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道德经》读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

来源:微智科技网
读《道德经》有感

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多少圣贤谱写哲学文篇,引发世人无限思考。《道德经》便是其中之一。《道德经》在第一章中阐述了道的哲学概念,贯穿了《道德经》全书。从无到有,各有各的认知方法。一种用实验科学的方法来认识世界,另一种用哲学方法来认知世界。二者各有各的好处,没有高低区分,只是,古代太重视哲学,然后现在我们重视,实验科学。与老子千年前的话语如出一辙。老子可为圣贤啊!我认为两种方法应该相互结合,吸收彼此的长处,来合理地认知世界,这样我们的文明才会发展,社会才会进步。 在《道德经》中,处处体现着老子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通过列举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低等一系列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深入浅出的论述的对立统一的矛盾法则说明了世界万物不会孤立存在,一定要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作用,互相补充确认对立统一是永恒的,普遍的法则。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结果是因为你之前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这是导致现在结果的原因,朴素的辩证法理论,深深地让我着迷,并不断地吸引着我,探寻更深层次的理论。对自身的认知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往往会导致很多错误失败。因此,我们需要加强道德修养,使身心平衡。

林语堂曾说过:“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如上善若水,把上善的人比作水,并用水的性状来描述和歌颂上善之人的品德。

初次阅读,感觉很好笑,人为什么会比喻成水?充满着迷惑与不解。再次深读,发现水是万物之源,天性温柔,善于变化。有一句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无论水在多么高的地方,他都会谦卑地向下流淌,可人类却钟情于高处,仿佛只有不停攀登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后细细品读,发现水其实和大道一样,生养万物而不与万物争高下,无形柔软,不与万物相逆。拥有水品格的人称为上单之人,可谓妙哉!

读了《道德经》,收敛了自己的跋扈之气,孕养了自己的浩然正气;去除了自己的愚昧,开启了自己的智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