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讨

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讨

来源:微智科技网
筇30卷第12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ol_30No.12 2009年12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c.2o09 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讨 徐纯先 (湖南科技学院法律系,湖南永州4251O0) 摘 要:实践性是法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其运用已学法律知识分析法律问题和解决法 律实务的综合能力。然而,目前各大学法学院系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究其原因,最重要的还是实践教 学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得到有效强化。要彻底摆脱目前的困境,必须在深化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多管 齐下强化实践教学各环节,同时围绕实践能力重构评价机制,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实践能力的平 台。 关键词:法学专业;实践能力;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DF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09)12—0160-03 法学是关于法律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实践性是法学的 当是相互协调、相辅相成、同等重要的。法律实践与法学理 一个显著特点。法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其运用已学法律 论应当充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偏颇任何一方都是不可取的。 知识分析法律问题和解决法律实务的综合能力。离开了实践 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是多元化的,我们强调实践教学应当 性的特点,法学将失去生命力;欠缺实践能力,法学专业的 是法学教育不可分割的过程,是以多种方式贯穿、渗透于法 学生将最终被社会遗弃。为此,法学教育应当面向社会、面 学教学中的。因而不应当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过程分离乃 向实践,其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具有比较完整的法学专 至孤立起来,二者应当相互协调、促进,共同完善。B 业知识和理论体系、法律专业思维、法律职业伦理和法律操 (一)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作能力的应用型法律人才。法学教育应该构筑一个合理培养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法学专业学生要真 法科学生实践能力的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务能 正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不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是 力。法学专业学生接触法律实际,就如同医科学生接触临床, 不可能的。法律职业不同于一般的职业,而是与教师职业、 工科学生接触工程、图纸一样,是将书本知识转变为实际运 医师职业等一样具有强烈的职业特点和行业背景。法律工作 用的必山之路。… 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和机械操作,依靠的不是单纯的熟能生 毋容置疑,目前各大学法学院系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反 巧,而是要求法律工作者倾其所能,以坚定的法律信念、敏 应都是眼高手低,适应社会和解决法律实务问题的能力不 锐的法律思维、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去维律的尊严和社 强。究其原因,最重要的还是实践教学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 会的公平正义。因此,法学教育也不能等同于一般的职业教 来,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得到有效强化,这直接导致了法学专 育,而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以培养“法律人”为目标的教 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低下。要想彻底摆脱目前法科学生的困 育。而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只有通过一定时期系统的、专 境,提高其实践能力,必须在深化法学理论教学的基础上, 业的法律理论学习才有可能达到。正如一个人如果仅仅知道 多管齐下强化实践教学各环节,同时尉绕实践能力重构洋价 某种房屋的建筑技术,而不懂得地质学、力学的一般原理, 机制,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实践 就不可能成为一名技术高超的建筑师一样,如果一个法学专 能力的平台。 业的学生没有相应的法学理论基础,是不会准确分析和处理 好具体案件的。只有整固地基,才能承载高层建筑,只有深 一 整固基础一深化法学理论知识的传授 化法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才有扎实的法学理底,才 一提到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多人便本能地排斥 能为培养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理论知识的学习,认为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会消弱实践能力 (二)理论教学有其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的培养。其实,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并行不悖的,二者应 这种教学方法因为教师能充分阐述法律的基本概念、基 本原理以及相应的具体规则,相对于从个案推导出所适用的 具体规则而言,它对法学知识的传授是高效的。即它能在较 收稿Et期:2009—10—04 短的时间内传递较丰富的知识,容量大、效率高、通用性强。 基金项目:湖}孛i科技学院“质量工程”教学改革立项项 而且,在我国也比较适合这种教学模式,这是与我国的历史 目(序号4)。 和法律传统紧密相连的。一个国家的法律机制和法律传统决 作者简介:徐纯先(1965一),女,湖南沅江人,湖南 定了该国法学教学模式的选择。在英美法系国家,判例法足 科技学院法律系教授、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 160 法律的重要渊源,制定法只有通过的解释、宣示和适用 才能在具体的案件中发挥法律效力。这一特质决定_r英美法 系国家的法学教学模式是判例教学,即主要通过判例传授法 律知识、培养法律实践能力。然而,在法系国家,制定 法是法律的重要渊源和表现形式,案例仅具有参考意义,而 法学教学模式主要是理论教学,即主要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授 法律知识。