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备考 语文新题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
(高考真题+模拟新题)
[2011·广元一模]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红歌会:时代精神的彰显与期待
新华社南昌10月28日电(记者陈建华、周伟、王以端)《映山红》《唱支山歌给党听》…一首首脍炙人口、历久弥新的红色经典歌曲,在摇篮井冈山再一次唱响;一段段激昂悠扬的旋律在巍巍井冈回荡,把人们又一次带回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始于2006年的大型娱乐节目“中国红歌会”,以其健康、向上的“红色”基调,将经典与时尚、历史与现实、英雄主义的激情和情感的愉悦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全国电视观众奉献了一道精神大餐。尤为令人可喜的是,在当下一些电视节目为了收视率而一味流俗媚俗之时,让千千万万的电视观众在红色激情中感怀不已,为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尝试。
2007年,江西电视台正式向国家广电总局申请举办中国红歌会,并获得批准。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江西电视台再次把红歌会舞台搭上了井冈山,并从8月起在全国设立了湘赣鄂、云贵川、晋冀鲁豫、陕甘宁、北京五大赛区。各地报名参赛者达1万多人,遍布各个行业、各个阶层、多个民族,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6岁、年龄最大的已经78岁。
当一位两岁半的孩童被妈妈抱着在话筒前,用不太清晰的口齿唱起了《小军号》;当一群平均年龄68岁的老人经过四五个小时的颠簸,来到井冈山茨坪红歌会现场,神采飞扬地唱起《区的天》……电视机前的观众体会的,不是演唱者唱技的稚嫩和粗糙,而是歌声中透出的热爱和真情。
进入今年红歌会决赛的三名选手分别是曲措、白马人组合、黄训国。一直离乡在外的曲措泛着泪花演唱了《烛光里的妈妈》,黄训国发自内心地讴歌《父亲》,白马人组合以一首《老师我总是想起你》向陪伴他们一路走来的老师致谢。全场观众无不被那感人至深的歌声与真情所打动,一个个眼含热泪。
77岁的老艺术家阎肃是红歌会的多场评委。他说:“我当过许多歌唱比赛的评委,但说实话,在这次活动上,我真的被感动了!”
红歌可以催生一种精神,而精神的力量可以让一个人复活,让一个民族复兴。
为什么从6岁的孩子到78岁的老人,他们都要登台?为什么在上世纪50年代打下过美国侦察机的老兵也要在舞台上放歌?为什么歌者和听众的眼里总是噙满泪水?为什么一个人歌唱竟引来万人合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红歌之所以让人感动,首先是“歌红”,红色歌曲传递了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对历史的缅怀,对英雄的崇敬和对真、善、美的褒扬,使人百听不厌、历久弥新;其次是“会红”,红歌会以群众娱乐的节目形式吸引着大众,把比赛变成了参与的快乐歌唱形式,从而唤起了百姓的热情,吸引了大众的参与。
红歌会总导演廖苏斌说,红歌会的成功让我们有众多的意料不到:意料不到红歌也这样叫好又叫座;意料不到红歌让这么多人感动……最让人意料不到的是,红歌会的“粉丝”当中,竟有这么多的年轻人。
江西吉安市第一中学的张蕤同学今年高考以699分的总成绩获得全省理科第一名。为了表达自己对红歌的热爱,他报名参加了今年的红歌会。他说:“井冈山养育了我,红色精神已注入了我的血液。虽然我唱得不好,但我爱红歌,红歌精神会让我受益一生。”
一些业内人士在谈到“红歌现象”时认为,红歌会借鉴了当前颇受关注的“选秀”模式,但在内容上却避免了肤浅和低俗,转而引领积极向上、振奋自强的主旋律。红歌会了以往人们对红歌的认识,在重唱经典歌曲的同时,节目组创人员从舞台的布景、乐队的伴奏、歌曲的伴舞以及电视的表现手法等等,都加入了很多的现代元素,使得红歌由“过时”成为时尚,以一种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形式出现,用一种创新的方式带给人感动。
红歌可以催生一种精神,而精神的力量可以让一个人复活,让一个民族复兴。随着红歌与红歌会日渐红火,昔日的红歌精神再一次被点燃。
“物质生活富足的和平年代,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支撑民族气节与风骨的红色精神似乎在一点点流失。”网民在网上对红歌会的评价,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当前荧屏上的某些缺失。在全社会呼唤红色精神的回归之际,红歌会收获的感动,无疑为我们的文艺工作
者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标杆。
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系主任喻春龙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众传媒承担着重要责任。传媒最重要的职责是引领而不是迎合;节目收视率不能靠低俗来换取,而要靠时代精神与人性光辉来赢得。在大众呼唤优秀电视节目和文艺产品的时候,中国红歌会无疑彰显着一种榜样的意义。
(有删节)
1.文章开头一段属于新闻中的导语部分,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4分)
2.文章用较多的文字介绍了人们参加红歌会的盛况,作者为什么这样写?(4分)
3.“红歌会”彰显了怎样的时代精神?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期望? (6分)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红歌会的成功举办给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以怎样的启示。(4分)
1.【解析】 导语一般都是新闻的主要事实和亮点,并起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可以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具体作用。
