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微智科技网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描述了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们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赞颂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表现了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教学时,我们紧扣住朱德的扁担这一看似平常却又不平常的扁担,从学生的好奇入手,以这根扁担有什么特别之处着眼,引导学生层层剥笋,进而了解到红军战士、朱德同志不畏困难、勇挑重担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认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投影片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的一二两个自然段。

  3、指导书写生字:守、攻、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圈出生字,描红,并认读。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教读:扁担的担是轻声

  你见过扁担吗?扁担是干什么用的?

  (2)、仔细看这根扁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扁担上写着朱德记三个字

  (3)、记就是记号、标记,现在你知道这根扁担的主人是谁吗?

  对了,就是朱德(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的总司令,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4)、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疑问呢?

  (5)朱德爷爷干吗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朱德爷爷是一位总司令,他还要扁担干什么呢?

  小朋友真会提问题,就让我们来读课文,从文中来找一找答案吧

  2、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标出。

  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词,根据学情,指名同学做小老师领读几个重点词:

  井冈山根据地、粉碎、储备、同志、山高路陡、斗笠、翻山越岭、劝

  (2)四人小组轮读课文,同学间互相正音。

  (3)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4)、生交流自己读懂的;

  A、我知道因为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起去挑粮;

  板书:挑

  B、我了解到战士们怕朱德累坏了,就把他的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板书:藏

  C、我知道了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

  板书:做

  (5)、小朋友们真能干,通过自己读书就能获得这么多的知识!你觉得课文哪一段写的最有意思、读下来让你脑中的问题最多?(引导学生质疑)

  (6)、指名读第3段,其余人边听边想:读了这段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可能会质疑;

  A:大家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给藏起来呢?

  B:朱德同志为什么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

  C: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5、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切入口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要想知道朱德同志为什么坚持要和大家一起挑粮,为什么要在扁担上作记号?咱们就必须要来仔细读一读课文的1、2自然段

  A。自由读第一段,看看读了这一段,明白了什么?

  (2)、根据生的回答,随机讲解会师(并随及简介背景);

  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根据地。这儿就是指朱德同志带领的队伍与毛带领的队伍会合在一起了。这时队伍壮大了,战士们多高兴呀!

  (3)、引读第二句:读了这一句,你看出什么来了?

  (红军所处的位置很危险)

  (4)、想象一下:山上的红军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指名学生说。

  B、学习第二自然段:

  (1)、边读第二自然段,边用画出描写去茅坪挑粮所遇到困难的句子,可在重点词下做记号。

  (2)、指名交流: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3)、想象一下:五六十里会有多远?

  联系生活:我们去城北公园玩,大约走2里的路,五六十里,要走30次城北公园这么远的路。

  山高路陡:师在黑板上画出高山的简笔画,让生体会山的高、险。

  想象一下,山有多高,山路会怎么陡峭,红军战士在这样的山路上挑粮行走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出示想象练习:烈日当空时,红军战士们;下雨天,红军战士们走在山路上,有时;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荆棘遍布,一不小心,红军战士们

  (4)、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第二句

  (5)、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引读)—————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怎么样?(团结、不怕吃苦)你是从哪个字上看出来的?

  对呀,一个争字就告诉我们大家了。

  (6)、齐读第二段,读出条件的艰苦,大家的热情。

  6。小结:通过学习这二段,我们知道山高路陡,挑粮路上困难重重,但红军战士们却无所畏惧。今天,小朋友们通过自己认真读书,已经解决了自己原先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剩下的不懂处咱们下节可再来学习。

  7、学习3个生字

  守、攻、必、

  重点:必的笔顺及占格情况

  8、完成课堂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⒈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领袖的思想感倩。

  2、仿照例句,把有更加一词的句子补写完整。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段。

  4、学写生字:攻、必、产、劝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3段。

  教学难点: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1、复习:

  课文1、2自然段讲了什么?

  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

  虽然山路又远又险,可是。

  2、教学第3自然段:

  (1)(看插图)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

  ①走在最前面的是谁?

  谁能看图用一块儿说一句话。

  ②朱德爷爷是怎样挑粮的?谁能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先指名有一句说一句。再指导学生按顺序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

  ③书上是怎么写的?读1、2句。

  朱德爷爷当时已经40多岁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战士们?(一块儿挑粮),而且穿戴和战士们?(一样)挑的粮食也跟战士们一样?(满满的)。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④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强调一块儿、满满的。)

  (2)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①轻声读后面的课文。划一划,哪些句子告诉我们答案?

  ②谁能用上这些词,用自己的话说说。

  大家想、太累、劝、藏、因此、又、找来

  ③指导朗读。

  不料可以换成什么词?(没想到)

  指导读出后面不料的语气。

  ④引读:大家见了

  大家心里怎么想?

  口头填空:大家见了,心里想:。从此,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

  (3)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

  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投影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

  粉碎敌人围剿。

  (4)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课堂练习:

  指导书写有关生字::攻、必、产、劝

  第三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⒈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⒉复习生字词,进入课内练习。

  教学过程:

  1、复习:

  (1)比一比,再组词:

  带记桃

  戴纪挑

  (2)听写词语:

  2、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1)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总结填空: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朱德带领和的在井刚山会师,朱德和战士们一块儿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的高尚品质;我们。

  3、指导背诵第3段:

  (1)自由读第3段,想想哪几句话写了同一个意思?

  (2)同桌互相讨论课堂作业本第3题。

  (3)根据第3题的提示,自由试背第3段。

  (3)指名检查,齐背。

  4、把句子补充完整: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大家更加___________________。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同志们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导完成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4题:

  (1)读题,三个句于里都有一个什么词?更加可以换什么词?表示程度怎么样?

  (2)你能用更加说一句话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