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柳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科学家过去曾以为,海面6000米以下的地方,由于超高的静水压力、缺乏阳光和食物供给,加之特殊的海底地形等多种极端环境因素,是一片________、毫无生命活力的世界。随着人们对海底深渊的科学调查,这些认识正在被。科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8145米深处已发现鱼类分布,( )。这是目前所知的鱼类分布最深记录。深渊微生物的研究结果,同样也________。研究发现,深渊生物圈中微生物的丰富度、多样性以及活性均非常高。通过对马里亚纳海沟沉积物分析,科学家发现,地球海洋最深处的微生物群落保持着极高的代谢。
科学家过去曾认为,在“碳酸钙补偿深度”以下的海域,以碳酸钙为主要结构成分的生物,如有孔虫、珊瑚、甲壳类等都无________。然而,科学家却在深渊调查中,在“碳酸钙补偿深度”以下的深海发现了类似生物。在庞大的海洋生态系统中,海面6000米以下的深渊生物________,它们如何适应巨大的海水压力,有哪些独特的生理机制和特殊基因,这些都是海洋生物学家要解开的科学之谜。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死气沉沉 出人意料 立锥之地 生生不息 B . 暮气沉沉 出其不意 立锥之地 特立独行 C . 死气沉沉 出其不意 弹丸之地 生生不息 D . 暮气沉沉 出人意料 弹丸之地 特立独行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通过对马里亚纳海沟沉积物分析,使科学家发现地球海洋最深处的微生物群落保持着极高的代谢活性。 B . 通过对马里亚纳海沟沉积物分析,科学家发现,地球海洋最深处的微生物群落保持着极高的代谢活性。 C . 通过对马里亚纳海沟沉积物分析,科学家发现,最深处地球海洋的微生物群落保持着极高的代谢活性。 D . 通过对马里亚纳海沟沉积物分析,科学家发现,地球海洋最深处的微生物群落生存着极高的代谢活性。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第 1 页 共 17 页
A . 鱼类样品在波多黎各海沟8370米深处采集到 B . 鱼类样品被波多黎各海沟8370米深处采集到 C . 把波多黎各海沟8370米深处鱼类样品采集到 D . 在波多黎各海沟8370米深处采集到鱼类样品
二、 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39分)
2. (6分) (2016高三上·广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丑中之美
庄子及其后学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其根本表现是在个体人格的自由上。因而,在庄子及其后学看来,人的外形的丑丝毫也不妨碍他具有精神的美,得到人们的爱慕。庄子一方面赞赏他理想中的“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神人”,另一方面又丝毫不歧视形体残缺丑陋,却具有精神人格美的人。在中国美学史上,也是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指出了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
《德充符》中通过许多寓言说明了这个道理。卫国的哀骀是一个奇丑的人,“以恶(丑)骇天下”,然而“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鲁哀公和他相处不过数月就想请他当宰相。庄子以文学的夸张笔法,描写了这个奇丑者得到了包括妇女在内的许多人的爱慕,同时又借孔丘之口说明了他之所以得到爱慕的原因:“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而所谓“使其形者”就是精神。人们之所以爱这个奇丑的人物,就是爱他的“全德”,爱他的精神美。“闉跂支离无脤”“瓮盎大瘿”都是一些腰弯及于脚趾、形体残缺没有嘴唇、身上长着像盆瓮一样大的瘤子的奇丑人物,然而前者说卫灵公,后者说齐桓公,都得到了赏识和喜爱,以至卫灵公、齐桓公看起那些形体齐全的人来,反而觉得“其脰肩肩(瘦小样子)”,矮小可怜了。庄子认为,这是“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的缘故。这些奇丑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忘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庄子看到了人的内在精神美能够压倒和克服外在形体的丑,“形骸之外”的美高于“形骸之内”的美。在追求着个体人格自由的庄子眼里,就连汲汲于仁义、不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孔子,虽然形体健全,但较之于被砍掉了一只脚,却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兀者叔山”,在精神上是遭受了无可解救的“天刑”的。在庄子看来,这种精神上的刑残比肉体上的刑残更加可悲。庄子一点也不忽视形体的美,但更加重视精神的美。这种对于人的精神美的高度重视和追求,后来在魏晋时期的美学中得到了发展。
