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竹螟种群动态与预测预报技术

竹螟种群动态与预测预报技术

来源:微智科技网
・36・ Forest Pest and Disease Mar. 2012 No.2 竹螟种群动态与预测预报技术 ‘程建新 ,潘寅辉 ,余德才 ,徐春香 ,徐瑶 ,邹力骏 324400;2.龙游县林业调查设计队,浙江龙游324400) (1.龙游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浙江龙游摘要:通过对竹螟成虫灯诱结果的统计分析,竹螟的诱蛾量2011年比2010年增长了76%,其中竹 织叶野螟Algedonia coclesalis Walker的增长更是达到了233.5%,成虫数占其总诱蛾量的78%。 表明竹螟虫口增长趋势明显,而竹织叶野螟的增长趋势更为显著,仍为优势虫种;竹织叶野螟越冬 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在5月18日__6月8日,其诱蛾量占总诱蛾量的84.32%:根据竹螟成虫诱蛾量 预测幼虫的发生量与实际调查幼虫发生量相比较,准确率可达到93.7%。 关键词:竹螟;种群动态;预测预报 中图分类号:¥763.4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1—0886(2012)02—0036—03 Population dynamics of bamboo moths and its forecast techniques/CHENG Jianxin,et a1.(Longyou Forest Pest Management and Quarantine St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Longyou 324400,China) Abstract: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esult of light—trap of bamboo moth adults showed the trapping mounta of bamboo moths in 201 1 increased by 76.O%compared with that in 2010.Among them.the nd tahe adults of A.coclesalis trapping amount of Algedonia coclesalis Walker increased by 233.5%accounted for 78%of the total indicating an obvious increase trend of the bamboo moth population and A.coclesalis was the dominant species.A.coclesalis adult of the overwintering generation emerged mainly between the 18th of May and 8th of June when the trapping amount was 84.32%of the tota1.The accuracy reached 93.7%in forecasting the amount of larvae according to the trapping amount of adult. Key words:bamboo moth;population dynamics;forecast 浙江省龙游县现有竹林2.95万hm ,占有林地 面积54.08%,有“竹子之乡”美誉。竹螟自2O世纪 1.2卵、幼虫调查5日 竹林内卵、幼虫期调查在6月 月3日进行,每隔3 d调查1次,共11次。 70年代在该县暴发危害以来,一直是主要的防控对 象。1995年迄今已连续实施了4期竹林主要害虫 工程治理,竹螟得到基本控制。但近几年来,随着竹 每次选取12株竹梢统计卵数、幼虫数。根据不同坡 向、坡位随机选取12株新竹,钩取竹梢,每梢至少要 林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单一纯林面积扩大,原有的生 长环境发生了改变,竹螟的虫口呈现上升趋势,种群 保留14盘小枝,清点自钩梢部以上第4,7,10,13盘 小枝叶片上的卵、1龄幼虫、2龄幼虫及3龄以上 (包括3龄)幼虫的数量,填入相应调查表。 