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让德育之花在学生的心灵绽放

让德育之花在学生的心灵绽放

来源:微智科技网
新课哥譬导学 n1 LI. ・思想政治与德育・ 让德育之花在学生的心灵绽放 安徽省安庆市开发区实验学校 江俊元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 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 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给大家听,得到一致同意后形成班规,并拟定违反班规的惩 罚条款,然后请一名学生誊好,张贴于教室内醒目处。我时 常提醒学生,咱们是君子,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要一诺千 金。因为班规是全班学生一起拟定的,是发自学生心灵内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班集体的主要教育者及组织者,在 学生的人格素质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人的素质是个整 体,而人格素质则是其根和主干,它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 方向。 一、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德育要做到点面结合 要做到面向全体,就要在教学目的中设计明确具体的 德育目标;要做到关注个体,就要在日常教学中,做好细致 的调查了解工作,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只有这样,才 能将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 案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在讲解新课《爱的冲突》 时,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呈现给学生,引导 学生理解父母的爱有的表现为慈祥,有的表现为严厉之后, 面向全体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你有与小巴迪类似 的经历吗?当时你是怎样想的,现在又是怎么想的?一石 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叽叽喳喳地说起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通过叙说亲身经历的事,学生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知道 了父母的爱有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知道了“理解与沟通” 是化解“爱的冲突”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消除代沟。 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科知识传授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 的圣殿。要做到“人性养育”,就要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 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问题,既要注意共性,也要关注 个性。 二、德育要内化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教师以身示范,会成为学生心灵深处美好的种子。教 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更不 能强迫压制。道德实践永远是德育最权威的检验。如何让 学生将道德认知变成道德行为,特别是如何使学生在尚未 形成道德认知的领域实施道德行为,学生在品德方面的自 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就至关重要了。 案例l:我是一名班主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 做到的,我首先自己做到。我会很细心捡起教室地上的一 片纸屑、一只粉笔头;站队的时候,我会帮几个学生整理一 下衣领;学生不舒服,我就给他倒一杯水;学生向我问好,我 一定向他问好;学生在日记中关心我,我总要写上“谢谢”; 升国旗的时候,我就面对国旗,立正,行注目礼;等等。我的 意图很明确,那就是要让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落实到 行动中。 教师应该成为自己的第一个学生,你教别人做什么,你 先问问自己愿不愿意这样做;你向学生说什么,你先想想自 己愿听不愿听。“身正为范”能引导学生将道德认知外化为 自觉的道德行为,所以“身正为范”应该成为所有教师永远 的座右铭。 案例2:本学期开学不久,我与全班学生一起讨论、制订 班规。学生们献言献策,大家一起讨论。讨论完成后,再读 部的声音,所以全班学生积极执行。从开学到现在,全班绝 大多数学生都能对照班规约束自己的言行。星期一升旗, 都能自觉穿校服到校;每天早晨,值日生都能提前半小时, 把卫生区打扫干净;上学期出现的作业拖拉的现象这学期 明显好转…… ‘ 引导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应该是德育 最为重要的目标,应该成为育人的一个重要方法,因为它总 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日记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面镜子 学生在日记中会记录下事件、观点和情感。班主任通 过日记能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更重要的是借此可 以走近学生的心灵;班主任在日记上与学生“笔谈”,及时对 学生教育转化,会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案例1 王晶晶:今天我懂得了一个人要正直、公正,这样,那个 人才会受欢迎。 教师:是呀!你准备如何做呢? 王晶晶:我会这样做:第一,不会因为他(她)的职位多 高,而不去指出他(她)的缺点;第二,不会因为他(她)是我 ■ 的好朋友而去袒护她;第三,对待每一个同学都是一样的 态度…… 案例2 熊萍萍:教师,如果一个女孩子从生下来以后,就从来 不叫一声自己的妈妈,那么,作为一个母亲,该怎么想呢? (该生写的就是自己) 教师:如果一位花农,他种的花儿从来不开;如果一位 教师,他辛苦培养的学生从不给他一个微笑;如果一位学 生,无论他如何表现,都不能得到教师的理解;如果一位子 女,他犯了一次错误,他的父母从此就不给她温暖……他们 会怎么想呢?教师为你的这个“如果”非常着急呀! 案例3 李玉:我、褚思雨、周燕三个和陈娟娟、张红萍他们两个 闹了矛盾,而且是比较重的矛盾。 教师:宽容是友谊之树的营养! 日记是学生与自己心灵的对话,对话的内容绝大多数 是希望自己上进、认识自己的缺点;歌颂真善美,针砭假恶 丑等。这无疑会起到引人向善、崇尚文明的作用。育人先 知人。日记成为班主任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窗 口,这个窗口为教师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何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全 面发展,培养在将来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具有主动适应社会 与促进社会发展能力的优秀学生,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 面前的重要课题。作为人民教师及班主任,一定要关注它, 重视它,研究它,要让德育之花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绽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