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预制T梁各工序卡控要点精华版

预制T梁各工序卡控要点精华版

来源:微智科技网


预制T梁各工序卡控要点精华版

一、钢筋工序

1. 材料:

2种材质:Q235、HRB335 2类标准:、

2. 2类试验:拉伸(符合GB/T228的相关规定),冷弯(符合GB/T232的相关规定)

3. 4个指标:

HRB335 Q235 极限强度 ≥335 ≥235 屈服强度 ≥455 ≥370 伸长率 ≤17% ≤25% 弯曲(弯心、角度;d=弯心直径;a=试样直径) 180° d=3a 180° d=a 4. 三种误差:

下料误差--±10mm (异型钢筋弯曲,须有角度卡销) 弯曲误差--±5mm (异型钢筋抽检,须有快检大样) 绑扎误差--±10mm (扎丝不得朝向混凝土保护层) 绑扎方法—8字扣/正反扣 密度:各点/跳绑 5. 接头、对焊

200个接头为一批,抽取6个试件,3个做拉力试验,3个做冷弯试验,标准同母材标准。 6. 直顺度(同心度):

同一截面接头——2个 拉区25% 压区50% 7.砼垫块

1)垫块材质:同梁体混凝土强度(C55);同梁体混凝土耐久性。

2)布设:4个/m2梅花状(垫块呈梅花形布置,每平米不少于4个,并尽量靠近钢筋交叉点处)

3)有效高度:保护层厚度,顶板30mm,其它35mm。 4)绑扎:牢固,扎丝方向向内。

二、模板工序

1. 4项合格标准:尺寸准确、接缝密贴、连接牢固、结构稳定。

2. 2个预设:

预设反拱(32m:45mm;24m:25mm) 预留压缩量(2cm)

底模检测:沉降观测(日-旬-月-季-年)

3. 立模程序: 对立法 侧包底 端模底包侧---保证管道位置、合力重心

检测项目、指标:

模板安装尺寸允许误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项 目 模板总长 底模板宽 底模板中心线与设计位置偏差 桥面板中心线与设计位置偏差 腹板中心线与设计位置偏差 模板对角线 模板倾斜度偏差 底模不平整度 要 求 ±10mm +5mm、0 ≤2mm ≤10mm ≤10mm ≤10mm ≤3‰ ≤2mm/m

9 10 11 12 13 桥面板宽 腹板厚度 底板厚度 顶板厚度 端模板预留孔与设计位置偏差 ±10mm +10mm、0 +10mm、0 +10mm、0 ≤3mm 4. 预埋件---定位尺寸,安装牢固(考虑联结紧固性,防腐耐久性、安装位置正确性)

合格标准:连接牢固,结构稳定,尺寸准确,接缝密贴。锚垫板与端模表面应密贴,锚固螺栓须安装齐全、牢固。由上往下穿入胶管,并保证端部胶管顺直。

5. 脱模:

脱模2度---强度:梁体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25MPa(且能保证构件棱角完整,联接板根部、隔墙根部及梁面板腋部不开裂);温度:梁体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间的温差不大于15℃,且外界环境温度无急剧变化。

脱模工艺:预制T梁遵循“上顶下拉、同步平移、先内后外”原则(脱模后尽快对湿接缝---锚穴、横联板、桥面板侧面混凝土凿毛)。 三、拌合工序 1. 材料

1)水泥: 低碱硅酸盐水泥; 2)砂;河砂;

3)石:5-10mm,10-20mm; 4)粉煤灰:Ⅰ级粉煤灰;

5)减水剂:采用高效减水剂;

6)水:采用饮用水,同水源检查不应少于一次。 2.配比:

梁体为C55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封锚混凝土配比同梁体;保护层为C40纤维混凝土;管道压浆为M50。

特别注意:不利温度下,随梁养护10d/14d的强度、弹模配比试验 4.计量

计量三部曲:周期检定 定期校准 用前复核 5. 称量精度:

配制混凝土拌合物时,水泥、外加剂、掺合料的称量偏差不应大于±1%,粗细骨料的称量偏差不应大于±2%(均以质量计) 6. 投料顺序(下料程序):

搅拌时,宜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需用水量,待砂浆充分搅拌后再投入粗骨料,并连续搅拌至均匀为止。 7. 搅拌时间

分次投料每一阶段的搅拌时间不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min,也不宜超过3min。 8. 拌合物的四性能

和易性 粘聚性 流动性 保水性 四、浇筑工序

1. 浇筑4项基本原则:

斜向分段——30°~ 45°;4m/段 隔断截流; 水平分层——层厚300m;

连续灌注——滞留时限(1h)、间断时限(2h); 一次完成——浇筑总时限(T:) 2. 3个时限: 浇筑总时限——T梁:

滞留时限——初凝1h (具体时间由试验室试验确定) 间断时限——终凝2h (具体时间由试验室试验确定) 3. 3个温度:

