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点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王素红
(广东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
刘周海
广东·中山
528403)
随着职业教育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各种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广东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所开办的产业学院就是
一个典型的案例。作为“政校企”高度合作办学的产业学院,其人才培养质量的状况直接影响整个学院的发展。产业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生力量,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方面存在许多个性化的要求,无法照搬学院现成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探索、构建、实践基于督导视角下的有产业学院特点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正是本文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业学院
G718.5中图分类号:
人才培养质量
A文献标识码:
我们创新了督导评价方式,针对产业学院的因材施教,督导部门对应产生了特色评课。具体如下:
2.1特色课程看效果
例如,沙溪服装学院通开展的“工·学·研·创”“多元”项目课程。他们在每门课程结束后,按照企业新产品开发的程序,举行课程作业展暨新产品模拟发布会,通过手机微信平台将课程作业进行展示,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老板、设计总监、技术总监、营销经理、同行专业、学生等一道进行评价。将企业项目引进课堂,使课程内容项目化、真实化,实战化。引导教学往真实、实用、创新、市场化方向转变。每年定期举办服装毕业设计作品展,参加广东大学生时装周服装毕业设计大赛,并以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为抓手,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技能大赛,通过大赛,强化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实现“以展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针对这种项目化课程,督导部门根据作业、作品展示效果和比赛结果对课程和教师进行评价,突破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束缚,通过教学效果、比赛结果进行评价。
2.2专业成绩看就业
产业学院为了为所在镇区培养有用的人材,他们要针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实施等环节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不断完善专业内部质量保障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他们会组织学院董事会牵头构建由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企业代表、部分学生及其家长等多方参与的目标管理检查诊断机制以及与第三方机构(麦可思公司)合作,推进毕业生就业半年后和就业三年后两个阶段的就业质量调查反馈合作机制。这一创新也被督导部门直接借鉴过来,通过毕业生就业情况对其进行评价。
2.3多元参与求质保
为了保证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具体实施方面,产业学院有以下4个具体措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做到培养的学生出来能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和人力支持。
(1)按照教育部和教育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有关要求,在学校的全面部署下,切实发挥产业学院在质量保障中的主体作用,重点针对本学院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实施等环节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不断完善专业内部质量保障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2)通过深度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下转第45页)
随着职业教育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各种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广东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所开办产业学院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也是该校的办学特色之一。作为“政校企”高度合作办学的产业学院,其人才培养质量的状况直接影响整个学院的发展。产业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生力量,有其自
身的特点,在教学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方面存在许多个性化的要求,无法照搬学院现成的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高校只有立足培养目标和自身特点,建立符合发展方向的质量管理体系,促使质量提升逐步由“符合性”向“有效性”发展,才能让高等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探索、构建以及实践基于督导视角下的有产业学院特点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一直是课题组关注和研究的目标。
1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拓展三级督导管理
中山市产业结构分布以镇为单位相对集中,这种产业结构分布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学院的产生提供了绝佳的条件,学院开办的几个产业学院也是以专业镇为依托。产业学院真正实现了职业院校的专业与地方产业对接。但是,相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管理而言,产业学院建在镇区,远离校本部,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如何面对新生事物调整管理方法和方式?针对这个问题,学校督导部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拓展了原来的二级督导管理方式,将原来的校系(院)二级督导直接拉伸延长出一部分——即在产业学院直接安排一到两位督导,这样,等于将原来的二级督导实际变成了三级督导管理体系。因为实际上讲,产业学院的级别在校内来说实际是学校原来各院系下面的一个专业。
质量的进步体现在质量体系不断完善和有效运行的过程中。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方便管理,产业学院的教学督导一般有产业学院的院领导或专业骨干老师兼任。这样,他们既了解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实际运作,又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从源头保证了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
2因材施教、特色评课,调整督导评价标准
