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后感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后感

来源:微智科技网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后感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后感

今年寒假里我们全体教师统一阅读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里边的许多章节引起了我的深刻反思。

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基础,如果我们的教学设计华而不实,不切实际,照抄照搬或者只是应付检查,那我们的课堂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青州云门书院的校训是 养正求真 ,即养正气求真理,这是做教育的追求。我想,我们的教学设计何尝不需要 养正求真 呢?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从理论到实践给了我们许多指导,为我们点亮了明灯。

基于标准让教学 回家

本书第三章《明确目标》提到了 标准制定 和 解析标准 等问题。我想,我们的教学在 标准制定 这方面不需要太费脑筋,因为我们有《课程标准》,只要我们的课堂严格按照标准来设计就不会有越位和缺位的现象存在了。基于课程标准让教学 回家 ,就要思考 教什么 教到什么程度 怎么教 的问题。拿我们的语文课来说,我们有阶段性的目标 每个年段在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达成什么样的标准,在《课标》上写得很清楚,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如何贯彻和执行力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好好研读标准,严格执行标准。

1 / 3

有的人可能认为 解析标准 是有一定难度的。的确,对标准的解读非常容易出现偏差,要么拔高了要求,要么降低了要求。达不到目标的要求显然是不行的。同样,我们一定要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拔高要求,把目标制定的过高,的确让人有 眼前一亮 的感觉,但往往是以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为代价的。

还是拿语文来讲,要想把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制定准确,在 解析标准 的过程中,我们就要看明白单元导语,融会贯通课后题要求和梳理好交流平台中的知识点,把握好这些,对于我们 解析标准 是大有帮助的,这样才会让我们的教学 回家 。

好的教学设计是改出来的

本书第十一章《设计过程》中谈到 修订已有设计 和 调整 等内容。我们语文习作教学有句俗话叫做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 。其实,好的教学设计也是改出来的。

我们的教学设计是基于标准的设计,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还要充分考虑 那就是学情。

只有充分研究学生,把握好学情,进行了行为研究的教学设计才是真正能被 理解 的教学设计。所以,我们要不断的修正和调整我们的教学设计,这就要求我们做好教学设计中的 教学反思 和 复备 等环节。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抓住本册的核心教学内容,还要兼顾以往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把知识学到位,把能力练到家,循序渐进,建构起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在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上,尽量不产生严重错位或缺位。比如,三年级的学生还不会默读,还只会出声读,这就没有达到相应要求,需要进行补课。如书中 设计中不可避免的困境 提到的问题和现象一样,我们的教学设计只有基于真实的教学环境才真正被 理解 ,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实际的学情对教学设计的调整、修改。

2 / 3

眼中要有 森林

本书第十二章的内容是《宏观设计》,有 围绕表现性任务制定课程框架 从任务到量规 等内容。这一章节从宏观的角度,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让教学设计能够被理解。

建一所房子需要先设计一个框架,做一件事需要一个先后计划。同样,我们的教学设计也需要有个整体架构。我们平时在做教学设计时容易犯一个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的错误,这个错误青年教师更突出 教学设计的关注点往往是 这个资源很好,我可以拿来做导语 这样表达很新颖,我可以用作环节过渡 这就是 点 上的关注,而非 面 上的关照。我们在做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有 架构 意识。有了这个大的框架才能一点点儿的添砖加瓦,让教学设计的大厦既牢固又美观。如,我们的古诗教学,第一步从题目和作者入手,第二步把古诗读正确,读出停顿,第三步理解意思,体会情感,第四步补充资料,拓展延伸,我们的脑海中有了这样的整体架构,才能让教学设计条理有层次,不至于犯 丢了西瓜保芝麻 的错误。

本书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好好读一读的地方,如 逆向设计 、 设计学习 等,这些都给我们以后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和设计启示。

本书最后一章写道 行动胜于空谈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学设计也要 养正求真 ,那就行动起来吧。

3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