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安徽传统工艺发展与非遗保护

安徽传统工艺发展与非遗保护

来源:微智科技网
企肥学院学锻(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12年9月第29卷第5期 Sep.2012 Vo1.29 No.5 安徽传统工艺发展与非遗保护 孙 升 ,陈 彪 (1.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徽派建筑研究所,合肥230022;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合肥230026) 摘要:安徽传统工艺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从统计数据来看,安徽的传统工艺发展现状与 其历史地位不相符,而且落后于国内部分省份。其中影响因素众多,只有深入了解传统工艺的价值,才能够从思 想意识上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思路,进而有效提高安徽的传统工艺水平,促进本省经济发展,为彰显安徽地方文 化增添光彩,并确保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作为传统文化瑰宝而永久流传。 关键词:安徽;传统工艺;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J52(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20X(2012)05—0062—05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 Anhui SUN Sheng ,CHEN Biao (1.Institute of Hui Architecture,Anhu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He{_ei 230022;2.Department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Scientific Archaeology,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 230026,China) Abstract:Anhui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intangible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Unfortunately,according to the ofifcial statistics,its development does not match its historical status and lags behind the other provinces.Many factors have led to this kind of situation,such as market and government action.Appropriate ways to conserve it can be found only by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its value,which will also improve the level of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of Anhui, promote the provin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ensure the permanent spread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Key words:Anhui;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value;intangible cuhural heritage;conservation 0 引 言 代十国时的“澄心堂”纸,界首陶器,南宋时徽州木 版年画,明时的舒席,芜湖铁画,明清时期的徽州三 安徽为南北方政治、文化、经济的交汇区域,正 雕(木、砖、石雕)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领风骚,传 是得益于这一优势,基于江淮间不同的文化体系,形 承至今。传统手工技艺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 成了丰富繁荣的文化资源和源远流长的历史。含山 值至今仍得到人们的欣赏和使用。通过对安徽现有 凌家滩出土的大量人工雕琢的玉器¨J,尤其是玉 传统工艺技术进行梳理,分析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人、玉龙 的出现,为我国历史上可能出现的玉器 进一步发掘其历史与技术价值,有助于深刻了解非 时代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史前人类活动及史前手工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品的出现,显示了安徽手工艺发展的悠久历史。 保护工作的开展。 唐代安徽的文房四宝(宣笔、徽墨、宣纸、歙砚),五 收稿日期:2012—05—11 修回日期:2012-06—19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JH007)、安徽省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20l1sQRw001)、安 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00029)资助。 