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树立保护祖先的摇篮的意识。 三、课前准备:有关原始森林的图片,字词卡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 摇篮是干什么用的?你的摇篮又在哪 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 二 点题教学
1 通读课文,回答“我们祖先的摇篮是哪里?”(原始森林)
原始森林?原始森林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吗?谁来说说 出示图片
荫掩蔽日的大树,遍地的奇花异草,清洌的甘泉,林木苍郁两岸绿色峰丛高耸,其间崩塌巨石累累,石上布满藤萝树木。谷地忽宽忽窄,两岸锥峰时高时低森林覆盖疏密不定,地下河明暗流交替出现,时而流水清澈,时而乱石峥嵘,构成了幽深静谧神秘肃穆的原始森林景观。蜿蜒曲折莽莽苍苍,林中古树、吊藤、飞禽、走兽,天然原始,阴森恐怖。
2 带着对神秘大森林的好奇,读一读__第一小节 说一说,大森林有什么特点
学生试试动手画一画这美丽而神秘的摇篮 三 识字教学
1 指导学生朗读中注意“始、曾、掏、吗、逮、蝈”等生字 2 认读含有生字的句子,进而认识生字 3 出示文中生字,学生反复读一读 4 给生字组词,教学书写
注意:始是女字旁,引导学生复习识记女子旁的字,如:姐、妈、好、奶等 意、思、想都是心字底,指导学生写的时候把心字写扁一点,另外复习心字底的字
曾不易写好,教师可以示范着写 远和忆可以分类指导 5 完成习字册
四 知识拓展
教师读一读,关于人类进化的__,给学生以知识的拓展
20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录音机、舒缓的音乐磁带、字词卡片 一、导入
1、配着舒缓的音乐进入新一课的学习?板书课题。配乐朗诵诗歌。 2、听完诗歌,师问学生配着这么美妙的音乐你们想读吗? 二、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代表说一说。(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
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摘、掏、跑、看、逗、采、捉、逮。”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
3、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扩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五、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描红书写。
20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篇3 【单元导教】
本单元围绕“世界之初”的主题编排了《祖先的摇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羿射九日》三篇课文,涵盖诗歌、故事、神话,语言富有童趣,想象丰富。
本册第二单元学习了“读句子,想象画面”,第四单元学习“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本单元教学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三个单元的学习都指向“想象”,从展开想象到写下想象;通过想象,从理解句子内容到理解课文内容,体现了思维训练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发展过程。 【单元教学目标】 字词句:
1、认识53个生字,会写26个字。
2、能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了解示字旁和衣字旁、两点水和三点水所代表的不同意义,能区分这些偏旁相似的汉字表示的意思。
3、会写36个词语。能结合语境体会表示动作的词语的恰当运用;积累与快慢有关的近义词语,能选用词语说句子。 4、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仿照例句写句子。 阅读:
1、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照《祖先的摇篮》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能感受《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中奇妙的想象,并根据提示说出自己想象的内容。能根据表格的提示讲《羿射九日》的故事,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3、背诵古诗《舟夜书所见》。
4、自主阅读《李时珍》,了解李时珍和他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辛历程。 表达:
1、能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说清楚,注意说话的速度,让别人听清楚讲的内容。
2、能认真听,了解别人讲的主要内容。 《祖先的摇篮》 【课前解析】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插图充满生命的绿色,生机盎然,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关注课题:《祖先的摇篮》从字面上很具有吸引力,从摇篮入手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胆想象,在诗歌中去感受动词使用的恰当。
关注课文:__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生动描绘出推想中的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疑问的句式,尽显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额个性。“摘、掏、逗、采、捉、逮”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儿童情趣溢于言表,这些词语也为学生的表达提供给了范例。
关注生字:本课要书写的9个字中,“祖、啊、浓、摘、掏、忆”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左右两部分的宽窄、高低关系。“祖”左右基本等宽,其他字都是左窄右宽。“祖、忆”是左高右低,“祖”字要写对示字旁,“浓”是左低右高,“摘、掏”是左右等高,注意“摘”字右边不能写成“商”字。“望、蓝、赛”是上下结构,笔画较多,结构相对复杂。要注意各部分的占位关系,各部分要写得紧凑。
【教学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作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重点】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摇篮是什么?出示课件1:
2、引入课文:今我们就来学习《祖先的摇篮》?出示课件2: (板书:祖先的摇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初读课文:祖先的摇篮是什么呢?让我们快去读读课文吧。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请同学们排火车读一读这些生字。出示课件3:
3、回归词语:把这些生字送回词语中,还能准确的读出来吗?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不熟练的就多读几遍。出示课件4:
4、提出要求,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课件5、6 三、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1、发现规律出示课件7:
(1)引导观察:这9个字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总结规律:
左边六个字是左右结构。“祖、浓、摘、掏、忆”5个字都是左窄右宽。“啊”字由左中右三部分构成,“口”和“阝”要写在竖中线左侧,和“可”字宽度大致相等。
右边三个是上下结构。“望、蓝、赛”是上下结构,笔画较多,结构相对复杂。要注意各部分的占位关系,各部分要写得紧凑。 2、书写练习:请同学们描一写二,注意握笔和坐姿。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和父母说一说。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3、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作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引导交流: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呢?出示课件8 二、品读第1小节
1、自由朗读,引导思考:祖先的摇篮是什么?出示课件9 2、指名朗读,引导思考: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件10
