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 标 人:发 包 人:招标代理机构:
招标文件第二卷 技术文件
2022年 月
目 录
目 录 ...................................................................................................................................................... - 1 -
1、项目概况及招标范围 ................................................................................................................... - 3 -
1.1 项目概况............................................................................................................................. - 3 - 1.2 招标范围............................................................................................................................. - 3 - 2、计划工期 ...................................................................................................................................... - 4 - 3、技术要求 ...................................................................................................................................... - 5 -
3.1 基本要求............................................................................................................................. - 5 - 3.2 工程安全............................................................................................................................. - 6 - 3.3 性能保证要求 ..................................................................................................................... - 8 - 3.4 光伏方阵的串联设计 ......................................................................................................... - 9 - 3.5 光伏方阵布置 ..................................................................................................................... - 9 - 3.6 屋顶承载能力复核 ........................................................................................................... - 10 - 3.7 设备选型设计规范与要求 ............................................................................................... - 10 - 3.8 土建设计........................................................................................................................... - 19 - 3.9工程消防设计 .................................................................................................................... - 22 - 4、项目实施计划............................................................................................................................. - 26 - 5、设备参数表 ................................................................................................................................ - 26 - 6、招标工程量清单......................................................................................................................... - 29 - 7、技术文件及图纸的交付 ............................................................................................................. - 35 -
7.1 设计文件的交付 ............................................................................................................... - 35 - 7.2 竣工文件........................................................................................................................... - 35 - 7.3 操作维修手册 ................................................................................................................... - 35 - 8、设备监造和性能验收试验 ......................................................................................................... - 36 -
8.1 监造与检验....................................................................................................................... - 36 - 8.2 催交、催运与现场检验 ................................................................................................... - 38 - 8.3 试验 .................................................................................................................................. - 38 - 8.4 清退出场........................................................................................................................... - 39 -
- 1 -
8.5 备品备件与专用工具 ....................................................................................................... - 39 - 9、设计联络会及培训 ..................................................................................................................... - 39 -
9.1设计联络............................................................................................................................ - 39 - 9.2 人员培训和派遣 ............................................................................................................... - 40 - 9.3 招标人技术人员的培训内容 ........................................................................................... - 40 - 9.4 派往投标人的招标人人员的待遇条款 ........................................................................... - 40 - 10、运输和保管 .............................................................................................................................. - 41 -
10.1实施方法.......................................................................................................................... - 41 - 10.2 运抵现场......................................................................................................................... - 42 - 10.3 检验 ................................................................................................................................ - 42 - 10.4 试验 ................................................................................................................................ - 42 - 10.5 拒收 ................................................................................................................................ - 42 - 11、项目组织机构与主要人员配置 ............................................................................................... - 42 - 12、差异表(技术部分) ................................................................................................................... - 44 - 13、附图、附件 .............................................................................................................................. - 44 -
