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深圳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深圳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来源:微智科技网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1) (3)

B.(2) (4)

C.(4) (3)

D.(1) (4)

2.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容器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的质量减少了 C.冰的质量增大了

A.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大约为4℃

C.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强级为90dB-100dB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4.小吃街上出现了一种“冒烟”的冰激凌.只见店员将-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然后放入液体牛奶和五颜六色的爆米花,冰激凌原料瞬间冷冻成型而容器中的液氮发生了肉眼可见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冰的质量没变化 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3.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 B.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液氮汽化成的氮气

C.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使容器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的现象 5.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叙说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在水中比空气中传的快、传的远 B.次声波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 C.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 D.超声可以越过一定厚度的真空向前传播

6.小明想利用家里的暖水瓶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如图所示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下列是他设计的几组比较因素,其中合理的是( )

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D.把同一个暖水瓶的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20000Hz

C.通过听声音就判断保温瓶里水快满了,是因为音调发生了变化 D.鼓发出声音是鼓面振动产生的,MP3播放音乐不是振动产生的

8.201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受阅官兵整齐划一、铿锵有力的脚步声不是由振动产生 B.根据音色可识别联合军乐团中不同的演奏乐器 C.现场主持人的解说是通过扩音器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D.现场观众的欢呼声比习的讲话声音传播速度快

9.甲、乙、丙、丁为四辆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小车,它们的运动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

A.甲和丙 C.甲、丙、丁

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 ) A.2:1

B.1:1

B.甲和丁 D.乙、丙、丁

10.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路程之比是1:2,它们通过时间之比是3:2,

C.1:3

D.4:1

11.AB两个物体同时同地自西向东做直线运动,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AB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下列信息中错误的是( )

A.A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B.B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C.以B为参照物A向东运动 D.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是3m

12.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并返回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5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第一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70m B.汽车第二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36m C.汽车两次碰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s D.汽车行驶的速度为34m/s

二、填空题

13.夏天对着开水杯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吹气加快了水面上方的_______,而开水_______(选填“蒸发会吸热”或“液化会放热”),使水温下降;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气遇冷_____(选填“蒸发会吸热”或“液化会放热”),使手表面温度升高。冬天,小明的父亲将车启动行驶在路上,不一会儿汽车挡风玻璃的_______(选填内或外)侧出现一层“白雾”,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而成的。

14.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 由图象可知, 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在第 2min 时,该物质处于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15.今年举行的唐山半程马拉松距离约21km,排名第一的选手用时约70min,这名选手跑完半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赛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有效减轻了赛事当天降雨量。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______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16.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就能探听出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可以传声;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填“能量”或“信息”)。

17.某一物体正在振动,2秒振动600次,则这个物体振动的频率为______Hz,此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______(填“能”或“不能”)被人耳听到。

18.在某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金属管传来的,第二

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1020m,两次响声相隔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是_____秒,声音在该金属中的声速是 ______.

19.有甲、乙两辆原来静止的小汽车,当甲车开动时,乙车内的乘客觉得自己向西运动。乙车乘客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测速设备测得甲车在通过5km的测速区间用时270s。根据该路段限速100km/h的规定,该车驾驶员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受到处罚。 20.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mm,该图的读数是___cm,减小误差可以采用____的方法。

三、解答题

21.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22.炎热的夏天,要将汽水冷却,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或者0℃的冰,哪种效果更好?为什么?

23.一辆汽车以54km/h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后过10s听到回声,则 (1)汽车在10s走过的路程是多少?

(2)鸣笛时汽车距高山多少米?(声音在空气传播的速度为340m/s) 24.人耳能辨别出相邻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须大于0.1s。(此时温度为15℃)

(1)小明在一根铝管一端敲击一下,要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铝管至少要多长? (已知声音在铝中的传播速度约为5000m/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在长为1326m的另一根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端先后听到两次声音,两声相隔3.5s,求声音在这种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25.一次小红爸爸出门办事,下表是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车上电脑自动计费器上打印出的车费。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3)若该出租车的起步价为8元,单价按超过起步价内路程后开始计算,则在起步价内最多能乘车的路程。 乘车日期 2016-8-18 上车时间 10:00 下车时间 10:05 单价 2.00元/千米 里程 6.0千米 金额 16.00元 26.放假了,小胖和爸爸决定乘高铁去上海旅游,而家乡没有高铁,于是小胖通过网络查到距禄劝最近的高铁站在昆明,通过网上查询可知有三趟从昆明南到上海虹桥的火车,时刻运行表如下表,小胖和爸爸先驱车从高速到昆明南,上高速一段时间后,小胖观察到路边立有图示的标志牌,此时的时间是08:5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请你通过计算,当小胖赶到昆明南时:

(1)应选择哪次火车? (2)此火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到昆明南 车次 G1378 G1372 G1374 站时间 08:52 09:38 10:13 从昆明南站 到上海虹 发车时间 08:58 09:45 10:18 桥站时间 18:18 20:54 22:18 里程 2352km