作者简介:孙升(1983 ),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徽派建筑研究所助教;研究方向:文化遗产保护。 第5期 孙升,等:安徽传统工艺发展与非遗保护 63 1安徽传统工艺概况 名录。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更是由于其重要性,2009 年被列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同时, 安徽省是工艺美术大省,生产出的上百种工艺 阜阳刺绣、无为纱灯、当涂铜壶、宿州乐砚等被列为 美术品,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别具一格的风范、高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见表1)。而霍邱柳编、 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形态,在国内占有重要 舒城舒席、凤阳凤画、青阳折扇、临泉“临潭”毛笔、 地位。特别是其中的文房四宝、芜湖铁画、界首彩 池州傩戏面具等,也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声誉。总体 陶、黄山漆器等都是历史悠久、闻名中外的传统工艺 来说,安徽手工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带有浓厚的 品,其在工艺技术发展史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均具 乡土气息及显著的地方特色。 有的重要地位,因此,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表1 安徽省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②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续表1 第31卷 河柳编工艺 黄岗柳编 霍邱柳编 阜阳市阜南县 六安市霍邱县 勰 ∞ 省级名录 勰 如 ∞ 省级名录 拍 卯 船 如 . 滁菊制作技艺 滁州市 省级名录 大救驾制作工艺 六安市寿县 省级名录 迎驾酒传统酿造技艺 六安市霍山县 省级名录 博望打铁工艺 马鞍山市当涂县 省级名录 传统钾明矾制作技艺 巢湖市庐江县 省级名录 宣酒纪氏古法酿造技艺 宣城市 省级名录 铜陵白姜制作技艺 铜陵市 省级名录 铸胎掐丝珐琅制作技艺 安庆市桐城市 省级名录 痘姆陶器手工制作艺 安庆市潜山县 省级名录 顶谷大方制作技艺 黄山市歙县 省级名录 观音豆腐制作技艺 黄山市歙县 省级名录 五城米酒酿制技艺 黄山市休宁县 省级名录 五城豆腐干制作技艺 黄山市休宁县 省级名录 皖南火腿 兰花火腿腌制技艺 黄山市休宁县 省级名录 腌制技艺 汤口火腿腌制技艺 黄山市黄山区 省级名录 秋石制作技艺 安庆市桐城市 省级名录 大九华水磨玉骨绢扇制作技艺 池州市青阳县 省级名录 口子窖酒酿造技艺 淮北市 省级名录 寿州窑陶瓷制作技艺 淮南市八公山区、大通区 省级名录 泗县药物布鞋制作技艺 宿州市泗县 省级名录 中国传统失蜡法 铜陵市 省级名录 古南丰徽派本坊小缸酿造技艺 宣城市郎溪县 省级名录 大王冲佛香制作技艺 芜湖市南陵县 省级名录 耿福兴传统小吃制作技艺 芜湖市镜湖区 省级名录 徽州毛笔制作技艺 黄山市屯溪区 省级名录 利源手工制麻技艺 黄山市黟县 省级名录 余香石笛制作技艺 黄山市黟县 省级名录 杜氏刻铜技艺 阜阳市 省级名录 石斛泡制技艺 六安市霍山县 省级名录 阜阳市太和县 省级名录 阜阳刺绣 细阳刺绣 界首刺绣 阜阳市界首市 省级名录 岳西翠兰 安庆市岳西县 省级扩展项 57 绿茶制作技艺 舒城小兰花 六安市舒城县 省级扩展项 涌溪火青 宣城市泾县 省级扩展项 58 徽墨制作技艺(古法油烟墨制作技艺) 宣城市旌德县 省级扩展项 第5期 孙升,等:安徽传统工艺发展与非遗保护 65 根据安徽省201 1年的统计年鉴数据显示,_3 安 举世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尽管历代一直奉行“王 徽省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法人单位数为1 185个。 者之治,崇本抑末”的施政理念,视工艺技术为“雕 根据安徽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2008年完成并上报 虫小技”,对于不同的社会阶层来讲,其又具有一定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全国行业普查办公室的《安徽省 的实用性与观赏性,无论是传统建筑技艺、徽州三雕 工艺美术行业普查报告》中所列数据:“工艺美术品 还是文房四宝等各种手工技艺产品,其产生均拥有 行业从业人员78 044人,固定资产原值26.7亿元, 着各自不同的背景及条件,并以其极高的技术含量, 总产值54.29亿元,出口交货值32.18亿元,主营业 不但满足了实用与审美需求,而且还达到了其力所 务收入52.3亿元。” 截至目前,安徽共有国家级非 能及的技术巅峰,更是代表了人们所向往的价值诉 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技艺)13人, 国家级工 求和文化境界。 艺美术大师5人。安徽省文化厅所公布的三批省级 传统工艺美术品是所有人工创造的制造物总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共计有 称。创作过程中,采用的各种物质材料和手工艺技 81人,而工艺美术大师仅有21人,⑨更令人惋惜的 术也成为体现社会意识形态、经济特征与技术发展 是,已有1位工艺美术大师去世。