- 2 -
1、项目概况及招标范围 1.1 项目概况
根据具体项目填写 1.2 招标范围
工程为EPC总承包项目,合同范围涵盖工程设计、设备供货(包含组件、支架、逆变器、直流汇流箱、箱式变电站、外送线路等所有设备及材料)、运输及储存、建筑、施工安装、调试试验及检查、竣工、还包括系统240小时试运行(含并网和验收各种证照手续办理和调度协议办理,并承担此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整套系统的性能保证的考核验收、技术和售后服务、人员培训、完成竣工验收所涉及到的所有工作(环保、水保、防雷、消防、质检、并网安评、安全竣工验收、职业健康三同时、功率调节和电能质量测试、所有性能测试等)和竣工验收通过后的质保期及完成修补其由承施工单位责任造成的任何缺陷等全过程的总承包工作,同时也包括提供所有材料、消耗品以及相关技术资料等。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
(1)勘测设计:光伏发电工程(项目可利用屋顶的踏勘、复核、接入点的踏勘、规划等;屋顶载荷校验,用地光伏施工设计、专题报告、电力系统的设计及接入系统设计)的勘测、施工图设计及竣工图出版整理、现场技术服务等的设计及管理工作,设计需得到业主批准实施。
(2)设备供货:按建设容量提供组件、支架、逆变器、直流汇流箱、箱式变电站、集电线路、送出线路、10kV备用电源、材料的采购及运输,承包人负责本招标项目的所有设备及材料的卸货、场内运输、保管、管理及剩余材料和备品备件的移交工作。
(3)土建工程:土石方开挖(钻孔);发电设备基础施工;智慧城镇设备基础;环境保护工程。
(4)设备安装:对分布式光伏项目所属建筑物的载荷进行复核,并出具载荷复核报告;光伏方阵区安装工程包括:支架,光伏组件,逆变器,直流柜,光伏控制器,通讯柜,电缆,接地相关设备和材料的采购、安装、系统集成、试验、调试、监造、催交、运输、保险、接车、卸车、仓储保管等;集电电缆线路建筑安装工程包括:电缆、电缆头等设备采购、电缆沟道的施工、电缆敷设、电缆试验、调试、运输、保险、接车、卸车、仓储保管等,包括该工程的协调费用;安装调试工程包括:应承担所有
- 3 -
设备到货卸车、验货(发包人、供货商、承包人三方参加)﹑二次运输就位﹑保管﹑安装﹑调试﹑后期工程预留空位封堵、消缺处理直至移交给发包人的全部工作;承担发包人认为有必要的设备出厂检查验收工作等。质检验收费、消防、拆除工作。
(5)智慧城镇:光伏走廊;智慧路灯、智慧垃圾桶;充电桩、光伏车棚及综合智慧管控平台等其他智慧城镇设施。
(6)对承包范围内,如果某些分项在本文件中未专门提到,但它对于一个光伏电站的功能、安全、稳定运行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这些建筑、设备或服务,也应由承包人提供。包括:负责办理并网前、后的各项试验及验收手续,并取得相应报告;负责办理与项目施工有关的许可文件并承担相应费用;配合发包人完成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电力业务许可证办理工作;配合发包人完成项目本体工程、屋顶等租赁及相关协调工作。
(7)本文件中未列出但是为本工程所必需的相关设备、材料、施工等均属于本次承包范围。
(8)并网调试及其相关的协调工作(含并网和验收各种证照手续办理和调度协议办理,并承担此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9)光伏电站安全稳定可靠性试运行、预验收。
(10)完成竣工验收所涉及到的所有工作(环保、水保、消防、质检、并网安评、安全竣工验收、职业健康三同时、功率调节和电能质量测试、所有性能测试等)。
(11)竣工验收通过后的质保期及完成修补其由施工单位责任造成的任何缺陷。 (12)购买建设期工程保险。
项目地形地貌实景图(以现场实际项目为准)如下:
2、计划工期
招标人要求:
本工程计划建设期 个月, 年 月 日前开工建设(暂定),具体以开工证所载明日期为准, 年 月 日前完成建筑安装工程施工, 年 月 日前全部投产运行, 年 月 日前完成项目竣工验收。
投标人根据招标人要求,编报具体项目的投产计划,并编报一级施工网络图(包括施工图设计及供图计划、建筑安装工程进度计划)、设备到货计划等工期辅助说明
- 4 -
文件。 3、技术要求 3.1 基本要求
3.1.1本工程所用设备材料必须是全新的、技术先进成熟可靠、使光伏发电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用率,并能满足环保要求。采用的系统和设备都必须是成熟的、有良好的实践效果,由投标人提供给招标人的设备以及技术资料必须满足技术规范的要求。 3.1.2投标人应按照本工程项目备案报告、屋顶承载能力检测报告、气体检测报告、已批复的接入系统方案报告等及有关部门的审查意见进行设计、设备材料采购和施工。应按国家现行工程设计、建筑安装标准与强制性标准,开展本项目设计、设备材料物资采购与安装、工程施工。项目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国家电投集团设计、施工、验收标准要求。施工现场管理满足发包人对建设工程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相关要求。 3.1.3本技术规范书中未涉及的内容,应遵循经审定的可研报告文件及国家有关设计、制造、施工、试验等按国家及行业颁布的现行标准、规程、规范、国家电投集团设计、采购、施工标准及有关实施细则执行。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要符合光伏发电系统及充电桩系统运行维护及消防安全要求。
3.1.4设备制造、建筑安装、调试、试验及总承包项下的其它工作必须满足国家现行规程和规范及国家电投集团相关标准要求。合同签订后,国家新颁布的与本工程有关的强制性标准、规程和规范,同样适用于本工程,投标人必须执行。工程开工后或施工图纸出版后,国家新颁布的非强制性标准、规程和规范,投标人与招标人双方协商后确定是否适用。
3.1.5投标人确保工程质量的活动均符合有关规定,应按ISO9001:2000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所有与工程质量有关的活动应按体系的要求运转。同时,按现行有关标准,承包商建立分级验收制度,配备合格的各级检验员在规定的环节进行检验、试验,保证合格的产品进入下道工序。
3.1.6投标人严格按合同约定的范围和要求建设,工程建设全面执行国家和电力行业颁布的有关规范、标准及要求。工程建设质量满足总承包合同规定的规范标准和《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GBT 50796-2012)要求,土建分部分项工程质量优良率90%以上,安装分部分项工程质量优良率90%以上,合格率均为100%。
3.1.7投标人应争创安全文明施工现场。杜绝人身死亡事故,不发生人身重伤、群伤事故,不发生重大机械和设备损坏事故,不发生重大火灾事故,不发生负主要责任的
- 5 -
重大交通事故,不发生重大垮塌、职业伤害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3.1.8投标人应服从监理工程师(业主工程师)的指令。
3.1.9工程验收标准采用当时最新国家颁布的验收标准和国家电投集团设备、材料、工程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和验收标准中较高的标准。 3.2 工程安全 3.2.1 指导思想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及业主有关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网络建设,使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得到可靠运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切实把确保生命安全落到实处,牢固树立“任何风险都可以控制,任何违章都可以预防,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安全管理理念,施工中只要有危险因素存在,就一定要有标准化安全防护设施,切实保证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3.2.2 总体目标
3.2.2.1安全目标:坚决杜绝死亡事故,不发生人身重伤事故;实现零死亡、零重伤、零轻伤;无重大设备损坏事故;无重大火灾事故;无重大责任交通事故。 3.2.2.2 文明施工目标:道路整洁化,设施标准化,堆放定置化,行为规范化,环境绿色化,施工有序化,争创建设安全文明施工现场。 3.2.3执行的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但不限于) 3.2.3.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2.3.2《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3.2.3.3《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3.2.3.4《安全生产工作规定》 3.2.3.5《电力建设安全施工管理规定》 3.2.3.6《电力安全监察规定》 3.2.3.7《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3.2.3.8《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 3.2.3.9《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标准》 3.2.3.10《电力建设文明施工规定及考核办法》
3.2.3.11《电力建设安全文明施工现场标准及考核检查表》
- 6 -
3.2.3.12《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
3.2.3.13 地方有关安全文明施工的法律、法规及规定。 3.2.3.14 项目法人单位制定的有关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 3.2.3.15 签订合同时需同时签订施工安全管理协议。 3.2.4屋顶生命线系统
金属屋面安全水平生命线(防坠落)系统,是为高空水平移动和水平定点作业人员提供坠落防护的安全保障系统,对于各种安装,维护维修和清洁工作,可以提供在高空作业的安全保护。
防坠落水平生命线系统是一种防护锚固装置。一般有固定支架、紧线器、钢缆、紧固螺栓及其它配套附件组成,材质采用不锈钢材质,安装简便,符合长期固定在一个结构的标准要求,耐腐蚀,抗氧化。根据具体工程的需要,在不锈钢索上每隔5m或7m设置中间固定基座。
工人穿上整套的安全背带用滑行索把自己系在防坠落系统上,该滑行索可沿着不锈钢索穿越中间基座滑动,无需工作人员动手操作。因为非常灵活的移动,工作人员即使在高空作业,仍可放心工作。
轻型屋面安装方案及要求:1)对于直立锁边型屋面可采用夹具,安装钢索;T型屋面可以安装铆钉或者立柱用以固定滑索。2)屋面安全水平生命线(防坠落)系统可贯穿安装在屋脊处,安装时要确保两端和中间支撑零件具有足够的负荷力,按照合适的间距进行固定支架的安装固定,锁紧螺栓,钢缆植入施工必须使用紧线器进行拉紧。 3.2.5安全投入
在设置屋顶生命线系统的基础上,投标人应结合本项目屋顶作业的特点和难点,编制屋顶光伏施工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制定相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按照永临结合的原则,全面系统考虑各种不安全因素,配置安全设施。落实财政部 、安全监管总局 2012年2月14日《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企[2012]16号)文件要求,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为计提依据,按2%足额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投标人的安全费用应按照以下范围使用:
(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支出,包括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系统、洞口、临边、机械设备、高处作业防护、交叉作业防护、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雷、防台风、防地质灾害、有害气体监测、通风、临时安全防护等设施设备支出。
(2)配备、维护、保养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支出和应急演练支出。
- 7 -
(3)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支出。
(4)安全生产检查、评价(不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评价)、咨询和标准化建设支出。
(5)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 (6)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支出。
(7)安全生产适用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支出。 (8)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 (9)其它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投标人应严格按照上述关于安全生产费用的要求,落实项目的安全投入。 3.3 性能保证要求
投标人提供的综合智慧能源系统应能满足招标文件要求。如果整个工艺过程不能满足运行保证中所许诺的要求,则投标人应负责修理、替换或者处理所有的物料、设备或其它,以便满足运行保证要求,在完成修理、替换或者其它处理后,整个工艺过程应按合同重新进行试验。在此之前的某些试验阶段,一些试验保证已经成功地被验证,如果由于修理、替换或者其它处理措施对已验证了的运行保证产生可能的不利影响,则整个工艺系统还需要按所有要求重新试验。
项目整体系统试验完成后的1年时间内,如果投标人所提供的项目设备和部件出现故障,投标人应负责修理和替换,直至满足招标人要求。
在设计工况下,投标人应确保主要设备满足相应技术指标,当由第三方所做的性能试验证明投标人应达到以下技术指标:
(1)全容量发电后电站首年性能比PR(Performance Ratio)不小于0.845。 (2)组件整体质保期为10年,正常使用寿命不低于25年。
(3)组件衰减满足“首年衰减率不超过2%,以后每年衰减率不超过0.55%”的要求。组件需满足GB-T9535-2005《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和定型》或IEC 61215(2005)标准要求,通过国家批准认证机构的认证。
(4)本工程选用的组串式逆变器,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其谐波电流含量应小于3%,满足GB/T 199-2012《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的要求。逆变器具有过/欠电压、过/欠频率、防孤岛效应、短路保护、负极接地保护等保护功能外,同时考虑其电压(电流)总谐波畸变率满足国际规定要求,减少对电网的干扰。逆变器具有有功、无功功率调节功能,并可通过监控系统
- 8 -
远程控制。
(5)交流汇流箱额定电压:≤800VAC,采用室外支架式、抱杆式安装,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汇流箱进线为2~4路,出线1回。2~4路输入经汇流后通过铜排或端子输出,输出侧配置交流断路器或负荷开关。连接输入输出的铜排及端子,考虑现场输入输出线缆的可安装性、可靠性,满足现场环境条件要求。交流汇流箱应具有防雷功能。
(6)本项目抗震设防烈度:(以项目实际地理位置定);设计地震分组:(以项目实际地理位置定);基本地震加速度:(以项目实际地理位置定);50年基本雪压:(以项目实际地理位置定)(50年一遇);基本风压:(以项目实际地理位置定)(50年一遇),风压体型系数、高度变化系数及风振系数均按有关规范。
(7)投标人设备系统须满足自然环境极限值,包含但不限于气温、抗风、冰雹、防火、风沙等因素。
(8)前5年发电量承诺表,投标人填写(不少于): 年份 发电量 (万kWh)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3.4 光伏方阵的串联设计 光伏方阵通过组件串、并联组合而成,光伏组件的串联必须满足并网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电压要求,光伏组件并联必须满足并网逆变器输入功率的要求。
光伏方阵中,同一光伏组件串中各光伏组件的电性能参数宜保持一致。 设计原则:
(1)组串开路电压应小于组件最大系统电压,并小于逆变器最大直流输入电压; (2)组串最低工作电压应大于逆变器最低直流输入电压,并小于逆变器MPPT电压范围的上限;
(3)系统启动时,组串最低工作电压应大于逆变器启动电压,启动时的光照强度要求尽可能较小,工作温度要求尽可能较高。 3.5 光伏方阵布置 3.5.1安装方式选择
由于本项目为屋顶光伏项目,选择固定角度安装,可节省用地,后期运维更加方便,综合考虑成本、发电量等因素,本项目光伏组件安装方式采用固定安装方式。
- 9 -
3.5.2光伏阵列设计
光伏方阵的设计应按照尽量减少占地面积,按照提高屋顶利用率和光伏板之间不相互遮挡、兼顾运行维护便利和规则美观的原则设计光伏模块的平面布置。 3.5.3光伏板倾角的确定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计算确定 3.5.4光伏板方阵间距的计算
本工程光伏方阵距离设计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光伏方阵间不能相互遮挡,且要便于检修、巡视,需根据各建筑物屋顶的实际情况及组件布置情况设置一定宽度的检修通道。
3.6 屋顶承载能力复核
投标人应依据屋顶荷载能力检测报告,结合自身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技术方案,计算施工荷载,复核屋顶作业的技术方案、安全防护措施;优化设计总体方案,确保项目建成后屋顶附加恒荷载与极限荷载满足正常使用和极限承载工况要求。 3.7 设备选型设计规范与要求 3.7.1光伏组件 3.7.1.1 范围与要求
本合同工程所需光伏组件,包含组件本身及专用工具、备品备件。在产品技术成熟度高、运行可靠的前提下,结合电站周围的自然环境、施工条件、交通运输的状况,选用行业内的主导光伏组件类型。再根据电站所在地的太阳能资源状况和所选用的光伏组件类型,计算出光伏发电站的年发电量,最终选择出综合指标最佳的光伏组件。投标人应选择国家电投集团合格供应商名录的光伏组件供应商,选用大容量组件。 3.7.1.2标准和规范
(1) GB/T9535-1998/IEC61215 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 (2) IEC6173O.l 光伏组件的安全性结构要求 (3) IEC6173O.2 光伏组件的安全性测试要求
(4) GB/T18479-2001《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 概述和导则》 (5) SJ/T11127-1997《光伏(PV)发电系统过电压保护—导则》 (6) GB/T 19939-2005《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 (7) EN 61701-2000 光伏(PV)组件盐雾腐蚀试验 (8) EN 61829-1998 晶硅光电(PV)矩阵I-V特性现场测量
- 10 -
(9) EN 61721-2000 光伏组件对意外冲击碰撞破坏的灵敏度(抗冲击试验) (10) EN 61345-1998 光伏组件紫外试验
(11) GB 95.1-1996 光伏器件 第1部分: 光伏电流-电压特性的测量 (12) GB 95.2-1996 光伏器件 第2部分: 标准太阳电池的要求
(13) GB 95.3-1996 光伏器件 第3部分: 地面用光伏器件的测量原理及标准光谱辐照度数据
(14) GB 95.4-1996 晶体硅光伏器件的I-V实测特性的温度和辐照度修正方法 (15) GB 95.5-1997 光伏器件 第5部分: 用开路电压法确定光伏(PV)器件的等效电池温度(ECT)
(16) GB 95.7-2006 光伏器件 第7部分:光伏器件测量过程中引起的光谱失配误差的计算
(17) GB 95.8-2002 光伏器件 第8部分: 光伏器件光谱响应的测量 (18) GB/T 18210-2000 晶体硅光伏(PV)方阵I-V特性的现场测量 (19) GB/T 112-2002 光伏组件盐雾腐蚀试验 (20) GB/T 19394-2003 光伏(PV)组件紫外试验 (21) GB/T 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22)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23) GB 20047.1-2006 光伏(PV)组件安全鉴定 第1部分:结构要求 (24) GB 20047.2-2006 光伏(PV)组件安全鉴定 第2部分:试验要求 (25) GB97-1986 地面用太阳能电池标定的一般规定 (26) GB/T 14007-1992 陆地用太阳能电池组件总规范 (27) GB/T 14009-1992 太阳能电池组件参数测量方法 (28) GB/T 11009-19 太阳电池光谱响应测试方法 (29) GB/T 11010-19 光谱标准太阳电池
(30) GB/T 11012-19 太阳电池电性能测试设备检验方法 (31) IEEE 1262-1995 太阳电池组件的测试认证规范 (32) SJ/T 2196-1982 地面用硅太阳电池电性能测试方法
(33) SJ/T 9550.29-1993 地面用晶体硅太阳电池单体质量分等标准 (34) SJ/T 9550.30-1993 地面用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质量分等标准 (35) SJ/T 10173-1991 TDA75单晶硅太阳电池
- 11 -
(36) SJ/T 10459-1993 太阳电池温度系数测试方法
(37) SJ/T 11209-1999 光伏器件 第6部分 标准太阳电池组件的要求 上述标准、规范及规程仅是本工程的最基本依据,并未包括实施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标准、规范和规程,且所用标准和技术规范均应为合同签订之日为止时的最新版本。 3.7.1.3主要性能
光伏电池组件为室外安装发电设备,是光伏电站的核心设备,要求具有非常好的耐候性,能在室外严酷的环境下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同时具有高的转换效率。组件及其材料的性能应满足IEC 61215、IEC 61730 及国家电投集团公司《光伏发电站晶体硅光伏组件选型技术规范》(Q/SPI 9710-2016)要求。晶体硅组件须按照GB/T9535(或IEC61215)标准要求,通过国家批准认证机构的认证。光伏组件应严格按照上述标准、规范及规程进行各种可靠性实验测试,并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
光伏组件采用先进、可靠的加工制造技术,结构合理,可靠性高,能耗低,不污染环境,维护保养简便。光伏组件各部件在正常工况下应能安全、持续运行,不应有过度的应力、温升、腐蚀、老化等问题。光伏组件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 3.7.2 逆变器 3.7.2.1 范围与要求
本合同工程所需逆变器,包括光伏逆变器本身及专用工具、随机备品备件。逆变器采用组串式逆变器,应选择国内知名厂家,主流品牌。 3.7.2.2 标准和规范
