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中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我国传统的教育手段也不断地在革新,从以前单纯的老师教念书本,到现在的翻转课堂,网络课堂,互联网给了我们无穷的乐趣与便捷,但是互联网教学也是一把双刃剑,下面我将浅谈在互联网时代下中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首先互联网+教育的定义是:“互联网+教育”是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教育领域中,一场信息化的性变革正悄悄地发生着。在现代信息社会,互联网具有高效、快捷、方便传播的特点,在中小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成为中小学生们学习的好帮手。这不但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上网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帮助孩子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智慧,而且还能更有效地刺激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更能有效地养成中小学生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行为习惯,全面教育和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人。[1] 现在网上有许多的视频课与线上教学,但互联网课堂教育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说,课堂教学缺乏情感的体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多方面的沟通与交流,学生的一系列表情动作都可以反映出学生听课的情况,也反映出当时学生的情感,而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来了解学生,适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但放在网络课堂中,这却是难以做到的,毕竟网络上的交流与现实中的交流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但同时互联网教育也并不是与传统教育完全对立,而是一种对传统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继承传统教育的优秀传统,同时摒弃其中的糟粕,这对教育者们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说不光是学生要能够清晰准确的应用互联网,作为老师也应该提高自身素养,充分利用互联网来进行教学。 但同时因为有了互联息技术,许多教师在学校实地上课的时候,就并不是特别注重自己的板书。在教新课的时候,也大量采用PPT的形式上课,虽然这样能更好的带给学生强烈的直观感受,也能节约教学时间,但是就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身心发展并不完备,思维认知能力有限,如果在这个年纪给予过多的强烈的直观感受,反而会抑制他们个人的主观思维,他们的想象力,同时有部分教师,且以节约教学时间为名,滥用PPT教学,久而久之,忽略了自己教师的基本功,这样下去,教师的个人素质能力只会愈发低下。
在我看来,可以将对课文的预习与互联网相结合,现在的中小学生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并不少,如果没有充分的课前预习,那么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可能会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延误了自己的学习,所以说老师可以给学生们要求用互联网进行课文的预习,以前因为没有互联网,语文书上的许多关于素材的拓展学生做起来也非常的吃力,现在,就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前去查阅相关的资料,也可以让学生们观看其他老师的教学视频,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与理解,这样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不仅节约了双方的学习教学时间,而且提高了老师与学生的学习与教学效率。
互联网时代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惰性,跟上文提到的那样,互联网时代带来了许多的便捷,给老师带来了许多方便,也让部分老师,忽视了自己的基本教学素养,同时学生们在互联网时代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最突出的表现是,越来越多的影视,影响了学生们潜下心来阅读。阅读对中小学生来说,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随着网络的越来越方便,都不需要电视,就可以直接在手机上观看自己想看的视频。且不说,是看红楼梦,西游记等名著类的电视剧,会学生们的思维,学生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利用互联网去刷抖音快手等短小视频,这不仅浪费学生们的学习时间,更让学生们静不下心来阅读,这种快餐式的文化,并不利于中小学生们的身心发展。在解决学习问题的同时,以前学生们不会的时候,会通过翻阅书籍,询问老师再进行自我的思考,现在有了互联网,学生们大多都利用网络查询或者是搜题软件,根本不经自己的思考,久而久之,这种学习的惰性会越来越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只会越来越低下。
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老师,学校,社会这三者的合力可有效解决其难题,首先是老师有正确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合理的看待网络上的资源,让学生知道,网络上的哪些东西是
可取,哪些东西是不可取的。适当开展相应的主题班会活动,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说一说自己对互联网的看法,老师在加以引导与督促。学校上面对互联网的正确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定期可以组织相应的少先队活动,晨会,校会。在校园里面形成一股良好的运用互联网学习的氛围。最后是社会家庭。在前些年,还不时的听到“网瘾”一词这个说法,可是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这个词了,并不是说现在的社会已经没有网瘾了,而是因为人人都已经染上了网瘾,许多家长,回到家里第一时间就是打开手机,点开微信,刷微信,刷朋友圈,看小视频,连自己都沾染上了网瘾,也根本无法去监督孩子。所以说在这方面家长更应该以身作则,合理使用网络,并正确的指导自己的孩子使用网络,只有这样多方面形成合力,才能使网络环境越来越好。
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普遍以考试分数来决定升学,书面化,试卷化的考试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比例,这是一把双刃剑。这的确改变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的旧社会教育现状,给了下层的学生们更多的机会,但是这也让更多的中小学生有了更大的学习压力。为了迎合这一教育现状,老师也不得不采取相应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小学生们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如果我们能正确利用互联网的话。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变这种教育现状,利用互联网开拓学生们的思维,同时辅之以相应的互联网手段,改变当前的机制化,书面化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虽然现在并没有提出完备的解决方案,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利用互联网来对传统落后的教育进行冲击,是一次伟大而又有力的革新。 全面充分使用互联网教育,也是一个对城市与农村小学教育的巨大挑战。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村教育在我国的整个教育体系中也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现在,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体系还并不够完备,资金投入并不够多,基础设施也并不完善,若全面实行互联网教育,可能会对农村教育产生极大的影响。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落后,制约着教育教学的条件,且不说互联网,在某些农村学校连图书馆也不太常见,就是有,也是书籍量很少,而且基本都是非常陈旧的书的图书馆。而城市的教育体系完备,基础设施也非常的完善,进行互联网教育的话,可能会让城市与农村的教育更有差距,现代教学技术的缺乏,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不平等也是我们当今互联网教育存在的一个问题。
互联网+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老师,学生,社会能联合起来用好它,我国的教育水平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百度词条:“互联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