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翼社工五年级
威望
0 点 青翼币
518 元 在线时间
238 小时 阅读权限
30 精华
2 积分
2786 帖子
228
串个门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08-2-8 15:49: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 理论阐述 1、设计团体的成因大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不少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选择参加各种学生组织,以期获得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然而由于高中及以前的学习往往更重视学生的学科成绩,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重视不够,以致许多新生的团队沟通与合作意识淡薄,不利于团队建设和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为此,我们希望通过小组工作的方式,以社工的理念为指导,为加入了各种学生组织的大学生提供帮助,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的能力以及团队沟通与合作意识。2、团体的理论架构社会化理论。社会化是指一个人获得自己的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在大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过程中,因为面对的群体由高中的较为单一、同质性较高的群体变为来自不同地区、异质性较高的群体,因此需要继续社会化,学会如何在大学中尤其是在团队中恰当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互动理论。由于我们总是意识到自身行动对于他人的后果,所以几乎所有人的行为都是以他人为导向的。在团队建设中,成员之间充分和良性的互动对团队发展至关重要。在小组中,通过各种活动使成员了解如何有效互动,增强其沟通能力。社会学习理论。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训习得的,所以通过小组活动,可以使小组成员学习和改进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二、目标 1、增强整个新闻部部门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营造良好的部门文化氛围,加强部门各成员间的合作。 2、提高部门各成员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主要是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三、团体成员 1、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系团新闻部成员,多为大一、大二学生 2、成员间相互认识,知道彼此的姓名,但熟悉程度较低,沟通与合作较少;部门荣誉感和归属感较弱;四、团体特征 1、性质:封闭型、自愿性小组 2、持续时间:2007年12月8日——12月22日 3、规模和组合:8——10人 4、聚会的频率:每周一次 5、每次聚会的时间:约90——110分钟五、明确的
