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国内外“学分转换体系”的相关研究及实践启示

国内外“学分转换体系”的相关研究及实践启示

来源:微智科技网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Cadre College 第26卷第4期2011年12月出版 国内外“学分转换体系”的相关研究及实践启示米 崔金琳,牛立薇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北京100054) 摘要:“学分转换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学分银行计划”项目的延续性课题,也是建立学分银 行制度的关键突破口。主要包括以成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为依据,设计学分转换的原则、标准和相关制度, 提出具有推广意义的学分转换实施方案和建议。在学分转换的理论与实践方面,我国部分高校和地区 近年来进行了初步探索,而在教育发达国家已早有经验。这些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实践的先行探索,积累了 宝贵的经验,对本项目有着积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学分银行计划;学分转换;学分转换体系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240(201 1)04.0046 04 “学分转换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学分银行计划”项目的延续性课题,也是建立学分银行 制度的关键突破口。课题立足于校企合作的职工继续教育领域,在已开展校企合作学分银行计划教改试 点的基础上,以成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为依据,进行学分转换的理论研究和教改实践,尝试总结提炼 学分转换的原则、标准和相关制度。并以此进行放射性思考,提出具有推广意义的学分转换实施方案 和建议,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奠定基础。 在学分转换的理论与实践方面,我国部分高校和地区近年来进行了初步探索,而在教育发达国家已 早有经验,最早提出概念、建立学分转换系统并进行实践的是欧洲,此后其他地区的发达国家也开始 进行相关研究与实践探索。 一、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 (一)国内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学分互认的实践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已开展学分互认与转换实践的主要有:北京17所高校以共同体的合作方式,实 行互相选课、互认学分;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之间互相开放选修课、教师互动、互认学分;南京仙林大学 城之间实施学分互认、课程互听、教师互聘;上海西南片、东北片、松江大学城高校之间以校际协议的形 式,开设跨校选修课程、互认学分,符合条件给予转学机会;杭州大学城内实现资源共享,并开设选修课 程供学生选修;云南呈贡大学城也实行课程选修、学分互认。上述各高校的学分互认与转换实践,在推行 学分制,构建国际化的课程结构和学分标准,研究、制定、验证和协调学分互认与转换标准,实施动态立 体监控以确保规范和制度能够依照标准执行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由于尚未有统一、可行、科学 严谨的互认与转换标准,又受制于各高校的管理体系以及学分标准和学分制实施程度的差异性,导致 各高校之间很难协同运作真正的学分互认和转换。 (二)国内开展学分转换研究与实践的不同领域 除普通高等学校外,国内以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的学分互认、学分转换研究与实践最为丰 富,但内容不尽相同。在国家要搭建教育立交桥的大背景下,各地、各高校、各研究机构已经分别 从不同领域切人研究,大致呈现的分布格局如表1所示: 表l: 国内开展“学分转换”研究与实践的不同领域 【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校企合作的学分银行计划一学分转换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l6。 收稿日期:2011-09—16 #作者简介:崔金琳(1983一),女,河南人,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继续教育部教师,管理学硕士。 牛立檄(1960一),女,北京人,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继续教育部讲师。 ....46.—— 崔金琳,牛立薇:国内外“学分转换体系”的相关研究及实践启示 教育/院校/机构类型 研究/实践领域 高等学 普通高等学校 区域学分合作制度 , 历教育 广播电视大学 A.开放教育模式;B.课程平台建设; 网络教育学院 c 远程(网络)教育技术;D.电大开放教育课程与自学考试课程、 成人教育课程之间的学分互认与转换(北京、上海、浙江) A.双元制运行机制;B.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 c.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与自学考试课程、成人教育课程、 电大开放教育课程之间的学分互认与转换(浙江) 成人高等教育院校 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与电大开放教育课程、自学考试课程之间的 学分互认与转换(北京、上海、浙江)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自学考试课程与电大开放教育课程、成人教育课程之间的学分 互认与转换(北京、上海、浙江) 中等学 中等职业教育院校 A.双元制运行机制 历教育 B.职业教育体系内学分纵向衔接与转换(上海、浙江) 非学历 社区学院 市民学分银行制度、终身教育体系等 教育 教育考试部门 计算机、外语、职称类考试等 人力社保部门 A.从业资格体系;B.职业技能鉴定等级体系 行业 A.从业资格体系;B.职业技能鉴定等级体系 其他 A.企业内训;B.社会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服务等 以上海市为例①,其实践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民工培训与初中、高中阶段学历教育的学分衔接与 转换;复员转业军人培训与高中阶段学历教育的学分衔接与转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与高中阶段、 高职(专科)学历教育的学分衔接与转化;中职学历教育向高职(专科)学历教育,高职(专科) 学历教育向本科学历教育的学分衔接与转换;非普通高校在职教师的培训向专业研究生学历教育的学分 衔接与转换等。