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试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试题

来源:微智科技网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试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方向与地点

1、数对的表示方法:先表示横的方向,后表示纵的方向,即依据直角坐标系,确立某一点的坐标(x,y)。

2、能依据数对说出相应的实质地点。如某个同学在(5,6)这个地点。他的实质地点是,班级中(从左往右数)第五组第六个座位。

确立地点(二)(依据方向和距离确立地点)

3、数对的写法:先横向察看,在第几位就在小括号里先写几,再点上逗号;而后再纵向察看,在第几位,就在小括号里面写上几。如小青的地点在第三组,第二个座位,用数对表示为(3,2)。

【知识点】:

1.认识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依据方向和距离确立物体地点的方法:( 1)以某一点为观察中心,标出方

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将观察点与物体所在的地点连线;用量角器丈量角度,最后得出结论在哪个方向上。

2)用直尺丈量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第二单元正比率反比率

1.比的意义:(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2)“:”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方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边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此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3)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4)比值往常用分数表示,也能够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5)比的后项不可以是零。(6)依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值。

2.比的基天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许除以同样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天性质。

1/7

1 / 81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试题

3.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此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能够是整数,也能够是小数或分数。依据比的基天性质能够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一定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按比率分派:在农业生产和平时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目依照必定的比来进行分派。这类分派的方法往常叫做按比率分派。

方法:第一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少。

,而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

5.比率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率。构成比率的四个数,叫做比率的项。两头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6.比率的基天性质:在比率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率的基天性质。

7.比和比率的差别(1)比表示两个量相除的关系 ,它有两项(即前、后

项);比率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它有四项(即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2)比有基天性质,它是化简比的依照;比率也有基天性质,它是解比率的依照。

8.解比率:求比率中的未知项 ,叫做解比率。

9.成正比率的量:两种有关系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跟着变化,假如这两种量中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必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率的量,他们的关系叫正比率关系。用字母表示yx=k(必定)。

10.成反比率的量:两种有关系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跟着变化,假如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必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率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率关系。用字母表示x×y=k(必定)。

11.判断两种量成正比率仍是成反比率的方法:重点是看这两个有关系的量

中相对就的两个数的商必定仍是积必定,假如商必定,就成正比率;假如积必定,就成反比率。

12.比率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质距离的比

2/7

,叫做这幅图的比率尺。2 / 82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试题

13.比率尺的分类:(1)数值比率尺和线段比率尺(2)减小比率尺和放大比率尺

14.实质距离×比率尺=图上距离、图上距离÷比率尺=实质距离、图上距离÷实质距离=比率尺

15.应用比率尺绘图:(1)写出图的名称、(2)确立比率尺;(3)依据比率尺求出图上距离;(4)绘图(画出单位长度)(5)标出实质距离,写清地址名称(6)标出比率尺

16.图形的放大与减小:形状同样

,大小不一样。(相像图形)

17.用比率解决问题:依据问题中的不变量找出两种有关系的量,并正确判断这两种有关系的量成什么比率关系,并依据正、反比率关系式列出相应的方程并求解。

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

1.圆柱的特点:(1)底面的特点:圆柱的底面是完整相等的两个圆。(2)侧面的特点: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其睁开图是一个长方形。(3)高的特点:圆柱有无数条高。

2.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3.圆柱的侧面睁开图:当沿高睁开时睁开图是长方形;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高睁开图是正方形;当不沿高睁开时睁开图是平行四边形。

4.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底面的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侧面积+2×底面积,即S表=S侧+2S底。

5.圆往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

6.圆柱的体积: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体的体积,V=Sh。7.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他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该直角边叫圆锥的轴。

8.圆锥的高:从圆锥的极点究竟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3/7

3 / 83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试题

9.圆锥的特点:(1)底面的特点:圆锥的底面一个圆。( 2)侧面的特点: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10.圆锥的母线:即圆锥的侧面睁开形成的扇形的半径,底面圆周上点到极点的距离。圆锥有无数条母线。

,睁开图是扇形。(3)高的特点:圆锥只有一条高。

11.圆锥的侧面:将圆锥的侧面沿母线睁开,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的周长,而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的长。