从艺术史上看,庄子认为在丑怪的形相中可以包含强烈的精神美的思想,曾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五代人物画家禅月大师贯休的人物画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贯休是禅宗的信奉者,曾被皇家授予师号。而禅宗的思
第 2 页 共 17 页
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贯休所画的人物,其形相十分怪异甚至丑陋,却又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其名作十六帧水墨罗汉,骨相奇特古怪,为前代所找不出的。例如有庞眉大目者,孕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以之与阎立本的帝王图相对照,虽则坚实劲拔的笔致,略有相似,而人物的形态完全不同。阎氏的人物庄严肃穆,是一种士大夫社会的正型。而贯休的人物怪骇突兀,宛如战斗时神经紧张的一种变型”。完全可以说,在中国美学史上,对丑怪之美的肯定,为庄子美学所特有。这也是一般浪漫主义美学所共有的特色。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则是排斥丑怪之美的。
(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庄子及其后学认为人的外形的丑并不妨碍他具有精神的美,是因为他们尊崇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其根本表现是在个体人格的自由上。
B . 在庄子看来,人的内在精神美能够压倒和克服外在形体的丑,所以人们若想得到他人的爱慕,就要成为形体丑陋,却具有精神人格美的人。
C . 庄子《德充符》中的奇丑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忘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
D . 庄子追求个体人格自由,他认为“兀者叔山”虽被砍掉了一只脚,却也因懂得自然无为之道而比形体健全却不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孔子可贵。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庄子之所以让他笔下奇丑人物得到许多人的爱慕,是因为他看到了人“形骸之内”的美是要高于人的“形骸之外”的美的。
B . 禅月大师贯休笔下的人物形相十分怪异甚至丑陋,却又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这反映出禅宗与道家思想的联系。
C . 与贯休所画的人物迥乎不同是,画家阎立本笔下的人物形态庄严肃穆,体现的是形体美与精神美相统一的儒家的美学标准。
D . 贯休笔下那些罗汉群像的庞眉大目、孕颐隆鼻、怪异丑陋,与庄子笔下的“闉跂支离无脤”“瓮盎大瘿”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庄子的眼光来看,那些汲汲于名利,一旦仕途多舛,怀才不遇便要呜呼哀哉的士大夫们也是可悲的,还
第 3 页 共 17 页
不如《德充符》中某些外貌丑陋、甚至形体不健全之人。
B . 《巴黎圣母院》中雨果笔下的卡西莫多与庄子笔下的“闉跂支离无脤”“瓮盎大瘿”在形体的丑及人格精神的美上都有相近之处,这体现了浪漫主义美学的特色。
C . 在中国美学史上,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并对丑怪之美予以肯定,这拓展了中国美学的领域,对占统治地位的正统儒家美学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D . 庄子指出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这种美学思想后来在魏晋时期的美学中得到了发展,对后世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力。
3. (9分) (2019高二上·丽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在文博会的展馆里,《庄子·逍遥游》中的名句,印制在青灰色的背景板上,烟雨飘渺、草树朦胧,将飞鱼形状的灯饰设计映衬得浑然天成——这款灯饰正是取名为“鲲”。飞鱼的翅膀是灯管,设计师在曲线形的灯轴上加了移动块,滑动时翅膀灯管随之改变方向和弧度,如同展翅一般。