(1)GB 18479-2001 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 (2)DL/T 527—2002 静态继电保护装置逆变电源技术条件 (3)GB/T 13384—1992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4)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5)GB/T 14537—1993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 (6)GB 16836—1997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安全设计的一般要求 (7)DL/T 478—2001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8)GB/T 19939-2005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
(9)GB/T 20046-2006 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IEC 61727:2004,MOD) (10)GB/T 199-2012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11)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A:低温试验方
- 12 -
法
(12)GB/T 2423.2-200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
(13)GB/T 2423.9-200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Cb:设备用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14)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 60529:1998) (15)GB 3859.2-1993 半导体变流器 应用导则 (16)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 (17)GB/T 15543-1995 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 (18)GB/T12325-2003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19)GB/T15945-1995 电能质量 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 (20)GB 19939-2005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技术要求
(21)SJ 11127-1997 光伏(PV)发电系统的过电压保护——导则 (22)GB 20513-2006 光伏系统性能监测 测量、数据交换和分析导则 (23)GB 20514-2006光伏系统功率调节器效率测量程序 (24)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25)GB/T4942.2-1993 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 (26)GB 3859.2-1993 半导体变流器 应用导则
(27)Q/SPS 22-2007 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28)电磁兼容性相关标准:EN50081或同级以上标准 (29)EMC相关标准: EN50082或同级以上标准 (30)电网干扰相关标准: EN61000或同级以上标准 (31)电网监控相关标准: UL1741或同级以上标准 (32)电磁干扰相关标准: GB9254或同级以上标准 (33)GB/T14598.9 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 (34)GB/T14598.14 静电放电试验 (35)GB/T17626.8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36)GB/T14598.3-93 6.0 绝缘试验
(37)JB-T70-1993 半导体逆变器通用技术条件3.2 规范和标准
上述标准、规范及规程仅是本工程的最基本依据,并未包括实施中所涉及到的所
- 13 -
有标准、规范和规程,且所用标准和技术规范均应为合同签订之日为止时的最新版本。并网逆变器应满足南方电网公司最新关于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要求。 3.7.2.3 逆变器技术要求
光伏并网逆变器(下称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必须采用高品质性能良好的成熟产品。逆变器将光伏方阵产生的直流电(DC)逆变为三相正弦交流电(AC),输出符合电网要求的电能。逆变器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1)并网逆变器的功率因数和电能质量应满足南方电网要求,各项性能指标满足GB/T 199-2012《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要求。
(2)逆变器设备应能在本工程海拔高度1000~3000m的地区使用,逆变器额定功率应满足用于本项目海拔高度的要求,其内绝缘等电气性能满足要求。
(3)逆变器的安装应简便,无特殊性要求,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 (4)逆变器应采用太阳电池组件最大功率跟踪技术(MPPT)。
(5)逆变器要求能够自动化运行,运行状态可视化程度高。显示屏可清晰显示实时各项运行数据,实时故障数据,历史故障数据,总发电量数据,历史发电量(按月、按年查询)数据。
(6)逆变器要求具有故障数据自动记录存储功能,存储时间大于10年。 (7)逆变器本体要求具有直流输入分断开关,紧急停机操作开关。
(8)逆变器具有过/欠电压、过/欠频率、防孤岛效应、短路保护、负极接地保护等保护功能外,同时考虑其电压(电流)总谐波畸变率满足国际规定要求,减少对电网的干扰。逆变器具有有功、无功功率调节功能,并可通过监控系统远程控制。
(9)逆变器平均无故障时间不低于3年,质保期为10年,使用寿命不低于25年。 3.7.3汇流箱 3.7.3.1 范围与要求
本合同工程所需汇流箱,包括汇流箱本身及专用工具、随机备品备件。汇流箱应选择国内知名厂家,主流品牌。 3.7.3.2 标准和规范
(1)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
(2)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
- 14 -
验B:高温试验方法
(3)GB/T 2423.3-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方法
(4)GB/T 3873-19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5)GB/T 4943-2001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6)GB/T 17626.5-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7)GB/T 7251.1-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
(8)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9)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10)CNCA CTS0001-2011 光伏汇流箱技术规范
(11)GB 18802.1-2002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 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上述标准、规范及规程仅是本工程的最基本依据,并未包括实施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标准、规范和规程,且所用标准和技术规范均应为合同签订之日为止时的最新版本。 3.7.4箱变
3.7.4.1 范围与要求
本合同工程所需箱变,包括箱变本身及专用工具、随机备品备件。箱变应选择国内知名厂家,主流品牌。 3.7.4.2 标准和规范
(1)DL/T 537 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选用导则 (2)GB/T 17467 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 (3)GB11022 高压开关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4)GB/T 311.1 绝缘配合 第1部分:定义、原则和规则
(5)GB/T 311.2 绝缘配合 第2部分: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使用导则 (6)GB/T 11022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7)GB1094.1 电力变压器 第1部分 总则 (8)GB1094.2 电力变压器 第2部分 温升
(9)GB1094.3 电力变压器 第3部分: 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间隙
- 15 -
(10)GB1094.5 电力变压器 第5部分 承受短路能力 (11)GB/T51 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12)GB3804 3~63kV交流高压负荷开关 (13)GB/T 1094.10 电力变压器 第10部分: 声级测定
(14)GB6951.8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智能型成套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15)GB4208 外壳防护等级分类
(16)GB 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17)GB/T4109 交流电压高于1000V的绝缘套管
(18)GB/T50062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19)GB/T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20)GB5017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程 (21)DL/T667 继电器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 (22)GB/T51 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23)JB/T10088 6kV~500kV级电力变压器声级 (24)B16926 交流高压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 (25)GB7251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26)GB13539 低压熔断器 (27)GB1208 电流互感器
(28)DL478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29)SDJ9 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30)GB2681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线颜色 (31)GB2706 交流高压电器动热稳定试验方法 (32)JB/T 10217 组合式变压器
(33)GB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34)2014.4 《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及编制释义》(国家能源局发布)
