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隶书系统对小篆系统的继承与发展
来源:微智科技网
文学新论文艺生活LITERATURELIFE2018-04探析隶书系统对小篆系统的继承与发展陈小昌(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2560)摘要院我国汉字历史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流中,汉字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本文就隶书对小篆的继承与发展进行分析探讨。此次就隶书对小篆的继承与发展从笔势与结构两方面进行探讨。关键词院隶书系统;小篆系统;笔势;结构中图分类号:J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1-0008-01具有多样性。隶书把汉字结构扁平化,对文字的部分部位进行删减,是一种汉字由繁到简的变化。1.汉字的省并。隶书系统将不少小篆汉字的两笔合并成一笔,使隶书结构更加简单化。例如“大”字,隶书在小篆基础上将“大”字的两只胳膊并作一横,身体和左腿并作一撇,右腿则由一捺组成,共同组成一个“大”字。一、隶书与小篆的渊源2.汉字的省略:(1)省去隶书中重复的部分。如“雷”字,小篆小篆是由秦李斯研究而成,字体笔画粗细一致,结构瘦长,中“雷”字有三个“田”组成,隶书将其省略,只保留了一个“田”但是辨认起来比较困难。而隶书由程邈研究而成,在汉代社会发字。如此既保留了汉字的原始含义,又使书写更加便捷。(2)省去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由小篆系统演化而成,通过对小篆进了汉字的一部分笔画。如“商”字,隶书将小篆“商”字的上半部行改造,把篆书的弯曲线线变成平直线条,把结构进行调整后而字简化,省去了章下面的“早”字和“立”的最后一横。再如,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字形态。所以隶书既是对小篆的继承,也是对“章”釜底抽薪的“釜”字,隶书将“金”上半部的“人”字省去。小篆的发展。3.汉字的转变:(1)偏旁分化归并。小篆中每个单独的结构二、从笔势上看隶书对小篆的继承与发展.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都可以形成一个文字,而隶书的演化逐渐脱离了象形符号,失去笔势是指书画文章的意态与气势,在这里仅是指汉字的笔了偏旁的性,隶书的偏旁部首必须经过组合才能形成文字,画姿态。在汉字演变过程中,隶书向小篆的演化是一次极为重要使汉字结构更加严谨。另一方面,隶书把小篆系统中相似的偏旁的变革。从文字演化进程来看,秦代小篆到汉隶书的变化是从长加以归并,既保留了汉字的唯一性,方便人们辨识,又使汉字更方形结构到扁平形结构的发展,是平直方整化的发展趋势。加规范,书写更为方便。(2)偏旁的移位。小篆隶变后,隶书系统1.隶书把小篆线条改曲为直。隶书对小篆的形体上并无大自合自身特点将部分偏旁部首进行移位,有的是上下结构变成的改变,只是将小篆的弯曲线条平直化,在书写时更为方便流左右结构,如“印”字,有的是左右结构移成上下结构。还有一些畅,省去了小篆圆转勾连的许多细节。例如“上”字将小篆里弯曲为书写方便,将原本的书写方向进行了逆转,如“右”字的一撇方的部分用一竖来表示;“千”字,也是将弯曲线条平直化而成,这向在小篆中是朝右的。(3)偏旁的割裂与恢复。隶书中将有的偏些汉字变化在当代出土的古文物中都有所体现。还有“日”字,隶分为两部分,如“徒”字,原本左边结构较为复书把小篆的圆形外框进行转变,分解为“▕、一、▕、一”,将“日”旁部首进行割裂,杂,为让文字结构达到平衡,将小篆“徒”字的偏旁加以改造,从字中弯曲的线条分解成多个平直笔画,提高了文字的书写性。而达到左右平衡,结构合理。还有一些文字,为了让它上下结构2.隶书系统在小篆系统基础上加入挑勾。小篆系统本身没符合隶书的扁平形结构,将文字结构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恢有挑勾存在,隶书系统在小篆的基础上凭空加入了挑勾。例如,均匀,复,如“资”字,小篆中是长方形结构,变为隶书后将“资”字的“月”字,隶书书写中将月字右边没有变化,只是在左边竖直线条“次”恢复成左右结构,使文字结构更加美观。的笔末加上了弯勾。隶书演变既是对小篆的合理继承,也顺应社会发展的合理3.隶书将文字末笔中加上波势。隶书在小篆系统的基础上改造。它将我国书法艺术推到一个新的境界,为后世研究古代文将汉字的笔末加入了波势。如在“上”字的最后一笔横的末尾加化提供了参考依据。它更是文字演变史上的一个历史转折,为楷上波势、“人”字的最后一捺加入波势、“论”字的卧勾也有波势出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现等。由此可以看出,小篆以象形为基础,隶书以笔画为单位。笔参考文献:画产生的主要原因还是源于当时有限的书写工具。战国以来书[1]刘贺.秦与汉初早期隶书的历史地位[J].青年时代,2016(23).写工具都是以毛笔和竹木简为主。小篆系统由于笔画较多,结构[2]孙连忠.当代隶书创作的时代特征和发展前景[J].中国书法,复杂,书写起来较为不便,在竹简上书写时容易渗透化开,使字2016(08).迹模糊不易辨认。而隶书的笔画较为简洁,在书写上能够克服这[3]刘征.从形体演变看小篆性质[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一难题,因此隶书的形成与使用也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商代至今,我国汉字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汉字的形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真书到至今的简化字。其中小篆是秦朝统一文字的诞生物,结束了秦朝以前数千年的古文形体。而隶书是汉代诞生的方块形汉字,为后续文字两千多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小篆到隶书的发展中结构的变化小篆到隶书的演化过程中,汉字更加规范化,汉字结构变化版),2015(05).[4]李泊潭.宋代隶书若干问题考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6(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