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

来源:微智科技网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周敦颐,字茂叔,为分宁主簿①。有狱②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③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周敦颐传》)

【注】①主簿:官名。②狱:案件。③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家。 (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________ ②陶后鲜有闻________ ③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________ ④将弃官去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4)【甲】文中作者独爱莲花,认为莲才是花中君子。请结合对莲的描写体会莲具有哪些君子品性?

(5)黄庭坚称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阅读【乙】文,说说文中的周敦颐是个怎样的人?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①牵牛来责蹊田②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③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注释】①或:有人,有的人。②蹊田:践踏田地。③策:通“册”。④恬:心神安适。 (1)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已而复如初(________) ②冕因去(________)

(2)文中写佛像“狞恶可怖”,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3)王冕是一个青春励志的典型。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悟呢? 3.阅读《卖油翁》前后两个不同的版本,完成下列小题。

(甲)卖油翁

往时陈尧咨以射艺自高。尝射于家圃,有一卖油翁释担而看,射多中。陈问:“尔知射乎?吾射精乎?”翁对曰:“无他能,但手熟尔。”陈忿然说:“汝何敢轻吾射!”翁曰:“不然,以吾酌油可知也。”①乃取一葫芦设于地上置一钱以勺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曰:“此无它,亦熟耳。”陈笑而释之。

(选自欧阳修《笔说》)

(乙)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②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线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有删节)

(1)下列成语中与“陈笑而释之”的“释”意思相同的是( )。 A.涣然冰释 B.如释重负 C.团疑莫释

(2)用“/”给文中画线句①断句。(限断四处)

乃 取 一 葫 芦 设 于 地 上 置 一 钱 以 勺 酌 油 沥 钱 眼 中 入 葫 芦 钱 不 湿。

(3)细读(甲)(乙)两文,你会发现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对这个故事做了不少改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解析。

①他将“________”这一动词改为“________”,然后增加了“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表情动作描写,塑造了一个不愠不火、不卑不亢、以技能立世的劳动者形象,还包含了对陈尧咨“自矜”的不以为然。用语生动细致,文学色彩陡然增加。

②追求“简洁准确”也是他的主要文风,在对“陈尧咨酌油”这一情节修改时,表现得尤为突出。请就画线的①②句加以解析说明。 ________

4.阅读《短文两篇》,回答下列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社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 名:出名,有名 B.谈笑有鸿儒 鸿儒:博学的人 C.亭亭净植 植:种植 D.宜乎众矣 宜:应当

(2)下面句子中,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B.何陋之有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铭》一文,作者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开篇,引出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陋室铭》一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爱莲说》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统领全篇,引出下文对“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的阐发,为表达主题作准备。

D.《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对菊花、牡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羡慕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以及对世人追逐名利的厌恶态度。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资治通鉴》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时期)家、史学家。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但当涉猎________ ②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③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④自以为大有所益________

(3)文章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进步的?

(4)孙权在劝说吕蒙时说:“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请你谈谈孙权这样劝说的好处。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

【乙】

蜀中有杜处士① ,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②《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③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⑤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杜处士好画》)

【注】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戴嵩:唐代画家。③拊:拍。④搐(chù):收缩。此指“夹”。⑤掉:摆动。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阅:________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________ ③一日曝书画 曝:________ ④尾搐入两股间 股: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B.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C.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D.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②处士笑而然之。

(4)我们可以分别从【甲】【乙】两文中悟出什么道理? 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①父曰:“祖育女生儿,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② , 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③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原谷谏父》)

(注释)①谏:规劝。②舆(yú):手推的小车。③凶:不吉利。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________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_______ ③谷父母厌憎,欲捐之________ ④父不从 ________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友人惭,下车引之 D.何陋之有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是负义也。

(4)请用“/”给文中画线语句断句,每句限断一处。 ①大 兄 何 见 事 之 晚 乎 ②谷 年 十 有 五

(5)规劝别人,需要运用智慧。孙权和原谷的直接规劝均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于是(甲)文中孙权采用现身说法,以“①________”打动了吕蒙,自此发奋读书;(乙)文中原谷采用迂回战术,以“②________”让其父感到惭愧,从而“载祖归养”。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②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燕策》)

【注】①比:副词,接连地。②一旦:一天。 (1)下列对文中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莫知之”一句中“莫”的意思是“没有,不”。 B.“愿子还而视之”一句中“愿”的意思是“愿意”。

C.“一旦而马价十倍”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这匹马的价钱一天就涨了十倍”。 D.“伯乐乃还而视之”一句中“而”是表示顺承的连词。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这一动作神态隐含的意思是伯乐看马时的仔细。 B.卖骏马者是一个机智聪明、善于解决问题的人。

C.这则寓言说明,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来发现和举荐。

D.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能盲目迷信“专家”,不加分析地崇拜。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余春夏秋尝在西湖,但未见寒山而归。甲辰① , 同二王参云栖②。时已二月,大雪盈尺。出赤山埠,一路琼枝玉干,披拂照耀。望江南③诸山皑皑云端尤可爱也。庚戌④秋,与白民看雪两堤。余既归,白民独留,迟⑤雪至腊尽。是岁竟无雪,怏怏而返。世间事各有缘,固不可以意求也。

(李流芳《云栖春雪图跋》)

【乙】

甲子嘉平月⑥九日大雪,泊舟阊门⑦ , 作此图。忆往岁在西湖遇雪,雪后两山出云,上下一白,不辩其为云为雪也。余画时目中有雪,而意中有云,观者指为云山图,不知乃画雪山耳。放笔一笑。

(李流芳《题雪山图》)