环境温度——冬期 夏期 混凝土温度——入模温度10~30℃

模板温度——5~35℃ (冬天苫布预通暖气,夏天苫布浇凉水) 4. 振捣工艺

T梁振捣原则:侧振为主 插棒为辅 侧振为主——

布设:高低起伏 内外交错;侧振时间:12秒; 三振区:预振区、特振区、辅振区 插棒为辅——

插棒3度:深度—不触碰胶管;速度—快插慢拔;密度—200mm/ 振捣密实3症状:无气泡、无下沉、表面泛光(针对不同模板区段,设置插棒深度警戒线)

五、梁体混凝土的养护

1. 蒸养原则:跟踪养护——蒸汽温度跟踪混凝土芯部水化热的降低而升高(安装自动测温、记录仪,无线观测,自动)

2. 蒸养4阶段:

静停——4h(静停期间应保证环境温度不低于5℃) 升温——10℃/h

恒温——50℃(芯部max=60℃,恒温期间混凝土内温度不宜超过60℃,最大不超过65℃)

降温——10℃/h(恒温养护时间应根据构件脱模强度要求、配合比及环境条件通过试验确定,降温速度不宜大于10℃/h)

3. 三个温度:心部、表层、环境

4. 拆模2度:强度—60%(达到梁体混凝土设计强度的60%)

温度—2个15℃--芯表温差15℃,表、环温差15℃。

(无论是蒸汽养护还是自然养护,养护过程中,“即时温差”均不得超过15℃) 六、预应力工序

(一)材料 1.钢绞线:GB/T5224 高强—1860MPa

低松弛—%(加载70%的荷载,拉伸系数≤%) 直径—0.4

0.2弹模—195±5GPa 进场检验——频次30t

特别强调:钢绞线弹模的“批接口”管理及使用!弹模相差较大(5GPa)者不得穿入同一束管道!!

2.锚具: TB/T3193-2008《铁路工程预应力筋夹片式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技术条件》

限位挡板槽深 型号---孔眼数 规格---槽深

(3孔、4孔、7孔、8孔、9孔、10孔、13孔七种规格型号的锚具,各种

规格的锚具在进场时均应有材质书及探伤报告等技术证件)

槽深允差:±

(锚具生产厂家应提供三匹配:线径与槽深;喇叭口与管径;回缩量与外露量)

尺寸——锚板直径高度,夹片长度,锚垫板长度、角度、承压板面积——常见问题!

严禁:夹片使用钢丝圈套联。因经常发生钢丝跳出沟槽,阻碍夹片跟进锚固。

进场检验—频次(T梁:2000套) (二)设备

1.顶——吨位=σk的~ 300吨 2.表——油表4项要求: 耐震型 精度等级——级 (级)

最大量程——60MPa(根据顶面积计算)(工作范围25%~75%) 最小刻度—— 表盘直径——150mm 3.泵:柱塞泵 泵量

(三)计量

计量三部曲——周期检定 定期校准 用前复核 千斤顶配套 校准:1个月 (且不超过200次) 耐震油压表 检定/校准: 1周

(说明:检定/校准——级表 须每周检定一次;级表,每月检定一次,但

必须每周校准。)

张拉压力表自校准应具备:活塞压力计+标准母表+标准砝码。(母表校准工作表;砝码督察母表)

(三)梁体

1.“张拉前的三控”——强度 弹模 龄期(T梁14d) 桥梁规定:R终=f cu,k+σ即:终张拉强度值=设计强度标准值+ 2.跨中区段无明显可见及潜在空洞; 3.同空梁时间差6d(浇筑、张拉)

(注:当设计图纸规定5d,应满足高标准——“就高”)

(四)工艺

1.张拉顺序:按图纸要求,见下表

梁型 32米 24米 初张拉 N2、N2、N5、N6、N7 N2、N2、N4、N5 终张拉 N3、N6、N1、N1、N4、N5、N7、N2、N2 N3、N1、N1、N4、N5、N2、N2 2.“三同心”——预留管道、锚具、千斤顶三者同心;(未特制定位橡

胶护套,致使锚垫板喇叭口进浆,造成不同心,锚口、喇叭口摩阻剧增)

3.“两同步”——两端(两侧)同步张拉,同时达到同一荷载值。不同步率=大-小/大+小≤5%

(每端2泵并肩互视,指挥端稳住油速,与其对面每MPa呼、应一次。应答即

时实际读数)

4.“张拉中的三控”——“应力、应变、时间”

应力——按管道摩阻实测并调整的锚外(锚下)应力,考虑千斤顶实际校

正系数造成的损失,再按千斤顶实测面积计算出的油表读数,控制张拉应力;

应变——两端伸长量相差最大不得大于5%(否则与实测管道摩阻差别较

大);两端总伸长量之和,与按进场检验的实际弹模计算的伸长量相差不大于±6%;(特别强调:理论伸长值的正确计算;实际伸长值的现场计算)

