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信息
公路运输中危险品风险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
田巧珍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公路运输管理所
摘要:本文从实际出发,利用风险分析的方法,对危险品封路运输事故以及灾难风险进行了定量研究,对公路运输风险进行了评价,希望能够为交通运输以及化工企业提供危险品运输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危险品;公路运输;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X93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4-000342-02
一、进行危险品公路运输的意义
现如今,公路危险品运输事故的发生频率正在不断的上升,一
旦出现公路危险品运输事故,就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成百上千的人员要因此而被疏散,我们从中能够看到,公路危险品运输事故潜在的严重程度是很高的。而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也能够看到,对危险品公路运输风险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其意义主要有:第一,通过对危险品公路运输风险的分析,能够以此为依据来对运输路线进行选择;第二,通过对功危险品公路运输风险的分析,我们能够在风险的频率以及后果之间进行权衡;第三,在对危险品公路运输的风险进行分析之后,我们能够通过对各种措施有效性的论证,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从而使得风险得到降低;第四,通过实践研究制定应急救援计划;第五,通过风险研究能够了解到不同的危险物质对风险程度的影响情况。
二、公路运输风险分析的总体框架
1.确定运输风险分析的范围
从客户服务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克服的需求转换为研究的目标,而在对运输风险分析工作范围的确定过程当中,同时也需要确定风险的表现形式。同时,在实际的分析过程当中,还应根据客户的需求以及手头能够利用到的资源,除此之外,其他失效分析等因素也需要考虑到分析范围当中。
2.活动描述
活动描述是在对风险的分析过程当中需要的运输活动信息的编辑,例如天气条件、运输条件、人口数据等。在运输风险分析的所有过程当中,这些数据都会得到使用。
3.危险引发事件的辨别
在TRA当中,对危险引发事件以及初始引发事件的辨别是十分关键的步骤。对于事故引发的事件,我们通常可以采用历史资料的方式来进行辨别,而如果是非事故性的事件,且涉及到了超载或者是污染的问题,则可以利用定性等方式来对其进行分析。在下表当中,本文列出了运输风险分析当中主要引发的时间以及潜在后果。
表一 危险的引发事件以及潜在后果
TRA危险危险物料泄露来
源
事故碰撞火灾和爆炸倾覆物料失控容器掉落
引发事件
非事故腐蚀冶金学失效超压结构缺陷第三方影响安全阀失效超载爆破片失效过热冷冻装置故障冷却失效
潜在后果对沿线的公众毒气影响热影响超压影响放射性影响环境的影响道路损坏汽车损坏
说,导致某些风险的原因是事故引发的泄露,但是,非事故的泄露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对风险进行支配。
一般来讲,泄露的可能性是行驶距离的函数,而事故的频率则用每公里的事故率来进行表示;同时,非事故性的泄露发生率,单位通常是小时或者是年,因此,运输的持续时间是十分重要的参数。
在公路运输过程当中,运输的最基本的模式就是车辆。因此在对危险品运输的风险分析过程当中,还需要在分析负载运输车辆运动的基础上对空车的运动进行分析。运输车辆有多重类型,可能是油罐车、也可能是带有散装危险物料的车,而在对车辆的分析过程当中,还需要将车站考虑在内。
驾驶、停车、检车是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当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在下图当中,本文说明了较长路线当中可能的操作顺序,同时在表二当中对引发事故的原因进行了说明。
图一 车辆运输操作表二 运输车辆事故的引发原因
人的失误司机伤病错误加速司机过度疲劳污染
加热/制冷超载无活动
其他车辆司机急转弯/陡坡不安全装载
装备故障拖车不好
交叉口防护装置故障安全阀泄露车闸故障
绝缘/热保护故障减轻装置故障轮胎故障路肩松软超压材料缺陷方向盘失效摇晃重心过高腐蚀焊接不好
交叉口设计问题监督系统
系统或程序失效司机培训容器规格路线选择应急培训速度执行司机休息期间维修检查
白天时间
外部事件故意破坏行为雪雨冰雾风洪水岩石滑动停车场火灾飓风龙卷风地震
已发生事故
公路罐车
ISO容器鼓形圆桶圆柱体
三、公路运输风险频率分析
公路运输风险分析是针对容器由于事故引起的邪路。也就是
342
产能经济
1.事故发生模式
引起车辆事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风险分析的过程当中,我们通常将这些要素分为车辆相撞、车辆急转弯等几种类别,并从中进行数据的收集。
在车辆碰撞当中,因为关系到相碰撞的两辆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设备毁坏的几率。而与固定的物品相撞,同时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一些车辆在运输过程当中由于承载了太多的货物使得车辆的重心过高,也会使得事故发生的概率上升。
2.影响事故率的参数
在大多数的例子的运输车辆风险过程当中,路线事故率都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影响事故率的因素是很多的,例如车辆操作、路面条件等。例如,农村路线和城市路线、已划分车道和未划分车道等都会对事故的发生可能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城市当中如果有较大的交通密度,就会使得碰撞的可能性受到提高,而在划分的车道上则能够降低事故概率,但是高速形式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事故概率。