精心巧思的设计令人油然赞叹,阐释的文字更是在瞬间把设计的深刻意涵勾勒出来:“‘鲲’由上千万颗微曲镜组构成一只大型的飞鱼,鱼身鸟翅突破传统灯具该有的样貌,在工艺与工业间自在悠游。摆动着发光的翅膀,时而向天际翱翔,时而向下俯冲。大海关不住这属于天空的鱼,屋瓦也困不住这悠游自在的心。”
这个展台可以说浓缩了文创生态链的几个重要环节:深厚的文字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将对经典的理解转化为现代设计、精细的工业加工与制作、精美细腻的文字阐释与升华,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元素,懂得欣赏的消费主体——他们对文化诠释、创意呈现能够产生共鸣与理解,最终,体认到的是有质感的文化体验。
这是前几天参观文博会的有趣经验。一方面令人惊喜的文创新品在展馆里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也因几天来在台北街头巷尾的遇见,更深刻地体会到文创的在地日常化。这恰恰说明了文创空间的成熟,以及文创生态链的完整。
文创在越来越趋近一种生活态度,转角遇到文创,在很多时候是个大概率事件。街边的一盒牛轧糖,不只是简单的糖而已。包装的外壳是复古味道的盒装书设计,内里夹着一页薄纸,用和牛相关的成语和俗语,逗趣地写下这款牛轧糖独一无二的特质,而每一颗糖的透明糖纸上都有一句话,各具意思,让人品着糖味,多了些玩味。
深究整个流程不难发现,文创产品的起点、制作流程、推广,是社会生产体系中各个方面达成共识、共同参与和完成的:源于出品人对产品的理解与提炼,文案的表达、设计的体现,对细节的坚持,对生产商的要求;源于生产商的知识基础、接收到信息后的对等回馈、耐心磨合;源于推广者的对应配合、创意宣传;源于消费者的深层认
第 4 页 共 17 页
同和购买意趣。换言之,这是一条基于理念一致、高协同度的生态链,从起意、生产、销售到消费,其间每个环节都对文创起到配合和提升作用,从而达致令人愉悦的体验。
这样一种美好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强调文创、重视文创、扶持文创由来已久,整个社会环境展现了对文创的有利面:对文化和文字的坚持、对美感的认知、对工艺的坚守、对小众电影的开放,慢慢积淀为以诚品、紫藤庐、台大罗斯福路咖啡馆、文艺电影等为标杆的文创产品,并逐渐延伸至更多领域。细细打量这些果实,似乎清晰地还原了构建整体文创思维的逻辑:既需要大的空间自由舒展,也需要小的细枝末节的打磨习惯。一本书、一盒点心上的字体、留白、纸的选择,都有人在意,都有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来执行和完成。因此,当文创成为一种生产力,当文创造就一种习惯,文创就是质感生活的必需品了。
(节选于《联合早报》周兆呈先生文章,有删改)
(1) 下列关于“文创产品”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街头巷尾的文创产品,让人更深刻地体会到文创的在地日常化。这跟展馆里层出不穷的文创新品一同说明文创空间的成熟,及文创生态链的完整。
B . 街边遇见的文创产品牛轧糖,虽同传统的产品一样也介绍糖的特质,但是文化味十足,无论是复古味道的盒装书设计,还是内里的薄纸以及透明糖纸,都让人多了些玩味。
C . 文创产品的起点、制作流程、推广,是社会生产体系中各个方面达成共识、共同参与完成的。这是一条基于理念一致因而高协同度的生态链。
D . 以诚品、紫藤庐、文艺电影等为标杆的文创产品,都是长久的对文化和文字的坚持、对美感的认知、对工艺的坚守、对小众电影的开放的成果,它们也对更多领域产生了影响。
(2)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灯饰“鲲”设计巧妙,阐释的文字——庄子《庄子·逍遥游》中的名句,更是在瞬间把设计的深刻意涵勾勒出来,将飞鱼形状的灯饰设计映衬得浑然天成。
B . 文创生态链的几个重要环节中,懂得欣赏的消费主体是最重要的,他们对文化诠释、创意呈现能够产生共鸣与理解,最终,体认到的是有质感的文化体验。
C . 无论是展台上的灯饰“鲲”,还是街边的一盒牛轧糖,文创产品的成功离不开出品人对产品的理解与提炼,文案的表达、设计的体现,对细节的坚持,对生产商的要求。
D . 文创的成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细细研究这些文创产品,我们发现,它们清晰地还原了构建整
第 5 页 共 17 页
体文创思维的逻辑:既需要大的空间,也需要小的打磨习惯。
(3) 根据文本内容,概括地区文创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 4. (12分) (2019高三上·南通期中)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神 鞭
①一年,才刚开春,草木还没发芽子,远远已经能够看见点绿色了。南门外直通海光寺的大道两边开洼地,今儿天蓝水亮,风轻日暖,透明的空气里飘着朵朵柳絮。这时候,要是在大道上放慢腿脚蹓跶蹓跶,四下望望,那才舒服得很呢!