此外,传统技艺传 的活化物,其内涵与形式展示了实用性与审美性的 承人年龄明显偏大,中青年人数较少,行业后继性问 统一,展示了不同地域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鲜明个性。 题比较突出。同时由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 传统工艺之所以被称为传统工艺,应当满足5个方 还能够满足一部分市场,因此,能有着相对较为不错 面的要求:(1)用于日常生活中;(2)主要通过手工 的发展氛围,而与之相比的其他冷门技艺其传承问 制造;(3)使用传统技术生产;(4)使用传统材料; 题整体来说更不容乐观。与其他省份相比,安徽已 (5)从业人员具有地域性。从这几个要求来看,首 经远远落后,单从数量角度来说明,以邻省江苏为 先,除了已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外,安徽目前的传 例,安徽落后于江苏已经不止一个数量级。首先,总 统工艺有太多内容值得去挖掘,它们仍旧存在于相 量规模大。江苏省工美生产企业总数在2万家以 对较为封闭的空间里,依然在默默发挥其在社会生 上,从业人员达75万人,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500 活中的作用;其次,对于技术发展史来说,也是鲜活 亿元以上。其次,人才数量多。江苏省共有中国工 的实证案例;此外,由于使用传统材料,客观上说必 艺美术大师47人,国家级大师人数居全国第一 须保证原材料来源,这也势必产生一种原产地保护 位。 因此,无论是从自身的发展来看,或是与相邻 意识;当然,最重要的是区域性的存在,“百里而异 省份的横向发展比较来看,安徽应该有更进一步的 习,千里而殊俗”。正是由于手工业者区域性的存 提高。 在,带来了地区特有的风俗习惯,这是一种原生态。 2传统工艺技术价值与内涵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此造成的文化背景以及工 艺实现手法上的不同,才极大地丰富了工艺的多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格物、致知一、诚意、正心、 性特点。尽管大部分中国传统工艺未去过分强调社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为个人与社会的价值 会价值和社会功用,或者说去刻意追逐经济利益,然 取向,普遍重道轻器,科学技术作为“奇技淫巧”,向 而,一旦它与成为现代人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生活方 来不为社会重视,甚至会被认为“人多利器,国家滋 式所联系在一起的工艺,那么,整合社会价值与功 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很显然,在重视“形而 用,追求适当的经济利益,促使心灵与物质的统一, 上”之“道”,贬抑“形而下”之“器”的社会风气与思 也未尝不可。自然而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全 潮之下,传统工艺技术在理论与思想方面受到了制 社会的大一统思想背景下以及存在地域性文化差异 约,详尽系统的理论性介绍完全缺失。尽管从周至 的相互作用下。传统工艺不仅具有科技价值、人文价 清经历过“百工”、“工官”、“少府监”、“工部”、“御 值,同时还具有历史价值、经济价值,等等 J。 用监”、“内务府”等越来越精于专业化管理的官方 行政机构,以及对手工业者实行“匠户”制度,但是 3传统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同样未能超越局限,不能从技术经验中产生系统理 安徽省有大量的传统工艺产品,其历史甚至可 论。也正因中国未能产生现代科学技术,但在实际 以追溯到上万年之久,每一种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 生活之中,中国固有的各种传统工艺技巧全靠师徒 创作,它们通过差异性以及新奇性提供了能够让世 相传。在具体生产活动中,创新全靠个人天赋与水 人产生快感与美感的精神与物质财富。然而,在过 平,基于地大物博,人杰地灵的关系,也依然取得了 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伴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1卷 随着政治活动的发生,以及由传统生活方式转向为 的原生形态特征和比较显著的文化价值的文化活 较为西化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工业化大生产的影响, 动。总理在我国的第二个“中国文化遗产 导致传统工艺全面萎缩。文化大期间,安徽的 13”之际,发表了自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见解:非 工艺美术备受摧残,到1970年,全省仅剩下工艺美 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物质性,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术厂、社17家,职工2 941人;1993年,全省工艺美 非物质性和物质性结合在一起。物质性就是文象, 术行业的主管部门——省轻工业厅在机构改革中被 非物质性就是文脉。人之文明,无文象不生,无文脉 撤销,省工艺美术公司也被改制,全省一度没有主管 不传。无文象无体,无文脉无魂。文化文化,文而化 部门过问这个行业;2006年2月安徽省经委成立 之,化而文之,两者要很好地结合起来。人类文明只 后,全省的工艺美术行业才逐步理顺关系。同时,在 有代代相传,才能不断丰富发展;只有相互交流,才 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方面,2005年,省有关部门开始 能文物化成。 