除此之外,特殊的地域条件、人为因素等也会对事故概率造
成影响,例如雾、结冰等,而认为因素则包含司机培训、速度控制等。
3.车辆类型
公路危险品的运输,是通过各种车辆来进行的。一般来讲,车辆的类型氛围单层贯彻和双层绝缘管车两种,也有一些公路运输会采用鼓形圆桶的方式,而在当地法规允许双层托运的情况下,则也会采用成品运输的方式来代小的替散装容器。
参考文献:
[1]李京.第三方物流企业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2]宋金玉.时变条件下危险废弃物运输路径优化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3]陈虹桥.A企业危化品运输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4]潘欣.基于双层规划的危险废物回收中心选址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5]周雯霞.瑞恒公司出口危化品运输风险评价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
上接(第341页)
4.能耗监测系统集成
该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是一个系统化集成信息平台项目,要充分考虑项目的业态分布,包括底层网络传感设备设计选型、项目现场施工、能耗数据传输网络、分项能耗建模、平台软件功能、后续可持续的节能诊断与服务等六大部分。各部分都是能源管理系统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现可视化、集成化、大平台的综合管理。该系统建立的能耗监测数据库,用于分析计算而形成的大数据库以外,并为未来社会化技术力量的介入与服务提供数据基础。
循国家相应的标准自动节能运行,实现“能源可视”即用了多少能?“能源可知”即能源用在哪里?能源是怎么用掉的?“能源可控”即怎样降低能耗,减少能源费用?“优化节能”即怎样计算减少的能源损失和能源浪费?改善室内环境品质?该系统为高校公共建筑的持续使用,降能减耗、绿色环保奠定基础和提供可能,有效支撑校园绿色建筑稳步发展。
4.搭建信息联动平台实现统筹能耗管理
依托互联网技术,高校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与主管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共享、远程监测、联动服务的信息管理平台,省市能耗管理部门实时对各建筑用能进行统筹管理,实现快速应急处理。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将数据的分析研究应用于各公共建筑规划布局、能源配套建设,达到科学、高效、精细化管理社会能源。
三、高校公共建筑能耗系统的建设策略
通过对某高校工程技术训练中心能耗监测系统建设实例的分析与实践,我们通过实践得出能耗监测系统建设的基本策略,以期为高校节能减排、逐步向微能耗、零能耗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1.高校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势在必行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耗管理的大户,其节能减排的效益不仅在于降低办学成本,还在于熏陶、养成一代年轻人的节能、降耗意识。为此,各级应该出台相关激励、扶持高校在公共建筑中建设能耗监测系统,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各高校也应在公共建筑的设计、建设预算上重视能耗监测系统的功效,以响应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发展。
2.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要因地制宜
高校公共建筑设计、布局能耗监测系统时,要针对建筑的用途和管理的目标来综合考虑。例如学生宿舍楼、职工住宅楼就必须考虑能耗的分户计量,而办公楼、实验楼、体育馆等只考虑水电暖的总量计取。既不要盲目追求能耗系统功能的全而大,也不要忽视能耗监测系统的延展扩容性与其他公共建筑能耗子系统间的兼容性。我们的经验是满足需要、适度预留、充分兼容,才能确保校园能耗监测系统发挥节能减排的作用。
3.能耗监测系统核心支撑高校绿色建筑
通过各集成用能回路和预设的控制逻辑,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对各种建筑的各种能耗进行运行监测、数据分析、统一管理,遵
343
参考文献:
[1]张承刚.高校校园能耗监管系统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4.[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相关技术导则的通知.建科[2008]114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共建筑能耗远程监测系统技术规程.JGJ/T 285-2014.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S].建科[2009]163号.
[5]于洪刚,赵秀珍,王涛.基于校园网的能耗监控系统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1,8(4).
作者简介:张 勃(1971-),男,汉族,陕西黄陵人,工程硕士,经济师,主要从事高校基建管理与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院级科研计划项目“高校公共建筑零能耗应用途径的研究”(项目编号:ZK16-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