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Introductionto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课程编号: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课程的性质、任务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应用技术大学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其宗旨在于促进文理交融,拓展和完善理工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本课程强调人文精神教育与科学精神教育相结合,主要任务是使青年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伟大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进一步陶冶身心,培养在生活中用传统文化的视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未来。
2.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讨论和思考,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对于祖国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2)能够从总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性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并能联系现实,深入思考,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3)以现代化为参照系,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4)能够以本课程教学为基础和依托,拓展知识结构,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
神。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
本课程适用于茅台学院各专业。总学时54,3学分。其中理论课44学时,社会考察10学时。
4.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启发式教学,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多看、多读传统文化着作,配合文化网站等现代化信息的输入,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激活思维,启发思考,本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悉数穷尽,建议将一些适合讨论和交流的知识单元集中于网络教育平台,进行师生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2学时) (一)基本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与定义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环境与条件 第三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第四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因素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基本精神和产生条件;能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从文化的视野观察、分析现实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及其影响
难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因素和其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第二章历史的天空: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4学时) (一)基本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夏商周与春秋战国
第二节秦汉大一统与魏晋南北朝的分立 第三节繁盛的隋唐
第四节辽宋夏金的分立与元明清的大统一 第五节中国古代的盛世比较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历史发展大势,理解历史在人事代谢、沧桑巨变中前进,后人又在艰涩滞重的印痕中探索历史,掌握历代王朝兴亡的历史经验和深刻教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历代王朝的发展大势 难点:历代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 第三章人文光辉:中国古代教育(4学时) (一)基本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古代教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第二节中国古代的官学与私学
一、官学及其发展:西周国学、西汉太学、明清国子监 二、私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 第三节中国古代书院及其影响 第四节中国古代着名教育家与教育思想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历程,了解中国古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大势 难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精华
第四章任贤致治: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4学时) (一)基本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先秦时期的选举制度 第二节察举、征辟与九品中正制 第三节科举制度的发展与衰亡 第四节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评价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理解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原则与标准,能够从科举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学会正确看待今天中国的人才选拔制度。掌握“国家安危,系于人才”思想的内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难点:怎样评价科举制度
第五章生命的律动:中国传统哲学(4学时) (一)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哲学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与主轴 第二节中国哲学的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 一、原始儒家:孔子与孟子
二、原始道家:老子与庄子
三、中国佛学:禅宗
四、宋明理学: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 第三节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 一、天人协调精神 二、入世济世精神 三、理想主义精神
第四节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特点和价值取向,熟悉中国传统哲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通过学习得到智慧的熏陶,并能够运用中国传统哲学分析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中国哲学的思想资源 难点:中国哲学的理论特征
第六章心灵的家园:中国传统宗教(4学时) (一)基本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原始宗教
一、自然崇拜 二、祖先崇拜 三、生殖崇拜 四、上帝崇拜 第二节中国佛教
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二、中国化佛教宗派的形成
三、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三节中国道教
一、道教的形成 二、道教的发展演变 三、道教信仰
四、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佛教、道教的创始、基本教义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能够正确认识和分析宗教对中国人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以及政治生活带来的各种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佛教和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原因
第七章至善的境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4学时) (一)基本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二、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中国传统道德规范 一、仁、义、礼 二、忠孝、诚信 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第三节中国传统修身之道与理想人格 一、传统修身之道
二、传统理想人格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内容,理解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积极导引效应。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思想和发展
难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优点和缺点、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扬弃 第八章诗意的栖居:中国古代文学(4学时)(视频展示) (一)基本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古代诗歌
一、《诗经》、《楚辞》与汉乐府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第二节古代散文 第三节古代小说
第四节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小说的文化内涵,学会用文学的眼光品味现代生活。能够结合所学专业或从事的职业以文学为话题展开讨论;或以诗歌、散文、小说为切入点解读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小说的文化内涵 难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
第九章璀璨的星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4学时) (一)基本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独具神韵的书法艺术 第二节气韵生动的绘画艺术 第三节繁花似锦的乐舞艺术 第四节风格独特的建筑艺术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各大门类及其发展变迁、代表作品。能够运用较为专业的语言鉴赏中国传统艺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传统艺术的各大门类及其发展变迁 难点:中国传统艺术的内在精神与最高境界 第十章创造与发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4学时) (一)基本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古代农学 第二节成就辉煌的天文历法 第三节别树一帜的古代数学 第四节自成体系的中医药学 第五节嘉惠世界的四大发明 第六节驰名世界的中国瓷器 第七节李约瑟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成果,掌握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农学与中医药学
难点:中国科技近代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分析 第十一章大国的风范:中国传统礼仪习俗(4学时) (一)基本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传统礼仪是传统道德的一种载体 一、中国传统礼仪的起源和形成
二、传统五礼: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军礼 三、传统礼仪与个人修身养性 第二节中国传统婚姻习俗
一、中国古代婚姻形态的嬗变 二、一夫一妻制下的婚姻形式 三、历代婚姻礼俗 第三节中国传统丧葬习俗
一、埋葬习俗 二、丧礼习俗 三、丧服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传统礼仪的起源、本质、基本内容及其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感受中国传统礼仪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学会在现代社会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礼仪。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传统礼仪制度内容
难点:中国传统礼仪在现代社会的继承和发展 第十二章多彩的生活:中国传统衣食住行(4学时)
(一)基本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一、冠、冕、巾 二、上衣下裳 三、鞋、袜
第二节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主食与副食 二、中国古代的酒文化 三、中国古代的茶文化 第三节中国传统建筑 一、民居 二、宫殿
三、古代建筑特点 第四节中国古代交通工具 一、车 二、船 三、轿
第五节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一、春节习俗与文化 二、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 三、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古代中国传统生活习俗,品味茶、酒、食文化现象,懂得欣赏茶、酒、食文化,追求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华民族传统生活的文化内涵
难点: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内涵,提升生活品位 第十三章厚重的记忆: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概览(4学时) (一)基本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学着作 第二节史学着作 第三节诸子百家 第四节诗文集 第五节类书与丛书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理解学习经典与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经学与史学着作
难点:学习文化经典与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教学安排表:
章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概说 历代王朝的兴衰 中国古代教育 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 中国传统哲学 理论课时 实训课时 合计课时 4 4 4 4 2 4 4 4 4 2 4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中国传统宗教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艺术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4 4 4 2 2 3 3 4 44 4 4 4 2 2 2 2 4 4 5 5 第十一章 中国传统礼仪习俗 第十二章 中国传统衣食住行 第十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概览 合计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10 54 1、到贵阳孔学堂进行“中国传统礼仪习俗”实践教学,使学生对中国传统礼仪有一定的感受和了解。
2、到贵州省博物馆进行“中国传统衣食住行”实践教学,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有深刻感受和了解。 四、考核方法:
学习期间提交一篇课堂讨论作业,占总成绩的30%。期末写作专题小论文,占总成绩的70%。
五、推荐教材和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
《中国传统文化》张岂之,高教出版社,2001年。 2、教学参考书:
《中国历史文化要览》,张羽琼,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 《中国文化史概要》谭家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中华文明之光》袁行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六、说明:
本课程作为素质教育课程,其宗旨在于促进文理交融,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为培养实践创新人才服务。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教学对象、不同专业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学术性又要兼顾通俗性;既要讲清基本史实,又要注意理论分析。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建议结合当前青年学生关心的职工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等有关问题进行课堂讨论或社会考察,加深学生对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文化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