普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全省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体系,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⑦ 尽管目前与经济活动联系紧密的某些工艺发展势头 4 小 结 根据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安徽传统工艺品的 不错,但不可否认的是,出于各种原因,安徽传统工 生产规模以及产品经济效益相对来讲依然有较大提 艺行业面临着相当大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升空间;此外,安徽地跨南北,因此,其传统工艺品有 也面I临很多不足。总体上来讲,就是管理落后,发展 着突出的文化区域差异性;作为传统工艺大省,大量 起步较晚。某种程度上讲这既有地方发展不足的因 的民间手工艺者其技术能力及其地位有待提高。传 统工艺的发展不可能违背经济规律,因此,在市场经 素,又与国内大氛围相关。 目前为止,国内关于讨论传统工艺保护的声音 济环境下寻找自身的定位,是解决其目前困境的首 已经有很多,在CNKI上以“传统工艺”和“保护”为 要问题。尽管市场因素对传统工艺影响很大,但是 “关键词”的词条进行搜索,有近1 800条文献。无 经济的发展更应该重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精神寄 论是从监管、法律法规制定的角度,[5-7]传统工 托,应当进一步深入挖掘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涵,不但 艺的生存环境、自身的发展、传承, 还是为这些 要保护好无形的工艺,更应该对于工艺技术的载 传承人为迎合商品经济所做的新工艺开发或者旅游 体——人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发展空间。根据《非物 开发等,¨1 基本上涉及了全部问题的关键所在。 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的基本精神来看,其根本的 但是,这些研究均未能考虑与工业化批量生产的产 目的在于保护和发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因此,作 品不同,传统工艺技术提供的产品带给了消费者与 为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安徽省,更应该充分借 众不同的具有丰富魅力的生活体验方式。这些传统 助地缘优势与得天独厚的徽文化资源,深入发掘此 可以传递给后代作为文化瑰宝之一。因此,也就未 类工艺的技术与人文价值,进一步彰显安徽地域文  曾考虑或者提出,传统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化的特色。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保护,到底什么样的理念与方 法才算是真正的原真态保护,一种真正能够让文化 注瑰宝永存于世间的保护。 释: ①整理信息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网站: http://www.unescobkk.org/information/news—from—UneSCO —实际上,根据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bangkok/?txttnews%5Bttnews%5D=2010&cHash= —护而言,传统工艺的保护与传承是其所包含的一部 02。 分,这其中既有对无形技术的渴求,又含有对技术所 ②整理信息来源于安徽省文化厅网站:http://www.ahwh. —6fc6d64397c9dbddffO031b90e82270a.引用Et期为2011—09 有者的尊重。技术是人类的在世方式,是人的本质 的彰显。人类以技术为路径切人存在,但人类的实 践行为是在人类的思维模式导航之下,而思维模式 gov.cn/gov/tamplates/news list.jsp?id=lO0130&c—class— id=lO01301002&nclassid=100130100210001.弓l用日期 —为2012—06-18。 tp:// 首先是受其价值选择支配的。技术是社会的技术, ③整理信息来源于安徽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网站:hthaca.cn/list.asp?id=91.引用日期为2011—09—02。 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显 www.a然,如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理解不够全面与 透彻,将导致本质上的错位。简单地说,非物质文化 ④整理信息来源于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http://www・  china.com.cn/cuhure/zhuanti/fyccr/node7068575.htm.一引用日期为2011-06—18。 f下转第70页) 遗产认定和保护工作的主要对象是指具有相对完整 70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1卷  J廿二史:札记小引。 出“民之生于是时者,可胜慨哉!”揭露了当时黑暗 事之屡更,有关于治乱兴衰之故者”[的军阀统治,对当时百姓疾苦表示深切的关注。 对于藩镇问题追根溯源,探究其演变及其规律,得出 藩镇势力发展及藩镇割据,影响国家统一,也造 结论“唐之官制,莫不善于节度使”。