②“玻璃花”来到道边一家小铁铺,给营盘取一挂锁栅栏门的大链子。他来得早些,铁匠请他稍候一候。他骂一句街,便在大道上闲逛逛,逛累了,在道旁找到一个石头碾子,翘腿坐在上边。他见道上行人不少,忽然想到要显一显自己才弄到手的小洋货,便打怀里摸出一根衣兜烟卷,叼在嘴上,还模仿洋人,下巴一用劲,烟头神气地向上撅起来。跟着他又摸出一盒纯粹洋人用的“海盗牌”黄头洋火,抽出长长一根,等路人走近,故意手一甩,“嚓”地在裤腿上划着,得意洋洋点着烟,嘴唇巴巴地一口口往里嘬。就这当儿,忽然“啪”一下,烟头被打灭。他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啪!”又一下,叼在嘴上的烟卷竟给打断;紧接着,“啪”帽子被打飞了。三声过后,他才明白有人朝他开。他原地转一圈,看看,路人全吓跑了,正在惊讶不已的时候,打开洼地跑来一个瘦瘦的少年,递给他一张帖子说:“我师傅要会会您。”他帖子没看就撕了,问道:“你师傅是哪个王八蛋?”瘦小子一笑,说:“随我来!”走了几步,故意回头逗他一句,“您敢来吗?”“去就去,三爷怕嘛!神鞭都叫你三爷吓跑了!”“玻璃花”毫不含糊,气冲冲跟在后边走。他随这瘦小子从大道下到开洼地,走不多远,绕过一小片树林子,只见前面开洼地站着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阔脸直鼻,身穿宽宽绰绰的蓝布大褂,纯黑的土布裤子,紧紧打着同样颜色和布料的裹腿,头上缠着很大一块蛋青色绸料头布。他见这人好面熟,再瞧,唷,这不是傻二吗!怎么这样精神?脸上的糟疙瘩都没了,一双小眼直冒光。可是“玻璃花”立即也拿出十足的神气唬对方:“傻巴,你是不是想尝尝‘卫生丸’嘛味的?”他一撩前襟,手拍着别在腰间的小洋啪啪响,叫道:“说吧,怎么玩法?”他拿傻二最怕的东西吓唬傻二。
③谁知这傻二淡淡一笑,把双襟的褂子中间一排扣儿,从上到下挨个解开,两边一分,左右腰间,居然各插着一把六眼左轮小洋,他双手拍着左右两边的,对瞪圆眼睛的“玻璃花”说:“当下,我也玩这个了,你既然要玩这东西,我陪着,我先说个玩法──咱们一人三,你一,我一,你先打,我后打。你那两下子我知道,我这两下子你还不知道。我要是不告诉你,那就算我欺负你了!你看──”傻二指着前边,十丈远的一根树杈上,拿线绳吊着一个铜钱,在阳光下锃亮,像一颗耀眼的金星星。
④“你瞧好了!”
第 6 页 共 17 页
⑤傻二说着一扭身,双就“唰”地拿在手里,飞轮似的转了两圈,一前一后,“啪啪!”两响,头一打断那吊铜钱的线绳,不等铜钱落地,第二打中铜钱,直把铜钱顶着飞到远处的水坑里,腾地溅出水花来。
⑥“玻璃花”看得那只死眼都活了。他没见过这种本事,禁不住叫起来:“好法,神!神!”再一瞧,傻二站在那里,双已经插在腰间。这一手,就像他当年甩出神鞭抽人一样纯熟快捷,神鬼莫测。“玻璃花”指着傻二说:“你那神鞭不玩了?”
⑦傻二没答话,带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微笑,抬手把头布一圈圈慢慢绕开取下,露出来的竟是一个大光葫芦瓢,在太阳下,像刚下的鸭蛋又青又亮。“玻璃花”惊得嗓音变了调儿:“你,你把祖宗留给你的‘神鞭’剪了?”
⑧傻二开口说: “你算说错了!祖宗的东西再好,该割的时候就得割。我把‘鞭’剪了,‘神’却留着。这便是,不论怎么办也难不死我们;不论嘛新玩意儿,都能玩到家,决不输给别人。怎么样,咱俩玩一玩?”
⑨“玻璃花”这才算认了头:“三爷我服您了。咱们的过节儿,打今儿就算了结啦!”