上述标准、规范及规程仅是本工程的最基本依据,并未包括实施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标准、规范和规程,且所用标准和技术规范均应为合同签订之日为止时的最新版本。 3.7.5充电桩系统 3.7.5.1 范围与要求
- 16 -
本合同工程所需充电桩系统,包括充电桩本身及专用工具、随机备品备件。充电桩应选择国内知名厂家,主流品牌。 3.7.5.2 标准和规范
(1)GB/T 19596 电动汽车术语
(2)GB/T 18487.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 (3)GB/T 20234.1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 (4)GB/T 20234.2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 (5)GB/T 20234.3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 (6)GB/T 27930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充电机和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
(7)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
(8)GB/T 2423.17-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Ka:盐雾
(9)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10)《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通用技术要求》(Q/CSG 11516.1) (11)《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技术规范》(Q/CSG 11516.3) (12)《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规范》(Q/CSG 11516.4) (13)《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充电接口规范》(Q/CSG 11516.5) (14)《电动汽车充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Q/CSG 11516.7) (15)《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GB/T 51313-2018) 上述标准、规范及规程仅是本工程的最基本依据,并未包括实施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标准、规范和规程,且所用标准和技术规范均应为合同签订之日为止时的最新版本。 3.7.6电气一次设备 3.7.6.1 范围与要求
本合同工程所需电气一次设备,包括设备本身及专用工具、随机备品备件。 3.7.6.2 标准和规范
本工程设计依据主要包括以下标准和规范(不限于此):
《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可研设计管理导则与深度要求》(Q/SPI 973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 17 -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 50797) 《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GB/T 17468)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 199)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 5021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 50065)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T 500)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GB 50060)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范》(DL/T 5352) 《噪声测量技术》(IEC 61400-11)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
《光伏发电站无功补偿技术规范》(GB/T 29321) 《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规程》(DGJ32/J87)
《3.6kV~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DL/T404)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Q/GDW480)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Q-GDW 617)
《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及编制释义》(国家能源局2014.4 发布)
上述标准、规范及规程仅是本工程的最基本依据,并未包括实施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标准、规范和规程,且所用标准和技术规范均应为合同签订之日为止时的最新版本。 3.7.7电气二次设备 3.7.7.1 范围与要求
本合同工程所需电气二次设备,包括设备本身及专用工具、随机备品备件。 3.7.7.2 标准和规范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 5079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
- 18 -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 50217)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14285) 《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T 50063)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 19939)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 199) 《电能计量装置管理规程》(DL/T 448)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 5002)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 5003) 《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044)
《火力发电厂、变电站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T 5136) 《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Q-GDW 617)
《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及编制释义》(国家能源局2014.4 发布)
电监会5号令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电监安全【2006】34号《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变电站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以及其它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规范,设计手册等。上述标准、规范及规程仅是本工程的最基本依据,并未包括实施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标准、规范和规程,并且所用标准和技术规范均应为合同签订之日为止时的最新版本。 3.8 土建设计 3.8.1 标准及规范
设计参照执行的规程、规范(不限于此)
(1)《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GB50797-2012 (2)《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50105-2010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12 (4)《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18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 GB50010-2010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 GB50011-2010 (7)《钢结构设计标准》 GB50017-2017 (8)《冷弯薄壁型钢钢结构技术规范》 GB50018-2002
- 19 -
(9)《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 GB50429-2007 (10)《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76-2010 (11)《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50046-2018 (12)《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GB50191-2012 (13)《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50023-2009 (14)《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 GBJ144-90 (15)《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JGJ116-2009
上述标准、规范及规程仅是本工程的最基本依据,并未包括实施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标准、规范和规程,且所用标准和技术规范均应为合同签订之日为止时的最新版本。 3.8.2 设计依据 3.8.2.1 主要设计参数
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本工程的已建建(构)筑物设计使用年限采用50 年,建筑物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0;光伏支架结构安全等级为三级,结构重要性系数取0.95。
本项目抗震设防烈度:(以项目实际地理位置定);设计地震分组:(以项目实际
地理位置定);基本地震加速度:(以项目实际地理位置定);50年基本雪压:(以项目实际地理位置定)(50年一遇);基本风压:(以项目实际地理位置定)(50年一遇),风压体型系数、高度变化系数及风振系数均按有关规范。
根据本工程已有地勘报告《年产8万吨铝合金板带工程-详勘报告》拟建场地人工堆积层①:由粘性素填土①1和碎石素填土①2组成,该层系新建场地整平时形成,其中碎石素填土①1层野外实测动探击数4~13击,平均击数6.3击;粘性素填土①2层野外实测动探击数2~6击,平均击数4.4击,标贯击数4~8击,平均击数5.5击;由于该人工堆填层物质组成不均匀,密实程度差异大,且厚度差异大,承载力较低,属特殊性岩土,不可直接作为拟建(构)基础持力层;当作为室内外地坪或道路路基时,应进行适当的地基处理;在厚度较均匀的地段可作为荷重较小的临时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红粘土层②1:孔隙比e平均值为1.02,液性指数IL平均值为0.07,压缩模量Es
