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伸缩支腿结构及包含该伸缩支腿结构的起重设备[实用新型专利]

伸缩支腿结构及包含该伸缩支腿结构的起重设备[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微智科技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CN202346657U*

(10)授权公告号 CN 202346657 U(45)授权公告日 2012.07.25

(12)实用新型专利

(21)申请号 201120513366.0(22)申请日 2011.12.09

(73)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410013 湖南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

361号(72)发明人张建军 张良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责任公司 11240

代理人吴贵明 余刚(51)Int.Cl.

B66C 23/78(2006.01)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4 页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伸缩支腿结构及包含该伸缩支腿结构的起重设备(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伸缩支腿结构及包含该伸缩支腿结构的起重设备。该伸缩支腿结构包括套设的至少两节支腿,至少两节支腿的截面的上盖板为弧形结构,下盖板为两端为大圆弧中间为直板的梯形大圆弧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支腿结构,能够有效避免矩形截面直角处的应力集中,改善应力分布,降低支腿结构的承载应力。

CN 202346657 UCN 202346657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伸缩支腿结构,包括套设的至少两节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节支腿的截面的上盖板为弧形结构,下盖板为两端为大圆弧中间为直板的梯形大圆弧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支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节支腿的截面的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两端之间分别设置侧板,所述上盖板、所述下盖板和所述侧板连接成封闭结构,所述侧板的厚度小于所述上盖板或所述下盖板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伸缩支腿结构,其特征在于,套设的所述至少两节支腿的所述上盖板配合处设置全包式滑块(105),所述下盖板大圆弧配合处设置半包式滑块(2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伸缩支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圆弧为半圆形,所述全包式滑块(105)为半圆形滑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伸缩支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节支腿的节数为两节,该两节支腿为第一支腿(1)和可滑动地与所述第一支腿(1)套接的第二支腿(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伸缩支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包式滑块(105)包覆在与所述第一支腿(1)的配合端端部配合的所述第二支腿(2)的顶部配合面上,所述半包式滑块(205)设置在与所述第二支腿(2)的配合端端部配合的所述第一支腿(1)上的所述大圆弧上,所述全包式滑块(105)和所述半包式滑块(205)沿所述第二支腿(2)的滑动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伸缩支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包式滑块(105)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支腿(2)的滑动方向延伸的条形滑块(106),所述条形滑块(106)依次连接在一起,相邻的两个所述条形滑块(106)的邻接位置沿所述条形滑块(106)的延伸方向设置有贯通长孔(107),所述条形滑块(106)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全包式滑块(105)的端部结构配合的弧形挡片,所述弧形挡片对应所述贯通长孔(107)的位置设置有通孔,各所述贯通长孔(107)内穿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端部设置有定位所述螺杆和所述弧形挡片的螺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伸缩支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支腿结构还包括拉索机构(10),所述拉索机构(10)的两端成对角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腿(1)的安装端和所述第二支腿(2)的支撑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伸缩支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机构(10)包括穿设在所述第一支腿(1)的安装端的第一销轴(1001)和穿设在所述第二支腿(2)的支撑端的第二销轴(1005),所述第一销轴(1001)的两端和所述第二销轴(1005)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拉索(1003),所述拉索(1003)的第一端分别通过沿所述拉索(1003)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调节螺栓(1002)连接在所述第一销轴(1001)上,所述拉索(1003)的第二端分别通过连接挂钩(1004)连接在所述第二销轴(1005)上,所述拉索机构(10)还包括穿设在所述第一支腿(1)和所述第二支腿(2)上的定位销轴(1006)。

10.一种起重设备,包括支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设备的支腿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伸缩支腿结构。

2

CN 202346657 U

说 明 书

伸缩支腿结构及包含该伸缩支腿结构的起重设备

1/5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伸缩支腿结构及包含该伸缩

支腿结构的起重设备。

[0001]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从小吨位到大吨位、超大吨位轮式起重机的箱形支腿结构均采用矩形

截面,一般由两节支腿、水平油缸、垂直油缸及其它附件组成。随着轮式起重机向大吨位、超大吨位发展,支腿结构形式主要为X形。[0003] 传统矩形截面箱形支腿中,上盖板和下盖板与两侧板之间是直角过渡,该结构形式存在在直角处整体弯曲应力大和局部弯曲应力大,截面应力分布非常不均的缺点,导致支腿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过度疲劳,影响支腿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