目的 1、成员间除去工作外私下联系增多,如互发短信、相约共同逛街和出游、一起上自习等 2、在信息传达过程中准确度提高 3、部门的工作和任务能够及时地完成,工作效率提高六、初拟的程序设计和日程第一次活动:(活动地点暂定东九前的草坪,周六下午3点开始,时间共计80 ~90分钟)主题 目的 内容及形式 时间 所需物资报到 签到,贴胸卡 5分钟 签名纸 签字笔进行问卷调查一见如故 在已相互认识的基础上加深了解 1、所有的人围成一个圆圈 2、每个人自我介绍(可直接用自己姓名,也可以用自己的昵称或绰号),自我介绍内容中要包括自己的一个特色,如家乡所在、爱好、对自我的评价等,形式如:“我是来自浙江乐清的浩子”,此外边自我介绍边要做一个代表自己的动作;每当一个组员介绍完后,所有其他组员重复其介绍和动作 15分钟 异口同声 热身活动 随机挑选出一个人离开,其他人进行商量,每个人分别说出一类事物中的一种,当离开的成员返回时,其他人同时说出商量好的事物,让该成员猜所说的事物属于哪一类。 10分钟 破壳日排序 深入了解其他成员 1、大组进行 2、让所有同学按照自己生日的大小围成一个圆圈 3、全程所有同学都不能说话 4、完成后,请同学自报自己的生日,看是否有人站错。对站错的同学工作员可趁机询问站错的原因,也可以询问一些站对的同学成功的(或有效的)秘诀说明:工作员在活动结束后,可促进同学了解彼此的生日。对当天或近几天生日的同学倡议全班送上祝福;对于同学在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简短总结,带出“沟通”的概念。引出下面团队合作的主题,并提醒同学注意在与其他人合作的时候沟通的重要性。 15分钟 同起同坐 培养成员亲密感 1、所有人围成一圈,将手搭在前一个同学的肩膀上; 2、由一个人唱歌,所有人向前走,唱到一个固定的字的时候,前一个人坐在后一个人的膝盖上; 3、所有人都坐上后,手松开,向前以小步走。 20分钟 分享 总结 对本次活动进行回顾和总结(请组员分享参加的感受)主要包括:对其他组员的了解;对活动的评价以及其他感受 20~30分钟 第二次活动:沟通(暂定社工实验室,周六下午3点开始,共计100~110分钟)借场地主题 目的 内容及形式 时间 备注回顾上次活动 保持几次活动之间的连续性,使组员能较快进入小组活动状态 工作员介绍上次的活动及目标 3分钟 纸拔河 热身 1、将所有的人分成两组 2、每张报纸上有两个人头大小的洞,2人各自把报纸套上进行拔河 3、报纸破裂离开脖子的一方输 10分钟 需准备剪好的报纸若干听令行事 让组员认识到沟通和信息传达的有效方式 1、分给每个成员各一张大小相同的纸;每个成员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处理手中的纸,不允许相互交流,也不允许向工作者提问。把处理完成后的纸放在一边。 2、再分给每个成员一张大小相同的纸;成员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处理手中的纸,允许向工作者提问,但不允许相互交流。将处理完成后的纸放在一边。 3、分别把两张纸展开,与其他成员的进行对照。 15分钟 需准备报纸若干解手结 培养合作精神,共同达到目标 1、所有组员面向圈内,围成一圈; 2、请所有组员伸出左手,握住对面人的左手,不能够松开; 3、再举出右手,握住对面另一位组员的右手,不能够松开; 4、在不放开手的情况下,解开这错综复杂的结。 20分钟 心有灵犀 培养组员之间的默契感,
了解肢体语言对沟通的作用和影响 1、将组员随机分成四组,每组两人 2、两人一个人表演或者描述一个人猜,表演者不许说出所猜词语中的字,每组一共是七个词汇。其他成员观看。将词语写在黑板上,猜的同学背对黑板 3、计时,组与组之间竞争 25分钟 词汇的准备以讹传讹 让组员了解沟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工作者将所有组员带出室外 2、请一名组员进入室内,将事先准备好的材料交给该组员看,该组员记下内容后,工作者将材料收回 3、由该组员随即选择任一名组员进入室内,把所看到的材料内容转述给第二名组员,第二名组员记下后叫第三名组员进室内,继续转述。依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位组员进入室内。 4、将第一名组员的复述与最后一名组员的复述进行对比。由小组成员短时间讨论传话中出现的问题。 10~15分钟 准备一段话分享 总结 1.请每位组员谈对本次印象最深的活动、活动中印象最深刻的组员 2.对每个活动进行总结,讨论出现的问题及活动收获 20分钟 第三次活动:合作(活动地点暂定于东九前的草坪,周六下午,时间共计110~120分钟)主题 目的 内容及形式 时间 备注回顾上次活动 保持几次活动之间的连续性,使组员能较快进入小组活动状态 工作者对上次活动和目标进行总结 5分钟 捉虫虫 热身 1.组员站立围成一圈 2.每人向左右伸出手,左手握拳竖起拇指,右手拇指食指连成一个圆圈,套在右方组员的拇指上。 