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于“艺术考察”的感想

对于“艺术考察”的感想

来源:微智科技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于“艺术考察”的感想

作者:陶鹏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3期

摘 要:艺术考察对于艺术创作和日常的艺术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艺术考察可以增强我们对艺术的直观感受,可以增加阅历提高审美能力,可以加强互动,培养与自然与生活的联系。艺术本身就是源于自然和生活的,要到自然中,到生活中去发现艺术,创造艺术,用一双“美的眼睛”来面对自然世界和我们的生活。

关键词:艺术考察;莫高窟;马踏飞燕;麦积山

作者简介:陶鹏,女,籍贯:山东省昌邑市,生于1992年02月09日,学历:本科,单位:南开大学。

[中图分类号]: J2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3--01

艺术考察对于艺术创作和日常的艺术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艺术考察可以增强我们对艺术的直观感受,可以增加阅历提高审美能力,可以加强互动,培养与自然与生活的联系。艺术考察有几个必经地点,是我们艺术学习道路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的崖壁上,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与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合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现存洞窟中保存有绘画、彩塑的492个,有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形制,还有一些佛塔。窟型最大者高40余米、宽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足盈尺。其中,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彩塑形式丰富多采,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

莫高窟壁画中“飞天”飘逸和富有神话色彩的形象十分引人注意。

敦煌飞天的风格特征是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当然各个不同时代中飞天形象也有不同的特征:敦煌早期飞天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窟顶藻井装饰、佛龛上沿和本生故事画主体人物的头上。多数造型头有圆光,脸型椭圆,身材粗短,上身裸露,肩披大巾,腰缠长裙,鼻梁和眼珠上点染白粉以示高光;北魏时期飞天所画的范围已扩大到说法图中和佛龛内两侧。飞天形象虽然还保留着西域飞天的特点,但已发生了变化,逐渐向敦煌飞天转变,脸型由椭圆变为长条但丰满,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身材修长,衣裙飘曳,横空飞翔,豪迈大方,势如飞鹤,动感很强;隋代飞天正处在融合、探索、创新时期。主要表现在体型不同,身材修长,比例适度,腰姿柔软,绰约多姿。脸型有的清秀,有的丰圆。服饰不同,飞态也各有不同,;到了唐代,敦煌飞天已完成了中外吸收、融合的历程,完全形成自己独特的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格,达到了艺术的顶峰。虽然飞天形象生动吸引人,但是飞天在洞窟内只起陪衬作用,不占有主体地位。

二、“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又名“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的东汉墓,现藏甘肃省博物馆。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

1969年9月10日,甘肃省武威地区金羊乡新鲜大队的民工,无意间挖掘出了一座东汉的将军墓,墓中出土的文物共计231件,其中有一雄伟壮观的仪仗队,在仪仗队伍的最前面带头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见的“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的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据介绍,“马踏飞燕”将飞燕作为了重心落点,形成了稳定性,这种艺术手法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有力的感觉,有动的节奏,整个造型风驰电掣,雄姿英发。

优秀艺术作品的价值可以表现在各个方面,比如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不仅为我们进行汉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研究提供了借鉴,同时它也是“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杰作,给世人留下了不朽地价值和弥久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天水麦积山

麦积山始凿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共有洞窟194个。现存历代泥塑、石雕像7200余件,壁画1300余平方米,全部窟龛开凿在山崖峭壁之上,分布于东、西两崖。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6米,小的仅有1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

麦积山石窟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游人攀登上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不禁惊心动魄。

莫高窟中的135窟名声显赫,也是麦积山石窟的重点参观石窟。

它是北魏晚期开凿,为西崖三大窟之一,俗称“天堂洞”。横长方形平顶窟,其独特之处是前壁上部开三个明窗。全窟共有造像17身。正壁中龛泥塑一佛二菩萨和窟左石雕一佛二菩萨,都是形神兼备的优秀艺术作品。壁画正壁上部绘涅磐变,其右侧是八王争舍利,构图准确,描绘真切,表现了激烈的争战场景。

麦积山石窟极其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艺术家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审美取向。北魏造像秀骨清俊,略带微笑,暗含着对人生荣辱的淡忘和超脱世俗之后的潇洒与轻松;西魏、北周造像的温婉和淳厚,沉醉于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对佛国世界的向往;隋唐造像丰满细腻;宋代造像衣纹写实,面貌庄重。麦积山石窟堪称世界艺术宝库,风景与艺术和谐存在,相互融合,是两种不同的美的享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由此看来,艺术考察是迫切需要和极具意义的。这样开放宽松的大课堂,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也更丰富了生活和我们的人生阅历。艺术本身就是源于自然和生活的,要到自然中,到生活中去发现艺术,创造艺术,用一双“美的眼睛”来面对自然世界和我们的生活,而艺术考察恰恰是给我们一个机会去融入自然,感受生活,寻找发现美好的事物,从而培养我们艺术的心灵和感受,对我们的艺术创作具有极其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幸福.铜马非马——中国旅游图形标志“马踏飞燕”新解[J].天津大学学报,2005,(4).[2]段文杰.略论敦煌壁画的风格特点和艺术成就[J].敦煌研究.1982,(2).

[3]付卫东.唐代敦煌壁画布局试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4).

[4]文静,魏文斌. 甘肃馆藏佛教造像调查与研究(之一)[J]. 敦煌研究. 2012(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