- 20 -
平均值为 6.4MPa,压缩系数α1~2平均值为0.36MPa-1,实测标贯击数N值 6~12击,平均8.0击,属中等偏低压缩性土层,压缩性低,强度较高;但该层具孔隙比大,遇水易软化,失水后具较大收缩性等特性,且其层位受下状基岩面控制,分布不连续,厚度变化较大。但考虑到该层在场地内分布较广,因此,当建(构)筑物荷重不大时,可选择在该层厚度较大、层位稳定的地段作为建(构)筑物基础持力层,也可作为桩端持力层。
本工程主要基础为电气设备基础,暂定基础持力层选用红粘土层②1。 3.8.2.2 荷载组合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对于一般结构地震荷载与风荷载不进行组合,由于电池组件自重很小,支架设计时风荷载起控制作用,因此最不利荷载组合中不考虑地震荷载。
荷载组合考虑下列两种组合:
永久荷载+正风荷载+雪荷载;永久荷载+逆风荷载。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永久荷载、风荷载和雪荷载的分项系数分别取(以为项目实际为主)。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永久荷载、风荷载和雪荷载的分项系数分别取为(以为项目实际为主)。 3.8.2.3主要材料
光伏组件导轨、夹具材料采用铝合金AL6063-T5,螺栓等连接件采用不锈钢SUS304。材料应具有生产厂出具的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其它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
焊条:E43。
螺栓:檩条、支撑的连接采用普通螺栓,性能等级4.8级。 3.8.2.4防腐要求
铝合金构件表面应进行防腐处理,可采用阳极氧化、电泳涂漆、粉末喷涂、氟碳喷漆喷涂等措施,并按《铝合金建筑型材》GB5237的标准执行,铝合金构件不得与未附加防腐涂层的金属材料或含酸性或碱性的非金属材料直接接触。
钢构件须进行表面处理,除锈方法和除锈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 第1部分》(GB/T 23.1-2011)的相关规定。
除锈方法:钢构件可采用喷砂或喷丸的除锈方法,若采用化学除锈方法时,应选
- 21 -
用具备除锈、磷化、钝化两个以上功能的处理液,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多功能钢铁表面处理液通用技术条件》(GB/T 12612-2005)的规定。
除锈等级:除锈等级应达到Sa2.5的质量要求。
钢构件采用金属保护层的防腐方式。钢结构支架、连接板及拉条均采用热浸镀锌涂层,热浸镀锌须满足《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实验方法》(GB/T13912-2002)的相关要求,镀锌层厚度不小于80μm。最小镀锌量 275克/m2(双面)。
镀锌厚度检测:镀锌层厚度按照《金属覆盖层 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实验方法》(GB/T13912-2002)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
连接螺栓可采取热镀锌或热浸锌防腐的形式。
热浸镀锌防变形措施:须采取有效的防变形措施,以防止构件在热浸镀锌后产生明显的变形。
镀锌厚度在2.2mm以上,要求锌层表面均匀,没有毛刺、过烧、挂灰、伤痕、局部未镀锌等缺陷,没有影响安装的锌瘤。
钢结构构件运输及运输吊装时要妥善绑扎,以防止构件的变形、损伤及镀锌层的破损。
光伏支架应满足《太阳能光伏系统支架通用技术要求》(JG/T490-2016),包括使用材料、外观、尺寸偏差、材料壁厚、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等指标:
(1)光伏支架使用材料检测项目主要有钢材和五金材料、铝合金材料、防雷接地设备、异制金属材料等项目。
(2)光伏支架外观检测项目主要有钢材表面、铝合金材料外观等项目。 (3)光伏支架尺寸偏差检测项目主要有构件的柱、梁、框架等项目。 (4)光伏支架壁厚检测项目主要有钢板壁厚、铝合金壁厚等项目。
(5)光伏支架力学性能检测项目主要有支架受拉、受压构件的长细比限值,组件在恒载荷、风载荷、雪载荷及地震载荷下的挠度及柱顶位移等项目。
(6)光伏支架腐蚀性能检测项目主要有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防腐措施,铝合金型材表面处理等项目。 3.9工程消防设计
3.9.1标准及规范(包括但不限于此)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19年修订);
- 22 -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3)《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 50229-2019; (4)《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GB 51048-2014;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 (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 (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 50217-2018; (8)《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2017; (9)《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DL/T 5352-2018; (10)《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 5027-2015;
(11)《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15); (12)《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 (1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 50720-2011); (14)《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GB/T 51313-2018); 3.9.2设计原则
(1)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和确保重点、兼顾一般、使用方便、便于管理、经济合理的原则,加强火灾监测报警的基础上,对重要设备采用相应的消防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严格按照规程规范的要求设计,采取“一防、二断、三灭、四排”的综合消防技术措施,立足自防自救。
(2)设计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防火规范和标准,防火、监测、报警、控制、灭火、排烟、逃生等各方面统筹考虑。
(3)根据生产重要性和火灾危险性程度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 设备选用经国家有关产品质量监督检测部门检验合格的产品。设计做到保障安全,使用方便,经济合理。
3.9.3设计要求
(1)消防供电电源可靠,满足相应的消防负荷要求。
(2)变压器、电缆及其它电气设备的消防设置按《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50229-2019、《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2015、《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进行设计。电气设备布置全部满足电气及防火安全距离要求;
- 23 -
(3)主要疏散通道、楼梯间及安全出口等处按规定设置火灾应急照明灯及疏散方向标志灯。
(4)设置完善的防雷设施及其相应的接地系统。
(5)尽可能采用阻燃、难燃性材料为绝缘介质的电气设备;电缆电线的导线截面选择不宜过小,避免过负荷发热引起火灾;消防设备配电及控制线路采用阻燃电缆。
(6)对穿越墙壁、楼板和电缆沟道进入到其它设施的电缆孔洞,进行严密封堵。 (7)厂区消防通道通过厂内已有的道路,消防车可到工厂联合厂房,消防通道宽度均大于4m,可形成环行通道,道路上空无障碍物满足规范要求。 3.9.4消防设计总体方案 3.9.4.1主要场所及主要电气设备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2015、《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GB/T 51313-2018)要求,进行灭火器材的选型设计。分别依据每个屋顶具体情况,配置足够的灭火器材。 3.9.4.2电缆
电缆截面满足额定负荷电流和短路热稳定要求。电缆穿越楼板、隔墙的孔洞和进出开关柜、配电盘等的孔洞均应采用防火堵料进行封堵,并对封堵两侧电缆各涂1.5m长的防火涂料。电缆穿入保护管时,管口应密封。动力电缆与控制电缆分层敷设,动力电缆上下电缆层之间装设耐火隔板,其耐火极限不低于 0.5h。
电缆、电线均采用阻燃型。消防配电线路均暗敷于非燃烧结构内,或采用金属管保护,电缆均采用阻燃型电缆。 3.9.4.3光伏阵列区
本工程屋顶光伏安装屋面为钢结构斜屋面、且屋顶四周无安全护栏;考虑安全等因素,屋顶光伏板不考虑设置固定灭火器。在每个设置屋顶光伏的建筑物顶层靠近爬梯处设置移动式灭火器,供屋顶光伏板检修时检修人员携带至屋顶,以供检修时前期火灾扑灭,人员检修时应注意将灭火器在屋面进行固定,避免其从屋顶坠落砸伤地面人员。 3.9.4.4充电桩
根据《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GB/T 51313-2018),对于集中布置的充电桩,配置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灭火器按照火灾危险性为严重危险级进行设置。充电设备应在明显位置设置电源切断装置。
- 24 -
3.9.4.5室外箱式升压变压器
对于室外箱式变压器,设置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及消防沙箱进行灭火。 3.9.4.6综合智慧能源管控平台
综合智慧能源管控平台位于铝厂空闲办公室内,对于设有精密仪器、设备及表盘等不宜水消防的场所设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灭火器布置于房间出入口或其它方便取用的位置,每组设置两具,并装入配套灭火器箱中。 3.9.5施工消防
3.9.5.1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组织建设
(1)建立安全消防领导小组,组织职工建立义务消防队。
(2)对进入本工程现场施工的所有单位,不论总包分包形式如何,均应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并加强对分包单位的监督作用。
(3)有专人定期检查、管理灭火器具,做好各类安全生产,如实反映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状况,凡是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定人、定时间、定措施整改,整改后进行验证,消除事故隐患。 3.9.5.2现场防火要求
(1)现场四周道路必须保证消防边道畅通。 (2)配电室、临时生活区配置干粉灭火器。 3.9.5.3施工现场临时生活区防火安全管理
(1)临时生活区应与施工主体建筑保持足够的防火间距,在防火间距内严禁放材料。
(2)临时生活区内严禁使用电炉和乱拉乱接电线,禁用大功率灯泡照明或碘钨灯。
3.9.5.4灭火预案
当本工程发生火灾时,项目防火领导小组成员要及时组织义务消防队员和施工人员,应进行灭火、疏散等应急措施。
(1)报警。当项目施工人员发现火灾时向周围人员大声呼喊报警,召集其它人员前来参加扑救。并及时拨打“119”报警。
