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作业批改与学生发展之思考

作业批改与学生发展之思考

来源:微智科技网
作业批改与学生发展之思考

作者:闵廷均

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3期

闵廷均

(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贵州遵义 563002 )

摘要:作业批改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作业批改从传统的“ √”、“×”发展到了随堂批改、分层优化、学生批改等多元化的评价,尤其是激励性的评价对树立学生自信心、加强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沟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作业批改;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励性评语

中图分类号:G40-0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3)03-0113-03

作者简介:闵廷均(1963-),男,贵州遵义人,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遵义地方史的教学与研究。

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是教学中的三个重要环节,他们形成教育的一条链,缺一不可。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上的45分钟是教师和学生充分交流的宝贵时间,故课堂教学改革备受重视。而作为教学过程重要环节的作业批改却被忽略、停滞不前。教学重要环节改革的不协调,已经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作业批改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作业批改的目的

1.作业批改的概念

作业批改即老师在课堂教学后给学生布置作业,并通过批改作业对学生学习情况加以了解,是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此外也是提高教师教育方法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业批改不仅是老师的工作,也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常人们只会想到作业批改是老师的专利,老师的权威,老师的“课后作业”。其实不然,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彼此信息的重要通道。课堂教学和作业批改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作业批改的作用

(1)巩固已学知识。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为什么在课后要给学生布置作业,那是为了让学生巩固上课所学的知识,进一步锻炼学生思维。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也就是他们把已学知识在大脑中的一次系统的运用。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不一定完全正确,那么老师通过对作业的批改,就能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进行指导,让学生在作业中巩固已学知识。

(2)查找距离,树立信心。教师给学生批改作业都有一个标准,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批改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学生之间的问题与差距,帮助学生从错误中找到正确答案,让学生体验进步,并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另外,学生也可以在看到老师给自己的批改中,找出自己的错误,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争取缩小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争取进步。作业批改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正视作业批改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3)相互沟通、交流。作业批改不是“死”的,它是可以互动的。那么教师批改作业的目的一是为了了解学生是否接受了知识,得到反馈,并完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让学生在老师批改作业后得到进步。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一点,学生很在乎教师给自己作业的评价,教师如何给学生批改作业是很关键的,它可以直接影响一个学生的成绩,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作业批改,与学生沟通,从而让学生在教师批改的作业中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信心。所以,探索作业批改的内在规律,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统的作业批改

1.传统作业的批改方式

提到作业批改,最先映入人们脑海的是教师埋头扎在作业堆里机械地在学生的本子上反复地划着勾与叉。大家都认为只有老师能改学生的作业。但是从我们学习的经历来看,这种批改作业的方式是没多大效果的,是一种机械劳动。根据中国教师和学生的比例来看,教师一个人要改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人的作业。如果每道题都要仔细批改,在老师处于疲惫的情况下批改作业出错是难免的,一旦出错就会给学生误导。我们也不能不说这种批改方式极大地增加了教师的劳动量。并且事倍功半。当今,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教师仍然运用着这种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

2.传统作业的评价方式

我们知道,以往的作业批改就是单纯的对和错,也有些老师打优良中差,也有的打分数。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没有体现以人为本,作业本上通常出现的是“√”、“×”来评判正误,“非对即错”,用百分制、等级制进行评价,“只见分数不见人”。这些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缺乏科学性,也没能以人为本。这种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让学生及家长把目光都集中在知识学习的结果上,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有些片面,它没有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思维、作业习惯、作业过程、解题思路、学习情绪、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对于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素质及发展潜力是有局限性的。另外,作业批改中得“优”的学生一般来说是寥寥无几的,而得“中”或“差”的有大部分。而得“中”或“差”的学生往往跳不出这个圈。因此总是得“中”与“差”的学生就在一次次“中”与“差”中失去信心。学生在“叉”面前会产生一种失败感,慢慢的学习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这些简单的评价,并不能达到作业批改的效果,反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他们的心理成长。

3.传统作业批改的不足

大多数人都认为批改作业是老师的专利,大家看的就是改下来的结果。其实,传统批改作业的方式,忽略了师生的交流。评价过程中师生没有互动,在作业本发下来之后大部分学生看到“叉”却不知道自己错的原因,传统作业的批改是苍白的,师生之间并没有思想、情感的交流。

三新课改理念下的作业批改

1.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方式

在新课改出台后,教师更加注重作业批改,现在许多地方都已经在作业批改上加以改革。

(1)随堂批改。作业批改是师生双方进行交流、获得信息的重要一环,它能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同时它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堂批改就能达到这一目的。新课改后,我们可把一些简单的作业进行随堂批改。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及速度,

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课堂统一订正,可以节省老师大量的时间,也可以对学生作业中常见的错误进行特别指出。

