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语文教材教法试题范文

语文教材教法试题范文

来源:微智科技网
丰都县实验小学校

2007年春季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考试试卷

考试类别 得分

第一部分 《课程标准》及教材教法部分(共30分)

一、填空题(5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分 个学段,体现了 、 、 三个维度。

3、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它具有 、 、 、 四个特点。

二、单选题(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代码填入括号内。每题1分,共5分) 1、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 )的课程评价。

A、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B、综合学科考试成绩 C、学科考试或考查成绩 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2、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

A、诵读和浏览 B、精读和略读 C、朗读和默读 3、教育机智包括一些基本的因素,其中教育机智形成的保障是( )。

A、观察、B、理解、C、决策与实施、D、丰富的知识与经验 4、班集体建设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是( )

A、建立班委会、B、布置好教室、C、组织主题活动、D办好板报。 5、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 )。 A、多认少写 B、少认多写 C、多认多写

三、多选题(每题选项中有两项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把符合要求选项代码填入括号内。每题1

分,多选、少选、错选不得分,共5分)

1、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体现了这样一些思想( )。

A、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B、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C、凸现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D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2、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从以下( )几个方面提出要求。

A、识字与写字。B阅读。C、写作。D、口语交际。E、综合性学习

3、下面是对小学各个学段课外阅读总量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第一学段不少于10万字;B、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C、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 4.朗读技巧是指( )

A、有感情B、停顿C、默读D、重音E、语调F、节奏 5、小学教师的信息能力应侧重( )。

A、信息获取能力、B、信息理解能力、C、信息处理能力、D、信息传递能力。

四、简答题(5分)

《语文课程标准》有哪四条基本理念?请选择其中的一条加以简要阐述。

五、分析点评题(10分)

下面是《四季的脚步》课堂实录的一个片段。请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加以分析评点。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哪些词用得特别好,用波浪线画出来。 (生边读边画)

师:在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把你最喜欢的那个小节读一读,然后同你周围的同学说一

说你心目中的这个季节是怎样的。。 (生朗读朗读议论)

生:我最喜欢春天,我想读一读第一小节。(生读后说)我心目中的春天到处是绿色,小草艰了,

树枝也发芽了。

师:还有谁在点缀着绿色的春天呢?

生:小燕子也飞回来了,各种颜色的鲜花都开了……

师:说得好!你就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生读,语速较快,没有读出春悄悄走来的语气)春的脚步悄悄

地,悄悄地,她笑着走来。你能悄悄地,笑着走到我身边吗?(生表演)请你再读读前两行。(生 读,语调还是有点高)想一想,你刚才是怎么走到老师身边的,脚步那么轻,我都没有觉察到。

生再读。(生读,有进步)好,有进步,听老师读一读。

第二部分 语文学科知识(70分)

一、语言积累(26分)

1、选择题(每空2分,共6分)

(1)、下面带点的字,音、形、义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深思熟虑(shú,熟练) 任劳任怨(rèn,承受) B、惩前毖后(bǐ,警戒) 克勤克俭(kè,能够)

C、好高务远(wù,乱跑) 不经而走(jǐng) D、兴邦(bāng,国) 一丝不苟(gǒu,随便)

(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填入句子,衔接最好的一组是( )

此时正在三五之夜,月亮已经爬上中天了, 风来了,楼影和山影在水中摇曳着,显得神秘而朦胧。

①在深蓝色的夜空上高高地悬挂着 ②高高地悬挂在深蓝色的夜空上 ③向大地散射银色的光华 ④银色的光华散射在大地上

⑤梅河暗绿色的水里倒映着两岸的楼影和山影 ⑥梅河两岸的楼影和山影倒映在暗绿色的水里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3)、下面四句诗,不是表现友情的一句是(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根据要求,写出成语。(4分)

①星期天的新世纪商场门口,人来人往,热闹拥挤。写出体现人多热闹情景的成语: 、 、 、 。 ②春回大地,朝华公园的景色格外美丽。写出表现风光美好的成语: 、 、 、 。 3.下面的句子有两处错误,请在横线上写出修改方法。(2分)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使我感到庆幸的是:虽然在生活上始终都是清贫的,但是在校园这块不滋生毒菌的净土上耕耘却是幸福的。 (1) (2)

4、在下在句子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联关联词语。(2分)

虚心承认错误, 决心改正错误,从中学会新的知识、本领, 使认识不断深化, 掌握规律,取得胜利。

5、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3分)

(1) ,人情练达即文章。(2) ,领异标新二月花。 (3)纸上得来终觉浅, 。 (4) 勿以恶小而为之, 。

(5) ,化作春泥更护花。(6)问渠哪得清如许, 。 6、用“//”或“/”给下面的诗句标出正确的停顿。(2分) 独 在 异 乡 为 异 客,每 逢 佳 节 倍 思 亲。