3、指导朗读:祖先的摇篮这么大,真是太有意思了!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
三、品读第2小节
1、引入第2小节:这么大、这么美的摇篮,我们的祖先在摇篮里生活,会做些什么呢?听了爷爷的话,我是这样想的,请大家声音洪亮的朗读第2小节。出示课件11
2、小组讨论:我们的祖先在摇篮里做什么呢?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在课文里画出来。 出示课件12 3、体会动词的妙用
(1)理解“掏”:把“掏鹊蛋”换成“拿鹊蛋”可以吗?出示课件13 小结:“掏”不仅用得准确,而且写得很有趣味,一读就能想象出人很小心,偷偷地在树上套鹊蛋的有趣情景。
(2)根据诗句填动词:你能根据诗歌中“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的意思填上一个合适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吗?出示课件14
(3)指导朗读: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太有意思了,咱们做着动作读一读。出示课件15 4、品读问句
(1)理解“可曾”:从哪个词语可以知道这都是“我”的想象?出示课件16
(2)指导朗读:“我”对祖先的生活充满了好奇,“我”是多么想知道啊!请同学们带着这份好奇和自己的猜想来读一读第二小节。
5、展开想象
(1)展开想象,讨论交流:我们的祖先在这个摇篮里还会去哪儿?还会做些什么? 出示课件17 四、品读第3小节
1、引入第三小节:这里真的.是我们祖先幸福生活的摇篮啊!孩子们在这摇篮里生活得也格外开心!同学们快读一读吧!出示课件18
2、交流分享:你觉得孩子们做的哪件事最有意思?出示课件19
3、指导朗读:孩子们在摇篮里的生活也是这么快乐呀!把他们的快乐读出来吧!
4、展开想象:在祖先的摇篮里,孩子们还会做什么?出示课件20 五、品读第4小节
1、我们的祖先曾经做过的这些事情,我们经常会想起,在心里久久不能忘记,这就是“回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请同学们朗读本小节。出示课件21
2、理解“苍苍茫茫”:读到“苍苍茫茫”让我想到了第一小节的“一望无边”,你能说说苍苍茫茫是什么意思吗?出示课件22
3、指导朗读:作者对它充满了向往,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那么美好,那么遥远……请同学们带着这份情感来读一读。 六、回顾全文
1、思考:爷爷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出示课件23
2、朗读全文 七、布置作业
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 【教学反思】
诗歌常给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所以教学上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理解动词使用之妙,并展开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识字教学是低年段的教学重点,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识字写字能力,如何增强学生兴趣,更加高效的识字写字将是未来思考的重中之重。
20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课前布置学生找原始森林的图片,文字资料)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6、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读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五、指导背诵,指导学生采用想像画面的方法去背诵。边背边想森林的样子,想像祖先的活动,做着动作,辅助背诵。 六、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描红书写。
20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教材: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3课《祖先的摇篮》 丛书:《奇妙世界》中《孩子们在争辩》
[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复习“一望无边”等词语,书写“摘、掏”等2个字、 2、在语境中体会并积累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 二、阅读与表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神奇的想象和祖先自由的生活、读好第2小节和第3小节中的问句、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描述“掏鹊蛋”等画面,并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3、拓展阅读《孩子们在争辩》,继续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体会想象的快乐、 [教学重点]
1、在语境中体会并积累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相机指导书写“摘、掏”2个生字、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难点]
1、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描述“掏鹊蛋”等画面、
2、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读文
(一)板书课题 (二)相机出示词语 (三)整体读文
过渡:多么有趣的小诗啊!大家读得真好、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诗的第二、三小节,感受祖先有趣的生活吧、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板书课题依然强调易错字“祖、篮”,夯实学生字词基础、从复习词语到整体读文创设情境,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展开想象,读写结合 (一)想象情境,朗读练习 1、读好问句
(1)学生自由练习读问句 (2)指名读并相机指导 2、读出好奇
(1)学生注意“可曾”这个词语,知道这是作者对祖先生活的好奇而进行的猜想、
(2)学生再读,读出猜想、好奇的感觉、 3、读出画面
(1)学生默读,读中想象祖先生活的情景,找出作者猜想祖先干什么 (2)关注词语,想象画面、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词语、引导学生关注并积累动词
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示范、 (3)交流想象,读出画面、
学生选择一个试着说一说读完词语想到哪些画面?学生互相交流、集体交流、
读着这样的词语,眼前出现一幅幅画面、 (4)回顾朗读小诗的第2、3小节 (二)发挥想象,仿写练习、 1、尽情想象,积累词语、
学生发挥想象,仿照二、三小节说说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些什么? 学生集体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2、运用词语,仿写练习、 学生选择一小节仿写 3、展示作品,想象风暴、
展示学生作品,相机评价并进行指导、
过渡:我们以后在阅读的时候,就是要由课文内容想象开去,阅读之旅就更有趣了、想不想继续放飞我们的想象呢?老师再推荐一首有趣的小诗、 [设计意图]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课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指导,关注个体需要和不同的需求、大部分同学对诗中所写就是作者因好奇而引发的猜想存在疑惑,因此抓住“可曾”引导学生感悟、
2、想象的实质是思维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因此,教学中搭建一定的“支架”,如抓住词语想象画面,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在想象和表达中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为仿写做好准备、 三、拓展阅读,延伸想象 (一)出示图片,引导想象
1、出示斑马,学生观察,相机出示第1小节、
2、出示鸟和鱼:看到什么?又会怎样发问呢?学生集体交流、 3、回顾第1、2小节,感受普通事物引发的想象、 (二)自由阅读,再次想象
1、孩子们又会怎样争辩呢?学生完整朗读这首诗《孩子们的争辩》、 2、相机出示图片,学生交流孩子们还会争辩什么、课后和爸爸妈妈、同学们交流一下、
过渡:看来想象源于我们的好奇心,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之心,善于观察和思考,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现象都会引发我们神奇的想象呢!
