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2020年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世说新语》(二则)(第2课时)教学详案

人教版2020年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世说新语》(二则)(第2课时)教学详案

来源:微智科技网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详案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诗文导入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得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是啊,我国古代文献中就记录了许许多多与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有关的故事,这些故事至今流传。 二、初读感知 (一)检查预习。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尊君在不(fǒu) 友人惭(cán) ..

2.请你解释下面这些文言字词。 (1)期行:相约同行。

(2)舍去:丢下(他)而离开。去,离开。 (3)乃:才。

(4)则:就,便,那么。

(二)学生自由朗读,将课文读通读顺,注意朗读节奏。 1.把握重点字词。 (1)与友期行 期:约定。 .

太丘舍去 舍:舍弃。 . 相委而去 委:舍弃。 .则是无信 信:信用。 .下车引之 引:拉,牵拉。 . 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 .尊君在不 不:同“否”。 .

(2)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尊君:您的父亲,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我的父亲,谦词,对别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教师补充:

平时遇到的一些尊称有:令尊、令堂、令郎、令爱等。 谦称有: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姊、舍妹(弟)、犬子等。 2.翻译重点语句。

(1)期日中。过中不至。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友人)仍没有到达。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简直不是人啊!和人约定同行,丢下我走了。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和我父亲约定正午。(您)到了正午还不到,这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 三、合作探究

1.文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来描写人物,文中人物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通过有关语句确定。(交流讨论) A.陈太丘:

诚实守信(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B.友人:

言而无信(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言语无礼(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知错能改(友人惭,下车引之。) C.元方:

懂礼识义(待君久不至,已去。)

义正词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童真无邪(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入门不顾。)

2.结尾处,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1)不失礼。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2)失礼。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有改动)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 称:称赞,赞许。 . (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法:效法。 .

解析:课外文言词语的解释方法有二:一是联想法,联想该词在课文中的意思;二是联系推断法,结合上下文,推断该词的意思。

2.文章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

老 父 在 太 丘 强 者 绥 之 以 德 弱 者 抚 之 以 仁 恣 其 所 安 久 而 益 敬

解析:划分句读,一是根据语意,二是注意一般在“也”“者也”“矣”等词后面、“夫”“至若”等词前面划分。平时可以多诵读文言文,形成语感。

答案: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

解析:说“主要意思”比“翻译”的要求宽松了很多,只要把主要意思表达明白即可。 答案:第一次问元方他父亲在太丘为官时是如何赢得称赞的,第二次问自己和他父亲究竟谁效法谁。

4.试分析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解析:陈元方采用的是类比法,比较委婉,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答案: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五、达标检测

1.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叙述的一些内容。 故事的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

故事的发展:友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故事的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 故事的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2.翻译句子。

(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答案:(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 (2)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答案: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 3.根据课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谢道韫咏雪形神兼备 下联:陈元方驳客义正词严 六、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两篇有关早慧儿童的短文,你有什么感想和启发?我们要学习古代少年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七、布置作业

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

1.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2.民无信不立。——孔子

3.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4.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5.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八、板书设计

对话背景→客人无信 客人:对子骂父

陈太丘与友期行 对话内容→ { 诚实守信

元方:斥责客人 {对话结果→客人认错} 九、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