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上)课程作业_C
交卷时间:2017-03-06 23:16:17
一、单选题
1.
(4分)《论语》的注本《论语译注》的作者是
• A. 刘宝楠
• B. 杨伯峻
• C. 朱熹
• D. 孔丘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十——十二课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第十——十二课《论语》篇
2.
(4分)下列同义词,属于所在部位不同的是
• A. 牙齿
• B. 题额
• C. 元首
• D. 肌肤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二章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第二章词汇第四节同义词的辨析
3.
(4分)“理”的本义是“治玉”,引而申之有“纹理”、“条理”、“道理”、“法官”等义。
• A. 并列式
• B. 递进式
• C. 综合式
• D. 转折式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二章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第二章词汇第三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4.
(4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忧” 的用法是
• A. 使动用法
• B. 动词的一般用法
• C. 为动用法
• D. 意动用法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三章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第三章语法(一)实词和句式第二节需要特殊理解的动宾关系
5.
(4分)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
• A. 朱熹
• B. 孔颖达
• C. 许慎
• D. 杨伯俊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六章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第六章综合运用第四节工具书与工具书的使用
6.
(4分)自称代词“朕”为帝所专用始自
• A. 商纣王
• B. 周武王
• C. 秦始皇
• D. 汉高祖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四章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第四章语法(二)虚词和句式第一节代词
7.
(4分)“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孟子·滕文公上》)中,“注”的用法为
• A. 名词作谓语
• B. 使动用法
• C. 意动用法
• D. 作状语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三章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第三章语法(一)实词和句式第二节需要特殊理解的动宾关系
8.
(4分)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词中,古今词义相同的是
• A. 數罟不入湾池
• B. 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 C. 馮唐已老聽吹嘘
• D. 我决起而飛,搶榆枋而止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二章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第二章词汇第二节古今词义异同
9.
(4分)下面各句,“之”是连词且用于主谓之间的是
• A.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B. 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
• C.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
• D. 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四章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第四章语法(二)虚词和句式第四节连词
10.
(4分)“责毕收乎?何来疾也?”中“疾”的意思是
• A. 病
• B. 小病
• C. 大病
• D. 快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七课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第七课《冯諼客孟尝君》
11.
(4分)“邵公谏厉王弭谤”中的“弭”应读
• A. gǔ
• B. mǐ
• C. xí
• D. zhì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五章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第五章音韵第一节汉语音韵的基本概念
12.
(4分)下列各组字中,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 A. 隻逐戒武
• B. 修腾徒切
• C. 曰亦甘刃
• D. 取莫狱祭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一章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第一章文字第二节汉字的形体构造
13.
(4分)“若阙地及泉,隧而见之”中“阙”的意思是
• A. 通“阕”
• B. 挖
• C. 下去
• D. 上去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一课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第一课《郑伯克段于鄢》
14.
(4分)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属于同义连用的是
• A. 故士者所以為輔相承嗣也
• B. 使治官府則盜竊,守城則倍畔
• C. 田地肥廣,草木饒衍
• D. 后世聖人易之以宫室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二章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第二章词汇第四节词同义词的辨析
15.
(4分)“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中的“夫”表示
• A. 后面要发议论
• B. 后面要陈述
• C. 后面要反问
• D. 后面要感叹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四章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第四章语法(二)虚词与句式第五节助词
二、判断
1.
(4分)“河曲智叟亡以应。”——“亡以”即“无以”,“亡以应”,即没有办法回答
•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四章
收起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第四章语法(二)虚词和句式第三节介词
2.
(4分)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是古代汉语里非常少见的现象
•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三章
收起解析
答案错误
解析第三章语法(一)实词第四节名词用作状语
3.
(4分)“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子无敢食我也”(《战国策·赵策》),两句中的“无”相同
•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四章
收起解析
答案错误
解析第四章语法(二)虚词和句式第二节副词
4.
(4分)“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则牛羊何择焉?”中的“隐”的文中义是隐瞒
•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二章
收起解析
答案错误
解析第二章词汇第三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5.
(4分)祭文是古代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
•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古代文化常识
收起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古代文化常识
6.
(4分)反切是我国古代字典辞书中运用很少用的注音方式
•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六章
收起解析
答案错误
解析第六章综合运用第四节工具书与工具书的使用
7.
(4分)部首,就是每一部为首的字或偏旁
•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六章
收起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第六章综合运用第四节工具书与工具书的使用
8.
(4分)“六书”是前代学者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归纳而出的字体分类
•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一章
收起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第一章文字第二节汉字的形体构造
9.
(4分)“其”是特指代词,表示它所修饰的名词指代的人或事物是特定的或适当的。
•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四章
收起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第四章语法(二)虚词和句式第一节代词
10.
(4分)“以故”,相当于“由于这个原故”
•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第四章
收起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第四章语法(二)虚词和句式第三节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