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法
1. 狭义的统计法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广义的包含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行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农业普查条例,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行政规章(统计违纪处分规定,调查证管理办法,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统计执法检查规定)
2. 统计法基本原则:统一性,性,依法履行职责,信息社会共享,统计资料保密
3. 国际上统计:集中型,分散型
*集中型优点:一可以最大限度避免重复调查,二易做到客观公正,三易建立统一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标准体系
*分散型优点:与主管部门结合密切,对客观情况的变化反应及时,主管部门认为必要的统计调查可以及时进行我国统计管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经费管理上基本是分级负责。
4. 统计行政处罚措施: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基本要求: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
5. 统计机构设置:综合统计机构和部门统计机构
6. 统计调查项目分为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 调查项目和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7. 统计调查制度包括内容:调查目的,调查内容, 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组织方式,调查表式,报送,公办
8. 统计的基本任务: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咨询意见,实施统计监督
统计调查分析的对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9. 统计调查体系: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灭调查和重点调查,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
*重点调查的特点:投入少,调查速度快,所反映的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比较准确。主要作用在于反映调查总体的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用于不定期一次性调查和经常性的连续调查
*典型调查的优点在于调查范围小,调查单位少,灵活机动,具体深入节省人力物力,不易用于推算全面数字
*抽样调查分类: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抽样调查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为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等距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双重抽样,成比例的概率抽样 *普查 经普5年逢3.8,农业10年逢6,人口10年逢0 国民经济核算
10. 核算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
11.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不变价核算 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银行企业总产出
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初次分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
GNI=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GDP+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收益贷-借
*国民可支配收入=GNI+国际平衡表中经常项目的经常转移贷-借
*现价支出法GDP中净出口来自国际平衡表经常项目中货物服务贷-借
12. 最终消费率=100%*最终消费/国内生产总值 资本形成率=100%*资本形成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13. 投入产出核算中总量平衡关系
总投入=总产出 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 直接消耗系数A=x/X
完全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间接消耗)/X B=1/(I-A)-I I为单位矩阵
14. 资金流量表 以收入分配和资金运动为核算对象
经常转移,无偿提供货物服务资产。形式有收入税,社会保险付款,社会补助和其他经常转移
*初次分配总收入=增加值-支付的劳动者报酬+收到的劳动者报酬-支付的生产税净额+收到的生产税净额-支付的财产收入+收到的财产收入=GDP+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收益贷-借
*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 *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
*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净金融投资=金融资产增加-负债增加 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 储蓄率=总储蓄/可支配收入
15.国际收支核算:包括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储备资产、净误差与遗漏 经常转移包括侨汇、无偿捐赠、赔偿等项目
资本和金融账户借方记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贷方记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经常账户差额
净误差与遗漏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差+储备资产差) * 头寸表指标关系
年末头寸=年产头寸+交易+价格变化+汇率变化+其他调整 资产=在国外的直接投资+证券+其他+储备资产 负债=来华直接投资+证券+其他
净头寸=资产-负债
综合差额=经常账户差+资本金融
对外支付保证程度=外汇储备资产总量/月均货物和服务进口用汇量 偿债率=用于当年的还本付息外汇/当年出口货物和服务所得外汇
16. 资产负债表
非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国内负债+国外负债+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额)
非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存货+其他非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 负债=国内负债+国外负债
资产负债差额=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17. 生产法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 收入法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月平均人数=报告月内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日历数 季平均人数=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 年平均人数=全年各月平均人数之和/12
18. 货客运密度=货物周转量/营业路线长度 货物周转量=E货物运输量*运输距离 货车平均静载重=货物发送吨数/装车数