[0002]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伸缩支腿结构及包含该伸缩支腿结构的起重设备,能够有效避免矩形截面直角处的应力集中,改善应力分布,降低支腿结构的承载应力。[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伸缩支腿结构,包括套设的至少两节支腿,至少两节支腿的截面的上盖板为弧形结构,下盖板为两端为大圆弧中间为直板的梯形大圆弧结构。[0006] 进一步地,至少两节支腿的截面的上盖板和下盖板两端之间分别设置侧板,上盖板、下盖板和侧板连接成封闭结构,侧板的厚度小于上盖板或下盖板的厚度。[0007] 进一步地,套设的至少两节支腿的上盖板配合处设置全包式滑块,下盖板大圆弧配合处设置半包式滑块。[0008] 进一步地,大圆弧为半圆形,全包式滑块为半圆形滑块。[0009] 进一步地,至少两节支腿的节数为两节,该两节支腿为第一支腿和可滑动地与第一支腿套接的第二支腿。[0010] 进一步地,全包式滑块包覆在与第一支腿的配合端端部配合的第二支腿的顶部配合面上,半包式滑块设置在与第二支腿的配合端端部配合的第一支腿上的大圆弧上,全包式滑块和半包式滑块沿第二支腿的滑动方向延伸。。[0011] 进一步地,全包式滑块包括多个沿第二支腿的滑动方向延伸的条形滑块,条形滑块依次连接在一起,相邻的两个条形滑块的邻接位置沿条形滑块的延伸方向设置有贯通长孔,条形滑块的两端设置有与全包式滑块的端部结构配合的弧形挡片,弧形挡片对应贯通长孔的位置设置有通孔,各贯通长孔内穿设有螺杆,螺杆的端部设置有定位螺杆和弧形挡片的螺母。

进一步地,伸缩支腿结构还包括拉索机构,拉索机构的两端成对角分别设置在第

一支腿的安装端和第二支腿的支撑端。[0013] 进一步地,拉索机构包括穿设在第一支腿的安装端的第一销轴和穿设在第二支腿

[0012]

3

CN 202346657 U

说 明 书

2/5页

的支撑端的第二销轴,第一销轴的两端和第二销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拉索,拉索的第一端分别通过沿拉索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调节螺栓连接在第一销轴上,拉索的第二端分别通过连接挂钩连接在第二销轴上,拉索机构还包括穿设在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上的定位销轴。[001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起重设备,包括伸缩支腿结构,伸缩支腿结构为上述的伸缩支腿结构。

[001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伸缩支腿机构包括套设的至少两节支腿,至少两节支腿的截面的上盖板为弧形结构,下盖板为两端为大圆弧中间为直板的梯形大圆弧结构。两节配合支腿的上盖板为半圆形,下盖板为梯形大圆弧结构,避免了矩形截面直角处的应力集中,改善了支腿配合的应力分布,提高了支腿的承载性能。两节支腿为第一支腿和可滑动地与第一支腿套接的第二支腿,第一支腿的配合端与第二支腿之间设置有包覆在第二支腿的顶部配合面上的全包式滑块。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的上方配合位置采用全包式滑块设计,大大增加了滑块有效接触面积,解决了传统侧向承载块有效接触面积小,应力集中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伸缩支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伸缩支腿结构的第一支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伸缩支腿结构的第二支腿的截面结构示

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图1的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示出了根据图1的B-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伸缩支腿结构的拉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3]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伸缩支腿结构的全包式滑块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00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0025]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伸缩支腿结构包括第一支腿1、第二支腿2、垂直油缸3、支脚板4、水平油缸9以及拉索机构10。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的截面的上盖板为弧形结构,下盖板为梯形大圆弧结构,该梯形大圆弧结构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直板和位于该直板的两端的大圆弧,该大圆弧可以为90度圆弧,也可以为其它弧度的圆弧。梯形大圆弧结构通过大圆弧过渡,使下盖板形成两侧较宽、底部较窄的类梯形结构。此处的大圆弧具有承载作用,能够有效减少转角处的第一支腿1与第二支腿2之间的应力集中,改