【参】***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1)冰雪融化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吸热;

(2)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空中水蒸气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放热; (3)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吸热; (4)霜的形成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放热。 (1) 、(3)吸热,故选A。

2.C

解析:C 【分析】

解决此题需掌握:物体之间有温度差时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水的凝固点为0℃。 ﹣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后,热量会由水传递给冰块,水的内能减小,温度下降,水的温度0℃,且继续放热,所以水会结冰,故冰的质量会增大; 故选C。

3.D

解析:D 【分析】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必要时进行相关的计算,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A.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72次,频率在1.2Hz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大约为-7℃,故B不符合题意;

C.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级在30dB-40dB之间,故C不符合题意; 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A

解析:A

A C.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吸收了液体牛奶和五颜六色的爆米花的热量,温度升高,然后汽化,A正确、C错误;

B D.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液氮汽化从周围的水蒸气吸热,水蒸气液化为小水珠,B、D错误;

5.A

解析:A

A.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所以超声波在水中比空气中传的快,故A正确;

B.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所以人听不到。但声源振幅不一定小,故B错误;

C.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不是根据传播速度来定义的,故C错误; D.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6.B

解析:B

A.不塞瓶塞时声音通过空气向外传播,塞上瓶塞时声音通过瓶塞向外传播,探究的是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故B符合题意;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故C不符合题意;

D.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的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C

解析:C

A.真空无法传声,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故B错误;

C.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有关,向保温瓶中装水时,空气振动发声,不断加水,空气柱越来越短,音调越来越高,所以通过听声音就判断保温瓶里水快满了,故C正确;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MP3播放音乐也是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C。

8.B

解析:B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是由振动产生的,故A项错误; B.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识别联合军乐团中不同的演奏乐器,故B项正确; C.现场主持人的解说是通过扩音器来提高声音的响度,故C项错误; D.在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故D项错误。 故选B。

9.A

解析:A 【详解】

由路程和时间图象知道,随着时间增加,甲的路程不变,说明甲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作用,故符合题意;

由路程和时间图象知道,随着时间增加,乙的路程不断增大,并且乙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断增大,说明乙车进行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乙车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由速度和时间图象知道,随着时间增加,速度不变,说明丙车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受到平衡力作用,故符合题意;

由速度和时间图象知道,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增大,说明丁车进行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乙车受到非平衡力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C

解析: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速度公式的应用和数学的比例运算。 【详解】

已知s甲:s乙=1:2,t甲:t乙=3:2,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

v甲:v乙=

故选C。

s甲s乙s甲t乙12=:×=×=1:3

t甲t乙s乙t甲2311.B

解析:B 【详解】

AB.由图象可知,A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C.由图象可知,A物体的速度vA3m/s,B物体的速度vB2m/s,所以vAvB,AB

两个物体同时同地自西向东做直线运动,则A在前、B在后,若以B为参照物,A物体向东运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B物体的速度vB2m/s,1.5s通过的距离

svBt2m/s1.5s=3m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C

解析:C 【详解】

A.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5s,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0.25s=85m

故A错误;

B.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s,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0.2s=68m

故B错误;

C.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

s′=s1﹣s2=85m﹣68m=17m

这17m共用了

t′=Δt﹣t1+t2=1.05s﹣0.25s+0.2s=1s

故C正确; D.汽车的车速为

v故D错误。 故选C。

s17m=17m/s t1s二、填空题

13.空气流动的速度蒸发会吸热液化会放热内液化

解析:空气流动的速度 蒸发会吸热 液化会放热 内 液化

[1][2]“吹气”能加快热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蒸发,开水蒸发吸热,可使热水的温度降低。

[3]“哈气”时,从嘴中哈出有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手就会液化为液态水,液化要放热。

[4][5]冬天时,车内气温比车外高,玻璃上的白雾是由于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放出热量而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侧。

14.固

解析:固

[1]由图可知,物体在3~7min中内,继续吸热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熔点为80℃。

[2]在第2min物体温度没有达到熔点,没有熔化,所以为固态。

15.升华液化凝华【分析】利用计算平均速度;人工降雨是由于干冰升华时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而降雨

解析:升华 液化 凝华 【分析】 利用vs计算平均速度; t人工降雨是由于干冰升华时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而降雨。 [1]马拉松排名第一的选手的平均速度

vs21000m5m/s t7060s[2][3][4]人工降雨时,干冰投撒到云层后,迅速升华成液态的二氧化碳,吸收大量的热,而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下落,从而形成雨。

16.固体信息

解析:固体 信息

[1]螺丝刀把声音信息传递给工人师傅,这现象说明了固体可以传声。

[2]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7.能

解析:能

[1]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所以这个物体振动的频率为300Hz; [2]可闻声20 Hz~20000 Hz,所以此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能被人耳听到。

