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思想品德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 1、自尊的含义与表现
答: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2、自尊与尊重他人的关系 答: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因为他知道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3、怎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答:(1)尊重他人 (2)善于欣赏、接纳他人 (3)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 (4)不歧视他人 4、自信的含义与表现
答: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情,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5、自信与自卑、自负的区别以及它们与成功的关系
答:自卑的人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往往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只有自信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自负者的追求所以必然失败,就是因为其追求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虚假的。自负可以带来一时的情绪高涨,但意气用事招致的挫折,会即刻使他不知所措的沮丧、颓废,从而走向自卑。自卑者会产生对自己的憎恨,憎恨自己的不完美,憎恨自己的为力,由此更强化了自卑感。因此,不管是自负者还是自卑者,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回事他远离成功。而自信者凭借乐观、好奇、专注的三个品质能最快最好的抵达成功的彼岸。 6、树立自信增强自信的方法
(1)看到自己的进步与长处 (2)增强信心与实力 (3)做自信的中国人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 1、自立的含义与表现
答: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自立的重要性
答: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和温室中,终究要离开家庭和学校的呵护,走进社会,经风雨、见世面。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成为一个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 3、依赖的危害
答:依赖不仅会使人丧失生活的能力和精神,还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只想过不劳而获的生活,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培养自立的方法 答:(1)告别依赖 (2)从小事做起 (3)积极投入实践 5、自强的表现与意义
答:一个自尊、自信、自立的人必定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这就是自强。
6、成为强者的方法
(1)有理想,有奔头——自强的航标 (2)战胜自我,不放任自己——自强的
关键 (3)扬长避短,知道自己的爱好、特长——自强的捷径 第三单元 做意志坚强的人 1、挫折与人生的关系
答:人们是在不断认识挫折和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2、挫折的双重性
答:挫折一方面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而产生忧愁、焦虑不安等消极心理,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人们磨练意志,增长才干与智慧。 3、战胜挫折的方法 答:(1)正确的人生目标 (2)正确的认识挫折 (3)探索、创新 (4)自我疏导——宣泄、移情、目标升华 4、坚强意志品质的四种表现 答:(1)自觉——对自己行动的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2)果断——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
(3)自制——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气馁,不焦躁。
(4)坚韧——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5、坚强意志品质的作用 答:(1)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 (2)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走出失败的阴影 (4)成就一番事业 6、怎样磨砺坚强的意志品质 答:(1)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 (2)从小事做起
(3)善于管理自己 (4)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的人
1、为什么说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答: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三是法律对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为什么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答:因为法律规定着人们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同时,它还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3、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类别 答:违法行为就是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可以分为行政违法、民事违法和刑事违法。 4、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法的种类
答:犯罪的基本特征:1、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触犯刑法的行为
3、应受刑事处罚的行为
刑罚的种类: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5、怎样远离违法犯罪?
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加强修养,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6、我国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答:设立《未成年人保》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未成年人保》又分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学校保护: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司法保护:要求机关、人民、人民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7、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与途径
答:诉讼和非诉讼。诉讼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8、怎样与不法行为斗争
答: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我们在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的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的将不法分子抓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