3.主持人诵读一篇文章,当文章出现某一特定字眼(如“一”)时,右手要快速捉住右方组员的拇指,左手则要避免被人捉。 4.以捉得最多“虫虫”者得胜。 10分钟 准备文章汉堡包 培养组员之间的协调和合作能力 1. 工作人员给每一个组员一个气球,要求尽量把气球吹大。 2. 每组排成一列,将手上的气球夹在自己腹前和前面组员背后之间。 3. 工作员要求组员一起向前走,但要保持气球不爆炸和掉下。 4. 每组往返各10米,速度快且气球丢失、爆炸少的组为胜。要求:每组组员间不得有身体接触,中途气球若掉下,需夹好后继续进行,若气球爆炸则需重新开始。以完成往返路程为目标。 15分钟 准备气球名人榜 培养组员彼此间的协助意识 1、每个组员在签名纸上写下一个人名(范围不限,可以是历史人物、明星或者是身边同学和熟悉的人),写的时候不能让其他成员看到。各个组员迅速将其写的名字贴到另一位组员背后,然后大家围成一个圈,通过向其他组员提问来猜出自己背后的人名,被问者不可透露人名中的任何字 2、直至最后一名组员猜出自己背上的人名,游戏结束 3、说明:分享时候可问为什么写这个名字,可以增进组员间的相互了解 15分钟 准备纸(签名纸)、笔风中劲草 考验及培养对小组中其他成员的信任感 1、组员围成小圈,面向圆心互相靠拢,站立时一脚前,一脚后,双手置于胸前,掌心向前。 2、组员站到圈中间,双手交叉置于胸前,闭上眼睛,全身放松,幻想自己是杨柳,随风摆动,但脚跟不动。 3、组员双手置于胸前,闭上双眼,然后向后倒,身后的人扶住,并转一圈。 4、所有组员尝试,感受信任别人的感觉 20分钟 围城 培养组员之间的协调能力 1、所有组员要在眼睛被蒙上的情况下把绳子拉成一个正方形 2、正方形的每条边上最多只允许站两个人(除去正方形的四个顶点) 3、在组员眼睛被蒙上之前他们有5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 10~15分钟 准备绳子坐地起立
使用道具 举报
ylandzch
青翼社工五年级
同心协力站起来,训练合作 1、先邀请两位组员进行游戏。两人先面对面,手拉手地坐在地上,然后,依靠两人脚的支撑点一齐起来。 2、当两人站起来后,增加一人,成为三人组,以同样面对面的方法一起站起来,以此类推 3、到无法站起来时,未参与的组员另成一组,照上述方法进行。若剩下的组员都能站起来,则前一组的成员一个一个加入到后面的组中,直到无法站起来为止。说明:步骤3目的是为了能让小组所有成员都参与进活动中,避免有成员在活动中被遗漏。 15分钟 进行问卷调查分享 总结 1、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 2、对小组的整个活动的评价 20分钟 七、招募计划 1、成员的来源: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系团新闻部 2、宣传、招募方法:通过小组带领者与院系新闻部的联系,在院系新闻例会上提出小组活动,由各院系新闻与其部门成员沟通后采取自愿的形式参加小组活动 3、允许招募的时间:11月15日——12月2日八、需要的资源 1、社工实验室 2、气球 3、尼龙绳 4、签名纸和笔 5、报纸 6、蒙眼布 7、一段小文章 8、56个词汇九、预料中的问题和应变计划 1、问题:组员不能坚持三次活动,中途想要退出对策:在活动前事先和组员商量好,进入小组后就不能中途退出 2、问题:现场气氛不足,组员参加积极性不高对策:带领者主动积极进行示范并有适当的表露 3、问题:组员不能按时到达活动现场对策:带领者电话催促,准备小游戏让已到场成员进行热身以防冷场或组员有负面情绪 4、问题:若在室外的两次活动时间段内天气不宜(下雨)对策:提早一天借室内场地十、预算气球 5元 尼龙绳 3元 签名纸和笔 5*2=10(元);2.5*1=2.5(元) 十一、评估方法设计标准化测量表,在小组活动开展前和小组活动全部结束以后分别发给每位组员,通过前后的对比评估小组活动的成效。
沙发
发表于 2008-2-8 15:49:53 |只看该作者
评估测量表 1.你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双项选择题) A. 应对问题的能力 B. 学习的能力 C. 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D. 自主行为的能力 2.请问你对目前部门成员了解多少? A.基本能叫出名字 B. 知道彼此的院系、家乡 C. 了解其他成员的兴趣爱好