(2)灭火。当项目义务消防队接到报警后,立即按事先指定分工及疏散计划实施人员疏散及灭火工作。义务消防队队员分组使用项目各种灭火设施及时灭火。
- 25 -
(3)断电。如发生电气火灾,或者火势威协到电气线路时,或电器设备和电气影响灭火人员安全时,首先要及时切断电源,再进行灭火。
(4)救护。对受伤人员应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4、项目实施计划
投标人应根据计划工期编制项目实施计划。 项目实施计划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工程网络进度计划 2)设备招标采购计划 3)设备到货计划 4)施工组织设计 5)质量控制措施 6)安全控制措施 7)进度控制措施 8)文明施工措施
9)项目经理及项目部组织机构
5、设备参数表
投标人设计数据(投标人请详细填写下列数据表而且不限于此) 序号 项 目 名 称 组件类型 最大输出功率 功率误差 最佳工作电压 最佳工作电流 开路电压 开路电流 最大系统电压 组件转化效率 单 位 数 据 1.1 光伏组件 Wp V A V A V % - 26 -
1.2 逆变器
·最大效率 ·欧洲效率 ·待机损耗/夜间功耗 ·最大输入电压 ·MPPT电压范围 ·输出电压 ·输出频率 ·功率因数 ·总电流波形畸变率 ·电气绝缘性能 -直流输入对地 -直流与交流之间 ·噪声 ·进出线方式 ·无故障连续运行时间 ·使用寿命 ·低电压穿越能力 ·零电压穿越能力 输入电流 输入回路数 防护等级 额定容量 额定变比 最高工作电压 额定频率 绝缘等级 阻抗电压 损耗 效率 绝缘水平 局放 冷却方式 - 27 -
% % W V V V Hz % V V dB 年 年 s s 1.3 汇流箱 A 1.4 箱式升压变压器
kVA kV/kV kV Hz % % % kV pc
1.5 10kV开关柜 ·整柜参数 -系统标称电压 -设备最高电压 -额定频率 -额定电流 -热稳定电流4s -动稳定电流 -雷电冲击耐压 -1min工频耐压 ·真空断路器 -系统标称电压 -设备最高电压 -额定频率 -额定电流 -热稳定电流4s -动稳定电流 -雷电冲击耐压 -1min工频耐压 -开断非周期分量 -操作循环 -机械寿命 -额定短路开断次数 -合闸时间 -分闸时间 ·真空断路器操作机构 -机构形式 -操作电源电压 ·综合保护 型式 额定电压 正常工作电压 母线额定电流 - 28 -
kV kV Hz kA kA kV kV kV kV Hz A kA kA kV kV % Ms Ms V 1.6 低压开关柜
V V A
额定短时耐受电流 额定运行短路分断能力 额定频率 交流耐压 控制回路电压 主要部件 -框架式断路器 -辅助继电器 -信号灯 -控制变压器 -时间继电器 -电流表 -电压表 -单相电度表 -电流、电压继电器 -测控装置 -综合保护测控装置 kA kA Hz kV V 投标人自行填写具体指标和参数 投标人自行填写具体指标和参数 1.7 充电桩 1.8 支架 6、招标工程量清单
本次招标工程量清单为项目可研设计的工程量清单。
1.施工辅助措施费清单
序号 一 1 2 3 4 二 1 施工辅助工程 施工用电 施工用水 综合堆放场 生活办公临时设施 施工现场措施费 文明施工措施费 项目名称 单位 项 项 项 项 项 数量 1 1 1 1 1 - 29 -
2 3 4 三 施工水环保费 场地、道路与施工影响区域等原状恢复 安全专项措施费 其它 项 项 项 项 1 1 1 1
- 30 -
2.设备及装置材料采购及安装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 编号 1 1.1 1.1.1 1.1.2 1.1.2.1 1.1.2.2 1.2 1.2.1 1.2.5 1.3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3.10 1.3.11 1.4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5
名称及规格 发电设备及安装工程 光伏发电设备及安装工程 单晶硅545Wp光伏组件 固定支架 导轨、夹具(材质铝合金) 螺栓等连接件(材质不锈钢) 汇流及变配电设备及安装 组串式逆变器 交流汇流箱 集电线路 光伏专用电缆 动力电缆 箱式变压器至光伏配电室集电线路 10kV电缆接头 防火封堵 户外铠装485通讯电缆 ADSS光缆12芯 PVC管 电缆槽盒 热镀锌角钢 铝合金夹具 接地 圆钢 热镀锌扁钢本体及安装 绝缘铜绞线 铜鼻子 接地管卡或接地夹 螺栓 双刺垫片 运杂费及采购保管费 - 31 -
单位 件 t t 台 台 m m m 套 t km km m m m 个 m m m 套 套 套 个 项 数量
编号 2 2.1 2.1.1 2.2 2.2.1 2.2.2 2.2.3 2.3 3 3.1 3.1.1 名称及规格 升压站变配电设备及安装工程 主变压器设备及安装 箱式升压变压器 配电装置设备及安装 10kV开关柜设备及安装 槽钢 安装角钢,热镀锌 运杂费及采购保管费 控制保护设备及安装工程 监控系统设备及安装 光伏监控系统(打印机一台、工程师站兼操作员站一台、综合自动化屏柜1面、图像监视屏柜1面、包括系统软件) 视频监控系统 光伏发电环境监测仪 火灾报警系统 保护设备及安装 10kV馈线保护 PT测控装置 通信系统设备及安装 控制电缆 NH耐火型动力电缆 计算机电缆 集控接入设备(路由器、交换机、无线采集终端) 运杂费及采购保管费 其它设备及安装工程 充电桩部分 直流充电桩 低压电缆 就地配电箱 热镀锌扁钢 - 32 -
单位 台 套 m m 项 数量 套 3.1.2 3.1.3 3.1.4 3.2 3.2.1 3.2.2 3.3 3.3.1 3.3.2 3.3.3 3.4 3.5 4 4.1 4.1.1 4.1.2 4.1.3 4.1.4
套 套 套 台 台 km m m 套 项 台 米 面 米
编号 4.1.5 4.1.6 4.2 4.2.1 4.2.1.1 4.2.1.2 4.2.1.3 4.2.1.4 4.2.1.5 4.2.1.6 4.2.1.7 4.2.1.8 4.2.1.9 4.2.1.10 4.2.2 4.2.2.1 4.2.2.2 4.2.2.3 4.2.3 4.2.3.1 4.2.3.2 4.2.4 4.2.4.1 4.2.4.2 4.2.4.3 4.2.4.4 4.2.4.5 4.2.4.6 镀锌角钢 电缆穿线管 名称及规格 单位 米 米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套 台 台 面 套 套 套 套 套 个 个 个 套 批 项 数量 1 综合智慧能源管控与服务平台 硬件部分 应用服务器 数据服务器 通讯服务器 二级交换机 核心交换机 操作员站 硬件防火墙 打印机 大屏幕显示器 控制机柜 软件部分 平台基础模块(园区场景) 多能流实时在线监测模块 统计分析与综合评价模块 手机APP 平台基础模块(园区场景) 多能流实时在线监测模块 调试部分 智能通讯网关(具有网口、串口、lora等) 物联卡(3G/月,含一年服务费) 智能电表(带485通讯(含3只互感器)) 专用网络(含一年服务费) 通讯线缆(光纤、双绞线、RS485等,满足现场要求) 物联设备安装(供货范围内设备,网关、电表等,满足现场要求) 物联系统调试(供货范围内设备,网关、电表等,满足现场要求) 消防设备 运杂费及采购保管费
4.2.4.7 4.3 4.4 项 项 项 1 1 1 - 33 -
3.建筑工程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
编号 1 1.1 1.2 1.3 2 2.1 3 4 4.1 4.2 工程或费用名称 箱式变电站基础 土方 钢筋混凝土基础 普通钢筋 逆变器、汇流箱支架 钢支架 安全生命线系统 其它建筑工程 环境保护工程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工程 单位 m3 m3 t t 项 项 项 数量 1 1 1 4 其它费用分项报价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设计费 联合试运转费 总承包管理费 项目验收费及相关咨询费 工程协调费 质量监督费 规费 项目名称 单位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项 数量 1 1 1 1 1 1 1 - 34 -
8 工程保险费 合计 项 1
7、技术文件及图纸的交付 7.1 设计文件的交付
投标人施工图设计应满足工程总体进度要求,并分期分批向发包人(监理人)提供施工图10套、设备图纸及资料10套,图纸及设备资料另需提供电子版,进口设备资料须提供英文版及翻评中文版。 7.2 竣工文件
投标人应编制并随时更新一套完整的、有关工程施工情况的“竣工”记录,如实记载竣工工程的准确位置、尺寸、调试试验资料和实施工作的详细说明。上述竣工记录应保存在现场。
此外,投标人应负责绘制并向发包人(监理人)提供工程的竣工图,表明整个工程的施工完毕的实际情况,提交监理工程师根据规定进行审核。投标人应对图纸质量负责。
在签发任何保修证书前,投标人应按照招标人规定份数提交相关的竣工图。 合同工程最后一份保修证书签发后,投标人负责组织编制竣工图,在达标投产考核前向招标人提交10套整个工程竣工图纸及竣工资料,电子版(U盘)2套,进口设备资料须提供英文版及翻评中文版。该图纸及资料应是符合现场实际、完善、正确无误的竣工文件。 7.3 操作维修手册
在试运行开始15天前,投标人应向发包人(监理人)提供操作维修手册10套,电子版(U盘)2套,上述操作维修手册的详细程度,应能满足招标人操作、维修、拆卸、重新组装、调整、培训和修复生产设备的需要。
- 35 -
8、设备监造和性能验收试验 8.1 监造与检验
在合同规定要提供的所有主要设备、主要辅助设备和关键材料的制造、加工和准备过程中,不论工作地在何处,投标人应委托招标人认可的有资质和业绩的监造单位,并按国家电投要求进行组件监造。
监造分包商配备于合同工程的总监造工程师、专业监造师的资质、业绩和数量应满足合同工程设备监造的需要。在监造服务合同签订后,监造工作开展前,投标人应将总监造工程师及监造机构其它监造人员的履历报送监理工程师、招标人审核备案。
投标人应将监造分包商编制的《设备监造规划》报监理工程师审查,招标人审批。投标人应将《设备监造实施细则》和《质量控制计划》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招标人备案。《质量控制计划》中的质量见证项目应不少于《电力设备监造技术导则》中下表的要求。
投标人应监督、检查并确保监造分包商履行以下的职责和义务: (1)熟悉合同设备的图纸、技术标准、制造工艺和检验、试验方法及质量标准;
(2)审查确认制造单位提交的工艺方案是否符合要求;
(3)审查确认制造单位及其主要分包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实际生产能力是否满足设备订货合同的要求。
(4)审查确认制造单位及其主要分包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实际生产能力是否满足设备供货合同的要求。
(5)审查确认制造单位特种作业人员、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和主要检验、试验人员的上岗资质是否满足设备质量要求。
(6)审查确认制造单位的检验、试验设备是否满足设备生产过程检验和各项试验的要求。
(7)查验制造单位的装配场地和整机试验场地的环境是否满足设备质量的要求。
(8)审查确认制造单位对合同设备拟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鉴
- 36 -
定书和试验报告,并通知投标人。
(9)查验制造单位提供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配套件、元器件、标准件。
(10)对设备制造过程进行监督和抽查,深入生产场地对所监造设备进行巡回检查,对主要及关鍵零部件的制造质量和制造工序进行检查与确认。
(11)按制造单位检验计划和相应标准、规范的要求,监督设备制造过程的检验工作,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确认。如发现检验结果不符合规定,及时通知制造单位进行整改、返工或返修;对当场无法处理的质量问题,监造人员应书面通知制造单位,要求暂停该部件转入下道工序或出厂,并要求制造单位处理;当发现重大质量问题时,应及时报告投标人。
(12)参加制造单位的试组装、总装配和整机试验、出厂试验,对装配和试验结果签署意见。
(13)检查制造单位对设备采取的防护和包装措施是否符合《设备订货合同》的要求,相关的随机文件、装箱单和附件是否齐全,在确认后签发发运证书。
