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 I!\"争鸣 I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的渗透与思考◎郭靖雯王照年高中语文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是通过优秀文 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
面是组织与制度文化,即在新民主主义时
期形成的规章制度。在二大上通过了《中国共 产党章程》,首次以党内本章程的形式具规定
趣,使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文
化,是中国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构建 的文化,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为精神
相关制度 外还形成 中国党 设 的本原则——民主中制。这些组织制度为时
内核和价值取向,继承中华优秀传 文化,期的政治 提 , 第三层面的优秀文成,是 中国 的 文是运文化,即在新民主主义时期
化。它是 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事业的 运, 国民大运 土地运抗日人时代的大无畏革如据时代精神遗产和文化传承,是中国党人和广大人民 群优良传和品格 的中 ,是 中华 民伟大 的大精神
争和 争 在这些运 中 ,孕育了伟大的精神 呈 的艰苦奋斗的开辟精神
,文化大,言养 而学生的理想人格的意义 命理想 以 精神为代表的抗日 争时期 争时期的 精神 本文 的文化
一、文化内涵的构成与阶段的划分“文化
命文化, 人民大,是的 命 中的
提:“革文在 文 学中的 主 以运 文化的层次 为主,学其中 的精神。(二)文化 的化,在,是的思想 在中,是革
和 的
高中语文学中文化的 , 文化的内 文化是在 的
时期中形成的,在 的时期内 形式和具内,大上
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 主义 1
文化 的 , 的精神和的 文化内 ,在党
u的表为三个开始念党时期 斗争时期 国时期 首 是 党时期
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等系列讲话中,*已对 (1921—1924 ), 运 后中国无产 上政治 ,具
主义思想的继承和 文化 告中 指「中国
论述,在十九大报主义文化,自中, 马思主义与工人运的 ,为在华民 千多文 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熔铸党领导人民在设、改革中创造
后中国党的成 创造
的文化和 主义 文化, 中国 .2005 首次提岀W 精神”, 其 为厂开天辟地 为人 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 亓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
主义伟大 作用。作为中华优秀传文化和社成为民的 精神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纽带,文化起 承前启后的
(一)文化内的构成是这些精神 使 国 其次是斗争时期(1924—1949 产党领人民后开 ),在这 时 内,中国共国民大运 土地革文化内 的构成主 理论文化 革 命组织与制度文化、运动文化三个彼紧密关 联的层面。第一层面是理论文化,即以 为代表的中国党人在新民主主义时期 表的
命运抗日争和争,其中 大精
神文化 如土地时期形成的以井冈山精神和精神为核的文化,争时期形成的 精神 后是国时期(1949——1978这一时期主 以改革开放为代表,其文化 为
相关论著。如 在大时期 表的《中国的 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Y《井冈山的 斗争》;土地时期的《星星 火,可以燎原》《反 本本主义》;抗日 争时期的《论持久战》;战
创新的精神二、文化的重要性文化,是中国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
争时期的《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 Y 这 些著作为时期前进的道路指 方向。第二层民主主义时期的奋斗 程中形成的 遗存和
精神和传 它 生 所1&究争/ I语文教学与研'•下半月刊 2019 - 10月009有中国人都难以忘怀的血与火的岁月中,在那个时 光里,有着山河飘摇的破碎国土,有着虎视眈眈的 西方列强,有着饱受战争痛苦的广大人民,有着前
后建设中国特 社会主义现 量0
0 强国积的时 0 受 文 的前行的
有作0 受 国主义情 0 只有
任 使
才赴后继的伟大英雄。这是20世纪里广大中国人民 救亡图存的共同记忆Y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也不会 忘却它Y我们修建了英雄纪念碑,设定了中国人民
会 定0 的 才有 量0 才能 一 中国人的
才能成中国特 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
抗日战争纪念日,谱写了慷慨激的国 ,拍 了人 的抗日 ,
人0中 民族的伟大
0的量。文以o 记那历有文以传情0文以 国家
量0文 充史。语文课程作传 文 的
0 社会 文
着不 的作Y它能以 每
生Y在语文 与 文
的方着学文 激发前行。不 现在是 来0文化都是
岁月印记,并以大的 我们前行 的一 不 的 o三、语文课堂中文化的现状中,是 是中 都有着一的文,在 修的2017
文 对于 国家 社会 都有着举 的作 0 那在语文 中是 有充分发挥
高中语文课程
o中是 文有一*这一*的课程
。语文 与
在 中课 中 文 是了 与
语建与 文下来 两方分 文在 中语文课 中的 现 o传 与 o 在文 传 与 中 语文 中,