和生日等 D. 大致了解其他成员的性格 3.请问你与部门内其他成员平时的联系情况如何? A. 只和少数成员有工作上的联系 B. 与所有成员都有少量联系,基本上是工作上的联系 C. 会偶尔和其他成员发一些祝福短信 D. 会和其他成员相约出游或一起自习 4.遇到学习或生活上的困难时,你会想到谁帮忙?(可多选) A. 原来的朋友和同
威望
0 点 青翼币
518 元 在线时间
238 小时 阅读权限
30 精华
2 积分
2786 帖子
228 串个门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学 B. 现在的朋友 C. 父母和家人 D.部门成员 5.你认为在部门建设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A. 部门成员和部门主要干部个人能力 B. 部门所能获得的外部资源 C. 部门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D. 部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6.你认为在与部门成员合作中存在的障碍有哪些?(可多选) A. 性格上的差异太大,很多事情看法不一致 B. 沟通不够,不知道对方的意见 C. 分工不明确,责任也不明确 D. 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各部员协调不够 7.你认为与部门成员建立起良好关系(包括工作以外的)最重要的是什么? A. 彼此个性、志趣上的一致 B. 彼此尊重和信任 C. 有好的外部环境促成 D. 对彼此有较多的了解 8.你认为一个优秀团队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是什么? A. 高的工作效率 B. 融洽的成员关系和良好的团队氛围 C. 公众的认可(如获得各项奖励) D. 团队目标的达成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8-2-8 16:05:11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此次带小组活动的感受和总结,由于还是学生没什么经验,希望前辈们多多指教: 团队沟通与合作小组工作活动的总结经过三个星期的时间义媛和我共同顺利完成了“团队沟
ylandzch
青翼社工五年级
威望
0 点 青翼币
518 元
通与合作”小组活动,原定于本学期第14周至第16周每周六下午3点至4点半进行活动,但由于领导者和组员时间上略有冲突,故最后活动时间改为第14周周日上午9点至10点半、第15周周六下午3点至4点半以及第16周周日上午9点至11点完成了此次活动。活动评估:通过三次小组小活动我们基本上完成并达到了小组的目标和目的,组员从最初的不熟悉逐步有了更多的深入了解,特别是三次小活动均参加的成员,彼此间在交往和相处过程中更加默契和融洽。从我们用于评估的问卷上明显地反映了此次小组活动的效果:我们主要从问卷的一至四题和第七题进行分析。本次小组活动开始前的问卷调
在线时间
238 小时 阅读权限
30 精华
2 积分
2786 帖子
228
串个门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查情况是,9个人中有一人只认识部内一半成员,有一人认识多数人,其他的均认识全部人。在问卷的第二个问题“请问你对目前部门成员了解多少?”的回答上除了一个人选择“了解其他成员的兴趣爱好和生日等”和另一名同学选择“知道彼此的专业班级、家乡”外,其他一律选择了“基本能叫出名字”。在第三个多选题中,一般选择“一起吃饭”、“一齐上自习”或“一起听讲座或观看学校其他表演类节目”中的一项,有两位成员表示没有与部内成员一起参加过题目选项中的任何活动。第四题“遇到学习或生活上的困难时,是否会想到部门成员帮忙?”中有4人选择了“是”,5人选择了“否”。而在回答第七题“和部门成员见面频率如何?”时,3人选择“天天见”,1人选择“3、4天见一次”,4人选择“一星期见一次”,1人选择“两个星期或以上见一次”。而相对应的小组活动结束后的情况是,6个人的回答中,对于第一题所有的组员都选择了“认识所有人”,在第二题的回答上除了一名组员选择“基本能叫出名字”外,其他5名组员选择了“了解其他成员的兴趣爱好和生日等”或“大致了解其他成员的性格”,甚至是选择了两项。