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论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来源:微智科技网
山东林业科技   2006年第2期  总163期  SHANDONGFORESTRYSCIENCEANDTECHNOLOGY   2006.No.2文章编号:1002-2724(2006)02-0079-02

论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曹灿景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济南250000)

摘要:简要介绍了城市道路绿化的生态作用和景观作用,分析了目前城市道路绿化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原则中图分类号:S731.8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道路还基本从属于道路设计的形式,往往是道路修好了才想起要建设成为城市经营和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可以搞绿化,为绿化而绿化,导致目前道路绿化存在诸多问题:①促进城市整体建设,而且也密切关系到整个城市风貌的美化忽视道路的交通功能片面强调绿化,②忽略绿化与地下管和改善,城市道路的绿化水平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综网、地上架空线路的关系,③选用的植物品种单一,忽视了道合实力大小和经济发展水平。同时道路及配套的环境建设为路绿化的层次性、生态性和植物多样性,④过于强调景观效城市的再发展,特别是招商引资、改善城市形象提供了强有力果,而忽略了人的需求,违反以人为本原则,⑤不顾当地的实的支持,而优秀的道路绿化设计对提升城市形象具有更直观际而刻意模仿,盲目选用外来植物,违背了因地制宜的原则的作用,是一个城市对外展示自身形象的重要窗口。因此,做等等。好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城市道路绿化的作用

1.1 保护城市生态 调节城市气候

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污染日趋严重,原有区域的碳—氧平衡、水平衡、热平衡等遭到破坏,成为城市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城市道路绿地系统属于人类塑造的一种特殊的“绿廊”,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污染:它一方面担负着城市的通风、透气和减轻空气污染、除尘、杀菌、降温、增湿、减弱噪音、防风固沙等功能,有效地保护城市的生态,调节城市气候;另一方面它也对城市的人流、物流、能流的运输有积极的保护作用,特别是车流量比较集中的城市干道、立交桥和交叉路口等地区,植树、栽花、种草既能很好地改善道路周边环境,也有利于保证行车交通安全。因此,利用绿化改善城市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已成为迫切需要和共识。1.2 美化城市环境

从景观学的角度来讲道路绿化属于植物造景,即应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及水生植物来设计和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美丽画面,提高城市道路景观空间的观赏性。在当今“钢筋混凝土森林”式的城市中,城市道路两侧往往是高楼林立,形成单调的硬质景观,而道路绿化不仅可以打破建筑物景观的单调性,同时还可以增加城市道路景观的色彩变化、季相变化等,如春赏红花、夏观绿叶、秋赏果实、冬观枝干等。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的大小、形态、色彩等观赏特征都会发生变化,形成高低错落、起伏有致的景观,从而使得城市道路景观富有动态的美。

3 城市道路绿化应遵循的原则2 城市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各个城市都很重视城市道路的绿化,但

是许多城市还未从规划上确立“道路绿化”的地位,道路绿化收稿日期:2006-1-11

3.1 安全性原则在道路绿化设计过程中,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种植的树木不应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通透,而在弯道外侧沿边缘树木应用整齐连续栽植,可以预告道路走向变化,引导驾驶员行车视线变化,保证交通安全。

城市道路的分车绿带对保证交通安全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用来分隔来往的车流和人流,而且也为城市增添一条美丽的风景线,缓解司机的视觉疲劳。为了保证司机视线的通畅,中间分车绿带中不宜种植高大乔木,而以低矮花灌木配以草坪、花卉的种植方式为主,也可以适量增加常绿植物,以避免眩光。两侧的分车绿带可以使用乔木+地被植物或草坪的形式,但乔木要注意冠下高,以保证行人和车辆安全。

城市快速路(含高速公路)是解决城市交通的重要方式,其行车安全是首要保证的,设计时主要表现为分隔带的防眩光栽植。为了避免迎面灯光使司机目眩或反复照射引起视觉疲劳影响行车安全,同时为了安全又不能把司机视线完全挡住,因此分隔带的绿化植物一般选择枝叶比较茂密、高度适中,最好是常绿树种,如龙柏、桧柏、千头柏、大叶黄杨、小叶女贞等。3.2 生态性原则

生态学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由于城市道路是狭长的线型空间,自然环境复杂,绿化设计时应在尽量保留与利用原有湿地、植被等自然生态景观资源、维护其良好生态功能的同时,灵活运用植物造景艺术手法,体现出较强的景观性,使道路绿化不仅具备观赏的功能,还兼具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功能。如济南地区属于地形变化丰富的山地、丘陵地区,一些城市道路会穿越山

・79・

山东林业科技 2006年第2期

体或丘陵等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区域(如旅游路的规划设

计),这就要求在道路规划、绿化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这些地区的工程量或避开这些生态敏感地区,最大程度地减少因施工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3.3 生物多样性原则

由单一树种或一味追求大草坪的绿化形式已不能满足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对生态和环保方面的要求,过分强调绿化的形式而不注重质量,已成为当前城市道路绿化的误区。