在(一)文化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呈现状况中 传文称课本0它是依据课程
反映
编制的、系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 入中国
任务群中更是列志士以及广大内容的 书。过翻阅 以了传作品研 中国 传作品专题在该阶 掌握的内容及达到的程度。2017研讨两 任务群, 求深入 会
群众民族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9月全国中 始投入使 部编语文0在这之中收录了大量 题经典篇目。从类型看既有反映 的篇目0
时
人格;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 英雄人物英勇事中涌现的英雄事迹,受其 私 畏的爱国热情。一 系列的举动都表 着我国对于传 文 的重
中《狼牙山五壮士金的鱼钩 光》0 中 的《纪念白求恩 说视。文
了党人民对国家、民族行动0积淀了社会闻一先 行片 0也有反映老一
辈 家
人格的文0例写毛泽放、人民幸福的时诉求 东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写周恩来的 读书》;除
中 崛起主义先进文 的底蕴,是中 民族气节的灵魂。对 外也 众歌颂 的诗于国家来说, 部分,它作
文是中国文中不或缺的一传 文
篇0例
我终于回来了》0
的《七律*长征有的人祖国0社会主义先进文 中的作o只有充分发中 的《黄河颂》《我这土键的一环,发挥着不 地祖国啊0我亲的祖国 ;至 闻我三十万挥 文 深厚的意蕴内涵,才能使我们国家 加 富强,政治 加文o对于社会来说0
o 报类文:的《消息二则》0内
文 的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放军百万大局横渡长
神有利于全社会成积极昂0奋发进的江》o时 也有时
看既有新民主主义时的 志士0对于 人来说0 文 不 着每 人都前行的强大社会主义建设作巨大 的英雄两弹
不 忘却的历史0 有着每 人都 发 的0们0导弹父钱 先o夕卜0中国
文它是我们不忘 0 使 0 在中
o 的课后 阅读中0除传 经典作品动o着时的发展,社会
始出现对于英雄外0 会 导 阅读
据 0 中 传 文 20 篇0的纪念流于
0大量不合逻辑的抗日 剧” 0至社会有了
于世 人
志士等的
0气。中生成的 键时 0 社中 中13篇。那在人 映文化的又有 呢?中语文教材中反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题材篇目必修一必修二会 其 o 作 抗战时 的岁月0沁园春•长沙记念刘和珍君不 着时 的流 日 不 以是囚绿记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 忘的 o 于 中时 的
必修三、四、五
无010 |研究争$ I从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中只含有4篇题材的文章,除却必修一、必修二 各有两篇课文外,必修三、四、五均不含有L相较于小 学、初中丰富的传统选文,高中明显是远远不够 的。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题材篇目必修一们的 O有亲身 过 火纷飞的 + 于一辈们心中的 怀,学
有很深的体会,甚 是产 们 受
,其 都是可以理解的。关 在于教师如何 有 的 带领
,体会 的不易。在课的 ,革课中,关于文化的教 式更多 于教师+ 学 的。是单
沁园春•长沙无必修二必修三命 的 ,是 文章中的写作。这发现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读,却忽视了文章中 含的
必修四必修五《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记念刘和珍君样的课 学 了解,其 怀很 堂过分注重在
+ 有兴趣。除之外, 课面的教学,导致革为了让数据更加全面具体+苏教版高中语文教 材中题材篇目也进行了统计,发现在五本必修
内获得更高的分数+学 心于深入了解,教师 心于
教材中,共有五篇与文化有关的文章,其中以 命文化在高中语文课 的不重视。四、语文课堂中进行教育策略诗歌为主L通过二者比较,我们可以得出, 是人教版是苏教版的语文教材,关于文化的文章 比较小,平均一本教材中 有一篇,远远 于
文化是中 人的 。在高中语文教之不易,是革材中录的题材的文章,其学的主目的
本教材中文言文选段的比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文化存在 类型不够
是让学 得我们 的 命先辈们
、热 的, 的全面,内容不够丰富的现象。(二)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存在状况 高中 于
O从而 学的 主 、会主+ 形积极的人
。在语文课 中如何
的价值人格
加
的面的,笔者 为可以从课+期,语文课 、语 课中课后三
(一)为
出发。而注重课前充分阅读+ 不 五篇文章 文章中,
教也是不 ,主
O 的四、得学, 是
在于
之所以被很多人所不了解,其重要的久远。 在
教育是远远不够的L在人教版四篇发 的命的 与:;人坚的我们,很想象 火纷飞+ ,人 离,不是的
是
,有的的面。 多重的
的发生,而是在特定的 背景下+多种 素象的 ,表
贞不屈的族气节就任北京学校之演说》是 蔡元提倡思想自的集中体现。苏教版人教版
综合 而O如果有分了解这些 背后的 起、过、果,对其内在 含的诸如作出何种 举,发出某种号召不 全 。课 教
一样都含有 。闻师教 课文,学生阅读文章+际 是一种单一
一多的《发现 录了作者一颗赤子之心 祖 的、横向的平面型阅读,限于版面字数有限,于事 的交
的忠贞热O舒婷的《祖呵,我亲爱的祖展 现了中国崛起和新+积淀着厚重的 O如果将人教版 苏教版合并起,选文类型内容丰
只突出最亮点的一部分,给予学生的些背景
阅读信息较少。学 不 分,会制约文本内容的理解,也 激发起阅读的富,文体各样,数量适中。分开后,各自占比小,无 待。 ,在课,教师应提 引导学生查阅相关
