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数据平台建设
教学诊改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热门话题,是大数据背景下创新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引导和支持学校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是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履行管理职责的重要形式。
诊改内涵
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
诊改
《教育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
《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工作指引(试行)》
诊改目标
通过持续规范的自我约束、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自我发展,建立并运行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提升办学活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诊改方针
16字: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
诊改55821
5-五纵系统、5-五横系统、8-8字型质量螺旋、2-双引擎、1-数据平台
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系列文件精神,聚焦“五纵五横一平台”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要素,开展美和易思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数据平台建设工作,助力学校构建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服务学校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配合学校树立现代质量文化,提升质量意识。协助学校进行平台建设的顶层设计,实时、常态化支撑学校诊改工作,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运行和教学形态改革创新的需要。
设计思路及内容
聚焦核心要素,关注诊改轨迹
纵向围绕五层面打造两链(目标链、标准链)
横向围绕五层面构建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
把握发展动向,推动双引擎融合
基于大数据思维建设美和易思智能校园管理平台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数据平台建设包括效能管理平台、质量目标管理平台、事务流程中心、智慧课堂教学与管理平台、状态数据采集与填报平台、数据管理平台、质量数据分析预警平台、校本数据中心支撑平台。
效能管理平台
管理效能是指管理部门在实现管理目标所显示的能力和所获得的管理效率、效果、效益的综合反映,是衡量从事管理工作结果的尺度。平台针对学校“十三五”规划、全校、部门年度重点工作、部门常规工作以及临时性工作中的项目进度全面可追溯动态管理。
质量目标管理平台
根据学校质量保证体系,形成质量控制指标库,建立质量目标管理体系。将学校整体发展规划进行采集,并根据整体发展规划、学院年度计划、部门年度计划、专业发展计划和课程发展计划,提取学院、部门、专业、课程的指标,拉取相应指标的真实数据,形成相应展示效果,按权限提供给各级别用户阅览,及时了解指标对应的数据情况。
事务流程中心
事务流程中心的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集中管理、联合建设”原则,涵
盖学校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处、国际交流处、资产管理和保障处、信息化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实现部门内外流程服务的互联互通、资源整合以及信息共享。
智慧课堂教学与管理平台
智慧课堂教学与管理平台支持PC端和移动端,教师、学生完成教学过程管理的业务操作,管理人员实时查看教学过程数据的分析监控结果,及时掌握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完成情况,对相关环节出现的问题迅速响应并做出诊断,进而指导实施改进,最终达到自我诊断改进,不断螺旋上升的良性质量提升循环。
状态数据采集与填报平台
依托校本数据中心,辅助学校建成完整的数据采集填报体系。已有业务系统管理的数据实现实时采集,手工管理的数据即时采集,通过多路径数据采集功能解决校内部分数据源的缺失,形成完整数据链。通过内嵌多类型主题库,保证上报格式的准确性及唯一性,数据中心已有数据可自动填充,减轻学校工作量。
数据管理平台
数据通过管理平台按照统一的标准产生、存放、使用,兼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学校自有标准,涵盖学校数字化校园的信息标准,并按照诊改要求补充过程数据的信息标准。
质量数据分析预警平台
根据学校校本数据中心和各应用系统提供的业务数据,按照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要求,建立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五个层次、实时的、综合性的统计数据、指标、报表
和图表,呈现度多层次对比排名,实现自我诊断、自我激励,并对各项指标进行预警监控。
校本数据中心支撑平台
逐步实现数据融合、业务融合,及时掌握和分析人才培养工作状况。为学校教学工作、自主诊改提供数据服务,为利益相关方参与诊改提供数据参考,为教育行政部门抽样复核与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报告提供数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