过程生产MTO级甲醇。上述项目的 变换单元均采用国内一氧化碳变换工艺技术。 大型变换炉是变换单元核心设备,该设备性能 将直接影响到一氧化碳变换率、能耗、投资以及装 置的长期稳定运行。这2套变换单元自投产以来总 体运行良好,保证了下游装置原料供应。现就上述 2套变换单元变换炉工艺性能、结构设计、选材、安 装、运行维护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1变换炉工艺性能 耐硫变换工艺净化流程组合的顺序为耐硫变 换+脱硫+脱碳,具有工艺流程简单、能量利用合理 等特点。目前,变换炉主要采用下列3种结构形式: 轴向变换炉、轴径向变换炉和列管等温变换炉。前 2种变换炉结构在大型煤制油、煤化工项目应用业 绩较多,而列管等温变换炉在大型煤制油、煤化工 项目应用业绩较少。 神华某煤制油化工项目煤制氢采用完全变换 工艺,采用轴向变换炉(简称煤制氢变换炉),送出 煤制氢装置的氢气产品的体积分数不低于99.5%。 神华内蒙古某煤化工项目煤制甲醇采用部分变换 工艺,采用轴径向变换炉(简称煤制甲醇变换炉), 以调节合成气中氢碳比,出一氧化碳变换单元变换 气中H,/CO比为2.05—2.10。2套装置的一氧化碳 变换技术工艺流程类似,主要区别在于变换炉结 构、催化剂以及变换程度不同。一氧化碳变换反应 机理如下。 变换反应: CO+H20一CO2+H2 副反应: CO+3H2--CH4+H2O(甲烷化反应) CO+H 一C+H 0(析碳反应) 变换反应的特点是可逆、放热、反应前后体积 不变。由于所用催化剂对反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从而抑制了副反应的发生。把CO变为易于脱除的 CO ,制得与反应物CO相等摩尔的H 。CO变换是 原料气的净化过程。 为了确保变换单元长期稳定、高效运行,变换 炉工艺性能和结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①具有结 构简单、运行可靠,易于制造、安装和维护;②能保 证合成气均匀地通过催化剂层,气体处理量大,阻 力小,一氧化碳变换率高;③充分利用变换炉内部 空间,多装催化剂,容积利用系数高,且便于催化剂 装卸;④操作稳定、调节方便,满足各种操作工况; ⑤合理控制反应温度,提高反应效率,延长催化剂 使用寿命;⑥设备尺寸应充分考虑道路运输条件的 以降低制造成本。 1.1煤制氢变换炉工艺性能 神华某煤制油化工项目煤制氢变换单元采用 耐硫宽温变换串耐硫低温变换流程方式,采用二系 列,每系列采用3台轴向变换炉,工艺流程见图1。 来自气化装置的合成气(压力为3.8 MPa,温度为 170 oC,其中氢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3%),经煤气分 离器分离、原料气过滤器过滤、煤气预热器加热后, 在蒸汽混合器与中压过热蒸汽混合,经煤气换热器 加热后进人第一变换炉,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一氧 化碳变换反应。离开第一变换炉的合成气经煤气 ・16・ 气体净化 2016年第16卷第6期 换热器对进入第一变换炉合成气进行预热,经冷却 后进入l 淬冷过滤器与工艺冷凝液混合淬冷,然后 进入第二变换炉,在催化剂作用下进一步进行一氧 化碳变换反应。离开第二变换炉的合成气经低压 蒸汽过热器降温后,进入2 淬冷过滤器与工艺冷凝 液混合淬冷,然后进入第三变换炉,在催化剂作用 下再次进行一氧化碳变换反应,经煤气预热器、低 压蒸汽废锅、除盐水预热器降温后,进入1 变换分 离器分离,经变换气空冷器,进人2 变换分离器分 离,再经变换气水冷器冷却、3 变换分离器分离后去 酸性气体脱除单元。产品气的压力为3.4 MPa,温 度为40 cI=,其中氢气的体积分数达到55%,氢气体 积分数增加了2倍多。 