18.2040m/s

解析:2040m/s [1]因为v=

s, 所以声音的传播时间: tt空气=

sv空气=

1020m=3s

340m/s[2]由题意知:

t空气−t金属=2.5s

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时间:

t金属=t空气−2.5s=3s−2.5s=0.5s

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

v金属=

st金属=

1020m=2040m/s 0.5s19.甲车不会【详解】1当甲车开动时乙车内的乘客觉得自己向西运动这是因

为他选择了甲车作为参照物自己(乙车)相对甲车的位置在发生改变2汽车运

动的速度≈667km/h因为667km/h<100km/h所以该车

解析:甲车 不会 【详解】

[1]当甲车开动时,乙车内的乘客觉得自己向西运动,这是因为他选择了甲车作为参照物,自己(乙车)相对甲车的位置在发生改变。 [2]汽车运动的速度

v因为

s5km270≈66.7km/h th360066.7km/h<100km/h

所以该车没有超过限速规定,该车驾驶员不会超速,不会受到处罚。

20.255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详解】123图示刻度尺分度值为1mm木块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6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855cm故木块长度:855cm−600cm=255cm;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多次

解析:2.55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详解】

[1][2][3]图示刻度尺分度值为1mm,木块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6.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8.55cm,故木块长度:

8.55cm−6.00cm=2.55cm;

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解答题

21.①霜是初冬季节空气中的水蒸气到了夜晚遇强冷空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的,霜前的温度必须足够低(0℃以下),故感到冷.

②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强冷凝华成小冰晶后下降到地面,下雪时气温本来就很低,而下雪后的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使地面上方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有雪后寒的感觉. 【解析】试题分析:霜是初冬季节空气中的水蒸气到了晚上遇强冷空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的.晚上的温度需降到0℃以下,水蒸气才能凝华成小冰晶,若温度不是很低,水蒸气只能遇冷而液化成露,故霜前气温一定很低,所以感到很冷.雪后,由于雪升华时要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下降,故感到寒.

答:①霜是初冬季节空气中的水蒸气到了夜晚遇强冷空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的,霜前的温度必须足够低(0℃以下),故感到冷.

②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强冷凝华成小冰晶后下降到地面,下雪时气温本来就很低,而下雪后的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使地面上方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有雪后寒的感觉.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知道物态变化和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22.用0℃ 的冰效果好.因为0℃ 的冰熔化为0℃ 的水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而温度保持

0℃不变,当冰全部熔化后,再吸热,水才能升温;而0℃ 的水吸热后直接升温,故相同质量的0℃ 的冰冷却汽水时,比0℃ 的水冷却汽水时吸的热多,汽水的温度相应地降低得也多,故用0℃ 的冰效果好. 【解析】

汽水要冷却,应向外放出热量,放出的热量多,汽水温度降低得就快.用0 ℃的水冷却汽水,0℃ 的水吸热水温慢慢升高;用0 ℃的冰冷却汽水时,由于冰是晶体,吸收了汽水放出的热量后先熔化为0℃ 的水,当全部的冰都熔化为0℃ 的水后,再吸热,0℃ 的水温度开始升高.比较可知:用质量相同的0℃ 的水和0℃ 的冰来冷却汽水,0℃ 的冰比0℃ 的水多了一个熔化吸热的过程,故0℃ 的冰冷却效果好. 23.(1)150m;(2)1775m (1)汽车速度:v1=54km/h=15m/s,由vs 得,在10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ts1v1t15m/s10s=150m ;

(2)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2t340m/s10s=3400m ,

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则:

2ss1s2,

ss1s22150m+3400m=1775m。

2答:(1)汽车在10s走过的路程是150m; (2)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高山1775m。 24.(1)36.5m;(2)5200m/s

解:(1)人耳能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一般至少在0.1s左右,由题意可知满足

t声-t铝≥0.1s

时人能听到两次声音;设铁管的最短长度为L,则

LL-0.1s

v空v铝LL-0.1s

340m/s5000m/sL≥36.5m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t1s1326m==3.9s v空340m/s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速度快,所用时间较少,由题意可知,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

t2=t1-Δt=3.9s-3.5s=0.255s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

v2s1326m=5200m/s t20.255s答:(1)铝管至少要36.5m;

(2)声音在这种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 25.(1)5min;(2)72km/h;(3)2km 【详解】

(1)由车费可知行驶的时间

t=10:05-10:00=5min

(2)由车费可知行驶的路程,则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vs6.0km72km/h1 t5h60(3)假设在起步价内最多能乘车的路程为s,根据题意有

8元2元/km6kms16元

解得

s=2km

即若该出租车的起步价为8元,单价按超过起步价内路程后开始计算,则在起步价内最多能乘车的路程是2km。

答:(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5min;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72km/h;

(3)若该出租车的起步价为8元,单价按超过起步价内路程后开始计算,则在起步价内最多能乘车的路程是2km。 26.(1)G1374;(2)196km/h 【详解】

(1)到达昆明南需要的时间为

ts90km0.9h=54min v100km/h此时的时间是08:51,到达昆明南的时间为9:45,应选择G1374次火车。 (2)此火车的平均速度是

vs2352km196km/h t12h答:(1)应选择G1374次火车;(2)此火车的平均速度是196km/h。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