这些理论研究与实践虽然无法从根本上构建完整的“学分转换体系”,但都从不同领域进 行了积极探索,在创建高等职业教育自学考试、设计课程框架结构与学分标准、创设学分互认与转换的标 准及实施办法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国外相关研究及实践 (一)欧洲学分转换系统② 欧洲的学分转换最早提出于l953年召开的“关于进入异国大学学习时文凭等值的欧洲大会”,建 立了“根据双方约定和派出国大学颁发的证书,东道国大学可以吸纳学生入学”的原则。此后根据这一原 则建立了“欧洲学分转换系统”(英文简称ECTS),目的是提供在学校间测量、比较和转让学习成绩的方 法,为学生求学创造便利条件。欧洲学分转换系统具有一套复杂的运作规则,主要内容为: 第一,“系统”负责制定课程学分和绩点; 第二,“系统”负责向学生提供包括在东道校进行注册所需的程序、课程标准等信息包裹; 第三,“系统”负责学习协议的办理。协议由学生与派出校和东道校三方签订,若协议中规定的 课程顺利完成,就可得到派出校的完全承认,等同于派出校的学分。 第四,要求学校以副本形式提供学生的成绩档案,其记录的内容包括学生学习前后的课程学分 和绩点,从质和量的角度综合反映学生在校表现。通过透明度的增加、信息的开放、课程标准的认可 等手段使欧洲学分转换系统实现运作。 该系统目前在欧盟成员和欧洲经济区域内近3O个国家的高等院校间运行。 (二)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转换系统③ .— 47.—— 第四期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 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转换系统是“欧洲职业教育培训一体化”(英文简称VET)的工具之一。 VET起于2002年11月由欧洲各国和欧盟教育(培训)参加的哥本哈根会议和由此通过的《哥本 哈根宣言》,会议重点讨论如何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合作的问题,提出了在VET领域进行合作的三项重 点:提高透明度、加强信息交流;职业资格与能力的互相承认;共同保证VET的质量。欧洲职业教 育培训一体化主要靠欧洲护照、欧洲资格框架、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转换系统和共同质量保证框架这几 个工具来实现。 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转换系统的目标是促进个人在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背景下所获得的 学习结果的认证、转换和累积,促进各国在教育和培训领域的合作与互信,提高学习者学习结果的透 明度和可比性,最终为学习者在职业教育领域建立无国界的终身学习环境。其做法为,把每一项职业 资格划分成若干单元,主管机构负责对不同单元内所含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描述,并按照学习或工 作时间的长短及精力付出赋予“通用学分”,当学习时,“通用学分”可帮助学校和培训机构确 认学习者以前的学习成果。其运作程序是,第一,让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提供者和相关主管机构达成理 解备忘录,备忘录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各方必须承认“资格——单元”框架下其他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 者所给出的通用学分。第二,学习者个人与合作机构双方签订协议,规定在跨地区学习的过程中 应达到的学习成果。第三,学校和培训机构根据学习者的成绩给予学分,并记录在欧洲护照里。第 四,学分的转换和互认工作,学习者根据学分的积累情况在最早的申请机构拿到相关从业资格。 (三)澳大利亚的国家资格框架④ 澳大利亚的国家资格框架,打破了职业教育培训领域、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之间、普通教育与成人教 育之间、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之间的壁垒,实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体系互通及学分和相关课 程模块互认。其具体内容为,第一,以各行业不同岗位不同技术等级的技术标准为依据,制订由八级 能力水平构成的国家行业职业能力标准体系,对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及应用范围均做出详细说明;第二, 由行业根据全国统一的国家资格认证标准,制定本行业职业技能认证的具体标准,集成培训包。每个培训 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国家认证部分,这是培训包的主体,包括能力标准、资格证书、评估指南三 方面内容;第二部分为非国家认证部分,由学习方法指导、评估资料、职业发展资料三方面组成。第三, 培训包是澳大利亚国家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制度的重要官方文件,是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开展 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培训指南”。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根据培训包的要求,一是设置课程模块体 系。即按照岗位需求,将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解,并将行业标准转换成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带 有学分,与工作岗位相对应;不同专业有不同的结构模块。二是按课程模块组织教学,对毕业生和受训者 的学习结果进行考核。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体系的互通表现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即可自由选择一级证书和二级证书 要求的职业教育课程。高中毕业进入TAFE学院后,在高中阶段所得的职业教育课程的学分得到承认,可 直接学习后续的课程模块。学生从TAFE学院毕业获得高级文凭后,可将获得的学分转到普通高等院校, 再学习一年,即可获得大学本科学位。普通大学毕业生也可以进人TAFE学习,以获得相应的职业技术等 级证书。国家资格框架成为澳大利亚职业资历、学分转换(不同院校、学科、证书、课程的衔接)的主要 参照系,是衔接和沟通澳大利亚各教育类型的“立交桥”,为十年义务教育后的教育和培训建立了全国统 一的、以达到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与工作岗位相对应的教育和培训认证系统。