12.圆锥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睁开图弧长)

×母线÷2;

13.圆锥的体积:一个圆锥所占空间的大小 Sh

,叫做这个圆锥的体积。一个圆锥

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依据圆柱体积公式V=Sh(V=πrh),得出圆锥体积公式:

14.圆柱与圆锥的关系:(1)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2)体积和高相等的圆锥与圆柱之间,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三倍。

(3)体积和底面积相等的圆锥与圆柱之间

15.生活中的圆锥:生活中常常出现的圆锥有:沙堆、漏斗、帽子。

,圆锥的高是圆柱的三倍。

第四单元统计

1.统计表:把统计数据填写在必定格式的表格内 ,用来反应情2

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统计表。

2.统计种类: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项目的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3.统计图: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有关的量之间的数目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 图。

4.条形统计图长处:很简单看出各样数目的多少。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 ,

直条的宽窄一定同样。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一样项目的直条,要用不一样的线条或颜色差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边注明图例。

4 / 84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试题

4/7

5 / 85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试题

5.折线统计图不只能够表示数目的多少并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目增减变化 的状况。注意: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不一样的年份、月份等时间时

,不一样时间之

间的距离要依据年份或月份的间隔来确立。依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按序连结起来,并注明数目。6.扇形统计图(1)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数。(2)长处: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3)制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a)先算出各部分数目占总量的百分之几。b)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目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c)取适合的半径画一个圆,并依照上边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d)在每个扇形中注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数目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用不一样颜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差别开。

第五单元回首和整理

(一)数与代数

1.负数:任何正数前加上负号都是负数。在数轴上,负数都在0的左边,全部的负数都比0小。负数用负号“—标”记,如-2,-5.33,-45,等。

2.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含0),数轴上0右侧的数叫做正数。若一个数大于零(>0),则称它是一个正数。正数的前方能够加上正号“+来”表示。正数有无数个,此中有正整数,正分数和正小数。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线。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全部负数。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全部的数都能够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也能够用数轴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5.数轴的三因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正方向的数大于负方向的数。

(二)空间与图形

一周长计算公式:长=周长

÷2-宽

×2→宽=周长÷2-长

5/7

⒈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6 / 86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试题

⒉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边长=周长÷4c= c=2πr→r=c÷π÷2

πd→⒊d=c圆的÷π周长:

⒋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正→方体的棱长=正方体的棱长总和÷12长=棱长总和÷4-宽-高

⒌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宽=棱长总和÷4-长-高高=棱长总和÷4-长-宽

二面积计算公式:长=长方形的面积

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宽=长方形的面积÷长

⒉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高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底=三角形的面积×2÷高

÷宽

⒋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高=三角形的面积×2底÷高=梯形的面积×2÷(上底+下底)

⒌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高÷2→上底=梯形的面积×2高÷-下底

⒍圆的面积:⑴已知半径(r)求面积(S),用公式S=πr⑵已知直径(d)求面积(S),先用公式r=d÷2求半径,再用公式S=πr求面积。⑶已知周长(C)求面积(S),先用公式r=c÷π÷2求半径,再用公式S=πr求面积。

⒎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⒏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6高=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⒐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底面周长=圆柱体的侧面积 ÷高

⒑圆柱体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2πr(r+h)(三)体积计算公式:长×宽×高高=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2

22⒈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横截面的面积×长底面积=长方体的体积 ÷ 高

6/7

7 / 87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试题

⒉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高=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

⒊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底面积=圆柱体的体积÷高高=圆锥体的体积×3底÷面积

⒋圆锥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底面积=圆锥体的体积 ×3高÷

(三)统计与概率

一、统计:

1、比较分类、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的认识。

2、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统计图。

3、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复式统计图。

4、均匀数、中位数、众数。

二、概率:

1、用“必定、不行能、可能、常常、有时、不行能 性。

”等描绘事件发生的可能

2、列出简单事件全部可能发生的结果。

3、游戏规则公正、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4、按指定的可能性大小设计方案。

7/7

8 / 8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