4

CN 202346657 U

说 明 书

3/5页

善应力分布。

[0026] 垂直油缸3设置在第二支腿2的支撑端端部下方,在垂直油缸3的下端连接有支脚板4,通过垂直油缸3的伸缩来控制支脚板4伸缩。当第二支腿2处于伸缩状态时,垂直油缸3将支脚板4拉起,防止支脚板4形成阻碍或者干涉。当第二支腿2伸缩到合适位置后,垂直油缸3伸出,使支脚板4伸出并支撑在支撑面上,从而对第二支腿2形成支撑机构。[0027] 水平油缸9的第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支腿1上,第二端沿第二支腿2的伸缩方向固定设置在第二支腿2上,通过控制水平油缸9的伸缩来调节第二支腿2的伸出长度,使第二支腿2的支脚板4位于合适的位置。[0028] 请结合参见图2至图5所示,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之间可滑动地套接,在第一支腿1的配合端与第二支腿2之间设置有包覆在第二支腿的顶部配合面上的全包式滑块105,全包式滑块105沿第二支腿2的滑动方向延伸。全包式滑块105的外壁与第一支腿1的第一上盖板101的内壁相贴合,全包式滑块105的内壁与第二支腿2的第二上盖板201的外壁相贴合。全包式滑块105用于传递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之间的上部载荷,使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之间具有更好的配合结构。全包式滑块105大大增加了滑块与支腿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解决了传统侧向承载块有效接触面积小、应力集中和局部稳定性差的问题。

[0029] 第一支腿1的安装端设置在起重设备上。第一支腿1包括第一上盖板101、分别设置在第一上盖板101两侧的第一侧板102和第二侧板103、以及设置在第一支腿1下部的第一下盖板104,第一支腿1的大圆弧结构为设置在第一下盖板104的两端并分别与第一侧板102和第二侧板103衔接的第一圆弧结构。第一端的第一圆弧结构分别与第一下盖板104的直板段和第一侧板102相切,第二端的的第一圆弧结构分别与第一下盖板104的直板段和第二侧板103相切。第一上盖板101整体为弧形结构,优选地,第一上盖板101为连接在第一侧板102和第二侧板103的上端的半圆形结构。[0030] 第二支腿2包括第二上盖板201、分别设置在第二上盖板201两侧的第三侧板202和第四侧板203、以及设置在第二支腿2下部的第二下盖板204,第二支腿2的大圆弧结构为设置在第二下盖板204的两端并分别与第三侧板202和第四侧板203衔接的第二圆弧结构。第一端的第二圆弧结构分别与第二下盖板204的直板段和第三侧板202相切,第二端的的第二圆弧结构分别与第二下盖板204的直板段和第四侧板203相切。第二上盖板201整体与第一上盖板101和全包式滑块105相配合的弧形结构,优选地,第二上盖板201为连接在第三侧板202和第四侧板203的上端的半圆形结构。这种圆弧过渡就避免了矩形截面直角处应力集中,改善了应力分布,大应力处应力能下降1/3--1/2。[0031] 相应地,全包式滑块105为设置在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之间的配合间隙处的半圆形滑块,从而对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形成更加良好的承载结构。[0032] 全包式滑块105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包括多个沿第二支腿2的滑动方向延伸的条形滑块106。多个条形滑块106依次并排组合在一起,形成该全包式滑块105。在相邻的两个条形滑块106的邻接位置沿条形滑块106的延伸方向设置有贯通长孔107,条形滑块106的两端设置有与全包式滑块105的端部结构相配合的弧形挡片,弧形挡片对应贯通长孔107的位置设置有通孔。全包式滑块105还包括螺杆,螺杆沿条形滑块107一端的弧形挡片的通孔处穿过贯通长孔107设置在全包式滑块105内,螺杆的一端设置有挡头,另

5

CN 202346657 U

说 明 书

4/5页

一端设置有螺母,将弧形挡片和多个条形滑块106组合在一起,使全包式滑块105对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之间的受力更加均匀合理,避免了应力集中的问题,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0033] 多个条形滑块106通过螺杆和弧形挡片固定连接在一起,相互之间可以微调,能够有效防止多个条形滑块106之间的错动,对于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之间的承载变形具有更加良好的适应性,使全包式滑块105与支腿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承载性能更好。[0034] 第二支腿2的配合端与第一支腿1之间包括有分别设置在第二下盖板204的两端的两个半包式滑块205,半包式滑块205与第二圆弧结构相贴合,并沿第二支腿2的滑动方向延伸。半包式滑块205用于传递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之间的下部载荷。由于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之间的下部载荷较上部载荷小,因此采用半包式滑块设计,以减小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之间的承载应力。