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实践的启示 (一)建立学分转换体系需要参与及支持 上述欧洲及澳大利亚等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学分转换体系的建立都有参与和支持。 我国2010—2020年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建立的“学分银行制度”,虽然不涉及其他国家,但涉及 各级各类教育,不仅横向跨越多种教育类型,还纵向跨越多层教育级别,是一个更为繁杂庞大的系统。目 前“学分银行计划”项目所实践的学分转换已经涉及到其他高校的学历证书及课程、劳动和社会保障 部门所管辖的职业资格证书系列、行业企业内部组织的技能培训课程等。这些都属于不同的教育管辖部门, 一48— 崔金琳,牛立薇:国内外“学分转换体系”的相关研究及实践启示 尤其是目前国家学历教育体系和职业资格体系双轨并行的背景下,仅靠学校的一己之力难以实现真正意义 上的学分互认与转换。因此,学分转换体系的建立与推行必须有的强力参与,通过进行宏观, 统筹协调各方关系,并制定相关,才能为体系的建立提供根本保证。 (二)构建学分转换体系需要完善的组织机构 学分转换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并提供大量咨询和服务。从国内 外实践看,学分转换的顺利实施与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密不可分。欧洲学分转换与累积制度实行过程 中,除了欧委会的直接参与规划和协调外,许多国家的大学都设有与之相关的办公室及为数众多的顾问 和协调员。因此,构建学分转换体系并保证系统顺利运转,必须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负责处理 大量事宜。其一,需要建立统一、权威性的管理机构,负责组织研发和认证国家(或行业)的教育 质量标准及运行规则。包括课程认证标准和办法、学分计算标准和转换、教学质量评估等。其二, 需要建立各级组织实施机构,如国家、地方(或行业)各级负责具体实施的组织机构。 (三)实施学分转换需要科学的转换机制和规范的标准 国外经验中对于不同教育类型的学分互认与转换最大的启示是设定相应的国家(行业)规范和国家 (行业)标准,在有标准依据的情况下,学分互认将只是不同机构之间的开放性态度问题,学分转换 也只是不同机构之间的具体实施问题。所以,“学分银行计划”项目实施学分转换需要国家、地方 (或行业)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专家,研发和推行规范的课程标准,为学习者在不同教育机构(或 不同类型学习)获得的学分进行互认与转换提供科学、规范的标准。并在现有学历资格、职业资格体 系基础上,构建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相互贯通的终身学习国家资格框架,建立统一的教育成果认证、 学分互认与转换制度及机制,规范学分标准和质量内涵,实现学习者在不同教育机构获得的学分和不同 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积累与转换。 注释: ①参见上海市关于学分银行的研究报告《创建上海市学分银行理论与实践研究 。 ② 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学分转换系统 .李联明,陈云棠, 比较教育研究 ,2002(10)。 ⑧《关注欧洲VET的持续发展——从哥本哈根到赫尔辛基工具层面的改革》,康树林,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4)。 ④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团学习报告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叶之红执笔,百度2008.2.18发布。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上海市关于学分银行的研究报告 创建上海市学分银行理论与实践研究 . [3】李联明,陈云棠.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学分转换系统【J】.比较教育研究,2002(10). [4】康树林.关注欧洲VET的持续发展——从哥本哈根到赫尔辛基工具层面的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4). 【5】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叶之红执笔.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团学习报告[DB/OL],百度2008.2.18发布. The Revelation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redit Transfer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 CUI Jin—lin NIU Li—wei (Beij ing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Cadre College,Beij ing,1 00054) Abstract: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redit Transfer System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project and the key breach of establishing the credit bank system.This project includes principle and standard of credit transfer system on the basis of course of adul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mplement measures and policy suggestion on credit transfer system.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redit transfer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 takes an active part in the course of pushing the Program of Credit Bank forward. Key Words:program of credit bank;credit transfer;system of credit transfer .——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