对于第三题“你和部门成员是否参加过以下活动”中,除一人选择“一起看电影”一项外,其他成员均选择了两项以上,甚至有四项,此外还增加了活动初期不曾出现的选择,如“一起看电影”、“互发短信(工作外)”等。第四题的回答上,除两人选择“否”外,其他均选择“是”。在第七题的回答中,只有一人选择“一星期见一次”,4人选择了“天天见”,1人选择“3、4天见一次”。由于三次小活动中出现组员缺席的情况,因而问卷的数据并非具有完全的准确性,但从上面的描述下大体还是反映了此次小组活动所取得的良好效果。在第一次小活动中,我们通过“一见如故”、“异口同声”、“破壳日排序”、“同起同坐”这四个环节使得组员彼此之间有了更多的了解,诸如他们的爱好、性格以及生日等,同时让他们在身体上有了更多的“亲密接触”,特别是男女生之间打破了先前比较沉默的局面。在第一次小活动的分享过程中,组员们还不是特别放得开,只是所有的人都表示很多游戏以前没有玩过,很好玩。第二次小活动的主题是沟通,经过“听令行事”、“解手结”、“心有灵犀”、“以讹传讹”这些游戏,组员们都体会到了沟通的重要性以及与沟通相关的信息,在分享过程中他们自己说出了沟通过程中信息接受——反馈,除语言外的沟通方式如手势、动作等的重要性,此外还指出在信息传达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自己臆想以及曾经获得消息对信息传达的影响而使得传达的信息失真,还提出了如何将信息以简单明了方式传达而使得信息接受者准确理解的方法等。第三次小活动的主题是合作,除去“捉虫虫”这个热身活动外,我们安排了“汉堡包”、“名人榜”、“风中劲草”、“围城”、“坐地起立”五个小游戏,但由于时间和人数原因我们在中途把“风中劲草”活动取消了。在分享过
程中,组员们对“围城”游戏印象特别深刻,认识到一项任务的完成必须要有同伴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实现。他们还表示通过这次小组活动,经过三次小活动他们之间的联系和接触以及对彼此的了解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个进步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自然而然,对小组活动的结束恋恋不舍,希望还能够继续下去。在活动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陈义媛和我两个人对活动所需道具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如提早一天将第二天活动所需报纸剪好并多有备份,准备好纸张、笔和小文章以及词汇,购买气球等等;由于第二次活动需要借用系办社工实验室,我们提前三天去借,以防有所意外。在活动过程中对一些意外和突发事件进行了恰当的处理,如第一次活动中途下雨,我们将活动场地由逸夫教学楼前的草地转移到了逸夫教学楼A栋五楼空地处继续顺利进行。再如最后一次由于各个游戏所耗时间较多,我们及时删减了“风中劲草”游戏以调整时间长短。同时,义媛和我在带领活动的过程中也运用到了社会工作的一些方法,如在“坐地起立”游戏中,由于一名组员方法不当而使得整体无法全部起立,我们两个领导者一直对他们进行鼓励,提示他们寻求要领等,最终在所有组员参加的情况下完成了任务,也给了组员很强的团体感和成就感。当然,由于我们两个小组领导者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小组经验因而在小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意料之外情况或是处理不当的方面,下面我将就此次小组活动中的不足进行总结。一、 组员无法全部每次都参加小组活动。尽管第一次活动时我们就强调了组员进入这个小组后不能中途退出或者缺席,但由于组员生活、学习或其他各种原因仍然无法每次都参加,第一次小活动时小组共有组员9人,第二次为7人,第三次仅有6人,这也是为什么在第三次小活动中我们取消“风中劲草”游戏的另一个原因(由于人数过少,此活动看上去并不是那么适合)。二、 第二次小活动中一开始的第一次小活动回顾、热身活动“纸拔河”、“听令行事”和“解手结”完成结束仅仅只用了半个小时,当时我们觉得时间把握的太不好了。