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历史的房屋及建筑物折旧测算方法

关于历史的房屋及建筑物折旧测算方法

来源:微智科技网


关于历史的房屋及建筑物折旧测算方法 和其它费用的上限标准设立的建议

这次全国的高校教育成本审核座谈会就对房屋及建筑物进行核算,各地也提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为测算出更为合理的教育成本,我们认为,可以参照三部委调查方案中“设备购置费”的处理办法进行简化计算,即一是要对2000年新增房屋及建筑物提取折旧,并逐年累计;二是要通过设计相对合理的测算方法对2000年以前的房屋及构筑物折旧进行测算。对于2000年及以后新增房屋及建筑物提取折旧比较好操作,但对于2000年以前的房屋及建筑物,有的缺少固定资产明细账,有的已过折旧年限仍在使用,而且账面反映只是房屋及建筑物的原值。下面就高校历史房屋及建筑物折旧问题提出一种简便的解决方案。

假定一:本文所称历史的房屋及建筑物,是指自建校以来至2000年(不包括2000年)形成的学校登记入帐的房屋及建筑物原值,这些房屋及建筑物是均匀建设,且使用年限为40年;

假定二: 这些房屋及建筑物自建校以来每年都正常进行了折旧;这些房屋及建筑物剩余价值部分(净值)仍将使用40年,且从2000年起,作为历史房屋及建筑物的固定资产按40年平均计提折旧。

测算历史房屋及建筑物剩余价值(净值)原则上完全可依托现有调查表,不需要学校另外提供或核算出新的数据。 基于上述假定,对2000年以前的房屋及建筑物剩余价值(净值)的百分数可采用如下方法:

第一种方法:对2000年以前的房屋及建筑物按建设时间每10年划一时间段,通过各时间段剩余的房屋及建筑物价值(净值)百分数,计算出全部房屋及建筑物剩余价值(净值)的百分数。

【例如】某校为1949年建校,1999年未固定资产中的房屋及建筑物原值为M,计算至2000年初房屋及建筑物剩余价值(净值)百分数多少?

先将建校时间近似看作1950年,按每10年划作一时间段,则所有的历史房屋及建筑物的建筑与使用时间可划为5个时间段,每一时间段的房屋及建筑物剩余价值(净值)的百分数分别为A1、A2、A3、A4、A5。在所有房屋及建筑物为均匀建造且使用年限为40的前提下,A1、A2、A3、A4、A5的值分别计算如下:

A1的计算:A1 = 1/5*(1-5*0.025)*100 = 17.50 A2的计算:A2 = 1/5*(1-15*0.025)*100 = 12.50 A3的计算:A3 = 1/5*(1-25*0.025)*100 =7.50 A4的计算:A4 = 1/5*(1-35*0.025)*100 = 2.50 A5的计算:A5 = 0

A = A1+ A2+ A3+ A4+ A5 = 17.50+12.50+7.50+2.50 = 40.00

第二种方法:以1960年为界限,1960年以后建校的其房屋及建筑物全部正在使用,1960年以前建校的其房屋及建筑物部分使用。因此,房屋及建筑物的剩余价值(净值)百分数A的计算方式分别为:

1960年以后建成校:A = (1-N/2*0.025)*100 1960年以前建成校:A = 40/N*(1-20*0.025)*100

其中:N — 为已建校的年限(亦为在册的房屋及建筑物最早建成的时间),可通过四舍五入方式取10的倍数。

如上例,近似看作1950年建校,则N=50。由于是1960年以前建校,其房屋及建筑物的剩余价值(净值)百分数A为:

A = 40/N*(1-20*0.025)*100 = 40/50*(1-20*0.025)*100 = 40.00

由此可见,无论是第一种方法,还是每二种方法,两者是等效的。为便于对照,现将不同年代建校的1999年末房屋及建筑物剩余价值(净值)占帐面原值的百分数计算值如(表一)所示。

由于假定这些房屋及建筑物剩余价值部分(净值)仍将使用40年,且从2000年起,每年历史房屋及建筑物计提折旧金额G的计算更为简便:

G = M*A*0.025/100

[M —— 为历史房屋及建筑物的原值; A —— 为计算出的房屋及建筑物的剩余价值(净值)百分数]

如上例,从2000年起,每年历史房屋及建筑物计提折旧金额G的为:

G = M*A*0.025/100 = M*40.00 *0.025/100 = 0.01 M 这一方法可能对个别学校的实际会有一定的差距,但从对一定数量的学校的汇总数来说,将会偏差较小,尤其是建校时间较长的学校,计算更为简便。

建校年代 10年 20年 30年 40年 50年 60年 70年 80年 90年 100年 110年 120年 130年 1990-1999 87.50 43.75 29.17 21.88 17.50 14.58 12.50 10.94 9.72 8.75 7.95 7.29 6.73 1980-19 31.25 20.83 15.63 12.50 10.42 8.93 7.81 6.94 6.25 5.68 5.21 4.81

12.50 3.13 7.50 6.25 5.36 4.69 4.17 3.75 3.41 3.13 2.88

9.38 2.50 2.08 1.79 1.56 1.39 1.25 1.14 1.04 0.96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970-1979 1960-1969 1950-1959 1940-1949 1930-1939 1920-1929 1910-1919 1900-1909 10-19 1880-18 1870-1879 1860-1869 62.50 50.00 40.00 33.33 28.57 25.00 22.22 20.00 18.18 16.67 15.38 剩余价值% 87.50 75.00 62.50 50.00 40.00 33.33 28.57 25.00 22.22 20.00 18.18 16.67 15.38 剩余价值% 87.50 75.00 1.88 1.56 1.25 1.00 0.83 0.71 0.63 0.56 0.50 0.45 0.42 0.38 折旧率%* 2.19 (表一)

 折旧率为历史房屋及建筑物咱2000年起每年就折旧的折旧百分率。

对于其它费用设置上限标准,这种办法至少有两大好处,其一是学校能够主动地配合我们做好其它费用的审核工作;其二是对于高校账务处理更为规范。

如何以何种方式确定费用设置上限标准,则是这好这项工作的关键。在没有现成的标准借鉴的情况下,不妨立足于我们现有的调查资料进行测算。由于假定大多数的学校的其它费用支出和账务处理上是合理的。那未,在去除少数认为不尽合理的学校的数据后,进行平均计算后的值,作为上限标准。

这些不合理的数据可以通过作为分科目的其它费用占该科目的百分数的大小确定。如三部委调查表中,其他公务费占公务费的大小,其它费用占一至十一项支出合计数的大小。

以上建议,有不妥之处,请指正。不过测算有一定的工作量,如有需要,我们愿参与一部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