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是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方法。在大力提倡“全人教育”的今天,我们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并体会到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所产生的影响的重要性。对于人的启蒙教育的场所——幼儿园来说,怎样设置合适的并让幼儿能够喜欢的环境来促进幼儿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创设环境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应幼儿的情趣
儿童的发展有自身的特点,不同年龄儿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因此,要让幼儿通过活动获得经验、学到知识、得到发展,能在现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如在开学时为幼儿布置室内环境时,就应考虑幼儿的欣赏水平。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他们比较喜欢活泼可爱的小动物,这些动物形象简单、温柔可爱,再附加些小草、树、花、太阳、云朵等等,布置在墙上的效果不错,既能用鲜艳明快的色彩吸引孩子的注意,还可以教幼儿学说话、纠正发音、讲故事增长知识、练习数数等。大班的幼儿好奇心强,喜欢到户外活动,那么则可以让孩子到街头、草地上去寻找大自然的秘密,去采集一些树叶做标本,捉蝴蝶、采野花等,一方面培养他们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另一方面可鼓励他们开动脑筋,参与环境的创设与布置中来。让他们做小主人,创设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过程,这可以为孩子提供充分表现活动的机会,促进幼儿发展,在环境布置的过程中,可以让全体幼儿参与活动。
首先可以与幼儿一起构思设计,让每一个幼儿都发表意见,然后集中大家的意见,师生一起收集材料,如旧挂历纸、冰棒棍子、绒线布头、腊光纸、旧纸盒、旧包装带等等,供幼儿选用制作,孩子们可以用花生壳制成小船、用瓜子皮、红豆粘成小马,用几何图形拼成小房子、花、小动物、桥等漂亮的造型,还可以让幼儿为画面起名字。
在创设过程中还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不同能力的幼儿,应选用不同的材料,如让小班的幼儿撕贴蝌蚪时,可以让能力强的幼儿多撕,让能力差的幼儿专门进行粘贴,最后组合完成,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在上面,就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另外,还要在创设过程中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表现的条件,在室内设置玩玩做做角,让幼儿自己选择材料制成成品,当孩子看到玩具坏了,不是把它扔在一边,而是动手想办法把它修好。让幼儿觉得自己是班上的主人,时时刻刻都想着自己的班集体。
二、围绕教育目标,设置动态环境
环境包含了人与物、自然与社会现象、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这些因素相互联系,激发了幼儿各种兴趣,唤起了幼儿关心事物的主体活动、影响幼儿的行为,获得必要的体验。
环境的创设不仅仅是为了美化,更主要的是为了教育。例如,根据《纲要》要求,小班的幼儿要能根据天气的变化知道晴天、雨天等,我们就用吹塑纸和废旧材料制成了一株“天气预报树”,每天早上让幼儿根据当天的天气情况将指针拨向相应的天气图案上。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够装饰墙面。在中班,我们要教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会穿、脱衣服、裤子,会扣纽扣、系鞋带等,提高孩子的日常生活处理能力。于是应用色彩鲜艳的布头做了许多小布包,上面缝上纽扣,装饰在墙上,还用布做成花蕊和花瓣,在花瓣上锁上扣眼,在花蕊上缝上扣子,让幼儿动手将花瓣扣在花蕊上,把它挂在幼儿够得着的墙面上或者幼儿的活动角里,让幼儿随时都可以练习。还可以用百事可乐的塑料瓶子做成鞋子,钻上小洞,供幼儿练习穿绳、系鞋带等,一物可以多用。这样一来,增强了幼儿的动手愿望,减少了心理负担,并且每天午睡起床,幼儿也会自己穿衣、穿鞋子了,效果很好。
另外,在环境创设中要符合季节的特征,不断地更新、变换画面,根据幼儿的需要适时增加玩具、材料等,及时地满足幼儿的需求。在组织幼儿开展某些主题活动时,也应布置有关环境,在节假日时,要布置环境渲染节日的气氛,使幼儿感到身心愉悦。
三、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融为一体,为幼儿建立良好的生长生活环境
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幼儿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让家长具备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认同并熟悉幼儿园的课程、教育宗旨、目标,使家长支持幼儿园教育的方式、方法并延续到家庭教育中,让家长参与到教育中来。
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家乡独具的自然资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
作为幼儿,他们虽小,但却是的、社会的人,我们要培养他们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可先让他们了解我们家乡的风土人情、自然风景及人们的精神面貌。我们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强调让幼儿参观家乡风景,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在舞蹈、歌曲中更显示出了幼儿作为家乡的小公民是多么地光荣与自豪。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肩负着“育人子弟”的重任,无时不以提供幼儿最理想的学习环境为首要职责。因此,教师应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来创设合适的环境,挖掘幼儿潜能,促使他们身心健康愉快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