(14)审核设备制造单位根据《设备订货合同》的约定提交的进度付款单,提出审核意见。
(15)在设备制造期间,按旬向投标人提供监造工作简报,通报设备在制造过程中加工、试验、总装以及生产进度等情况。
(16)根据投标人和制造单位共同商定的监造项目,按设备制造进度到现场进行监检,对存在问题及处理结果,定期向投标人报告。
(17)设备监造工作结束后,编写设备监造工作总结,整理监造工作的有关资料、记录等文件,并提交给投标人。
投标人应将监造分包商提交的工作简报、鉴定结果、试验报告、存在的质量、进度问题及处理结果和设备监造工作总结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和招标人。在合同工程竣工时将《电力设备监造技术导则》规定监造单位应向委托人提交的全部监造资料整理移交招标人。
招标人有权对监造、检测、试验的结果提出异议,并要求再次检测或试验;同时招标人有权要求对存在质量问题的设备和材料进行整改或更换,由此发生的所有费用由投标人承担。
- 37 -
8.2 催交、催运与现场检验
投标人应当负责所有设备材料的催交、催运直至运抵项目现场。
投标人应要求分包商及供货商同意监理工程师检验任何运抵现场供货内容。对监理工程师在检验过程中提出的任何异议投标人应立即进行核查,采取必要措施全面正确地履行其合同义务,并将采取的措施通知监理工程师。
招标人可要求投标人对进入现场的设备、材料进行任何附加检验,或重新检验。如果附加或重新检验表明,结果不符合合同要求,不管合同有何其它规定,投标人不能将该批检验过的设备、材料用于合同工程,附加或重新试验的费用由投标人承担。如果附加或重新检验结果符合合同要求,由招标人承担附加或重新检验的费用。
投标人应当遵守中国相关法律和法规进行设备、材料强制性检验、试验、检测等要求。 8.3 试验
投标人应编制设备和材料的现场试验工作计划,安排所有设备、材料按规程、规范要求应进行的任何现场试验的时间和试验方案,报监理审核,发包人(监理人)批准。投标人应提供足够的具有相应资格和经验的职员进行合同所规定的各项现场试验,并负责准备试验所需的技术文件、装备、仪器、工具、燃料、水电与材料等消耗品。
投标人应及时将正式的试验报告提交监理工程师及发包人(监理人)。无论发包人(监理人)及监理工程师是否参加了试验,检验或试验的准确性及正确性,仍由投标人负责,不解除投标人的任何义务或职责。
招标人可要求投标人附加任何检验,或重新试验。如果附加或重新试验表明,结果不符合合同要求,投标人则应立即组织更换或修复缺陷,并保证上述被更换或修复的项目符合合同规定,如有必要应再次进行重新试验,附加或重新试验和再次重新试验的费用均由投标人承担。如果附加或重新试验结果符合合同要求,由招标人承担附加或重新试验的费用。
合同规定的由投标人承担试验之外的其它试验,投标人应负责提供为进行试验所必需的所有文件和其它资料,还应提供为有效进行上述试验所需要的协助。
- 38 -
8.4 清退出场
如果发包人(监理人)或监理工程师根据检验、检查或试验结果判定,其工程设备、材料、设计或加工成品或半成品质量不合格或不符合合同的规定,且是无法通过修复达到符合合同规定的,则发包人(监理人)或监理工程师就可发出通知要求投标人将上述工程设备、材料、加工成品或半成品,立即运离现场,并说明清退出场的理由。投标人则应立即组织清退并更换,并保证上述被更换物资符合合同规定。
8.5 备品备件与专用工具
投标人应负责合同工程移交生产前所需要的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上述专用工具和备品备件的价格均已包含在合同价格中。
投标人应在设备订货合同签订后28天内向招标人提供设备备品备件清单及参考价格。
投标人应在合同工程竣工试验结束后14天内,将合同工程所有设备的专用工具及剩余的备品备件移交招标人。 9、设计联络会及培训 9.1设计联络 9.1.1 目的
联络会议的目的是保证设计阶段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协调和解决设计和各部分之间接口中的问题。
投标人应在联络会前一周,向招标人/招标人工程师提出相应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和图纸资料。 9.1.2一次设计联络会
时间:合同签字后2周内。
地点:招标人指定地点待定;会期:1天。
到会人员:投标人的代表(电气、土建等)、招标人的代表。 会议议程:待定。
- 39 -
9.2 人员培训和派遣
投标人应负责在其工厂或其它地点培训招标人的技术人员。
投标人将负责培训课程的安排,并由招标人确认。投标人应选择有经验和能力的培训员。培训和培训教材使用中文。培训当中应采用各种手段保证培训效果,如在实际设备基础上解释系统、写课程报告、参观现场和阅读技术材料和图纸。投标人将免费提供必要的技术信息和图纸、设备、工具、仪表和防护用具。
技术人员的培训 (1) 高级技术人员 (2) 操作工和值班员
投标人应接受招标人的技术人员参加基本设计。 9.3 招标人技术人员的培训内容 9.1 国内培训
9.1.1 投标人为招标人方技术人员进行上课培训(具体人数、培训时间协商确定)。
9.1.2 投标人应指定其有经验的和合格的技术人员培训招标人的技术人员。 9.1.3 投标人应确保招标人技术人员能够在上述设备厂家人员指导下操作和受训,从而使招标人技术人员掌握设备的技术、运行、检验、修理和维护等知识。 9.1.4 培训开始前投标人应向招标人技术人员详细解释运行规程和其它工作注意事项。
9.4 派往投标人的招标人人员的待遇条款
(1)为了合同设备的顺利施工和运行,招标人应派遣其技术人员到投标人参加联络会、检验和培训。
(2)招标人技术人员到投标人参加联络会、检验和培训的交通、食宿等所有费用已包括在合同总价中。
(3)所有上述联络会、检验和培训的准备、组织和安排的费用将由投标人承担。
- 40 -
(4)为了更好地了解同合同设备相关的设计和运行技术问题,如果双方都认为有必要,投标人应安排招标人技术人员参加设计联络会、培训、检验和参观设备制造厂和类似电厂。
(5) 在招标人技术人员停留期间,投标人应免费为招标人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文件、图纸、参考数据、工作服、劳保服和其它必需品、以及提供办公室。
(6)为了顺利完成培训,除非双方同意,投标人技术人员不得因假期中断对招标人技术人员的培训。
(7)投标人应提交一份完整的培训计划。最终的时间表、培训地点、招标人技术人员的专业和培训内容将在二联会上确定。
(8)具体事宜将在设计联络会时确定。 10、运输和保管
投标人采购的本工程所有工程设备、材料、投标人设备以及其它物资从制造厂到现场的装车、运输、中转卸装、接货、卸车、检验、入库、保管、维护、保养、现场搬运直至安装位置等均由投标人负责和管理。
投标人应参照《电力基本建设火电设备维护保管规程》(DL/T855-2004)的要求对现场工程设备、材料实施分类保管。投标人和分包商应及时构建符合要求的棚库、封闭库、保温库、危险品库等。露天堆放场地应进行必要的硬化、围护,并设有排水、防火设施。投标人和分包商应建立健全设备、材料开箱检验、出入库管理、维修保养、废弃设备材料处置管理办法等制度。发包人(监理人)及监理工程师将不定期对设备、材料的管理状况进行监督检查,投标人负责落实监督检查提出的整改意见。 10.1实施方法
拟提供的所有工程设备和材料以及待做的所有工作,均应按照本合同规定的方法进行制造或实施。如果本合同未规定制造或实施的方法,则工程的实施就应使用恰当、精细、周到的方法,选用配置合理的设施和安全无危险的材料,按照公认的良好惯例进行。
- 41 -
10.2 运抵现场
建造本工程所需要的所有工程设备、材料、承包商设备以及其它物资的采购、运输、接货、卸货和安全保管等,均应由投标人负责。
项目法人代表有对设备、材料的运货情况、质量情况和供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职能和权力。 10.3 检验
投标人对其所实施的工程及进场设备、材料进行全面、全过程检验,并对其检验结果负责。 10.4 试验
投标人应提供足够的具有相应资格和经验的职员进行本合同所规定的各项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负责。
投标人应将经正式核证无误的试验报告提交招标人。 10.5 拒收
对不合格的设备、材料,招标人有权拒收。 10.6 工程设备与材料的所有权
合格优质的工程设备和材料的财产权均为招标人所有,保管由投标人负责。 11、项目组织机构与主要人员配置 11.1总体要求
投标人应在项目场地设置项目经理部以对其履行合同项目服务的行为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是投标人履行其在合同项目服务的执行机构,在工程竣工前应为常设机构。项目经理部应为投标人履行其在合同项目服务的唯一机构,其所有行为均视为投标人本身的行为。项目经理部应包括下列人员:
(1)项目经理:投标人应任命一名具有类似工程建设管理经验、并熟悉工程建设管理全过程的合格人员作为项目经理(以下简称“项目经理”),并任命一
- 42 -
名安全专职副经理。项目经理代表投标人履行合同,为投标人履行合同项目服务的唯一授权代表。项目经理一般应常驻项目场地,项目经理离开项目场地须征得发包人同意,擅自立场视为承包人违约,项目经理临时离场时应授权安全专职副经理履行项目经理的职责并通知项目法人。投标人应该投标文件承诺任命的项目经理应经发包人同意,如果项目法人有充分理由认为投标人的项目经理不合格或不能正常履行其职责,发包人可要求投标人撤换其项目经理,投标人应在规定期限内更换项目经理。
(2)项目设计负责人:投标人应任命一名具有类似工程设计经验、熟悉工程建设管理的具有中级职称的设计人员作为项目设计工程师。
(3)安全专职副经理:投标人应任命一名具有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并具有类似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熟悉工程建设管理全过程的具有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作为安全专职副经理。
(4)项目施工工程师:投标人应任命一名具有类似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熟悉工程建设管理全过程的具有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作为项目施工工程师。
(5)项目调试工程师:投标人应任命一名具有类似工程调试经验、熟悉工程调试管理的具有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作为项目调试工程师。 11.2人员的配置要求
11.2.1投标人的现场组织机构人员的配置,要根据工程特点,施工规模、建设工期、管理目标以及合理的管理跨度进行配置,应在提高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基础上优化组合,组成精干高效的管理工作班子。
11.2.2投标人现场组织机构管理人员的配置要有合理的专业机构,各专业人员应配套,并要有合理的技术职务、职称机构。
11.2.3投标人现场组织机构的管理人员应具有其所承担管理任务相适应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相应资质。
11.2.4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登上屋顶进行施工作业和管理的人员,均需持有高处作业证书,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持有相应的特种作业证书。从事高处作业及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年龄不宜超过50周岁,女职工不宜超过45周岁。
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提供项目经理、项目设计负责人、安全专职副经理、项目施工工程师、项目调试工程师的简历和业绩。
- 43 -
12、差异表(技术部分)
投标人按照技术部分要求将技术部分的差异列于此。 序 号 条 目 招标文件 简 要 内 容 条 目 投标文件 简要内容及说明 注:1.投标文件与招标文件有差异之处,无论多么微小,均应汇总说明,并说明差异的原因及撤回差异时如何引起价格的变化。如无差异,则填“无” 。如果投标文件与招标文件的差异之处没有填入“差异表”中,不管投标人是否在投标文件的其它任何地方有其它描述,均不能免除投标人已经承诺响应招标文件要求的责任。 13、附图、附件
13.1屋顶荷载能力检测报告 13.2可研设计图纸
- 4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