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投资方盈利水平的PPP项目运营补贴额测算方法探讨

基于投资方盈利水平的PPP项目运营补贴额测算方法探讨

来源:微智科技网


基于投资方盈利水平的PPP项目运营补贴额测算

方法探讨

摘要:通过运用PPP模式,能够在一些基础建设中大量引入民间资金,缓解项目初始资金带来的财政压力。在引入个人或民间企业后,就需要在其建设、运营阶段开展科学的测算,并相应给予补贴,一般表现为项目一段时间的运营权。科学合理的测算关系着补贴额度的大小,是纳税人应享有的权利,也是开展PPP模式必须完成的计算流程。本文首先总结分析了目前采用的测算方法,然后根据盈利水平的各项指标,提出了一些给予该理论的测算方法,旨在提升运营补贴的合理程度,维护投资方、纳税人两方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投资方;盈利水平;PPP项目;补贴额;测算方法 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飞速发展,PPP模式逐渐因为其对资本的良好吸引能力被广泛运用。在使用该模式时,科学准确的测算是真正缓解财政压力的重要途径。我国财政部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测算方法,例如《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中,就提出了一种测算方法,但是该方法并不能反应项目投资方的盈利水平,导致其实际运用过程中,出现了多种标准,造成了测算体系混乱的状况。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从投资方盈利水平出发的测算方法,它能够较准确、方便地测算出补贴额。

一、测算方法现状分析

在《通知》中明确提出了一种测算方法,主要是根据可行性缺口分析得出的,目前在较多PPP项目中都被使用,其公式如下:

本年补贴额=

全部建设成本×1+利润率×1+折现率n/运营补贴年+本年成本×(1+利润率)-本年使用者付费

在公式中,n就是折现的年数;折现率是根据当地的债权收益来确定;利润率一般按照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利率来计算,大多数时需要考量付费情况、风险等因素。

这种测算方法简单明了,只需要确定折现率和利润率,就可以得出的财

政补贴额。但是这种测算方法的应用范围较窄,往往会因为收益超出其生效范围而出现不合理情况,另外利润率和折现率必须要严格合理地确定,才能保证测算公式的准确性。另外,由于我国PPP项目的实际情况,该测算方法还有以下的缺点:第一,我国有关利润率的研究较少,在确定时就会出现困难[1]。利润率是相对静止的指标,一般指的是某一个时间节点,投资与收益的比例情况,对周期较长的PPP模式并不能全面、准确地描述,在实际测算时只能作为某一项参考指标。我国对利润率的研究较少,导致PPP核算时依据少,给测算带来了困难。另外,我国的PPP项目种类多,情况复杂,这也为利润率的确定带来了较大差异性,不利于推广实践。第二,在公式中,要想长期进行测算,就必须要每隔几年,重新进行补贴测算,保证其利润率和折现率符合当期的情况,这就相当于给予了固定回报。第三,该公式没有纳入投资方的盈利水平这一指标,导致项目的管理阶段,投资方不重视收益或成本管理,需要分摊这些额外增加的成本,这会增加民间资本方的成本控制意识。第四,在一些收益高的PPP项目中,使用该公式会造成补贴额的不合理增加。例如部分项目初期的收益较少,投入了大量的补贴,但在中后期收益增加较大,却没有对应的反馈机制[2]。第五,该方法无法体现出投资方的盈利水平,会出现一些不科学的计算结果。

二、投资方盈利指标

投资方盈利的表现指标主较多:财务净现值、财务内部收益状况、资金收益率、投资回收期、项目净利率等指标。财务净现值是正数,当计算结果为负数时,需要将其进行相反数换算,当项目不同时,不能相互对比[3]。其他的较多指标也属于静态形式,因此无法全面表达项目的动态运转过程。由于这个原因,有学者建议利用项目的内部财务收益率来表现其盈利水平,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科学的结果,而且通过理论分析也证明了该方法与实际的契合度不够高,在一些项目中,项目和投资方现金流量表与该方法的表现结果出现了不符的状况。基于此,本文提出以投资方财务的内部的收益率来表现盈利水平,这能规避补贴额过大的状况,大幅提升测算的真实性。