产业学院是新生事物。产业学院开办在行业大环境里,产业学院的专业教师一般在当地行业里都有一定的人脉资源或行业知名度。因此,产业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创新了“项目工作室”教学方法。将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在各个项目或教师工作室里。通过开展“工·学·研·创”项目化课程实践,逐步形成并完善为“多元”项目课程。因此,针对这种新形式,30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33期/11月(下)—
教|育|观|点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白建云
(山西省保德县教科局
摘
要
山西·忻州036600)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的问题,而且还关系到当前和今后一
个时期的脱贫攻坚工作,可以说,“保护留守儿童是精准扶贫题中之义”。关键词精准扶贫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G444A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1保德县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9个乡。根据该县地域分布的特点,保德县辖4个镇,结合我单位扶贫工作驻村的实际情况,本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
的形式,主要对该县北面的义门镇和南面的土崖塔乡的农村学校进行了调查。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对象为保德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在校生。年龄
324名,分布在66——17岁之间。小学学龄阶段(6——13岁)
138名,占.8%;初中学龄阶段(14——17岁)占27.6%;另有38名中小学生没有填写此项,占7.6%。
1.1留守儿童监护弱化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情况分为三种:一种是父亲外出打工,母亲留守在家占25%;第二种是父亲留守在家,母亲外出打工占18%;第三种是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占57%。父母外出,留守儿童托付给临时监护人,留守儿童监护以隔代
.4%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隔代监护,20%由父监护为主,
或母其中一方照顾,5%寄养在亲戚家里,8.5%在学校住宿,
2.1%自己生活。
1.2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较强82%留守儿童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调查显示,比如说
洗衣、做饭、扫地、喂猪等家务活,参加一些田里、地里的农活,有些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反过来还要照顾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部分孩子的生活水平还处于基本的温饱阶段,营养和健康要求都不高。
1.3留守儿童的学习存在困难73%的学生不能完成作业,74%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满意。大部分孩子认为学习有困难,多一半孩子没有家庭学习辅导,三分之一的孩子对家庭学习辅导不满意。
1.4留守儿童的心理不够健全
(1)学习困难与注意缺陷。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必要的监督和关爱,学习主动性本来就低,再加上祖辈们大多文化水平偏低,其家庭作业往往很难得到及时辅导,普遍对学习兴趣不大,学习自信心普遍较低,有的甚至产生辍学的念头。
(2)性格任性、自私,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留守儿童对关爱的渴求得不到满足,一些不良情绪如愤怒、失落、焦躁、担忧等得不到排解,长期积累,便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倾向。有的出现暴力倾向,甚至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3)情感自卑抑郁。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群体当中出现了较严重的心理危机: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留守儿童在面临自身不适或者困难时,往往无所适从,不知所措,
参考文献
[1]
[2][3][4]
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05).杨燕.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4(03).常青.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36.
表现为行动迟缓,意志力不强。
2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小学阶段正是留守儿童成长发育的关键期,而父母在此阶段并不能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缺乏,这就容易造成他们在对事情的认识、价值观上产生偏离,个性及心理发展出现异常,有些甚至会因此逐渐走向极端。
(2)中国农村老人的“养而非教”监护模式。老人的教育能力与正确教育方法的缺失,在照顾孩子过程中,要么过分溺爱娇纵,要么粗暴放任自流,很少在情感上关心孩子。(3)农村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实施单位,但由于缺乏专业的师资,多数教师在工作中不能自觉地运用心理科学知识帮助学生,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似有实无。3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措施精准扶贫理念自2013年提出以来,在解决贫困问题上已取得阶段性进展,积累了成功经验,这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和关爱工作提供了契机和参考。我们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上,也要讲究“建档立卡、精准帮扶”。在我们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除了要促农增收,提高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还好注意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教育问题。
(1)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辅导和咨询老师,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2)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建立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及进归档、分类管理、信息共通的工作程序,根据档案记录情况有效的做好工作。(3)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通过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主动沟通,并创设条件让彼此进行亲子交流,及时了解掌握相互的情况。
(4)增设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生活能力训练内容,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我们要充分利用教育扶贫这一有利时机,在机关干部驻村包户脱贫帮扶的同时,努力使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33期/11月(下)—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