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T龙门吊基础计算
一、20T龙门起重机简图
二、20T龙门吊主要技术性能:
1)起重量:主钩-20T;
2)跨度:30m;柔性腿侧悬臂长7m;刚性腿悬臂长7m; 3)起升高度:主钩9m;
4)大车轨距30m(跨度),基距5.5m(同侧两行走机构中心距); 5)轮数4只;最大轮压21.2t; 6)钢轨P43(43Kg/m);
7)本机总重40.5t(空载)。 三、20T龙门吊设计参数:
1)由龙门吊技术性能表可知:轨道轨距为30m,轮压为21.2t,基距5.5m,轨道采用P43的轨道
2)根据地勘报告或地基承载力试验报告确定地基承载力,本次设计取地基承载力120Kpa。 3)龙门吊基础采用C25混凝土;HRB335钢筋;基础厚度0.25m、宽度0.8m。 4)荷载转换:21.2t×1000Kg×10N/Kg=212000N=212KN。
5)根据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第5.6.1、5.6.2条规定:动力系数为1.1~1.3,此处取1.2,则动力荷载为1.2×212KN=254.4KN。
6)龙门吊同侧两行走机构中心距5.5m; 7)钢轨P43底部宽度:114mm。
四、计算简化模型
1)龙门吊受力图如下:
龙门吊受力分析图
2)假设龙门吊两个行走轮荷载仅作用在基础受力点周围1m范围。 3)假设通过钢轨将行走轮荷载均匀传递到基础上。 五、地基承载力计算
1)基础底部承受压力Pk=254.4KN/(2.0m×0.8m)+25KN/m³×0.25m=165.25KPa≥地基承载力fak=120KPa。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需要采用换填碎石处理。
2)假设碎石铺设厚度为0.3m。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下列公式验算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
3)基础地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Pc=0 kPa。
4)根据下表土压缩模量经验值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表5.2.7确定扩散角为:25°。
5)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应力
Pz=2.0×0.8×(165.25-0)/[(2.0+2×0.3×tan25°)×(0.8+2×0.3×tan25°)] =107.4 kPa。
6)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自重压力值Pcz=0.3×20=6kPa 7)Pz+Pcz=107.4+6=113.4 kPa≤fak=120 kPa;满足要求! 六、基础受弯计算
1)龙门吊基础每延米承受荷载:254.4KN/2.0m=127.2KN。
2)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下列公式验算:
式中:G(基础自重和其上覆土重量)=25×0.8×0.25=5.0KN
由于基础只承受轴心荷载,故Pmax=Pk=165.25KPa。
3)基础弯矩M=0.4²×(133.45×3-3×5.0/0.8)/6=10.15KN×m。 七、基础配筋计算
1)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下列公式验算:
A=10.15×106/(0.9×300×210)=179.01mm²。
2)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8.2.1规定(扩展基础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15%。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纵向分部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300mm)。基础横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面积为:1000×210×0.15%=315mm²。
3)由于设计模型按照基础完全刚性考虑设计,故需要增大配筋。基础底部横向钢筋选用Φ12@200,纵向钢筋选用Φ10@200;基础上部横向、纵向钢筋均选用Φ10@200。 八、基础剪切计算
1)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下列公式验算:
2)基础每延米长度承受剪力按承受荷载压力计算:
即:V=127.2KN≤0.7×(800/800)0.25×1.27×1000×210=186.7KN。 满足要求! 八、计算结果
1)龙门吊基础厚度0.25m、宽度0.8m;采用C25混凝土。钢筋选用HRB335级,配筋详见下图:
2)基础下部采用碎石垫层,垫层厚取0.3m,宽1.4m。
3)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基础下部采用3:7灰土垫层,垫层厚度0.5m、宽2.4m。基础周边做好排水措施,保证基础下部土层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