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学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学案

来源:微智科技网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和租调制; 2、迁都洛阳以及社会生活习俗方面的改革;

3、收集北方民族融合的表现,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共享。 二、学习过程

自学课文,完成本课知识建构

1.从东汉末年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北朝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中,以的影响最大。

2.孝文帝借鉴汉族的________________,实施一系列新的制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 3.迁移都城。494年,孝文帝把都城从_______迁至________。

4.大力推行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孝文帝让鲜卑贵族改用汉姓,他带头将自己的姓名有拓跋宏改为_________。他提倡和鼓励鲜卑人改穿_______、与汉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30岁以下的贵族官吏在朝廷上必须说汉话。

5.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6.那时,在中原大地上,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改变了______________,学习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定居下来,成为________。汉族则从少数民族那里学到了不少________的经验和____________加工制作技术。

重点点播

1、“五胡”内迁指什么? 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1)、改革背景:

(2)、改革目的:

(3)、改革时间: (4)、改革主要内容:

3、改革的作用(意义):

1

课文结构:

孝文帝改革

五胡内迁:从东汉末年起,匈奴、鲜卑、氐、羯、羌等内迁。

①借鉴汉族的制度,实行一系列新制度

内容

②从平城(今大同)迁都到洛阳

③推行汉化,如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等

影响:促进了北魏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

练习

1、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的特点是() A.大杂居、小聚居B.各民族共同杂居在一起

C.汉族主要在中原地、少数民族散居边地 D.少数民族在南方,汉族在北方 2、“五胡闹中原”指的是曾经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它们开始内迁始于() A.三国时期B.东汉末年C.西晋末年D.南朝时期

3、北朝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中,影响最大,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 匈奴B.氐C. 鲜卑D.羌

4、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魏孝文帝不顾保守派贵族大臣反对,迁都洛阳,时间是在

A.439年B.494年C.495年D.498年 5、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

A.受到北方其他少数民族的侵扰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扩大鲜卑族的地位和影响D.为了接受和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6、下列属于北魏孝文帝为了改革而做的模范行为的是()

①迁都洛阳②将自己的姓名由拓跋宏改为元宏③用汉字处理公文、写诗④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7、当你重回498年的北魏的时候,下面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在洛阳的街头,人们都穿着汉朝的服装B.在朝廷中大臣在用鲜卑语向皇帝汇报

C.一家人正在举办婚礼,新郎是鲜卑人,新娘是汉族人D.一个老师正在提问一个叫拓跋的学生 8、北魏孝文帝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是() A.打击守旧贵族B.无偿分配农民土地C.迁都,实行汉化D.没收寺院财产 9、下列对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表现叙述错误的是()

2

A.更多的少数民族仍从事游牧方式,不会农耕B.汉族人从少数民族那里学到不少畜牧业发展的经验 C.少数民族穿汉族服装D.汉族人吃少数民族食物,成为时尚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材料三: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于是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 材料四:南朝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2、材料中的“平城”是今天哪个城市?“魏主”是谁?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根据材料,概括“魏主”迁都的原因。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