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课例赏鉴
【教学目标】
1.归纳概括《滕王阁序》中写景和抒情的技巧,仿《滕王阁序》创作《中秋佳节登甲秀楼有感》。
2.在引导学生欣赏甲秀楼图片、了解贵阳历史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积累素材,为写作作铺垫。
3.学会用发现、欣赏的眼光感受身边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学以致用,实现语言运用能力的迁移。 【课堂实录】
一、整体把握文章结构
师:我们在上节课已经完成了对《滕王阁序》的学习。现在一起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如果把文章分为两个部分,同学们觉得是哪两个部分? (生思索。)
生 1:写景和抒情,课文的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 二、分析景物描写之美
师:对文章的把握比较准确,文章里面的景物美不美呢? 众生:美。
师:美在哪里?同学们喜欢哪些写景的句子呢? 生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师: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吗? 生 1:潭水青碧,暮霭中山峦呈现出一片紫色。 师:这一句,主要是从哪个角度写景的? 生 1:色彩,颜色搭配很美。
师:嗯,从色彩搭配来写景的。还有同学要分享吗? 生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晚霞的辉映下,空中飞来孤独的野鸭,放眼望去,水和天连成一片,没有尽头。 师:刚刚你的描述中说到“放眼望去”,说明你在描述这段景物时视线是有弧度、有变化的,能说说你的视线在怎么变化吗?
生 2:先是往上看见空中的落霞和孤鹜,再是看见下面的水面,最后放眼远望,看见水天相接。
师:很好,这里面有关景物描写的空间角度,是什么? 众生:从上到下,从近到远。
师:很好,这篇文章里还有一种景物描写更是奇妙:“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两种声音在近处的时候作者实际上肯定能听到,它们飘到很远的地方时,作者实际上还能不能听到? 众生:不能。
师:这是什么写法? 众生:实写、虚写。 师:很好,概括一下。(板书)色彩变化之美 远近交错之美上下浑成之美 虚实相衬之美 三、分析情感抒发之妙
师:文章里面其他的写景语句同样具备这些特点,同学们可以下去继续感悟。因景生情,面对如此妙景,王勃又抒发了哪些情感?
(学生思索。) 生 3:“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的无奈。 师:宇宙无穷无尽,命运自有定数,为什么让作者觉得无奈?
生 3:因为人生很短暂,宇宙又是那么无穷无尽;还因为命运自有定数,不按照人的想法而改变。
师:这里面有两组对比的元素,哪两组?
生 3:渺小的个人和广袤的宇宙,理想和现实。 师:已经慢慢品出味道来了,还有什么情感? 生 4:酒逢知己的欣喜。 师:又是一组什么元素呢? 生 4:个人与他人。 师:很好,还有吗? 生 5:“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才不遇的愤懑、飘零他乡的孤独。理想和现实,还有个人与他人。 生 6:“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理想和现实,暮年和青春。 师:好!咱们把刚刚同学们说的整理一下。(板书)
无奈 愉悦 孤独 欣喜 愤懑 决心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情感还可以总体性地归为一对对立元素,思考一下,是什么? 众生:消极和积极。
师:消极的和积极的,消极的情感是作者真实的遭遇,积极的情感是作者乐观的态度,在消极中读出苦涩,在积极中读出振奋,消极和积极相融合才是。同样,人和宇宙、短暂与永恒、理想和现实、个人与他人、暮年和青春,它们都是一对对统一而又对立的整体,按照你们政治课上说的,矛盾的双方对立而统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四、欣赏类文名楼之姿 师:我们看几篇诗文。(投影)
黄 鹤 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生 7:今非昔比,现在与过去,故人乘着黄鹤走了,只留下现在的黄鹤楼。
师:非常棒!从时间维度上的划分。那么当诗人面对“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些景物,抒发思恋家乡的愁绪,又是一对怎样的元素? 众生:景和人。
师:很好!景物和人物,人触景伤怀,景因人动情。再看一段文字。(投影)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师:这是我们学习过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范仲淹看来,个人的悲喜不应受个人的得失荣辱影响,而应该———
众生: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
生 8:个人与社会!