凝液 图1 煤制氢变换流程不意 煤制氢变换单元设有3台变换炉,结构形式基 本相同。第一变换炉采用Co-Mo系耐硫宽温变换 催化剂,工作温度为460 cc,第二和第三变换炉均采 用相同的Co-Mo系耐硫低温变换催化剂,第二变换 炉工作温度为353 oC,第三变换炉工作温度为262 ℃。这3台变换炉内未设冷却换热元件,变换后高 温气体经换热器、淬冷过滤器等移走反应热。合成 气从3台变换炉顶部进入,底部排出。催化剂从顶 部人孔填装,变换炉底部填装惰性瓷球用于支撑催 化剂,更换催化剂时,从底部卸料口卸出。3台变换 炉由国内设备供应商制造,在专利商指导下在项目 现场填装催化剂 J。 1.2煤制甲醇变换炉工艺性能 神华内蒙古某煤化工项目煤制甲醇变换单元 采用变换+配气的耐硫变换流程,采用二系列,每系 列采用1台轴径向变换炉,工艺流程见图2。来自 气化装置的水煤气(合成气)(压力为6.35 MPa,温 度为240℃,其中氢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分为 2股,一股分别进人水煤气废热锅炉I和锅炉给水 加热器降温,经第一水分离器分离后进人中温换热 器/蒸汽过热器管程,预热后进入变换炉,轴径向变 换炉内装有耐硫变换催化剂,气体在变换炉中发生 变换反应,出变换炉的变换气依次经中温换热器/ 蒸汽过热器、变换废热锅炉I、变换废热锅炉Ⅱ、低 压废热锅炉降温后进人第三水分离器分离掉冷凝 液;另一股合成气作为配气,分别经并列的低压蒸 汽过热器Ⅱ和水煤气废热锅炉Ⅱ降温,经第二水分 离器分离掉冷凝液后与来自第三水分离器的变换 气混合一起经低压废热锅炉降温后进入第四水分 离器分离,经低压锅炉给水加热器、甲醇中压锅炉 给水加热器冷却后,进入第五水分离器,分离掉冷 凝液的变换气依次经脱盐水加热器、变换气水冷器 冷却后,进入洗氨塔的底部,分离掉冷凝液的变换 气经洗涤水洗掉变换气中的氨后送至低温甲醇洗 单元 引。 合成气 一水 堂 锅炉Ⅱ 离器 第二水分离器 低压废热锅炉 ==}第四水分离器 变换 低压 避篓一 图2煤制甲醇变换流程不意 煤制甲醇变换单元设有I台变换炉,采用轴径 向内件,是Johnson Matthey专利产品。该内件既减 少了催化剂的用量,减小了变换炉的直径,又降低 了变换炉的床层压降。合成气即冷气走外层环形 空间,反应后的变换气走中心管,采用Co-Mo耐硫 变换催化剂。该设备工作温度为421 oC,变换炉内 未设冷却换热元件,采用废锅等换热设备移走反应 热。从变换炉中心到壳体依次同心布置中心管、轴 径向内件,催化剂布置在其间,从顶部入孔填装,底 部填装惰性瓷球用于支撑催化剂,更换催化剂时, 从塔底部卸料口卸出。该变换炉在设备顶部设置 水煤气进口,底部设置合成气出口,由国内设备供 应商制造,在专利商指导下在项目现场填装催化剂。 2变换炉结构特点 2.1煤制氢变换炉 煤制氢采用3台轴向变换炉,结构形式基本相 同,反应床近似绝热,结构形式如图3所示,均采用 GB 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进行设计和制造。 第一变换炉工艺设计参数如下:工作温度为460℃, 2016年第16卷第6期 气体净化 ・17・ 工作压力为3.7 MPa,设计压力为3.9 MPa,设计温 度为485 cI二,介质为变换气,设备直径约为3.6 Ill,筒 体切线长度约为4.83 in,两端采用球形封头,结构形 式为立式,采用裙座支撑。变换气人口设置在上封 头顶部,变换气出口设置在下封头底部。该设备内 部设置热电偶,插入催化剂的底部。壳体采用不锈 钢复合钢板,基层为SA387 Gr.11 C1.2,复合层为 SA240—347,设备净重大约62 t。变换炉填装催化 剂大约47 m ,底部填装惰性瓷球,用于支撑催 化剂。 变换气人口 l 、 、 > /\ /一- 卸 变 料 换 口 气 出 口 图3煤制氢变换炉不意 第二变换炉工艺设计参数如下:工作温度为 353℃,工作压力为3.6 MPa,设计压力为3.9 MPa, 设计温度为420℃,介质为变换,设备直径约为4.4 in,简体切线长度约为5.44 In,两端采用球形封头, 结构形式为立式,采用裙座支撑。