(2)趁热打铁。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在课堂上出一两道有关题目,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场完成,其中可以叫每个不同程度的学生到黑板上来做,做完之后及时批改,并就到黑板上做题的几个同学出现的典型错误及时纠正。这样不仅巩固了刚学的知识,更让老师得到了及时反馈。

(3)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清楚全班同学的不同层次的情况下,在课外时间可以把部分中等及后进生聚在一起,针对他们的学习情况,对症下药,布置几个典型的题目,先易后难,让学生当场完成,并一个个当面批改,针对该学生的错误进行当面指导。这样可以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作业存在的错误,并解决错误,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及学习兴趣。

(4)分层优化。这一方法必需在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下实施。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生成绩情况,把学生分为优、良、中、差几个不同的组,例如:A、B、C、D四个小组,在布置作业时按照学生的层次布置相应难度的题目,要求他们做题时完成,先完成就先举手给老师检查,老师当场批改。这种分层布置作业的方法可以让他们在解题过程中树立信心。

(5)学生批改作业。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拿出几种作业中容易出错的典型,并把它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来批改。学生批改完错题之后会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这种方法很简单,但是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让他们加深典型错题的印象以便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细心。

(6)评奖方法。 这种方法即对学生的作业加以评奖,这种方法可以较好地运用在作文中。老师可以不用打分的方法列出几个奖项,比如“最佳语言奖”、“最佳想象奖”、“最佳XX奖”等等,这种方法很新颖也很吸引学生,它可以突出学生在作文中的闪光点,让作文批改充满乐趣。

2.激励性评语及其作用

(1)激励性评语的概念 。激励性评语其实早就出现过,在我本人读初中时我的数学老师就采用了这一评改作业的方式。只是当时运用的老师很少,但是它的作用却是很大。简单来说激励性评语就是在作业批改上改变以往只是打分数的方式,采用激励学生的文字对作业进行批改。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用文字的方式加以指导。它可以是口头式也可以是书面式。在评语中做到新颖、风趣、幽默。比如在作业评价中大胆将成语、谚语、俗语、名言警句、诗词佳句等一并引用。这些形式新颖、内容活泼的批语,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并用有情感的语言打动学生。例如根据学生作业情况,针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可以在他作业背后写到:“你进步了,老师真替你高兴”、“通过你的努力你可以做得更好”、“老师相信你也可以得到优秀”等等类似评语。对优秀的学生可以用“你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老师都没有想到的方法”、“你是未来的毕加索”等等激励性评语。运用以上方式评价作业,架起了一座师生的桥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习动机。

(2)激励性评语的作用。首先,树立学生自信心。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证明教师的积极期望具有强大的教育影响力。“马斯洛认为人的尊重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来自自身的对于实力成就胜任感。自信等的期望,这是自尊的需要;第二是对于地位,信誉,名望,赞赏等的愿望,这是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一个人尊重的需要越是能够得到满足,就越具有信心,能力,也更有效率,更成功。反之则自卑,丧失信心。所以我们要抓住这种心理特点,在改作业时,适当地采取激励性的评语,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健康和学业的成功。”[1]通过

激励性的评语,让学生树立起信心,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学好,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有内在的动力,而不是通过外在的强迫去学习,其主动性增强了,学习效果自然而然也就会好起来。其次,与学生心灵沟通。课程评价的目的之一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评语是无声的语言,它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努力的愿望,学生从老师的评语中可感受到老师的爱、期盼和鼓励和要求等心声。因此,老师在批改作业时,要流露诚恳与关切,多鼓励少批评。“批改作业中如果涉及生活态度的话,教师应该在字里行间流露对学生的关切,尽量以鼓励代替批评。例如,在批改作文时,如果学生述及家庭生活的不幸或父母难以沟通等情节,教师可以运用心理加以辅导,让学生了解父母的难处等。”[2]

我们先来看看一个学生在给老师的日记本中写的一段话:“当我打开随笔时,多么希望看到您给我的赞赏和表扬,我非常羡慕周围的同学,他们多么幸福地看着您那暖暖的批注,我真想流泪啊!”看完这段话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是多么想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肯定,可以看到他很想与老师交流,所以作为教师在改作业时为何不趁机在孩子们的作业本上说上几句激励的话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心灵上健康的成长。因此教师在改作业时应运用适当的评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期盼与愿望,从而起到与其进行沟通交流的目的。“我曾向一位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求教,他给我看了他的作业批改。我发现,只要学生在作业书写工整或有好的解题思路,哪怕是最后的答案错了,他都会工整地写上‘想出这样的妙着,你真聪明。你这次作业写得太好了,老师被你感动了,真为你自豪’、‘你的作业真工整,老师要向你学习’等评语。”[3]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爱的教育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妙”,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显然爱是架起师生感情的桥梁。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真诚地赏识学生,给予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勇于向成功的高峰攀登。

参考文献:

[1] 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理论与交流派[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林进材.班级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陈文.作业批改要有人文关怀[J].湖南教育,2004(2).

(责任编校 莫秀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