法满足学生阅读、学习、思考的需O的背景材料,进行补 阅读,现学生纵向
教学上主 在三面问题:一是 久 远,学 其
身受,领会不深;二是形式单的立体 + 有概的全局性的认知,以提 高对文本的领悟力,为接 课中 展开的
一,偏于说教,不易引起学 趣;三是过分注重教 作好铺垫。不 是学生,教师也应多
考察,忽视 主 教育。 于一些 轻教师而 尚且有着一不小的距离,更何谈是 在新
阅读相关类文章,以提升文化的修,只有教 师以身作则+扩 自己的知识面,在面对学生提问
的少。对于 多是从
的文字,
的了解,获才游刃有余。与 ,在 教育中最为关的 中的 +键的步骤是感染。文章如何染学生,怎样让
1&究争/ I语文教学与研'•下半月刊 2019 - 10月011的情怀,老一辈志士们的行为与学生之间产生共鸣
堂上可 放 关的 影、 J 体资 的
学生与 之间情感的交流,以是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要感染学生,除却选段的
精彩,教师自身的感染力因与学生面对面,距离近 而被放大X教师只有先被文本感动,才能用自己的 感动感染学生,在课堂上实现多向、多层的情感交
体 文 心 的 之情X当然发挥 为课 活动
在 体资 的选 上也要多加提,以 精为
辅助作用,让学生在接的X流X以《囚绿记》为例,《囚绿记》是陆蠡于1938年 有“感”,有“思”,有
而 出创作的散文,讲述的是与常 绿 之间交的经历, 有联系时代背景,感 的是作者囚绿,放绿间的矛盾心理,以及对于常 贞 i的 之情x然而作者
文 是为赞美常春藤,1938年华北地区人民面
本帝国,在 的时候, 有 1,而 ,斗志 ? 文章是 常作者 大 贞 的?在教 文
,学生们只有事先
创作 ,才能 的?为 动 而 课
用是 近现
上 大的 放 J
作之J 志士们 作的
X的课文 括,就连 百部鸿 巨著的信息容
量也 承载段厚的 x课文只是段
历史中的一个缩影,在教学,果教师 让学生
从文学的角度去 读课文,则失去了课文的教育意
义x因此,立足于这类课文的特点,教师需引导学生
全面读课文 的深,同将课文的 资料 制作成多 体课件,从而以课文为点,以点带面,构
建出多层次、立体化的课堂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 课文的 X在语文课堂,选用现 辅助教学,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彰显课堂的魅力x对于高 生而
言,依靠文字 纯想 去完成理解文本,接 情感的教育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当遇 文本脱离学
生生活实际或超乎学生想象的问题,当课文的
关键性语句学生以理 ,教师应当发挥多体教学的
, 引 、 资,化为 体,近 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 i身 x
是 题材的影像,年 的 ,还是报纸影印,留下的卡带
,是的件X以 的《'
士 >》为例,
士因 的精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挽救祖国的危亡和消除民族 的灾难,们 的 ,
的幸福放在的 之上,现出大无畏的高的自
精神,
出一 的 X在课学
士 的活动 当学生 身
、 士的 是课堂上 多的语言
的X因此在行文化的 ,未尝不可多一些走出
的活动X多踏入那块满载
沧桑的烈士陵园,多聆听老兵们所讲述的
故事,多 访曾经 留下的印记, 些让学生加深体力口白当 们 生活的之易,只有 为 华崛起而读书,贡献社会,才能不负 们的X参考文献:[1]朱喜坤.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光明日报 [N1.2019.01.09(11 ).[&].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91 .[3]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胜]——在中国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01).[4] *•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 2017.12.01(01).[5] 洪爱娟•“红色经典课文”教学策略探寻[J]•教学月刊, 2011 (07).[6] 顾慧•追寻逝去的“红色”情怀——初中语文课文教 学演剧[6].课程教育研究,201 7(24).[7] 张妙.文化的内涵及实践意义[6].长江丛刊,2018
(8).[8] 彪,田克勤•文化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6].中国
报,201 7(09).[9] 黄国洪•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6]. 课外语文,2017(13).[10]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浅探——以人教版小学《语文
[6]. ,2015(01).[11 ]钱冰山•让传统文化的基因代代相传——关于
“中国 研习” 的 [6].中学语文,201 8(08).[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髙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3] 李庆刚•做好继承文化这篇大文章[N].学习时报, 2019.01.11(A12).郭靖雯,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王照年,闽南
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9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