变换气入口设置 在上封头顶部,变换气出口设置在下封头底部。该 设备内部设置热电偶,插入催化剂的底部。壳体采 用复合钢板,基层为14CrlMoR,复合层为 00Crl9Nil0,设备净重大约80 t。变换炉填装催化 剂大约86 m ,底部填装惰性瓷球,用于支撑催 化剂。 第三变换炉工艺设计参数如下:工作温度为 262℃,工作压力为3.5 MPa,设计压力为3.9 MPa, 设计温度为300℃,介质为变换气,设备直径约为 4.4 m,筒体切线长度约为5.55 m,两端采用球形封 头,结构形式为立式,采用裙座支撑。变换气入口 设置在上封头顶部,变换气出口设置在下封头底 部。该设备内部设置热电偶,插入催化剂的底部。 壳体采用15CrMoR钢板,设备净重大约82 t。变换 炉填装催化剂大约88 m ,底部填装惰性瓷球,用于 支撑催化剂。 2.2煤制甲醇变换炉 煤制甲醇采用1台轴径向变换炉,反应床近似 绝热,采用GB 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进行设计 和制造。该变换炉内件为Johnson Matthey公司专利 产品,外壳为压力容器,由业主委托国内压力容器 制造厂制造。其工作温度为450 oC,工作压力为 6.7 MPa,设计压力为7.15 MPa,设计温度为480 ℃,介质为变换气,设备直径约为3.1 m,简体切线 长度约为10.2 m,两端采用球形封头,结构形式为 立式,采用裙座支撑。变换炉内部填装催化剂,底 部填装惰性瓷球,用于支撑催化剂。 该变换炉内件包括人El气体分布器、内筒、中 心管、卸料口。轴径向变换炉内筒的侧壁开满小 孔,用于变换气体均布流通,内筒内壁设置丝网,用 于防止催化剂泄露。中心管侧壁同样开满小孔,外 壁设置丝网,以防止催化剂吹人中心管。水煤气人 口设置在上封头顶部,变换气出口设置在下封头底 部。变换合成气从变换炉顶部入口经气体分布器 均布后,分2路流向催化剂层,一路气体沿轴向向下 流动,另一路由内筒径向流动,2路气体均进入催化 剂层进行变换反应,反应后的气体经中心管向下 排出 。 该设备内部设置4层热电偶,每层2支,横向插 入催化剂中。壳体材料为SA387 Gr.11 C1.2,堆焊 SS347H,内件材料为SS321,设备净重大约15.2 t, 结构形式如图4所示。 口 卸 料 口 图4煤制甲醇变换炉示意 3变换炉对比分析 3.1煤制氢变换炉 煤制氢变换单元采用3台变换炉串联的变换工 艺。由于变换反应是放热可逆反应,降低温度有利 于变换反应向右进行,因而平衡变换率增大,变换 气中残余一氧化碳减少。3台变换炉一氧化碳变换 率都保持在65%~85%,其中第一变换炉的工作温 度控制在460 oC,变换率大约为67%;第二变换炉 的工作温度控制在353 qC,变换率大约为72%;第 三变换炉的工作温度控制在262℃,变换率大约为 82%。很明显,随着反应温度的降低变换率不断提 高。由于第一变换炉工作温度较高,因此,该变换 炉采用耐硫宽温变换催化剂,而第二和第三变换炉 工作温度相对较低,均采用相同的耐硫低温变换催 ・18・ 气体净化 2016年第16卷第6期 化剂。 煤制氢变换反应接近绝热曲线,控制变换气进 入变换炉人口温度、压力,再加上催化剂具有良好 的选择性,副反应一般不易发生,易于操作,从催化 剂初期至末期变换率基本稳定。变换炉采用固定 床结构,催化剂装在壳体内,床层阻力大,从第一变 换炉变换气人口到第三变换炉变换气出口,变换气 压降大约为0.25 MPa。 由于第一和第二变换炉壳体采用铬钼钢不锈 钢复合板,内件采用不锈钢板,第三变换炉壳体和 内件均采用铬钼钢板,而且结构比较简单,设备加 工难度不大,且由国内设备制造厂供货,设备费用 较低。 