货车载重力利用率=货车平均静载重/货车平均标记载重*100% 货运机车平均日产量=货运总重吨公里数/货运机车台日数
19. 能源按成因划分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按储存和输送性质划分含能体能源和过程性能源;使用性质:燃料性能源和非燃料性能源;按形成和再生性: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按实物形态:固体能源、液体能源和气体能源
20. 现行能源统计:能源购进统计、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库存统计
耗能工质工业用水、压缩空气、电石、乙炔、氧气 燃料热值分高位热值(毛热)和低位热值(净热) 标准燃料分为标准煤(计算基准)、标准油、标准气 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某种能源实际热值/标准煤热值 某能源介质的等价热值=生产该介质投入的能源/ 介质的产量=该介质的当量热量/转换效率
能源购进量具备条件:到达本单位,经过验收、检验,办理完入库手续。已使用的算入,使用多少计算多少。核算遵循“谁购进谁统计”的原则
能源消费量原则:谁消费谁统计;何时用何时计;消费量只能计算一次;耗能工质不计算;企业自产能源,凡作为企业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材料燃料,又分别计算产量的消费量要统计,半成品和中间产品不统
能源库存统计:时点性,实际数量。能源生产企业和能源经销企业按照能源所有权,能源使用企业按使用权原则统计。建筑业“谁管理谁统计” 综合能源消费量=各种能源消费量合计-本企业加工转换的二次能源产量
能源生产弹性系数=能源生产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电力生产弹性系数=电力生产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电力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能源消费总量/国内生产总值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电耗=全社会用电量/国内生产总值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工业能源消费量/工业增加值
21. 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1-12各月月初、月末 流动资产余额之和/24 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1-12各月月初、月末固定资产净值余额之和/24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可辨认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商誉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是以法定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
事业单位经营税金包括:营业税、城建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 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收入-财政支出
财政收支差率=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收入
国家财力集中程度=财政收入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财政收入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 财政收入边际倾向=财政收入增加额/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 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财政支出额/国内生产总值
财政支出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财政支出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加额/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
22. M0=现金 M1=现金+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定存 M3=M0+各类银行机构存款之和
期末市场货币流通量=期初市场货币流通量+本期现金投放总额-本期现金回笼总额
现金归行次数=当期银行现金收入合计/期内货币平均流通量
现金归行天数=当期货币平均流通量*日历天数/当期银行现金收入总额
23.月平均人数=报告月内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日历数 季平均人数=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
年平均人数=全年各月平均人数之和/12或季度/4 人数变动少的:月平均=(期初+期末)/2
城镇失业率=城镇失业人数/(城镇就业人员+城镇失业人员)×100% 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平均工资=报告期工资总额/平均人数
平均实际工资=报告期平均工资/报告期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平均实际工资指数=报告期平均工资指数/报告期城市居民消费指数
城镇劳动力调查以城镇居民户为调查单位的抽样调查制度,15岁及以上人口。抽样调查方法是以全国为总体,省级单位为次总体,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的方法。
24.投资活动经济效益指标
单位生产能力投资=投资项目全部投资完成额/该羡慕新增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利用率=报告期实际产量/设计生产能力
投资回收年限=建设项目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建设项目投资后平均年利税额 投资回收率=建设项目投产后平均利税额/建设项目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报告期新增固定资产/实际完成投资
25.人口统计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加数/当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 人口年发展速度=年末年初人口数之比
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即人口年平均发展速-1
平均年龄=E(各年龄组中值*各年龄组人口 数)/总人口 老年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数/总人口*100% 少年儿童系数=少年儿童人口数/总人口*100%
负担系数=被抚养人口/15-人口 人口性别比例=男性/女性 总迁移率=(迁入+迁出)/平均人口‰ 净迁移率=迁入迁出差/平均人口‰ 市镇人口比重=市镇人口/总人口% 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 死亡率=年内死亡数/年平均人口‰
婴儿死亡率=0-12个月婴儿死亡数/(2/3本年出生婴儿数+1/3上年度出生婴儿数)*1000‰
结婚率=年内结婚人数/年平均人数*‰
平均初婚年龄=期内初次结婚男性年龄总和/期内初次结婚男性人数
人口普查表分为短表和长表。长表抽10%户填报,短表由其余户填报 0.15‰进行质量抽查
26.住户调查
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自由住房折算净租金
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
财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支出 转移净收入=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支出
食物支出对总支出比率=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总支出变动百分比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