时间——在本场的σk作用下持荷2min。(随时补油) 5.以油压表读数为主、以钢绞线的伸长量做校核。 6.预应力钢绞线批接口“三对应”: 1)试验弹模与伸长量计算对应;

2)钢绞线线径与限位挡板槽深对应;

3)前批剩余钢绞线穿入管道编号的技术指定与实际操作对应。(五)验收

合格指标:24h 滑断丝不超过% 不在同侧同束 检验:三个百分率——5% 6% % 1. 夹片3项: 回缩量——6mm/端 外露量——2~3mm

错牙量——1~2mm(八字形)

2. 24h后的滑断丝数% 且不同侧、同束 3. 割丝长度“双控”:

1)预防滑丝—————钢绞线外露35±5mm;

2)预应力筋保护层——钢绞线端头距梁端面≥40mm。(无论何种

图纸,必须保证预应力筋端头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5mm,严禁使用电气焊切割)

预应力梁张拉十二大要素——7个“三”,5个“二”: 1. 张拉前的三控——强度、弹模、龄期 2. 张拉中的三控——应力、应变、持荷时间

3. 批接口三对应——伸长量与弹模,槽深与线径,实际与指定 4. 三同心—————管道、锚具、千斤顶

5. 三个角度————钢绞线水平角、竖直角,折角(4°角) 6. 三个摩阻————锚口、喇叭口、管道

7. 三个综合“5”—滑断丝5‰、同孔梁5d、弹模允许偏差±5GPa 8. 两同步————两端、两侧

9. 张拉二率———伸长率(±6%)、不同步率(5%)

10. 割丝双控—钢绞线外露量(≮30mm)、保护层厚度(≥40mm) 11. 两个系数——偏离(k≤)、摩阻(μ≤) 12. 夹片二量——回缩量(6mm/端)、外露量(2mm) 七、压浆工序

执行标准:TB/T3192-2008 《铁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管道压浆技术条件》 1. 压浆时机:24h之后 48h之内

2. 24h内完成割丝——割丝——压浆,封气技术措施至关重要!

第三代封气方案=(第一代)+(第二代)

(安塑管-填砂浆-盖板-栓接-压浆,不等强度,不喷浆,不漏气,随封随压)

3. 压浆料=压浆剂+同厂同牌号袋装水泥;水胶比

(提前架梁须做不利温度下随梁养护 10d/14d的抗压、抗折强度试验)

3. 压浆专用台车=自动上料+配合比自动计量(输入数据精度)称量误差1%+分两次注水80%+20% 2个2min+高速搅拌机(1000r/min)+自动稳压泵(齿轮连续泵 3min;配蓄能罐,连续、微量补压)

严禁:1)补压瞬间冲至,造成过压浆体泌水。常见问题:过压泌水

2)压浆前用清水冲洗管道!实验表明:弯曲孔道有约22kg水用高压风吹不出来!改变了浆体配合比。

预防措施:流动锥 钢筋锈蚀测试仪 压力试验机 抗折试验机(6000N)

4.工艺要求:

封锚头(第三代)——浆体配合比流动度18±4s——抽真空±(三通管)——稳压 3min——养护3d不低于5℃(压浆防冻蒸养棚。数量满足工期——普通弱项)——封锚穴混凝土(配比含耐久性、干硬性)

5.质量要求:

流动度18±4s 每10盘测一次

3组标养试件 40×40×160mm(标养:7d、28d;随梁:提前出梁龄期

标养28d: 抗压50MPa 抗折10MPa;

提前出场架梁(例如14d):抗压50MPa 抗折10MPa)

(因梁体(如5℃)与标养试件(20℃)所处环境温度不同,提前出场架梁,还应自做随梁压浆试件1组)

密实度开凿验证 500孔一次

八、桥面防水层工序 技术根据: 1.标准:

1)科技基[2007]56号《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第二

次修订版)修订 注:2007年九月印刷版补充更正第3条(第三次修订版) 2)科技基[2009]117号《客运专线铁路桥梁混凝土桥面喷涂聚脲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2009-10-27实施;

3)TB/T2965-1999《铁路混凝土桥梁桥面TQF-Ⅰ型防水层技术条件》

2.图纸:通桥(2006)8161《客货共线铁路桥梁防水体系》 1)材料 ②L类

L类防水卷材为纤维复合卷材即双面热融复合无纺纤维布;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或水泥基胶粘剂粘贴。 ③聚脲

梁场采用L类防水卷材,水泥基胶粘剂粘贴。 2)基层

防水层基层(即梁体桥面部分)必须平整,平整度要求:用1米长靠尺测量,空隙不大于3mm,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每米不应超过一处。采用水泥基胶粘结剂,应对基层进行湿润检查,如太干燥,应对基层进行表面湿润;如遇雨季施工,只要雨停表面无积水即可施工。 3)配比

水泥基胶胶粘剂的配比为:100kg、水30kg、专用胶粉120g、增强剂800g。 4)工艺 5)合格标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