lj 二 多管齐下~强化实践教学各环节 从广义来讲,实践能力是指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 能力。因此,对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认识不能仅仅理解 为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它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主要 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搜集处 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它是一种综合性的、 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因此,要切实提高法学专业 学生实践能力,仅仅进行法学理论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 要从实际出发,围绕培养171标和所需的各种能力,多管齐下, 强化实践教学各环节。 (一)以案例教学提升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团结协作 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当然离不开实践教学,而实践教 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案例教学。通过对案 例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培养、锻炼学生法律逻辑思维的能力、 适用法律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积累法律 实务的工作技能。 同时,学生因为要当场表明观点,且是 代表小组发言,其口头表达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将得到提升。 具体操作程序: 1.精选典型案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的选择对能否实现案例教学的 目的非常重要,它既要有代表性又要能够说明问题,案例既 不能过于简单又不能过于复杂。案件过于复杂,会影响学生 的信心;案例过于简单,则无法达到教学目的。 2.组织较为固定的学习小组。以此保障学生对案例分析 的充分参与。由于课时比较紧张,人数往往比较多,为了保 障学习和发言的机会,可以采用课堂案例分析——课后分组 讨论——课堂小组推选代表发言的方式。建议无论是课堂的 案例分析,还是课后的案例讨论,都应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进行,每次推荐不同的代表进行课堂发言,阐述小组意见。 此种方式,发言的学生就有使命感,他或她代表的不仅仅是 自己,而是一个团队,在感受一份荣耀的同时,也多了一份 责任。在案例教学的环节中,分组讨论和课堂发言是学生非 常重视和珍惜的环节,在此环节中,他们不仅很好地锻炼了 自己倾听和说服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13头表达能力,特别 是增加了自信心。 3.教师总结和点评。以此帮助学生肜成思考的习 惯。教师在充分听取了学生意见之后,应对学生的意见进行 点评,并闸述教师对此案的观点和意见。当学生发现自己的 意见与法官或教师的意见丰H同时,往往会非常自豪;当意见 不一致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判断究竟谁 的意见更为符合法律原则和法律精神,并以此为契机,帮助 学生形成思考的好习惯。 (二)开展模拟审判,提升动手能力 随着我国法学教育由单纯的“填鸭式”教学到注重实践 教育的转变,模拟审判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方式, 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法学教学中。它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 陷,为传统的法学教学模式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通过精心 组织的一场模拟审判至少能够起到如下效果。 1.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模拟审判既是“说 法”,又是“演法”。它既避免了教师单纯“说法”带来的枯 燥和乏味,又满足了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有效地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望。学生从接手案件到完全融入角色,从对案情一 知半解到设身处地的分析案情,首先是要牢固掌握书本上所 学到的法律知识。要想漂亮完成自己的任务,就必须主动学 习和搜集相关资料。 2.能使学生提前感知社会角色。模拟审判实践活动,其 实就是一种法律实务的综合“演习”,学生通过全面介入模拟 诉讼活动,扮演各种诉讼角色,体验法官、检察官、律师、 原告、被告等角色的活动过程,使其能够提前体验将来的社 会角色,提高其实际动手的能力。 3.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模拟审判 中,学生必须从提供的零散案件材料入手,进行分析、归纳、 筛选,从而形成向法庭陈述的事实,找出有关的法律要点、 寻找适用的法律规范、形成自己的辩护或代理意见、书写有 关的法律文书、了解出庭辩护、举证、案件审理、辩护等全 部环节。其使得模拟法庭审判从情景走进实战,将所学的法 律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成为培养学生实际运用及驾驭 法律能力的课堂。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将书本上所学的 知识运用到庭审中,还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同时,熟悉了法庭审判的程序,掌握举证、质证、辩论的技 巧,动手能力将大大增强。 (三)旁听、见习和实习,培养实务能力 旁听,这种实践方式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法律 适用的全过程,有利于培养他们对法律的感性认识。这种方 式比较灵活机动,只要有时问,随时都可以去旁听。就算是 听不懂,去感受一下法庭气氛,得到一些感性知识也是很好 的,总比坐在教室闭门造车强许多。 见习和实习,这种传统的实践方式,已经被几乎所有法 学院系所采用。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司法部门及律师事务所见 习和参加学校统一安排的专业实习,不仅能够获得专业领域 的实际工作经验,巩固并检验已学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能深 入社会和民众,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将明显提 升。 (四)校内实训,方便快捷提升综合能力 法学专业除了有自己固定的见习实习场所外,还应该根 据自身财力建立相应的法学实训室。如湖南科技学院法律 系,便建立了包括民商经济法学实训室、刑法学实训室、综 合实训室、律师事务所、法律咨询室、模拟法庭和法律诊所 在内的法学实训中心。法学实训中心以培养法学应用型人才 为H标,以辅助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为战略导向。