7、用上“河水”一词,写一段话,至少用上三种修辞手法。(3分)

6、写出与下列山、水有关的诗(词)句。(4分)

泰山: , 。 庐山: , 。 长江: , 。 黄河: , 。

二、阅读感悟(24分)

A课内阅读

穷人(节选)(6分)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1、这段话主要写什么:(2分)

2、用“ ”勾划出描写桑娜家“温暖而舒适”的句子。(2分)

3、有人认为“温暖”、“舒适”用得不恰当,请你联系上下文认真读一读,想一想,把你的观点和理由写下来。(2分)

(二)课外阅读(18分)

梦结束的地方

①有人做过统计,迄今为止,大约有五百人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峰顶。亦大约有五百人在攀登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无论这个统计数字属实与否,都不折不扣地表明,攀登珠峰生死系于一线,代价极其残酷。

②因攀登珠峰而遇难的勇士阎庚华去世后,笔者走进了他独居的家,目睹的是一个痴迷的登山者的世界:墙上贴满了登山明星照、珠峰风景画,挂满了登山爪、登山靴、滑雪杆。他用13年的漫长岁月作准备,为此放弃了婚姻,离开了心爱的女儿,甚至不惜失去了生命。

③无限风光,唯独触天者才能领略得到吧!一位朋友成功地登上了海拔00米的一座山峰,我问他,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峰巅之感一定惊魂动魄吧?没有一丝尘埃的繁星,广mào深suì如宝石样的天宇,还有洁白无瑕的冰雪,一定让人的肺腑都透明了!朋友却一本正经地摇头道 完全不是这样 冰天雪地的山头上能有什么吸引力 天幕 繁星 晶莹的冰雪 那是诗人塑造的仙境 当时的情形根本不浪漫 巨大的风裹着彻骨严寒 满眼白茫茫的 就这些

④真就这些,这么令人失望吗?答案如此肯定。那么,为什么要登山呢?不要命地登那么高的山,想证明什么?英雄气概?挑战极限的能力?我费解而焦急地望着朋友。朋友悠悠地说:“那一刻,我只觉得一颗心从喉咙咯噔一下回到了胸膛里去了,就像做了一个痛苦而又漫长的梦,我终于可以释怀了。”

⑤那是梦结束的地方,高耸入云。这梦牵扯着生命的脚步,一路跋涉,万水千山,赴汤蹈火。( )那座山叫什么名字,在地球上,在实验室,( )在书本里,( )充满了诱惑。

⑥明白了吗?生命原来是梦想的一架梯子,可以一直延伸到梦想成真的那一刻,只要你永不放弃。

(1)“梦结束的地方”指的是什么?(根据理解,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分)

(2)给文中加点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迄( )今 峰巅( ) 广mào( )深suì( ) ..

(3)在第⑤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分)

(4)给第③自然段中缺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3分)

(5)第③自然段中,朋友说“当时的情形根本不浪漫”。这晨“浪漫”具体指(用原文回答) 。他说“不浪漫”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2分) (6)第④自然段中,朋友说“我终于可以释怀了”。在这里“释怀”意思是 。 他“终于可以释怀了”的原因是 (不超过12字)(3分) (7)短文第⑥自然段与文题“梦结束的地方”是 关系,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是 。(4分)

三、案例分析(每题5分,共10分)

某校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举行了全校教师教学比武公开课。在二年级的一堂数学比武课上,B老师刚将例题书写在黑板上,A学生就高高地举起了小手。B老师见状,连忙问道:“你有什么事情吗?”A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题目有错误!”此言一出来,不仅B老师满脸通红,就连听课的教师们也大吃一惊。B老师急忙转身查看黑板上的题目。没错啊!确认无误之后,他便略显不高兴地示意A学生坐下。谁知,A学生不但没有坐下,反而再次强调题目有错,并指出:“老师,您写的多少的多字上的一点出了头,语文老师说没有出头!”B老师这才恍然大悟是怎么回事。原来他书写时写潦草了一点,将那点带出来了一些。于是他要学生坐下,继续讲自己的课。

课后,B老师将A学生叫到办公室对他说:“你在上课的时间不守纪律,瞎叫喊,你下次再钻牛角尖,出风头,小心我罚你!”从此A再也不敢在课堂上提问了。

问题:1、案例说明什么问题?

2、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运用哪些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四、写作题(10分)

任选一首描写景物的古诗,根据古诗意境,发挥想象,写一个景物描写的片段。(不少于300个字)

古诗: 片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