[设计意图]丛书中《孩子们在争辩》一首小诗引进课堂,就是把有趣的想象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在学生经历了对祖先生活的想象之后,教师告诉孩子,有了想象,我们的阅读之旅就多了一份乐趣、其实,只要保持一颗好奇的心,生活中普通的事物,也能引发有趣的想象、然后,引导学生去读课外这首小诗,并启发学生课后可以尝试着这样去想象、想通过课堂的学习,为孩子们打开更多的窗……
四、回归文本,放飞想象 (一)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
2、推荐阅读主题阅读丛书《发现老祖宗》和《仓颉造字》等__、 (二)积累词语
1学生回顾本节课积累一组表示动作的词语; 2学生练习词语搭配的连线; 3生字“摘、掏”书写指导、
结束语:有了想象的翅膀,我们就可以推想祖先的生活;有了想象的翅膀,身边的事物会变得更加可爱;让想象伴随快乐的童年、
[设计意图]一方面,回顾积累本节课表示动作的词语,让积累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归类指导“摘、掏”,拓展带有提手旁的字,归类识记,知识渐渐板块化、另一方面,想象可以化普通为神奇,变文字为画面,变单一为多面,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表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20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按要求预习课文。掌握预习方法。 2、自学生字新词。积累相应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大意是什么; (4)提出疑难问题;
(5)根据需要和可能搜集有关资料; (6)尝试背诵课文。 二、导入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第8课《祖先的摇篮》。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
(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2)检查字词。你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
(3)提出问题。你在预习课文中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复习预习方法。
同学们很好地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预习的方法。 (课件显示)齐读。 预习课文的方法: 1、读通课文。 2、自学字词。 3、理解内容。 4、质疑问难。 5、搜集资料。 三、学习课文
1、解题。问:“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 2、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讨论。
(1)指名回答。问:“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2)小组讨论。问:“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4、交流。
预习课文时,同学们搜集了许多人类保护环境、反对破坏生态的资料。大家来交流一下。 5、小结。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负起责任来,保护我们祖先的摇篮,让大自然永远美丽。 四、课堂练习
1、词语连线。
注意题目要求:可以多种答案。先在书上试着划一划,然后说一说。 2、背诵课文。 五、课后作业
仿照课文,试着学写一段小诗。用彩色纸抄写出来。
20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重点】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引入新课:
展示原始森林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朗读课文,完成第一关的闯关游戏(爬楼梯、摘红旗)。 1、自读课文,标出小节,圈出生字。
2、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和词语,看哪列小火车能顺利闯关,摘得小红旗)
三、朗读、理解课文。
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完成第二关和第三关的闯关游戏。 第二关:读课文,我最棒!
让学生自由朗读,选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读给大家听。老师相机指导朗读。比如:朗读第一小节,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朗读第二、三小节,要采取想象画面、读中感悟的方式。重点指导第二、三小节的问句。(语调应轻松活泼,还要读出猜想的意味。“我想——”“想”字语音应稍微延长些,呈现出回忆、
思索的感觉。理解“可曾”一词的含义,体会这里的问句是一种自我询问和猜想,入情入境,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出猜想、好奇、好玩的感觉。)
采取多种形式读。师范读、指名读、分组读、师引生读、男女生读等。 第三关:找发现,谈收获。
1、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的?
“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
2、自读二、三小节,边读边圈画文中描写祖先做什么事情的词语,整体感知内容。
四、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完成第四关的闯关游戏(展开想象,仿写句子)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说一说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可能做什么?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五、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完成第五关的闯关游戏。(我帮你,快回家)
1、通过连线,让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连线,体会动词的搭配。 2、拓展延伸,自由填空,
( )夕阳 ( )明月 ( )星星 ( )晚霞( )草帽 ( )蝴蝶( )裙子 ( )美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