在变换单元开车初期,由于原料煤含硫不稳 定,导致原料合成气中H s含量波动较大,曾持续 出现偏低情况,最低体积分数小于0.02%,导致催 化剂活性快速降低。为确保催化剂活性,需保持原 料气中含有一定H s,在工艺上采取了以下措施:① 调整气化单元原料煤配煤比例,掺烧部分高硫煤, 从而提高合成气中H:S含量。采取该措施后,变换 单元原料气中H S含量满足了催化剂活性要求。 ②变换单元采取增加补硫技术改造措施,待原料合 成气中H S含量偏低时,增加原料气中H s含量。 该措施由于措施①实施后,原料气中H s含量已满 足催化剂活性要求,最终未能实际使用。改造后, 变换炉运转情况良好Ll J。 3.2煤制甲醇变换炉 煤制甲醇变换工艺采用轴径向变换炉结构形 式,其轴径向内件为John Matthery专利产品,催化 剂填装在内筒和中心管之间,采用专利商指定的催 化剂,装填系数高。甲醇合成反应接近绝热温度曲 线,从催化剂初期至末期变换率基本稳定。由于采 用轴径向结构,床层阻力小,正常操作情况下,压力 降不大于0.04 MPa,且操作稳定。 该变换炉工作温度控制在450 oC,一氧化碳变 换率为83%,变换率高。由于变换气在变换炉内轴 径向流动,床层阻力小,可提高变换炉的高径比,有 利于减少壳体的壁厚,减少了设备设计、制造和运 输的难度,从而降低设备造价。由于设置了内筒和 中心管,减少了催化剂的填充空间,从而节省了催 化剂用量。 以180万t/a煤制甲醇生产规模为例,采用二 系列变换单元,设置2台变换炉,塔径相对较小,单 系列生产能力大,适合于大型一氧化碳变换单元。 该技术在国内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运行经验丰富。 该变换炉运行一段时间后检查发现,卸料口接 管与变换炉壳体焊接处出现裂纹。经过分析论证, 裂纹的产生主要原因如下:①设计方面,卸料口接 管较长,大部分外露在裙座外,正常操作时采用法 兰盖盲死,处于无流动状态,且北方冬季寒冷,变换 气中的水蒸汽易凝结,H S不断溶解、聚集,造成硫 化氢腐蚀;②材质方面,卸料口管线选用SS321,与 变换炉壳体(SA387 Gr.11 C1.2,堆焊SS347)焊接为 异种钢焊接,形成硫化氢应力腐蚀;③露点腐蚀,经 现场实测,卸料口底部端盖处温度低,基本没有腐 蚀,腐蚀裂纹主要集中在变换炉本体与卸料口接管 的连接处,而此处的温度大约为260℃,造成露点 腐蚀。 为了稳定生产,采用以下措施:①切除卸料管 口法兰、法兰盖和部分接管,以减少接管长度;②修 复卸料口加强管内部裂纹;③加强管外端与盲盖组 对焊接,进行100%RT和PT检测;④内衬SS304L 不锈钢管,衬管与加强管之间注耐高温密封胶。改 造后,变换炉运转情况良好 J。 针对运行存在的问题,在神华新建某煤化 工项目变换炉设计上取消了此卸料口,避免了卸料 口腐蚀。卸催化剂时,从顶部入孔真空抽吸卸出。 4结语 通过神华2套变换单元变换炉对比分析,可以 看出各自的技术优势和不足,不论煤制氢选用完全 变换工艺技术,还是煤制甲醇选用部分变换工艺技 术都有成熟的大型装置成功运行经验,风险都比较 小。在确定单条线变换单元规模时,建议借鉴已有 装置成功运行经验,根据装置规模、建设地点以及 运输条件等,尽量避免变换炉现场制造以降低设备 造价,合理选择变换工艺技术。 参考文献: [1] 郭振东,王方亮.壳牌煤气化制氢变换装置开车运行分 析[J].广州化工,2013,41(15):21卜291. [2]吴秀章.煤制低碳烯烃工艺与工程[M].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014:111—180. [3]谭立平.合成气变换炉的选材和应用[J].化工机械, 2013,40(6):825—828. [4]李剑晖,刘强,刘柱元,等.变换炉卸料口接管焊缝裂纹产 生的原因及处理[J].化工设计通讯,2014,40(4): 8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