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文言诗文复习B卷

初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文言诗文复习B卷

来源:微智科技网
初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文言诗文复习B卷

一、

默写

1、 ,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 。 2、枕中云气千峰近, 。 ,开窗放入大江来。 3、 ,幅巾终日面崔嵬。 ,不道云从底处来。 4、荷尽已无擎雨盖, 。 ,最是橙黄橘绿时。 5、 ,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 。 6、莫道谗言如浪深, 。千淘万漉虽辛苦, 。 7、 ,独倚望江楼。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8、兰烬落, 。闲梦江南梅熟日, 。人语驿边桥。 9、 ,可爱者甚蕃。 , ,世人甚爱牡丹。 10、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1、 ,花之隐逸者也; , 。莲,花之君子者也。 12、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 13、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

14、谈笑有鸿儒, 。可以调素琴, 。 , 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孔子云:“何陋之有?” 15、老夫聊发少年狂, ,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亲射虎,看孙郎。

16、 ,鬓微霜,又何妨? , ?会挽雕弓如满月, , 。

17、 ,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买黄瓜。 18、酒困路长惟欲睡, ,敲门试问野人家。

19、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无言谁会凭阑意。 20、拟把疏狂图一醉, , 。 ,为伊消得人憔悴。 21、一曲新词酒一杯, 。夕阳西下几时回。 , 似曾相识燕归来, 。

22、 :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 23、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 。 24、 ,君住长江尾, ,共饮长江水。 25、 ,此恨何时已, ,定不负相思意。

26、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 ? ?应是绿肥红瘦。 二、宋词理解

(一)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1、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 (人名),他字 ,号 。本词中作者借出猎抒发自己欲报效朝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他“ ”的艺术风格,开“ ”词派,在词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江城子”是这首词的 ,“出猎”是 。 3、解释词中加点的词。

聊( ) 狂( ) 擎( ) 尚( ) 霜( ) 会( ) 天狼( )

4、词的上阙写景,生动描绘了 的壮阔场面;下阕抒怀,抒发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表达了词人炽烈的 和感人的英雄气概。

5、这首词用一个“________”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________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 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________,抒发了 。

6、本词多处运用典故。如上阙运用 的典故,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表现自己宝刀未老、英武有为的豪气。下阕“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借用冯唐持节出使云中郡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作者 的愿望;而“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用代表“贪残侵掠”的天狼星暗喻 ,表达了诗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7、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在上片生动地描写了一幅出猎场面,气势浩大,气氛热烈。 B、全词纵情恣意,随性挥洒,是一首豪放之作。

C、作者在词中抒发的是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无畏的英雄气概。 D、作者在词中提到孙郎,赞美了孙郎亲自射杀老虎的豪气。 8、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妥当的一项是( )

A 、“老夫聊发少年狂”,一个“狂”字笼罩全篇,抒写了作者胸中雄健豪放的磊落之气。 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描写作者跟随孙权射虎的壮举场面。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虽有身世之感慨,实际上乃是渴望得到朝廷重用。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9、以下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一首双调,而《如梦令》则是一首单调;这两首词都是小令;“江城子”和“如梦令”都是词牌名,密州出猎则是题目。

B、《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词人以孙权和冯唐自比,表现了他老当益壮、立志报效国家的雄壮之志。

C、《江城子·密州出猎》押的是ang韵,《如梦令》的韵脚是“骤”“酒”“旧”“否”“瘦”。 D、《如梦令》最后一句运用反复、设问、拟人和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词人心中对于花凋落春将逝红颜易老的伤感、无奈、留恋表现得十分细腻传神。

10、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目的在于以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请你从炼字的角度来赏析“千骑卷平冈”一句用词的精妙。

(二)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1、本词上阙写景。首句以纷落的枣花点明 时节,接着“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两句描写 景象。下阕记事,转入写谢雨途中 。交代了“敲门试问野人家”的原因是:

“ , 。”

2、“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作者 的心情,又写出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刻画了一位 的知州形象,表现了作者 、 的品格。

(三)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1)本词作者是 代 派词人 (人名)。 (2)重点字词解释:

伫( ) 危楼( ) 黯黯( ) 会( ) 拟( ) 疏狂( ) 强乐( ) 衣带渐宽( ) (3)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①这是首描写在春日里 的抒怀之作,极尽表现主人公刻骨的 之情,刻画了一个 的抒情主体形象。 ②“草色烟光残照里”描绘了 之景。

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体现了词人 的情怀。

(四)《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本词作者是 代 派女词人 (人名),号 。她的词作大致可分为 和 两个阶段,前者以描写 、 为主,后者多为抒写 、 、 等引发的沉郁悲凉之情。本词为 期之作。

(2)这首词作者以 的形式,表达了 的真情。 (3)字词解释:雨疏风骤( )( ) ..(4)词义理解

①“应是绿肥红瘦”一句中“绿肥”指 ,“红瘦”指 ;“应是”一词表现了 。

②“绿肥红瘦”委婉地表达了 的情感。 ③对这首《如梦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消”表面是写酒意未消,实际指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这首词从一般的叙述,转入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C.这首词中,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④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运用设问,引发读者的注意,突出了暮春时节景象的特征。 B、“昨夜雨疏风骤”表现夏日风雨的特点,是下文“绿肥红瘦”的原因。 C 、“绿肥红瘦”道出了暮春时节所有花卉的特点,所以广为传诵。 D、“如梦令”表现诗人是在“浓睡不消残酒”的情况下说的梦话。

(五)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就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本词作者是 ,他和其子 合称“二晏”。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几时回 ( ) (2)香径 ( ) (3)徘徊 ( ) (4)似曾相识 ( ) 3、“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寓理于景,请分析它表现的情和理。

5、“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个句子相呼应?为什么?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中,“花落去”和“燕归来”都语带双关,其一

花落去是指 ,又是 ;其二燕归来是指 ,也可看成是 。 7、词的下片中一个“ ”字,点明题旨,表明词中描写的景物都是作者在徘徊中的所见、所忆、所感。

(六)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本词作者是 。 2、解释词语:负( )

3、第三、四句中“日日思君不见君”表达了词人 ,而“共饮长江水”则还又表现出 。 4、词中“此水几时休”与上片的“ ”、“ ”和“ ”呼应,而“此恨何时已”则与上片的“ ”呼应。 5、结合最后两句,说说词中主人公的情感。

6、这首词在语言风格上有何特点?

(七)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1、本词作者是 ,字 ,号 ,晚年号 ,谥号 ,是“ ”之一。 2、解释下列词语:

群芳( )狼籍( )残红( ) 始( ) 濛濛( ) 阑干( )帘栊( )

3、表现“群芳过后”时节的语句是 。 4、作者笔下的西湖有怎样的特点?

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内心感受?

6、词人以一个“ ”字提挈全篇,表达了他对 感受。 7、作者通过对颍州西湖的 、 、 具体景象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一副 的美景。 8、作者在晚年退职闲居时所写的这首词:

上片刻画 ,渲染 ; 下片描写 ,抒发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