1.3竹螟危害分级方法 根据《浙江省竹螟预测 预报办法(试行)》,竹螟发生程度划分标准见表1。 表1竹螟危害分级标准 动态发生了变化。为此,作者参照有关竹螟种群动 态变化的报道 J,分析了近几年的监测结果,研究 了竹螟的虫情动态和预测预报技术,现将结果报道 如下。 1 竹螟种群动态监测方法 1.1 灯光诱蛾法2010_2O11年在溪口林场杨家 收稿日期:2011—09—20 山林区地势开阔、方便观察的竹螟常发区空地设置 佳多频振式自动虫情测报灯(JDB 一111型)1盏。 诱蛾时间为5月1日至9月30日,共123 d,每天收 蛾1次,并将收集到的成虫按种类和雌雄分别记录。 作者简介:程建新(1964一),男,浙江龙游人,工程师,从事林业有害 生物监测和防治工作。 通信作者:E—mail:dcyu330825@yahoo.com.crl 中国森林病虫 2012年3月 第3l卷 第2期 ∞ ∞ 如 加:2 m 5 ・37・ 2结果与分析 O 0 0 O 0 O O O O 0 0 2.2竹螟种群动态 2.2.1 竹螟成虫灯诱结果2007—2()1 1年竹螟危害呈明 竹螟的诱蛾量2011年 2.1 竹螟发生情况比2010年增长了76%,其中竹织叶野螟Algedonia coclesalis Walker的增长更是达到了233.5%,增长 显上升趋势,竹林有虫面积5 a内从0上升到了 446 hm ,发生面积从0上升到207 hm (图1)。 趋势非常明显。竹螟的雌性比为51.85%,其中竹 织叶野螟的雌性比为51.94%(表2)。因竹绒野螟 Crocidophora evenoralis Walker的诱蛾数为0,故未 列入表中。 昌 从图2可以看出,竹织叶野螟、竹金黄镰翅野螟 暄 Circobotys aurealis(Leech)、赭翅双叉端野螟 Eumorphobotys obscuralis(Caradja)、竹云纹野螟 Demobotys pervulgalis(Hampson)4种竹螟成虫诱蛾 量分别占竹螟诱蛾总量的78%,12%,6%和4%,竹 图1 2007--201 1年龙游县竹螟发生情况统计 绒野螟诱蛾数为O。 表2 2010--2011年竹螟成虫灯诱结果 头 化高峰期6月29—7月13 Et,第2代成虫高峰期为 7月27_8月10日。相比越冬代成虫,第1代和第 竹金黄 2代成虫总量明显偏少,峰值较小。 3竹螟发生预测预报 3.1 根据诱蛾量预测发生程度 织叶野螟78% 3.1.1 根据诱蛾量直观估测 竹螟越冬代成虫羽 图2 竹螟各虫种占总诱集■的百分比 化高峰期在5月18日__6月8日,可将当年高峰期 2.2.2竹螟成虫羽化期从5月1日开始诱蛾,每 的诱蛾量与历年同期的诱蛾量进行比较,估测该年 隔7 d为累计Et期,绘制了竹织叶野螟与竹金黄镰 的发生程度。例如,龙游县2011年5月31日前的 翅野螟的成虫羽化动态图(图3)。从图3可以看 诱蛾总量比200o年同期相比增加72.25%,诱虫最 出,竹织叶野螟成虫发生期在5月5日_8月17 高值日在5月25日。因此,针对竹螟虫情的明显变 日,共计104 d;有3个发生高峰,越冬代成虫羽化高 动,立即发布竹螟虫情通报,要求各地密切关注竹螟 虫情,做好今年竹螟的防治准备工作。事后也充分 证明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1.2根据诱蛾量理论上预测发生程度 根据以 下公式计算第1代幼虫的发生程度:幼虫发生量(头/ 株)=(越冬代成虫总诱蛾量X雌雄性比×竹螟每蛾 平均产卵量理论值)÷(平均株数/0.O66 7 hm2×测 粼 报灯幅射面积(hM)) J。以龙游县2011年越冬代 日期 成虫诱蛾量为例,计算出2011年幼虫发生量为80.96 图3竹织叶野螟与竹金黄镰翅野螟的成虫羽化动态 头/株(平均产卵量为56.03头、平均立竹数126株/ 峰期在5月18 月8日,其诱蛾数占总诱蛾量的 0.066 7 hII12、测报灯幅射区域1.67 hM)。对照竹危 84.32%,峰值出现Et期在5月25日,第1代成虫羽 害分级标准,预测龙游县201 1年竹螟发生为轻度。 ・38・ Forest Pest and Disease Mar. 2012 No.2 3.2根据竹螟发生历期预测幼虫发生时间 幼虫 量为80.96头/株,二者相符,均为轻度等级。 4结论 的发生期根据测定的交尾日数+卵期数进行推 断 。