唐朝由盛到衰 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唐五代统治者力图采取对策解 以至于灭亡,形成五代局面,“推原祸始,皆由 决这些问题,赵翼也注意到这些设施及其效果, 于节度使掌兵民之权故也”。赵翼这些结论是值得 并加以评论。在《五代姑息藩镇》条,赵翼考察五代 深思的。赵翼赞成北宋收藩镇之权以及推行重文轻 帝王对藩镇,认为“天子益弱,诸侯益强”,是导 武:“自宋太祖易以文臣牧民,而后天下渐得苏 致“姑息之政”的根源,然就具体帝王来说,情形又 息,历代因之,皆享国久长,民不思乱。岂非设官立 有区别。“梁祖以枭桀之资,驱策群下,动以诛戮为 法之善,有以出水火而登之衽席哉!”可见两宋经济 事,如氏叔琮、朱友恭、王重师、朱珍、邓季筠、胡规、 文化发达,是与其分不开的。 黄文静、李谠、李重允、范居实等,皆披坚执锐,为开  国功臣,一有疑忌,辄斩艾随之,固未尝稍事含忍 参考文献:974. 也。”然至末帝,“渐不能制其下”,魏博杨师厚专横 [1]欧阳修.新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跋扈,私置牙兵,朝廷不敢过问。后唐明宗杖责藩镇 [2]黄汝成.日知录集释[M].上海:邸吏而不稍怠,“然姑息之弊,实起于是时”,至后晋 高祖时,朝廷更是威令不行,几有冠履倒置之势。然 周世宗登极,“诸镇咸惕息受驱策,则又不系乎兵力 之强弱,而制驭天下自有道矣”。 [3]脱脱.宋史[M].影印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4]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5]王树民.廿二史札记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4. [6]欧阳修.欧阳修全集:上[M].影印本.北京:中国书 店,1986. 4 结 语 在唐五代史研究中,藩镇是赵翼关注的问题。 赵翼在研究历史时,注意探究“古今风会之递变,政 (上接第66页) [7]薛居正.旧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责任编校:杨立平] 宁波 ⑤整理信息来源于安徽省文化厅网站:http://www.ahwh. [7]冯延冲.传统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宁波:gov.cn/gov/tamplates/newslist.jsp?id=lO0130&c—class— —大学艺术学院,2010. id=1001301002.引用El期为2011—09—08。 [8]樊嘉禄,陈发俊,张程.安徽传统手工技艺项目保护现状 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1 17—120. ⑥整理信息来源于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网站: http://218.94.6.172/jszl/cyzc/23402.shtm1.引用日期为 2011—09—08。 [9]华觉明.传统工艺的研究、保护和振兴[J].中国文化遗 产,2004(3):34—36. ⑦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报送安徽省传统工艺 号,OA003010505200912106. 黄万稳.从科学学的角度看传统工艺的发展 美术保护与发展材料的函,皖经信产业函[2009]650 [10]曾令发,[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9-54. [11]袁宣萍.传统工艺与现代社会[J].浙江工艺美术,2004 (2):15—17. 参考文献: 『1]张敬国.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时代墓地[M]∥中国考古 学年鉴,1988:168. [12]吴南.北京传统工艺产业人力资源发展研究[D].北 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 [2]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玉器[M].北京:文物出 版社,2000:2. [13].浅析中原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保护与发展[J].艺 术与设计:理论,2010(9):286-288. [3]倪胜如.2011安徽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 版社,2012:5—7. [14]丁伟,尚燕.保护与发展并举,继承与创新并重,打造扬 州传统工艺新形象——扬州市工艺美术工业联社调研 报告[J].中国集体经济,2006(11):35—37. 南大学设计学院,2009. 『4]韦贻春.对民族传统工艺现状、价值及其发展的思考 『J_.民族论坛,2007(2):42-43. 艺的法律保护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 科学版,2010(3):49—53. 『5]郑颖捷,王瑞龙.知识产权战略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工 [15]贺婧.歙砚的传统工艺和设计开发研究[D].无锡:江 『16]闫宏秀.人:技术与价值选择——人之为人的两个基质 [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3):70—73. [责任编校:杨立平] f 6 1刘云升.传统工艺美术法律属性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117—1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