[0035] 半包式滑块205的结构与全包式滑块105的结构相同,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为多个条形滑块组合而成。

[0036] 由于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之间的上部载荷主要由第一上盖板101、全包式滑块105和第二上盖板201承担,下部载荷主要由第一下盖板104、半包式滑块205和第二下盖板204承担,因此,可以使第一支腿1的第一侧板102和第二侧板103的厚度小于第一支腿1的第一上盖板101的厚度,第二支腿2的第三侧板202和第四侧板203的厚度小于第二支腿2的第二上盖板201的厚度。这种结构在不降低支腿结构的承载性能的基础上,尽量地减小了支腿结构的重量,使支腿结构更加便于运输,使用更加方便。[0037] 请结合参见图1和图6所示,拉索机构10包括第一销轴1001、第二销轴1005和设置在第一销轴1001和第二销轴1005之间的拉索1003。第一销轴1001沿垂直于第一支腿1的侧板的方向穿设在第一支腿1的安装端,并位于安装端的下部位置。第一销轴1001的两端伸出第一支腿1的两个侧板外。第二销轴1005沿垂直于第二支腿2的两个侧板的方向设置在第二支腿2的支撑端的上部位置,第二销轴1005的两端伸出第二支腿2的两个侧板外。第一销轴1001和第二销轴1005成对角分别设置在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的侧板上,为支腿结构提供拉紧力,提高了支腿结构整体刚度,解决了大跨距支腿整体弯曲变形大的问题,避免了支腿上翘量过大而与其它部件干涉。第一销轴1001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支腿1的安装端的上部,第二销轴1005也可以相应地设置在第二支腿2的支撑端的下部。[0038] 拉索1003的第一端设置有沿拉索1003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调节螺栓1002,第二端设置有连接挂钩1004。第一销轴10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调节螺栓1002螺纹配合的螺纹安装孔,拉索1003的第一端通过调节螺栓1002长度可调节地设置在第一销轴1001上。调节螺栓1002的位于第一销轴1001外侧的端部还设置有锁紧螺母,用于在调节螺栓1002将拉索1003的长度调整合适后,对调节螺栓1002进行定位。拉索1003的第二端通过连接挂钩1004挂接在第二销轴1005上。第二销轴1005的第一端还设置有止挡结构,第二端设置有定位销轴,用于对连接挂钩1004形成轴向定位,防止连接挂钩沿第二销轴1005的轴向方向滑出。这种配合结构有效提高了拉索机构10的结构稳定性。

[0039] 拉索机构通过拉索(例如为钢丝绳或者拉板)和调节螺栓将支腿整体挠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支腿结构整体刚度,解决了大跨距支腿整体弯曲变形大的问题,避免了支腿上翘量过大而与其它部件干涉。

6

CN 202346657 U[0040]

说 明 书

5/5页

在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的侧板上还包括有定位销轴1006,定位销轴1006位于

第一销轴1001和第二销轴1005之间,主要用于在拉索机构10的长度调整好之后对第一支腿1和第二支腿2之间形成定位,防止在拉索机构10的拉力作用下水平油缸9发生回缩,使拉索机构10失效。

[004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起重设备包括上述的伸缩支腿机构。[0042]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伸缩支腿机构包括套设的至少两节支腿,至少两节支腿的截面的上盖板为弧形结构,下盖板为两端为大圆弧结构中间为直板的梯形大圆弧结构。两节配合支腿的上盖板为半圆形,下盖板为梯形大圆弧结构,避免了矩形截面直角处的应力集中,改善了支腿配合的应力分布,提高了支腿的承载性能。两节支腿为第一支腿和可滑动地与第一支腿套接的第二支腿,第一支腿的配合端与第二支腿之间设置有包覆在第二支腿的顶部配合面上的全包式滑块。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的上方配合位置采用全包式滑块设计,大大增加了滑块有效接触面积,解决了传统侧向承载块有效接触面积小,应力集中的问题。[004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7

CN 202346657 U

说 明 书 附 图

1/4页

图1

图2

图3

8

CN 202346657 U

说 明 书 附 图

2/4页

图4

9

CN 202346657 U

说 明 书 附 图

3/4页

图5

图6

10

CN 202346657 U

说 明 书 附 图

4/4页

图7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