现代城市道路绿化应强调以植物造景为主,使用乔木、灌木与地被、草皮相结合的立体复层次绿化形式,提高绿化植物种类组成的多样性。在充分了解植物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多选择当地植物或适量引种外来植物,通过多种乔、灌、藤、草在空间上的合理搭配,减少单一植物的使用,最大程度地增加绿化植物种类和结构层次,实现绿化植物种类的多样化。如济南地区由于受降水、气温、土壤条件等影响,植物种类较少,植物群落结构也较简单,绿化时这方面问题更为突出:主要的行道树种类仅10余种,绿化层次多为一层或两层,加上分车带应用的小灌木类,道路绿化所用植物材料不过几十种,因此道路绿化的植物种类和层次都显得过于单调,在这方面需要努力改善与提高。3.4 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的行为方式对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做到“以人为本”,也就是创造一个优美、舒适、安全的交通环境,营造一个适于居民生活的有个性、有魅力的城市空间,把植物造景和人的需求完美结合起来,这是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人性化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主要是考虑车行其中的安全感及动态美感,人行其中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以及人们在休闲、运动时由绿化带来的愉悦、安全、舒适与美的享受等(如在有行人经过的地方,要考虑遮荫,避免使用易产生污染物或对人体有害的植物种类等),从而达到通过绿化设计,使城市道路变成一个充满人情味、生活气息和美感的环境空间,达到“景为人用,人为景迷”的设计目标。3.5 绿化与人文特点相结合原则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要把自然绿色主线与人文文化主线紧密结合,将人文融入自然之中。城市道路空间是居民重要的活动场所,市民在此空间内的活动,形成了一个城市独特的人文环境,反映了一个城市居民的生活习俗、精神面貌、文化修养、道德水准等等。

城市道路系统绿化设计应结合所经过地区人文特点,做一些相关主题的人文绿化景观,如结合路边绿带设计人文长廊、小型文化广场或设置一些能反应当地人文、历史特征的艺术小品等,来增加城市道路绿地系统的艺术性和景观性。如章丘市根据当地泉多、山多、地势变化丰富的特点,利用自然地势高差,在路侧结合绿化带的布置,设计了“泉水”与“溪流”,同时应用了大量的山石景观小品等,充分地反映了当地“泉”与“山”两种景观资源和相应的“泉文化”和“石文化”景观特色。3.6 因地制宜原则

城市道路用地空间范围有限,在此空间内除安排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必不可少的交通用地外,还需安排许多市政公用设施,如地上架空线和地下各种管道、电缆等,同时道路绿化也要安排在这个空间里,而绿化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就需要满足植物所需的地上、地下环境条件,否

则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不能展现其正常的观赏特性,

影响道路绿化所起的作用和景观效果。因此道路绿化设计应在合理布置市政设施的同时进行统一规划,充分考虑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土壤条件、市政设施、建筑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植物配植方式和植物种类,以达到理想的绿化效果。如道路两侧管线比较密集的地段,可以少用或不用大乔木,多用灌木和地被植物;在土层薄、土壤贫瘠等地段,可以选用抗性强、耐瘠薄的植物;在建筑物距道路比较近的地段要注意所用植物不能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等。3.7 艺术性原则

道路是城市对外充分展现自身形象和实力的重要空间,通过行车、走路让人了解一个城市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特色。因此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应在满足绿化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应用各种艺术设计手法,融合周边自然环境,把城市道路变成一条景观优美的视线走廊,达到“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完美景观效果。3.7.1 变化与统一 道路绿化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树种之间又要保持一定的相似性(如树形、色彩等),引起统一感,这样既富有变化,又和谐统一。道路绿化可以运用重复的方法体现植物景观的统一感,如等距离配植同种、同龄的行道树,来保持整条道路绿化的统一性;除行道树之外,在不同地段可以配植大小、高矮、形状、色彩等不同的植物,达到一种五彩缤纷、富有变化的植物景观。3.7.2 协调和对比 道路绿化设计时要注意植物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利用植物间的近似性和一致性,配植在一起产生协调感,创造一种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环境。有时也可以利用植物间形态、色彩等不同,产生对比效果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比如在以大量绿色植物为背景时,栽植几株红枫、紫叶李等,可以产生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景观效果,通过对比可以丰富道路绿化景观,容易引起行人的注意。3.7.3 韵律和节奏 城市道路是一个比较狭长的空间,绿化设计时一些图案、色彩、树种等经常会反复出现,可以利用这种重复给快速通过的人产生一种韵律感和节奏感。另外道路两侧的绿带绿化设计,可以通过树木高低和疏密度的变化,产生变化丰富的林冠线和林缘线,给人以一种动态的韵律美。3.7.4 障与透结合 根据道路所经过城市空间景观状况的不同,可以结合植物配植的高矮、层次和疏密度的不同,达到障景或透景的目的。如道路两侧如果有一些可能影响市容、市貌的构筑物或破旧建筑物等,可以密植高大的乔木,并结合灌木丛形成复层次的绿化,形成一个绿色屏障,既美化了道路,又起到“遮丑”的作用;相反,如果道路两侧有优美的景观可以观赏,则可以配植低矮的灌木或比较稀疏的乔木,留出景观透视线,充分展示城市美的一面。

参考文献:

[1]胡长龙.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2]于永红,李元忠,王波.济南城市道路绿化的分析,山东林业科技.2005(3).

[3]陈秀梅.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探讨,中国园林,1997(4).

[4]丁铭绩.浅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12).

・8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