龙游2011年竹螟成虫羽化始日为5月5日, 高峰日为5月25日,推断竹螟幼虫的始发日为5月 18日,高峰日为6月7日。由此可见竹螟危害高峰 期在6月下旬。 3.3幼虫期调查预测发生程度见表3。 表3 2Ol1年杨家山林区竹螟幼虫调查汇总 近几年来,龙游竹螟发生上升趋势明显,因此, 务必要积极做好竹螟虫情的监测与防治工作,防范 竹螟的大发生。竹螟的诱蛾量201 1年比2010年增 长了76%,其中竹织叶野螟的增长更是达到了 233.5%,增长趋势非常明显。表明竹螟的优势虫种 仍为竹织叶野螟,竹织叶野螟成虫数占总诱蛾量的 78%;竹织叶野螟成虫发生期在5月5日至8月17 日,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在5月18日-_6月8 日,其诱蛾量占总诱蛾量的84.32%;竹螟虫情的发 生基本与竹织叶野螟的历期相一致。 竹螟发生程度、发生时间可根据灯诱蛾量(不 同时间的量)、竹织叶野螟发生历期预测。从龙游 预测预报资料看,幼虫实际调查平均虫口与根据竹 螟成虫诱蛾量预测的平均虫口相差8.37头/株,预 测准确率达93.7%。 作者只是对2 a的灯诱结果和实际情况进行了 由表3可知,6月20日(包括20日)前钩梢72 比较、分析,但涉及竹螟虫情变化与环境的关系没有 个,有卵块87个,卵量为4 875粒,平均每个卵块有 给予讨论,因此有很大的局限性,希望同行共同开展 卵56.03粒,幼虫数量1 834头,根据竹螟的空间分 研究与探讨。 布应二者相加乘以1.5系数 j,得出平均虫口为 122.25头/株。6月20日后都已孵化成幼虫,6月 参考文献: 23日—7月3日调查竹梢60个,幼虫为2 680头, [1] 张爱良,郑建佳,黄继育.竹螟种群变化与预测预报技术的探 已进入2~3龄以上,很少有l~2龄幼虫。这时 讨[J].世界竹滕通讯,2005,3(3):42—45. [2]张爱良,蒋平,杨国荣,等.竹织叶野螟防治指标的研究[J].中 1/3钩梢上得到的幼虫更不能代表全竹幼虫数,应 国竹子研究汇刊,1992,11(3):24—31. 在调查数量基础上乘以2系数,得出平均虫口 [3] 蒋平,吾中良,杨国荣,等.竹林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89.33头/株。而根据诱蛾量预测竹螟每蛾平均产 [J].竹子研究汇刊,1992,11(4):61—71. 卵量以实际调查得到的56.03粒计算,其幼虫发生 (责任编辑王瑞红) (上接第32页) 不同浓度处理间差异也极显著。 3小结 几丁质抑制剂灭幼脲、除虫脲、氟铃脲制作的白 蚁诱杀剂对人畜安全,对环境无污染。.95%氟铃脲 3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树干缠系白蚁诱杀袋诱 TF 4 000倍LLDPE袋在林间树干缠系诱杀白蚁操作 杀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95%氟铃脲TF与 方便,诱杀效果好,可在林间白蚁防治中推广应用。 97%除虫脲TF和95%灭幼脲TF诱杀效果差异极 参考文献 显著,97%除虫脲TF与95%灭幼脲TF之间差异也 极显著。95%灭幼脲TF,97%除虫脲TF和95%氟 [1]张再福,朱建华,陈红梅,等.三明地区林木白蚁种类、分布及 铃脲TF浓度为8 000倍时,平均诱杀效果依次为 危害的调查[J].华东昆虫学报,2002,1(1):29—35. 62.15%,73.82%和81.4%;6 000倍时,依次为 [2] 刘炳荣,钟俊鸿.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在白蚁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75.11%,85.52%和91.26%;4 000倍时,依次为 [J].昆虫天敌,2006,28(4):180—187. [3] 江建国,张文颖,曾文豪,等.天然饵料引诱黑翅土白蚁野外试 83.99%,96.06%和100%。3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 验[J].中国森林病虫,2011,3O(1):33—34. 均可作为诱杀白蚁的药剂,氟铃脲最优。同种药剂 (责任编辑王瑞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