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方案
案例名称 科目 课时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 雪》 语文 1课时 教学对象 九年级学生 提供者 永城市实验小学 袁春丽 一、教材内容分析 《沁园春 雪》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文章,本单元是在七、八年级新诗教学的基础上,相对集中学习新诗,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新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更好地体味自然的诗意和人生的情趣。通过本课的学习,在巩固已有的诗歌知识,初步构建诗歌的知识系统,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引导学生反复推敲诗句,细致深入地体会内涵,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往欣赏诗歌的经验,加以联想和想象,体味诗中的形象和意境,从而深切地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进而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感知词中的形象,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结合文中注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内容。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学习阅读的方法,理解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领会无产阶级英雄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两年的初中语文学习,学生已经阅读相当数量的诗词歌赋,具备一定的诗歌知识和诵读技巧。加之本班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同学基础知识掌握扎实,语文能力较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结合工具书进行课下预习,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质疑、上机自学、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作为学生解决的工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采用抒发感受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设计特色: 教师不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在进行朗读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网络上阅读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学,小组质疑、协作学习、口语交流、分组汇报,完成课文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写作表达,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飞速提高,提高教学效率。 1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媒体 媒体内容要类点 型 图与本地气候片 特征相关的冬季景色、北方雪景 知识点 学习 目标 营造教学环境进入新课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占用 时间 2’ 媒体来源 下载 从描写“雪景”的词句入手,结合创作背景,导入新课 朗读课文 创设情B.设疑—境,引发播放—讨动机 论 朗读教学,感知诗歌魅力 深刻体会本文主旨 音《沁园春雪》呈现过设疑—播激发学4分 频 音频朗读 程,形成放—讨论 生的学表象 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列举的《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法和语言三个方面比较阅 设难置播放—讨培养学2’ 疑,引起论—总结 生收集、思辨 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下载 比较阅读 下载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2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1、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展开对“雪景”的描绘。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代环境,会赋予雪景不 的特点,你都知道哪些咏雪的名句? 一、导入新课 3、在风雪弥漫的北国,一位伟人,登高望远,诗兴勃发。在那恢宏的气势里,在那壮美的意境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畅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景象。 2、学生交流课内外咏雪的名句。 3、学生兴致勃勃,有学习的激情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温故知新 出示与本词有关的图片 二、朗读教学,感知诗歌魅力 1、播放《沁园春 雪》的朗读带,指导学生注意字音、停顿、重音和朗读技巧。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莽莽 妖娆 折腰 成吉思汗 稍逊风骚 3、指导朗读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学生在听读过程中,纠正字音,划出停顿和重音,初步体会词的感情。 学生读音准确 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给学生一种规范的朗读,引导学生学习和借鉴。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学会适当评价。 检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夯实基础。 加强朗读训练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沁园春雪朗读文件 3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三、研读诗歌内容 1、全词分为上、下两片,概括一下,上下两片各写什么? 2、词的上片中哪些句子总写北国雪景?这些诗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写雪景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手法? 提示: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 3、引导学生分析: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4、总结诗词写景语言的凝练生动,引导学生通过近景和远景的推移、实景和虚景的交错,发现诗人思维的跳跃和连贯。 5、词的下片评价的哪几个历代帝王?谈谈你对他们的了解。诗人对历代帝王是什么态度? 6、描写景物和评点历史人物是不相关的内容,诗人是如何将它们联系起来的? 7、组织学生讨论,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进而体会词人的壮志豪情。 学生回答:上片描写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代英雄。 学生找出写雪景的句子,然后通过讨论,对相关词句进行了赏析。在教师讲解下,体会诗歌语言的准确、凝练。 根据教师的提示,感 受诗歌形象的“诗化”特征,理解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畅所欲言,可以结合历史知识和平时的阅读积累回答教师的问题。 经过讨论和交流回答:诗人对他们是惋惜和感叹的态度,“惜、略输、稍逊、只识”等词都反映了诗人的态度。 回答:是通过“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连接起来的。 通过概括词中出现的景物,把握诗人的写景脉络,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积累。 通过对下片语言的鉴赏,进一步体会诗歌凝练贴切的语言,培养学生欣赏诗词的能力。 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研读 ,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为体会诗歌情感奠定基础。 4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讨论,认识到这三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抒发了作者作为一代列举的《减字木兰花 广伟人的政治抱负和自昌路上》,引导学生从内容、写信。 法和语言三个方面比较阅读。 四、比较阅读 分组讨论,主动探究总结全词,并告诉学生“诗、乐、两首诗词的区别。 画”一体的诗歌学习思路和我国 “诗言志”的诗歌传统。 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共同分享学习经验和收获。 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研读 ,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为体会诗歌情感奠定基础。 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把握词的主旨,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教学流程图 从描写“雪景”的词句入手,结合创作背景,导入新课 朗诵教学,初步体会诗歌魅力 设置问题,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比较阅读,学习鉴赏诗词的技巧 七、教学评价设计 5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项目 A级 B级 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 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有阅读课外读物 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 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 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C级 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 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没有阅读课外读物 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解决问题 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解决问题 个人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上课认真听讲,认真 作业认真, 参与讨论态度认真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积极 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自信 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善于善于与人合作,与人虚心听取别人的合作 意见 能有条理表达自思维己 的意见,解决的条问题的过程清理性 楚,做事有计划 具有创造性思思维维,能用不同的的创方法解决问题,造性 思考 我这样评价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注: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 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 3.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100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 4.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 6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八、帮助和总结 新课标要求我们时刻关注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深入文本,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充当引导者。诗歌的学习一直讲究诵读和个人感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精心设计问题,推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善加指导。通过这首词的学习和背诵,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和“诗、乐、画”一体的学习思路,这些都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探究能力,对他们在日后的诗歌阅读和鉴赏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教师在讲解和引导的过程中与学生一样,始终处在鉴赏者的角度,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各抒己见,畅谈自己对词的感受和体验,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状态很好,效果当然不言而喻。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