各实jJff 室耍围绕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与法律职业相一致的 高度仿真的职业环境,严格按照法律职业的工作流程和业务 技能需求来构建框架,设计实训内容,让受训者得到知识、 】6】 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 (五)开设法律诊所,培养实务能力和职业道德 “诊所式”法律敦学模式最早始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 学,普遍兴起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是判例教学法的发展, 即校外课堂。其特点在于仿效医学院利用诊所实习培养医生 的彤式,在法学院系设立某种形式的法律诊所。此种实践教 学模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参与办案的全过程,有利 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法律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法律的深入理 解,缩小知识教育与职业技能的距离。“诊所式”教学模式 近年来被引进我国后,已为众多法学院系所接受。但值得注 意的足,在“诊所式”教学中,如果仅仅只是某种特定职业 技巧的简单灌输,并不是真正的意义上的“诊所式”法学教 育。从国外大学法律院系的教学实践看,“诊所式”法学教 育的目的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一,培养和训练法科学生的 专业技巧和职业技能;其二,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 树立法科学生从事法律职业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培 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突出实效一优化评价机制 我们在强调实践教学各环节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学习 指挥棒~考试的作用。但传统的考试方式和内容已经远远不 能满足现代法学教育的要求,必须优化评价机制,对其进行 大刀阔斧地改革。考试作为教育测量的工具,学业成绩考试 只能作为教学评价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教学评价应该 是全方位或者多方位的,它不仅包括教师教学工作态度、业 务水平、教学研究能力和实现教学目标程度等诸多方面的评 价;还包括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方法、知识掌握 程度以及智能开发等方面的评价。 ‘ 教师可以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进行考试方式的改革,不 能要求干篇一律。本文只根据笔者所教 民法学趴 合同法 学 等课程展开探讨(当然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均能适用)。 本改革方案将考试分为5个部分:平时表现、作业、司 法实践、口试、笔试。成绩分别占总分的10%、l0%、20%、 20%、40%。同时,所有计划和措施均在开课第一天告知学 生,让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一)笔试 这是通用的一种考试方式,它主要是考查学生基本理论 知识掌握 的情况。笔试一定要把好出题关和评分关,最好是每门课程 建立试题库,到期末时由教研室组织所有该课程的任课教师 集体研究决定具体试题,同时淘汰一些过时的内容,增加一 些新内容。阅卷至少要由3位教师流水作业。 (二)口试 指的是答辩式V1试,其程序参照论文答辩的方式进行。 辩论式口试,之前要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设计出一系列有代 表性、能反映本课程特点的试题卡片,正面写题目,背面写 参。口试时由3—5位教师组成评委团,主考教师让考 生抽取题目,可以给5分钟思考时间,之后回答所抽到的问 题,学生凹答完毕后泮委还要围绕考题就相关知识进行提 问,学生当场回答评委提问,最后评委根据考生的综合表现 给Il|成绩。这种考试对学生和教师要求均很高,教师要充分 准备提问,学生要非常熟悉所学课程内容,而且要很好地表 达出来,除了专业知识外,更要有较好的司法口才。 (三)司法实践 其方法是先本地联系几家司法单位,开学后由任课教师 将学生分期分批带往见习地,由见习方统一安排见习,学生 则利用课余时间到见习单位参加司法实践,做好见习笔记, 写出见习报告,期末时由见习单位负责人根据学生见习表现 评定成绩。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考试形式主要强调培养学生 司法实践的能力,引导学生多接触社会和法律实务。 (四)作业 为了巩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布置一 定数量的课外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布置多少作业?如 何布置?什么时间布置?却有很大的学问。法学专业课程作业 的布置,必须要结合本专业及本课程的特征,科学合理地做 出安排。首先在数量上最好是每个月布置一次,布置太多, 学生没有时问精心准备,效果不会很好;布置太少,则达不 :NiJll练的目的。其次,在题型上要巧妙设计,每次作业的题 型不能重复,题量要适中,难度要逐次加大,最后一次必须 布置一道论述题,让学生就一个专题展开论述,各抒己见, 提高理论水平,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良好基础。 (五)平时表现 学生平时表现是指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出勤情况、听课 情况、笔记情况、回答教师提问情况等。教师平时上课时一 定要做好登记,以避免随意给分或者恶意扣分,引导学生注 重平时表现,从点滴做起,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此种考试制度一改过去那种沉闷单调的方式:既考理论 也考实务;既考期终也考平时;既有笔试又有口试;既有任 课教师打分,也有评委小组打分,同时还有见习单位的评价, 其透明度很高,基本能做到公平、公正,因此深受学生喜爱。 同时,由于考试的内容不仅在书本上,而且也在实践中;不 仅要考理论知识,而且更要考实践能力;不仅要考记忆能力, 而且也考综合素质;不仅注重期末考试,而且注重平时表现, 这样全方位的考试制度,学生要想突击复习应付考试,已经 是不可能的了。 当然,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绝非一朝一 夕便能大功告成,它不仅需要教师有时代的使命感,还需要 学生有求知的渴望。同时,提高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方 式方法还有许多,希望此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l】博登海默(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M J.北 京:l{J国大学出版社,2004. 【2】刘大炜.浅谈实践教学在法学本科教育当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6,(4):61. 13】高向平.法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辨析….郑 州党校学报,2009,(1):1 57. 【4】李攀.关于法学科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路径的思考….河南 工业大学学报,2009,(6):1 70. 【5】陈咏梅.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的法学教学改革与探索IJ1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7):56. (责任编校:燕廉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