【注】①甲辰: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②云栖:寺名。在杭州西湖西面山中,以产竹闻名。③江南:钱塘江南岸。④庚戌: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⑤迟:等待。⑥甲子:明天启四年(1624年)。嘉平月:农历十二月的别称。⑦阊门:苏州古城之西门。

(1)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白民独留 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出心裁 B.是岁竟无 竟不可得 有志者事竟成 C.固不可以意求也 求之下流,固颠 根深蒂固 D.而意中有云 目似瞑,意暇甚 词不达意 (2)用“/”给【甲】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望 江 南 诸 山 皑 皑 云 端 尤 可 爱 也。 (3)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余春夏秋尝在西湖,但未见寒山而归。

(4)【甲】【乙】两文都写到雪景,但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甲】文的“琼枝玉干,披拂照耀”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雪景________的特点;【乙】文的“雪后两山出云,上下一白,不辩其为云为雪也”运用________的描写手法,写出了雪景________的特点。

10.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子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夏日赏荷李盛仙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对下列语句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人/甚爱牡丹 B.中通/外直 C.陶后鲜/有闻 D.荷花/为雨所洗

(2)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蕃:多) B.亭亭净植(植:种植) C.宜乎众矣(宜:应当)

D.少时 , 雨过天晴(少时:不久)

(3)下面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翻译: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翻译:可以远远地看望,但是不能亲近而庄重地和它玩啊。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把[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5)[甲]文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文称荷为“花中仙子”,这都是什么修辞手法,分别写出莲花、荷花的什么特征?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敦颐传(节选)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二年果有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词。 ①乃委手版归________ ②将弃官去 ________

③语之曰________ ④郡守李初平贤之________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2处) 如 此 尚 可 仕 乎 杀 人 以 媚 人 吾 不 为 也。

(3)“老吏不如也”中“也”写出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阅读文章,摘录与“是能辨分宁狱者”呼应的语句。

(5)“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用了对比手法,有何作用?联系《爱莲说》,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画蛇添足

楚有桐者,赐其合人卮酒,合人相谓曰:“数人恢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日:“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日:“蛇固无足,手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引酒且饮之。且:________ ②终亡其酒。终:________

(2)把文中的画线名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这个故事有什么寓意?说说你的理解。

【参】

一、文言文

1. (1)北宋;哲学家 (2)多;少;想要;离开

(3)①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没有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娇艳。②王逵是凶悍、残酷的官吏,众人不敢和他争辩。

(4)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以看出莲的高洁傲岸、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的品性;从“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以看出莲的豁达、正直不苟的品性;从“香远益清”可以看见莲的美名远播的品性;从“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看出莲的清高风度,仪态端庄,令人敬重。

(5)周敦颐一方面他才能过人,处理案件,快速准确,另一方面他刚直不阿,敢于据理力争,不阿谀权贵。 2. (1)又,再;离开

(2)从侧面烘托了王冕痴迷于学习的精神

(3)参考:王冕在艰苦的条件下发愤学习,现在的初中生比王冕的学习条件要优越很多,没有理由不努力学习。

3.B

解析: (1)B

(2)乃取一葫芦设于地/上置一钱/以勺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

(3)看;立;睨之;微颔;将“设于地”改为“置于地”,动作更准确,因为娴熟而更随意;将“上置一钱”改为“以钱覆其口”,明确点出铜钱的位置,更准确;酌油时,作者在“以勺酌油”前加“徐”,这样不但多了个酌油过程和时间感,也表现了卖油翁酌油时的从容之态,更准确地表现了人物形象;将“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改为“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简洁之中更显精当,因为前面已说钱是放在葫芦口上,油从钱孔入,自然是进入葫芦中了,不必在赘述“入葫芦”。

4.C

解析: (1)C (2)D (3)D

5. (1)司马光;北宋

(2)只,只是;到,等到;擦拭;收益,好处

(3)通过鲁肃的“惊”或他与吕蒙的对话或“拜母”、“结友”的行为,以此侧面表现(侧面烘托)出吕蒙学习进步。

(4)“现身说法”、“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利于接受”。

6.C

解析: (1)经历;事物的道理、规律;晒;大腿 (2)C

(3)①顺流而下寻找它们,难道不荒唐吗?②杜处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4)【甲】文能围绕“不可凭主观臆断”来说明道理。【乙】文围绕“留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来说明道理。

7.C

解析: (1)当涂:当道,当权;但:只,只是;捐:抛弃,丢弃;从:听从 (2)C

(3)①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博士)吗! ②这是违背道义的。 (4)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谷/年十有五

(5)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8.B

解析: (1)B (2)A

9.B

解析: (1)B

(2)望 江 南 诸 山/ 皑 皑 云 端/ 尤 可 爱 也。

(3)我春夏秋三季曾经在西湖游玩过,只是没有看到冬天的山景就回来了。

(4)比喻;洁白美艳;白描;苍茫浩大

10.C

解析: (1)C (2)B (3)C

(4)(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5)都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君子”表现莲的坚贞高洁的品格,“仙子”表现荷的清爽美丽的姿态。

11. (1)丢下,舍弃;离开;告诉,对……说;以……为贤能 (2)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善不为也。

(3)“也”是肯定语气,写出众人肯定周敦颐断案才能远胜那些有经验的官吏,表达了众人对周敦颐的赞美与敬佩之情。

(4)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5)面对王逵严酷与强悍,周敦颐以弃官抗争,与众人莫不敢辩形成对比,突出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刚正不阿、不愿同流合污的君子作风。 12. (1)将要;最终

(2)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 (3)讽刺那些不顾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