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 给物体分类 冀教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 给物体分类 冀教版

来源:微智科技网
冀教版 小学科学优质公开课 教案教学设计

给物体分类

【教学目标】

1.认识物品的外部特征。知道什么是分类,知道分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2.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分别经历给定标准、自定标准的分类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分类方法,提升观察、比较、分类能力,渗透归纳方法。

3.逐步形成细致认真的习惯,乐于制定不同的标准为物体分类,体会分类活动在生活、学习和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

每组5根不同颜色铅笔:带橡皮头的铅笔(削尖的与未削的)各一支;普通铅笔(削尖一支,未削的2支)。

可选择书上的四个杯子,也可以选择每组四个容器: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小塑料杯;带盖透明圆筒,带胶塞玻璃试管。

【教学重点】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分别经历给定标准、自定标准的分类过程,经历一些简单的分类活动,初步学习分类方法,为今后的思维方法的训练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

体会分类活动在生活、学习和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教师出示按教材准备好的五支铅笔:“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同学们的好朋友铅笔,本节科学课我们就来找出它们的不同和相同,给它们分类。

2.板书“给物体分类”。 二、活动一 认识分类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找找它们的不同和相同?”

学生会从整体上关注铅笔的某一特征(颜色、粗细、长度等)去比较,也会从铅笔某一局部特征(是否带橡皮头、是否削尖了)来比较。

1 / 2

冀教版 小学科学优质公开课 教案教学设计

2.按比较的结果分类

“同学们,我们根据比较的结果来整理铅笔,将某一特征相同的铅笔放在一起,没有这一特征放在一起。”(教师先让学生明确整理的作用,并总结按铅笔的哪些特征整理没有意义。引导学生经历分类整理过渡到科学分类的过程。)

3.认识分类过程

让学生演示“我们请某某同学来演示她的分类。” 学生演示完后,提问:“你是用什么标准给它们分类的?” 学生交流,说说分类的过程。

(4)帮助学生提炼分类的流程:明确对象、观察比较对象的特征、找出相同和不同、选择分类标准,依据标准分类。

4.小组提出自己新颖的分类标准,并总结一分为二的方法

(活动交流中,教师可以及时板书学生的分类方法,最后对活动予以小结,重点小结一分为二的方法。) 三、活动二 怎样分

小组竞赛:

(1)分类物品: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小塑料杯,带盖透明圆筒,带胶塞玻璃试管。 (2)快速分类,并说出分类的标准 (3)全班汇报交流,互相评议

(4)师小结:可以按照是否有盖分,按照是否敞口分,按照透明与不透明分,按照是不是塑料做区分……运用到我们的一分为二的方法。 四、指南车信箱

教师讲述,学生看图方式,了解我国古代人们认识自然的历史,了解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其中对动物就有了分类,从而体会分类工作由来已久,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五、课外作业

教师出示图片,各种图书散乱摆放,并给学生布置课后延伸任务,让学生用学过的分类方法,整理散乱的图书。

也可让学生帮妈妈整理一次碗柜、自己的书包、衣柜等,并把怎样进行分类整理的讲给家长听。

2 /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