三、测算方法 (一)总体思路

在测算时,要设定补贴的目的,即通过给予或资金补贴,从而将投

资方的实际收益率调整为预期计算的同等数值。在项目的盈利水平很高时,不需要考虑财政补贴,只需要进行财务核算,计算项目的经营利益分配或项目使用年限的情况,在部分投资收益过高的项目中需要开展科学的合作模式,将投资方的收益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暴利。

(二)基准收益率确定

基准收益率就是投资方的合理期望值或最基本的利益情况,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无风险的利益,基本按照同时期商业银行中期或长期贷款的利率而定,计算方式较为简单,结果也比较科学[4];另一部分就是有风险的利益计算,这部分的收益率不仅受项目的投资方业主的自身情况影响,与项目运行过程中的风险也有很高的联系。因此,后者的计算标准很难确定,在理论上基准的收益率无法完全准确表示,因此需要采取一些转换方法。我国相关部门自1980年一来就相继出台了较多文件,并三次颁布了评价方法和参数指标,以及一些对基准收益率确定的文件通知(发改投资[2013]586号文)。在使用过程中,这两份文件逐渐体现了较高的实际效益,并提供了较高的借鉴价值。因此,笔者推荐使用这两份文件中的确定方法。

另外,由于文件中的计算方法是以全国各个地区不同行业开展项目的平均水平计算的,而实际各个地区不同,行业间的差距也较明显,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补贴测算

在进行测算时,要综合项目中的各种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并按照相关的文件进行计算,目前主要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项目的运行过程中,能够产生较大的收益,能够进行资产抵押或者通过与项目的使用收费的权限进行交换抵押较多的补贴,这种项目我们称之为可贷类PPP项目,另一种就是项目本身的收益很低,基本没有盈利能力,主要依靠的拨款补贴,而且项目本身也无法进行抵押贷款,此类项目则成为不可贷PPP项目[5]。

1.可贷类

在进行此类的补贴测算时,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按照法律的规定,要将所有可分配的利益全部分配;第二是在固定资产的回收不在测算的范围内,无形资产也不牵涉补贴测算;第三是折旧和摊销也属于利益分配的一

部分;第四是法律规定的公积金之外,无其他的公积金;第五是在合作期的末尾时间段需要进行公积金盈余分配分析计算;第六是在年末需要进行利润分配,随着时间延长,利益逐渐减少到零[6]。

2.不可贷类

在此类项目中,基本通过测算项目的资金流量表就可以得出需要补贴的数额,将投资方的内部收益率等于期望收益率即可完成测算。此类计算中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的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分析了当前PPP模式中补贴测算方法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了以投资方的盈利水平作为评估标准的测算方法,然后重点分析了如何确定基准收益率,这是补贴额确定的标准计算基准。在PPP项目的建设、运行过程中,相关部门要联系实际情况,结合当前颁布的文件,进行测算,避免固定回报的现象,也要注意保障投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项目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许龙,刘丹.关于PPP模式下运营补贴支出测算方法的探究[J].中国工程咨询,2016(10):39-40.

[2]王颖林,刘继才,赖芨宇.基于投资方投机行为的PPP项目激励机制博弈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6,30(2):223-232.

[3]邓小鹏,熊伟,袁竞峰,等.基于各方满意的PPP项目动态调价与补贴模型及实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6):1252-1257.

[4]向鹏成,蒋飞.基于风险分担的城市轨道PPP项目收益补贴调整模型[J].建筑经济,2016(2):45-50.

[5]吴迪,袁竞峰,李薇,等.不同补贴模式下的轨道交通PPP项目风险分配机制对比[J].项目管理技术,2017,15(5):22-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