⑩傻二一笑,把头布缠上,转身走了。“玻璃花”看着他的身影在大开洼里渐渐消失,不由得摸着自己的后脑壳,倒吸一口凉气,恍惚以为碰到神仙。
(节选自冯骥才《神鞭》,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描写了天蓝水亮、风轻日暖的初春景象,即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也奠定了文章轻松、愉悦的感情基调。
B . 小说描写傻二双技法时,运用了白描手法,一连串几个动作描写,便勾勒出傻二的不凡的身手和神妙的法。
C . 文章运用了动作、语言、心理等手法来表现“玻璃花”的性格,他崇洋媚外、欺软怕硬,但他也能勇于接受新事物,知错就改。
D . 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作者笔下傻二的“辫子功”神乎其神,这种浪漫与现实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构成了小说既荒诞又可信的风格。
(2) 简要概括“傻二”人物形象特征。 (3) 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5. (12分) (2019高二上·惠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第 7 页 共 17 页
走正门 王春迪
①老街有句俗语: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贺家发迹早,起初,海爷还是个小油贩子时,贺家就已经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半街”了。
②然而,家有数座金山,不敌一个败子。后来,贺府家道中落,只能靠典当度日。一日,海爷路过贺府门前,看到有个不肖子孙正在卖一只枯瘦的看门狗,海爷不禁喟叹,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昔日金玉满堂的贺府,如今只剩下一个金砖碧瓦做的空壳了。
③贺府后来卖给了海爷。因为地势高,地段好,海爷用它做起了油行的门面。贺府后院有个百步宽的天井,青砖铺就,四周景色幽静。还有几棵松柏,枝繁叶茂,傲然挺拔。如此花园,中间竟然立着贺家的祠堂,迁也迁不走,拆又不能拆,看着让人堵得慌。
④起初,每逢清明,贺家的子孙还三三两两地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常有人跟海爷建议,这帮不肖子孙把老祖宗的家底都给败光了,也没脸来了,干脆把那个祠堂拆了吧。
⑤海爷却说,不可。
⑥后院鸽子多,鸽子屎常落得到处都是,海爷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贺家的祠堂打扫干净。到了清明,贺家没人来,海爷还让人烧香点烛,更新一些被老鼠啃坏的牌位。
⑦转眼几十个春秋,海爷已白发苍苍。一日,日过三竿,一阵锣鼓开道,老街的百姓跟水一样涌过去,随即,又像拍在岩石上一样分在两边。海爷隐约看到,一个八人抬的轿子在人群中似水浪般起伏。鸣锣十一响!这排场,唯京官才有!海爷微微闭着眼,低着头,垂着手,腰杆子挺直地跪在地上。身后的家人,有的窃窃私语,有的自言自语,求佛保佑,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
⑧不一会儿,轿子停在了海爷府前,下来一个官人,下了轿,经过海爷时,像经过一个脚底下的石子儿,啥也没说,径直走进海爷的油行。身后,知府、知县以及各级都低着头鱼贯而入。街坊们瞧这架势,心想,生意人恩怨多,海爷得罪人了。
⑨海爷的几个儿子,嘴止不住地叨叨着怎么办,怎么办呀。海爷静静地回过头,眼神一扫,大伙不敢言语了,同时腰杆子也挺了起来。
⑩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官人从油行里走了出来,到海爷跟前将海爷扶了起来。海爷觉得此人两手温软有力,微微抬头,见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髯须飘逸,两肩圆厚,一副贵人之相。再看那官服,绣的是孔雀,顶戴蓝宝
第 8 页 共 17 页
石花翎。未等海爷说话,官人便说,本官乃贺家后人,一别数十年,如今故地重游,旧迹难辨,唯有当年祠堂,托您照料,仿如昨日。本官不胜感激,刚才失礼,颇有得罪。说着,官人要弯腰拜谢,被海爷一把托住。海爷气定神闲地微微一笑,道,举手之劳,荣幸之至。随后,两人有说有笑,一同走进了昔日的贺府。
⑪当日,老街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谈论着这件事,大伙都觉得,多亏海爷当初的仁义。倘若当初海爷一冲动把祠堂给拆了,保不准今儿个会出什么事情。
⑫一日,外面下着大雨,海爷闲来无事,把几个儿子儿媳妇叫到跟前喝茶,海爷若无其事地问他们,知道当初为啥我没拆贺家的祠堂吗?
