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公共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学的创立者是( ) A.拉斯韦尔 B.德洛尔 C.韦伯 D.西蒙
2.我国宋代苏轼在科举应试时所进的“时务策”是( ) A.《国策》 B.《谏逐客书》 C.《教战守策》 D.《盐铁论》
3.下列属于公共直接主体的是( ) A.利益集团 B.公民个人 C.大众传媒 D.代议机关
4.实行半总统半议会制决策的典型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瑞士 D.美国
5.下列属于规划范畴的概念是( ) A.问题界定 B.宣传 C.设计 D.抉择
6.在制定中从一个不同的评价角度来看待事物的学习类型是( ) A.工具学习 B.概念学习 C.社会学习 D.组织学习
7.提出决策者有限理性和满意决策命题的学者是( ) A.安德森 B.戴伊 C.拉斯韦尔 D.西蒙
8.托马斯•戴伊的著作《自上而下的制定》对美国政治和过程进行了考察,这部著作所用的分析视角是( ) A.精英模型 B.集团模型
C.混合扫描模型 D.渐进主义模型
9.政治系统中的公众共同讨论某一问题的是非好坏以及社会应持态度的过程是( ) A.系统议程 B.议程 C.正式议程 D.规划议程
10.当代美国公共学者雷恩和拉宾诺维茨在1978年构建了一个以循环为特色的执行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被称之为( ) A.过程模型 B.互适模型 C.循环模型 D.系统模型
11.下列影响执行的主要因素中,属于本身的可控性变量是( ) A.公众的支持 B.执行人员的精神状态及领导策略 C.监督机关的支持 D.明确而一致的指令
12.由美国公共学者萨巴提尔等人提出的公共变动模式是( ) A.周期型 B.学习型
C.Z字型 D.断裂型
13.下列关于公共利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的利益
B.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利益的最大化 C.公共利益与公共代价总是正相关的
D.公共的直接利益总是大于间接利益
14.“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话说明( ) A.变动都是必要而且正确的
B.变动都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C.变动的主要原因是环境的变化 D.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决策者的变动
15.公共终结的对象中最难终结的是( ) A.功能 B.组织 C. D.计划
16.分析人员根据目前的和历史的数据来判断未来社会状况的方法称( ) A.直观预测 B.外推预测 C.理论预测 D.判断预测
17.下列关于与法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法的来源和动力 B.公共是法的一部分 C.不具有强制性
D.对象的权利和义务是完全统一的
18.下列关于公共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共无法实现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统一
B.公共权力机关代表公众制定,不存在自身利益 C.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D.的确立和改变完全由决定
19.将评估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的依据是( ) A.评估机构在活动中的范围 B.议程
C.评估组织和人员属于内部或外部 D.评估在活动中的阶段
20.成本评估就是评估投入与产出之间的( ) A.比例关系 B.叠加关系 C.扩散关系 D.互动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按照议程建立过程中各项功能活动的先后次序,议程可以分为( ) A.界定或认定议程 B.规划议程 C.磋商议程 D.循环议程 E.实质议程
22.公共的个案研究的证据来源包括( ) A.文献 B.档案记录
C.访谈 D.直接观察 E.物理人工制品
23.下列属于美国总统决策的有( ) A.国情咨文 B.批准预算 C.立法否决 D.外交决策 E.司法审查
24.资源是执行过程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性条件,是公共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这些资源主要包括( ) A.人力资源 B.财物资源 C.信息资源 D.权威资源 E.制度资源
25.公共调整的内容包括( ) A.目标 B.方案 C.措施 D.环境 E.主体和客体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6.简述制定系统的基本功能。 27.简述公共变动的原因。
28.简述分析职业伦理的基本内容。 29.简述公共问题的基本内涵。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0.试述公共有效执行的原则与机制。 31.结合实际,阐述公共的基本功能。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2. 国家要求审慎涨价
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形成,但仍有少数与
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制定,现阶段由定价的只有 自来水、天然气、电、成品油等。近期由于市场上许多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一些地方 已计划上调与民生密切相关商品的价格。针对这种情况,最近国家紧急采取 监管措施,如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立即着手开展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超市进 场费等相关收费工作;一个月内三次公开要求煤炭行业加强行业自律,稳定市场价格和 预期,严格履行合同,不得煤炭出省,努力保障煤炭稳定供应,有效解决煤炭价格 上涨过快所造成的部分地区煤电偏紧问题。还表示,将会加快修订《价格违法行 为行政处罚规定》,细化价格违法行为认定标准,加大处罚力度,坚决制止乱涨价行为; 制定出台《制定价格成本监审条例》,强化成本审核工作,防止不合理涨价。 请回答:
(1)试述公共监控的概念和内容。
(2)以有关执行过程监控的论述对本案例做出分析。 33. “863计划”出台经过
1986年3月3日,一份报告送到了驻地中南海。后来根据这个报告而形成的《关于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报告》被称为“863计划”。
这份题为“关于追踪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的报告,是由中国科学院著名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人联合提出的。在这份报告中,他们针对世界高科技迅速发展的紧迫现实,向提出了建议和设想:要全面追踪世界高技术的发展,制定中国高科技的
发展计划。这份报告很快呈送到的案头。两天后就做了批示。他认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并指示“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并要求有关负责同志,“宜速决断,不可拖延”。 根据的重要批示,有关部门立即邀请部分科学家进行座谈,科学家们对高技术项目的选择方向进行了热烈讨论。有关部门将讨论意见上报,做出了明确的批示。根据这一批示,形成了《关于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报告》。
同年11月,、正式批转了根据这一报告编制而成的《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这个纲要选择对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7个领域,确定了15个主题项目作为突破重点,以追踪世界先进水平。
“863计划”于1987年3月正式开始组织实施,上万名科学家在各个不同领域协同合作、各自攻关,很快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请回答:
(1)试述比较常见的几种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
(2)试分析在本案例中专家人士所提建议是怎样成为公共问题并进入议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