【答案】 主要作用:锁定了红歌会的典型镜头,给读者以现场感和生动感;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先声夺人,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解析】 这个场面是一定要写的,不仅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也可以突出红歌会的作用,对文章中心有着重要影响,回答时注意要点齐全。
【答案】 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红歌会盛况,更深刻地理解人们在今天渴望红色精神的迫切心情,突出红歌会引发的轰动效应,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解析】 关于时代精神,文本最后几个段落有表述,可以结合来写。第二问,中间段落也有现成答案,关键就是能够找到,并简练地表述出来。
【答案】 红歌会彰显了一种支撑民族气节与风骨的积极向上、振奋自强的时代精神。红
歌会表达了人们呼唤红色精神的回归,对英雄的崇敬和对真、善、美的褒扬,对创新精神的肯定。
4.【解析】 这道题是在文本基础上的探究,必须结合作者评述来推断。回答的时候,要多角度多方面来看,争取要点齐全,而又不离开文本基本精神导向。
【答案】 提示:曾经为时代发展起过推动作用的艺术作品不会过时,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它们的继承。在今天,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在新的时代发扬光大,有赖于其形式上的创新。
[2011·济南二月质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寿光8万农民工“寒冬”不失岗 记者 崔永刚 王德贞 报道
本报寿光12月29日讯 今天上午,虽然天寒地冻,但寿光市侯镇项目区内却是春意盎然。山东联盟化工集团在此举行新员工宣誓上岗仪式,25岁的农民工王发亮和 46名工友经过 1个月的岗前培训,今天正式上班,从此成为寿光8 万农民工大军中的一员。
正当一些地方的很多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纷纷裁员应对经济“寒冬”时,寿光却是另一番景象。寿光市总工会副李仁光说,目前全市有大小企业4088家,其中的8 万名农民工,已全部纳入工会组织。为保障农民工权益,寿光市总工会发出了《致厂长(经理)的一封信》,倡议企业理性应对危机,不做“经济性裁员”,得到了域内企业的集体响应。山东默锐化学有限公司是一家出口型企业,虽然经营遇到暂时困难,但是1000多名职工无一下岗。公司总经理杨树仁认为,让职工有稳定的收入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且熟练工人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裁掉容易招回难。杨树仁说:“关键时刻要有担当,企业愿做农民工的‘挡风墙’。”
目前在寿光,农民工不仅没有因经济“寒冬”而失岗,今年全市146亿元的工业投入还催生了近万个就业岗位,又吸纳了8622名农民工。仅山东联盟化工集团今年就开工了5个项目,新招进了951名农民工。
“寿光企业能从容应对危机,被称为‘寿光模式’的银政企合作,功不可没。”山
| 训练33 新课标·语文★ 科院研究员秦庆武介绍,寿光的银政企合作,就是由建立中小企业协会和性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至今,作为银企“红娘”的担保公司,已为寿光25家中小企业提供了4550万元贷款担保,助其在“风雨飘摇”中站稳脚跟。
从今年10月下旬开始,寿光市职业介绍中心专门设立了“失业农民工登记服务窗口”,该中心主任刘月祯今天告诉记者:“到目前,前来登记失业的人数为零。”
1.在经济“寒冬”中,寿光是怎样保证农民工不失岗的?(4分)
2.这则新闻的导语有何特点?好处是什么?试加以评析。(4分)
3.美国著名记者怀特黑特说:“一篇好的报道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讲出来的。”本文是一则采写新闻,但记者巧妙地采用人物的视角和故事讲述的方式来报道,读来毫不枯燥。请举例分析本文是怎样“讲”新闻的。(4分)
4.这则消息获得了第20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它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也有些许可以改进的地方。你认为哪些地方可以改进?试简要分析。(6分)
1.【解析】 这是一道概括题,大部分答案都可在原文中找到根据,只是不要遗漏要点。做题时先要找出有关措施的答题区域,最后用简练的语言表述出来。
【答案】 积极作为保增长,工会及时倡议维权益,企业履行责任勇担当,“银政企合作”渡难关,发展服务行业增岗位。
2.【解析】 由于这则新闻中的事件时间跨度相对较大,发稿时新闻已经成了“旧闻”,但记者巧借新员工宣誓上岗仪式的消息,以及具体的普通农民变成工人的事实,把“旧闻”变成了“新闻”。
【答案】 特点:带有悬念的故事性。好处:以简单而充满诱惑力的文字,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将“旧闻”转化为“新闻”,保持了消息的时效性和新鲜感;同时也过渡
到新闻主题。
3.【解析】 根据题干的陈述,新闻重在讲述,抓住这个“讲”字,从人物视角和讲述方式角度结合原文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答案】 (1)让新闻中的人物现身说法。如让寿光市总工会副李仁光说工会是怎样保障农民工权益的,让山东默锐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树仁说“企业愿做农民工的‘挡风墙’”,这就把新闻人物与读者的距离拉到了最近。(2)记者讲述自己在采访中的所见所感。 如导语中“今天上午,虽然天寒地冻,但寿光市侯镇项目区内却是春意盎然”,这是一种具有强烈个人心理感受的描述,可以赋予新闻人情味。(3)由记者同被采访者共同讲出新闻事实。如篇末“从今年10月下旬开始,寿光市职业介绍中心专门设立了‘失业农民工登记服务窗口’,该中心主任刘月祯今天告诉记者:‘到目前,前来登记失业的人数为零。’”,使读者易于接受,且能引人深思。
4.【解析】 这道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有一定难度,属吹毛求疵类。如果熟悉新闻报道的有关知识,就会专业地捕捉出新闻的不足,能自圆其说,较为合理恰当就好。
【答案】 示例:这篇消息的结尾处,缺少与开头的呼应。王发亮是谁,他上班当天怎样了,等等,均没有交代。如果消息结尾处再回归到导语中的人物上,用另一个生活化的情形收尾,呼应开头,或深化主题,将是较为成功的一笔。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