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

来源:微智科技网


1. 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1分,必答) 代表人物(1分) 口号:求强、求富(1分) 内容:实业方面、军事方面、教育方面、外交方面(1分)性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1分)。作用(1分) 答出四点给满分 2. 一大 时间(1分);地点1分,功绩: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党;制定党的纲领;明确党的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选举领导机构,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局,以陈独秀为。(2分) 3. “九一八”事变

时间:1931 年 9 月 18 日 深夜,(1分)导火线: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小段路轨,反诬中国“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当即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1分)过程:接着,驻扎在南满铁路沿线的日本分别向沈阳城内和长春、四平、公主岭等地发起进攻。这就是九一八事变。(1分)影响: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阶段由此开始。或中国局部抗战开始。(1分) 4. 过渡时期总路线

时间:在 1952 年底开始酝酿并与 1953 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1分)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分)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分)”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

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每点1分,综合4分。)

2、怎样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是中国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占有决定地位的军事上的和组织上的错误,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的统治,确立了在红军和党的领导地位,使党的路线开始转到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轨道上来;(6分。)

它是中国党第一次自主的解决中国问题的重要会议,是中国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此后,中国就在以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的指导下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4分。)

1.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历史经验。 (每点2分,综合2分,共10分。)

第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第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第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每点2分,共10分。)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质哟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2、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每点3分,共15分。)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的耻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繁,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他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和人民的成果,并发展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5分。

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1)民权主义包括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以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其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的中国。

(2)民权主义是创立,即推翻封建君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其内容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功,按价收买 42.1924年至1927年国民的历史意义。

答:(1)它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

(2)它扩大了中国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洗礼,积累了经验。

.为什么说中国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路线:要在一个的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历史表明,中国党提出的过度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参: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出现一系列新变化: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第二,任务发生变化,原先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第三,的性质由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1分)第三,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了两大新的阶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1分)第四,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且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1分)第五,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 (1分)

2.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意义(2分)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失败原因(2分)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再次,

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教训(2分)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民主、富强,必须用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3.怎样评价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1)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为主要作战对象,以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抗战初期,国民实行过若干有利于抗战的,改组军事委员会、成立国民参政会。国民参政会是受控制的最高咨询机关,它的成立为各党派、各界人士提供了一个可以公开发表政见的讲坛。但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它战役几乎都是以失败而结束。原因:(客观)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优势(主观)战略指导方针失误。蒋介石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将希望单纯寄托在和正规军的抵抗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因此短时间丧失大片国土。(2)战略相持阶段: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这时期抗战在全局上逐渐趋向消极,基本上实行保守的收缩战略,以便保存实力;同时又抽出相当多的兵力用来、打击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制造了多次“摩擦”事件。(3)战略阶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顺利发展、中国党敌后战场开始局部的有利条件下,的战斗力却日益下降。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以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重大战役,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野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巨大牺牲;赢得国际社会重视,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片面抗战路线,基本上是节节败退。

4.中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有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2分);建立人民,开展武装斗争(2分);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2分)。5.是如何分析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及全国人民主要任务的转变的?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党的决议宣布:现在,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3分)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工业化,满足人人的物质文化需要。(3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