五、仿写抒发“甲秀”之感
师:反应很敏捷!任何一篇有名的诗文,其情感都不是单一的,因为这些丰富的情感成就了一篇篇的美文,又因为这些美文,一些亭台楼阁得以闻名千古。刚刚大家提到的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被称为中国三大名楼,想不想再加入一座楼,变成四大名楼? 众生:甲秀楼。
师:知道甲秀楼为什么叫作“甲秀楼”吗?“甲秀”是什么意思? (生迷茫。)
师: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也就是 1598 年,取“科甲挺秀”之意,当时的贵州巡抚江东之很重视文化教育,建楼的用意深远,目的在于激励人们努力学习,使贵阳“科甲挺秀”,人才辈出。自此以后,贵阳果然从一个不毛之地变成了一个出了许多著名人物的灵秀之地。
师:好,任务来了。(投影)
作业:仿照《滕王阁序》的写景和抒情技巧写作文,字数不限。 题目:中秋佳节登甲秀楼有感这个题目里面包含了什么信息? 众生:时间、地点、事件。 师:中秋佳节这个节日会给你带来哪些信息?还有,甲秀楼这座楼有哪些特殊含义?带着这样的思考开始你们的作文吧。
(15 分钟后,展示学生作文片段。) 作文片段 1:
夜色中的甲秀楼独领风骚,它矗立于南明河畔,金碧辉煌,宛似一颗光芒四射的夜明珠。登上甲秀楼,放眼望去,灯火通明,霓虹灯在路旁窃窃私语,像是在赏月一般;路边的行道树晃动着身子,像是在和月亮招手一般。水中的鱼儿,在月亮的倒影里面穿梭,像是在和月亮捉迷藏一般。它们为什么会这么开心呢?原来是因为中秋节到了,它们正在庆祝中秋呢。 师:这一段写景,把甲秀楼比作夜明珠,用拟人手法写道旁的树,这些语言比较美,比较生动,但是《滕王阁序》里的写景技巧还没有完全把握,或者说,你的视野还不够开阔,甲秀楼周边有哪些景物:远处?近处?
生:远处有山、有高楼,近处有桥、有河、有楼。 师:嗯,视野开阔了,往上看是什么,往下看呢?
生:是天空,还有月亮,下面是河水,河水里面的鱼和倒影。 师:是不是更充实了?它们的色彩呢?
生:山是翠绿色的,远处的高楼是五彩的,甲秀楼上染有朱红色,还有棕色、白色。天空是青色的,月亮泛着白光,河水的倒影有很多颜色,还有月亮映在河水里的颜色。
师:如果把你刚刚想到的景物放到你的作文里,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是不是就充实了?再看一位同学的作文。 作文片段 2:
登甲秀楼,玉盘星空挂,皎洁的月光洒在湖面就像盖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不禁让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人想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寂缠身,周围的热闹繁华与我何干?心中感慨道:“中秋佳节夜,谁知游子伤?唯有望月思故乡。”举杯欲饮,安慰道:“人有悲 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师:这篇作文,在情感描写上是有变化的,但是变化太突兀,特别有一处刚刚还在抒发自己孤独无人知晓的悲情,又马上转而乐观,说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如果在中间安插上一些过渡式的语句,是不是更自然?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我对这二位同学的建议对自己的文段再作修改。
(生修改习作。)
师:好,现在我们来看看刚才那两位同学的习作修改得怎样。 作文片段 1(修改稿):
夜色中的甲秀楼独领风骚,远处看去,它矗立于南明河畔,宛似一颗光芒四射的夜明珠,横匾上浓墨赤金的“甲秀楼”三字在夜色中熠熠生辉。登上甲秀楼,放眼望去,霓虹灯在路旁窃窃私语,像是在赏月一般;路边的行道树晃动着身子,像是在相互亲热地打招呼。青蓝的天空中明月高挂,放出清冷的白光,水中的鱼儿,在月亮的倒影里面穿梭,像是在和月亮捉迷藏一般。远处的高楼更是闪耀着耀眼的色彩,与背后墨绿的小山一起在这夜色中静默。 作文片段 2(修改稿):
登甲秀楼,玉盘星空挂,皎洁的月光洒在湖面就像盖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月是故乡圆”,这明月在家乡会不会又是另一种模样呢?想到这儿,不禁让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我想起李太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身旁人影攒动,人们陪着朋友或是亲人在甲秀楼上赏月,哎,孤寂缠身,周围的热闹繁华与我何干?心中感慨:“中秋佳节夜,谁知游子伤?唯有望月思故乡。”朦胧月影中仿佛看到双亲的笑脸,安慰自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总有一天会和亲友团聚的。 (学生鼓掌。)
师:看来,我们这两位同学基本掌握了《滕王阁序》里写景与抒情的特点,并能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了。下面,我们再来欣赏这篇大家推荐上来的作文片段。 作文片段 3:
中秋,阖家团圆,吾求学在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行至甲秀楼,登楼赏月。
入夜,灯火通明,薄雾浓云,皓月当空,星火璀璨,登楼而望,仿若手可摘星,畅然快意。江上清风拂面,看水中孤月,又觉兴尽而悲,独明月高挂,亲朋不在,时光流转,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夜深,凉风习习,月色变幻,放眼远望,天地相接,甲秀临风,华灯摇曳,如此浩然之景,吾愿以天地为境,鉴繁荣兴衰,举杯邀影,论千秋万载,孰圣孰王。
天明,盛地不常,悲欢离合,看灵山,此起彼伏,看朝霞,云卷云舒,看天地千金,一声轻叹,却只化为半盏香茗,不过尔尔。
师:这篇作文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在写景技巧上模仿了《滕王阁序》的特色,在抒情上也关注到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环境、消极与积极等多个维度,比较充实。当然,作文也有自己的创新:文章结构严谨,以时间顺序为线索;语言古朴有内涵,给甲秀楼披上了一层文化底蕴。 师(总结):情因景起,景因情灵,情景交融成就美文,古有王勃秋日登滕王阁饯别序,今有各位中秋登甲秀楼抒怀文,说不定哪一天,甲秀楼也会因为你们而闻名!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