⑬小儿媳鬼精,抢嘴说,是老爷您仁义。
⑭海爷笑笑,抿了一口茶,起身,眼睛望着窗外,好似看到了几十年前的情景。海爷说,贺家人搬走后的头几年,贺家还有不少后人来祭祖,其他人来的时候,都跟老鼠似的钻进钻出,拜祭时,有的说说笑笑,有的哭得撕心裂肺,进进出出,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
⑮唯有一年轻女人,一手拎着篮子,一手领着一个孩子,清早最先来。娘儿俩大大方方地从正门进来,进来后,先将祠堂里里外外擦洗一遍,然后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干净的蒲团,让孩子端端正正地跪拜。拜祭完,整理好衣裳,再昂首阔步地走出去。娘儿俩穿的都是粗布衣服,有的地方还带着点补丁,却十分干净。这样的穿着,从富丽堂皇的大门进出,难免会被众人指点议论,但那娘儿俩,始终抬头挺胸,遇到认识的街坊,还让孩子有礼有节地问好。
⑯海爷说,贺家有这样的娘儿俩,谁还敢拆他家的祠堂?这么些年了,也不知道那天那个官人,是不是当年那个孩子?
⑰小儿媳没弄懂,嘀咕道,不就是没走侧门走正门吗?这有啥啊? ⑱海爷听罢,长叹一声,背着手,回屋去了。 (原文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小说开头以老街上的“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这一俗语开篇,为下文写贺、海两府的遭际埋下伏笔。
B . 起初,每至清明,贺家的子孙三三两两前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这说明贺家人的祭祖观念随着家境的变化而变淡。
C . 做了京官的贺家后人返乡时,海爷的家人“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说明海爷的
第 9 页 共 17 页
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
D . 海爷的小儿媳是个鬼精且有城府的人,她先是抢先回答海爷的话,称赞海爷,后来又嘀咕,都是为了讨好海爷。
E . 小说善于通过细节刻画海爷,迎接京官时的“闭眼”“低头”“垂手”“腰杆子挺直”及下文的“微微一笑”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2) 小说第③段写贺府后院的环境有何作用?
(3) 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6. (11分) (2019高二下·唐县月考)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辛从益,字谦受,江西万载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以母老陈请终养。嘉庆十七年,起复补原官。会京畿多雨,诏发廪平粜,从益在事,厘剔弊端,实惠及民,时称之。疏请饬督抚详慎甄别以澄吏治,略曰:“外省甄别,与京员不同。京师耳目甚密,稍有徇私,难逃圣明洞鉴。外省督抚权势既尊,操纵甚易,岂知州县有当切责之处,亦有当体恤之处,偏私则是非倒置,刻核则下情不通。臣以为大吏必持廉法之大纲,略趋承之末节;务干事之勤能,责安民之实效;而又常存敬畏之心,然后能爱惜人才,澄清吏治。”十八年,滑县匪平,军中多携养难民子女,从益疏请遣送归家,如议行,并谴领兵大员。又面奏:“正教昌明,邪说自息,小民不识大义,故易为邪教煽惑。选人得官,不问风俗淳浇,只计缺分肥瘠,何以教民?欲厚风俗,宜先责成牧令。”道光初,山西学政陈官俊镌级回京,直上书房,从益疏劾曰:“上书房为教胄谕德之地,视学政为尤重,宜慎选德行敦厚、器识宏达之儒臣,使皇子有所观法,薰陶养其德性。陈官俊在学政任,器识之褊,不能远色避嫌,不宜居授读之任。”二年,迁内阁学士。宣宗温谕曰:“尔甚朴忠无所希冀亦无所揣摩有所闻见直言无隐朕无忌讳也。”命偕尚书文孚赴陕西谳狱。渭南富民柳全璧杀其佣朱锡林,贿知县徐润得免死,巡抚朱勋庇之,狱久不决。从益等鞫得其状,论如法。覆命,陈陕西马政之害,官不需马,民不得直,但指马索赇以病民,请禁革。三年,擢礼部侍郎,督江苏学政。八年,卒于学政任所。从益廉静坦白,遇非理必争,不为权要屈。著有诗文内外集、《公孙龙子注》。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 尔甚朴忠/无所希冀/亦无所揣摩/有所闻见/直言无隐/朕无忌讳也 B . 尔甚朴忠/无所希冀/亦无所揣摩/有所闻见直言/无隐朕/无忌讳也
第 10 页 共 17 页
C . 尔甚朴忠/无所希冀/亦无所揣摩/有所闻见直言/无隐/朕无忌讳也 D . 尔甚朴/忠无所希冀/亦无所揣摩/有所闻见直言无隐/朕无忌讳也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字,古人所取与本名意义相近的别名,辛从益的名和字语出《尚书》“谦受益”。 B . 督抚,督即总督,抚即巡抚,明清两代地方军政长官,总督地位一般高于巡抚。 C . 道光,清朝第八位皇帝爱新觉罗·旻宁所用的年号,文中的“宣宗”是他的庙号。 D . 学政,全称“提督学政”,俗称“学台”,是清代地方主管文化教育事务的。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辛从益为人至孝。他乾隆五十五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来又提升为御史,但为照顾年老的母亲,他暂时放弃了仕途,辞官回乡尽孝。
B . 辛从益直言敢谏。嘉庆十八年滑县被平定后,辛从益上书要求将官兵携带的难民子女遣送回家,并且强烈谴责领兵大员放纵士兵的行为。
C . 辛从益执法公正。渭南富户柳全璧杀害了其佣人朱锡林,柳家买通官府使案件久拖不决;辛从益等人很快审明,使本案得到公正处理。
D . 辛从益德才兼备。辛从益为人廉洁坦荡,不屈从权贵,深得道光帝信任;他颇有才学,除著有诗文奏章外,还为《公孙龙子》一书作注。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京畿多雨,诏发廪平粜,从益在事,厘剔弊端,实惠及民,时称之。 ②覆命,陈陕西马政之害,官不需马,民不得直,但指马索赇以病民,请禁革。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7. (7分) (2018高一上·广西期末)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第 11 页 共 17 页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①。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② , 海鸥何事更相疑③。