所幸的是之后的“心有灵犀”和“以讹传讹”游戏费时较多,且组员们在完成“心有灵犀”游戏后因对游戏感兴趣而又进行了一轮,甚至由他们出词汇让义媛和我也参与其中,因此时间上有所调整。在第二次小活动中“听令行事”和“解手结”游戏有些“小失败”,我们原想“听令行事”进行两轮,一轮在完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完成,另一轮在领导者和组员之间可以有所交流的情况下完成,然后将两组进行对照以说明信息接收——反馈和交流的重要性,照理说第二轮组员撕出来的形状应该是一样的。但由于撕纸过程中纸折叠后的角分开口处和闭口处,而义媛在带领过程中没有将其区分清楚以至于第二轮纸撕出来的形状仍然有所不同;此外,由于只有7个组员加我8个人因而“解手结”过程中他们并没有遇到太大困难,比较容易地就解开了,没有经历原先想达到的让他们在困境中互相鼓励和支持最终齐心合力完成的
目标。三、 第三次小活动是我带领的,感觉“汉堡包”和“名人榜”游戏的规则仍然需要改进,比如在“汉堡包”游戏中我们将所有组员分成两个小组,有一名成员在气球快要离开身体范围外的时候就用手去托扶(在气球并不是落地的情况下就用手),引起另一组成员认为其违反规则,并且在这个游戏中由于当天天气较冷且又有风因而气球容易飞走,不利于游戏顺利进行;此外,在进行“名人榜”游戏时,由于事先并没有说明应该写大家耳熟能详的人名以至于有一名女生写的是一名韩国明星,另一名男生写的是IT界的一名著名人士,而其他的组员几乎都不认识以上两个人,因而在猜的过程中十分困难最终无法猜出。四、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进行各项游戏后有时候我们会有一些小惩罚,由于想采用民主方式让组员出惩罚措施因而事先并没有准备好惩罚,故在进行惩罚时候浪费了不少时间,这在以后的小组活动中应该考虑避免的。五、 分享。我觉得自己不是很会带分享,每次分享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引导好,通常让他们有什么感受和想法自由发言的时候很少有组员主动说,因而不得不轮流进行。即便如此,他们也不会说很多,大概每个人一两句话就差不多了。在分享过程中,他们多是认为活动很好,增进了他们之间的了解,游戏很好玩,却很少从游戏中得出设计游戏本身的目的,比如合作、沟通等的方面的评价,他们对“以讹传讹”、“围城”做了比较充分的分享,但对其他游戏很少提及。活动感受:对于此次带小组活动的个人感受其实很多在活动评估中有所体现了,在此就对上面还不曾提及的方面略谈一些。在带领活动中感受比较深的一点:在小组活动初期小组领导者的自我表露和主动是很有必要而且很重要的。由于在小组初期,成员之间比较生疏,也不容易和愿意更多的表现自我,因此领导者的引导和示范起着关键作用。同时,类似我们带领的成长小组性质的活动来说,领导者更多地扮演小组中成员的角色而非诸如治疗性质小组中领导者扮演的权威角色。在这两个方面,我个人感觉义媛和我在带领的过程中做的还比较好,如在第一次小活动中“一见如故”环节里我们起到了比较好的示范,在“异口同声”游戏中主动与猜词同学交谈,在第一轮进行的“同起同坐”以及“解手结”和“心有灵犀”活动中应邀参与到他们其中。密切了领导者和组员的关系,加强了组员对领导者的信任。可能是义媛和我带小组的经验不够,在对方主带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会有“危及”主带者权威的行为。不管是义媛主带还是我主带,我们都容易很自然地对对方没有说清楚的游戏规则或其他相关方面进行补充,有时辅带者和主带者角色有所混淆,但我们也有认识到这一不足,基本上及时采取了弥补措施,如说到一半意识到后会主动让对方来说。还有一点就是我们急需加强带分享的能力,感觉我们带分享的时候比较吃力,不知道怎么样进行问题引导,也不能很好得调动组员的积极性进行热烈而主动的分享,如何带好分享应该是我们应该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加
强的方面。其实我们会想采用一些以前没有带过的游戏,但发现道具貌似要求比较高,因此无法有所突破和创新,希望以后如果还有机会的话可以尝试更多的带领小组活动和游戏创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