【注】①藜(lí):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黍(shǔ):谷物名,古时为主食。饷东菑(zī):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饷:送饭食到田头。菑: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地,此泛指农田。②野老:村野老人,此指作者自己。争席罢:指自己要隐退山林,与世无争。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③“海鸥”句:典出《列子·黄帝篇》: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这里借海鸥喻人事。何事:一作“何处”。
(1) 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
A . 首联写田家生活,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特点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
B . 前两联中,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色都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模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
C . 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写出了诗人隐逸生活的清苦孤寂,为结尾的抒情奠定了基础。
D . 尾联用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意在表明自己尚未能去心机绝俗念,仍在担心被人猜忌,在享受山林之乐的同时,却也难以免除尘世的烦恼。
E . 这首诗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田园生活的深深眷爱。
(2) 这首诗的颔联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赏析这一联的妙处。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8. (3分) (2020·浙江模拟)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第 12 页 共 17 页
(1) 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 (2) ________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3)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4)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苏轼《赤璧赋》)
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
9. (1分) (2015高二上·永昌期中)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
例句:生活是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9·佛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2018年7月,珠海、、澳门三地青年组织联合启动“新时代大湾区青年启航计划”。该计划将紧扣党政大局和青年需求,使珠港澳三地青年组织共同做好“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发展共同体”这篇大文章。
材料二:门前的山被移走之后,愚公又邀邻居一起修一条更宽更直的路。愚公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邻居。邻居们有人欣然同意;有人认为现有小路够了,修这么大的路做什么;还有人怕占了自己的地,赶紧把自己家门前的土地围起来。
读上述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触动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与你的同龄人分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 13 页 共 17 页
参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 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39分)
2-1、
2-2、
2-3、
3-1、
3-2、 3-3
、
4-1、
4-2、4-3
、
第 14 页 共 17 页
5-1、5-2
、
5-3
、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6-1、
6-2、
6-3、 6-4
、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7-1、7-2
、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8-1、
第 15 页 共 17 页
8-2、
8-3、
8-4、
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
9-1、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第 16 页 共 17 页
、
第 17 页 共 1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