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体稳定性评价中的地震效应分析
来源:微智科技网
2011年第23期 0科教前沿0 科技信息 岩土体稳定性评价中的地震效应分析 史正银 (宁夏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察院宁夏银川 75001 1) 【摘要】场地稳定性评价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1)场地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有无活动断层通过,附近有无发震断层。(2)地震基 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3)场地所在地貌部位,地形平缓程度,是否临江河湖海,或临近陡崖深谷。(4)场地及其附近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其发 展趋势如何。(5)地层产状,节理裂隙产状,地基土中有无软弱层或可液化砂土。 【关键词】岩土勘察;稳定性评价;地质构造;地层产状;地震效应;砂土液化;断层破碎带;软土地基 0引言 (4)zh, ̄O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土层中 扣除。 在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地区勘察时应考虑地震效应 2-3场地类别划分 问题。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不同烈度区有不同的考虑。场地和地 建筑的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 基的地震效应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分为四类。当有可靠的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时。应允许按插值方法 (1)相同的基底地震加速度由于覆盖层厚度和土的剪切模量不同 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的设计特征周期。 会产生不同的地面运动。 (2)强烈的地面运动会造成场地和地基的失稳或失效如地裂液化 3液化判别 震陷崩塌滑坡等 3.1进行液化判别的注意事项 (3)地表断裂造成的破坏。 (1)液化判别应先进行初步判别当初步判别认为有液化可能时再 (4)局部地形地质结构的变异引起地面异常波动造成的破坏。 作进一步判别 (2)液化判别宜用多种方法综合判定。这是因为地震液化是由多 1 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的地段划分 种内因(土的颗粒、组成密度、埋藏条件、地下水位沉积环境和地质历 在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规定.在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 史等)和外因f地震动强度频谱特征和持续时间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度的地区进行勘察时,应划分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的地段。划分 (3)河岸和斜坡地带的液化会导致滑移失稳,对工程的危害很大 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的地段的标准如下: 应予特别注意。目前尚无简易的判别方法,应根据具体条件专门研究。 1.1有利地段: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 3.2液化的初步判别 等。 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不含黄土)的液化判别和地基处理,6度 1.2不利地段: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 时.一般情况下可不进行判别和处理,但对液化沉陷敏感的乙类建筑 非岩质的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 可按7度的要求进行判别和处理.7~9度时乙类建筑可按本地区抗震 不均匀的土层(如故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 设防烈度的要求进行判别和处理。 半挖地基)等。 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不含黄土)的地基。除6度设防外,应 l_3危险地段: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 进行液化判别: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地 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 基的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饱和的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初步 2场地类别 判别为不液化或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划分建筑场地类别是岩土工程勘察在地震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 (1)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时,7、8度时可判 地区必须进行的工作。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 1)根 为不液化 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当有可靠的剪切波速 (2)粉土的粘粒(粒径小于o.005ram的颗粒)含量百分率,7度、8 和覆盖层厚度值而场地类别处于类别的分界线附近时可按插值方法 度和9度分别不小于1O、13和l6时,可判为不液化土。(用于液化判 确定场地反应谱特征周期 别的粘粒含量系采用六偏磷酸钠作分散剂测定.采用其他方法时应按 2.1剪切波速 有关规定换算。) 土层剪切波速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3)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符 (1)在场地初步勘察阶段.对大面积的同一地质单,测量土层剪切 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波速的钻孑L数量.应为控制性钻孔数量的l,3~l,5.山间河谷地区可适 3.3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 量减少,但不宜少于3个。 当初步判别认为需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时,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 (2)在场地详细勘察阶段.对单幢建筑,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 判别法判别地面下15m深度范围内的液化:当采用桩基或埋深大于 数量不宜少于2个,数据变化较大.时可适量增加;对小区中处于同一 5m的深基础时.尚应判别15~20m范围内土的液化。当饱和土标准贯 地质单元的密集高层建筑群.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可适量减 人锤击数(未经杆长修正)小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时,应 少.但每幢高层建筑下不得少于一个。 判为液化土。当有成熟经验时。尚可采用其他判别方法。 (3)对丁类建筑及层数不超过lO层且高度不超过30m的丙类建 3.4抗液化措施 筑,当无实测剪切波速时,可根据岩土名称和性状,按下表划分土的类 当液化土层较平坦且均匀时.宜按相关规范选用地基抗液化措 型,再利用当地经验在下的剪切波速范围内估计各土层的剪切波速。 施:尚可计人上部结构重力荷载对液化危害的影响,根据液化震陷量 2.2场地覆盖层厚度 的估计适当调整抗液化措施。不宜将未经处理的液化土层作为天然地 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基持力层 (1)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土层顶面的 4结束语 距离确定。 (2)当地面5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相邻上层土剪切波速2.5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建筑工程所处的工程地 倍的土层.且其下卧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rids时’可按地面至 质条件现状评价,即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工程的适宜性评价,根据现 该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状评价结果,选择建筑工程适宜的地块,确保工程安全和正常使用,降 (3)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 低工程的投入产出比。二是:建筑工程对工程地质条件(下转第82页) 72 2011年第23期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OIT论坛。 科技信息 界权属界线测绘到工作底图上。 4_3依据《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时期适用),将用地范围内及相邻的 地类根据现状测绘在工作底图上.并标注三级地类编号 4.4利用NewmapsCM成图软件将该项目用地总面积、各地类面积解 析计算并汇总:将各行政权属单位面积、各地类面积解析计算并汇总 4.5利用NewmapsCM成图软件编绘勘测定界图。编撰勘测定界技术 报告 6 GPS RTK在土地勘测定界的先进性 GPS就在测绘领域已显示出其不可替代得优越性 随着GPS理 论技术得不断成熟和GPS制造技术的不断提升.GPS在未来的测绘中 将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GPS RTK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中较传统 的测绘仪器更显示出其先进性 6.1 高效率在地形很复杂且植被很茂密的条件下依然能平均工作 3.5公里.是传统测绘仪器远不能及的。 6.2操作简单GPS RTK通过手薄操作直观、简单。 6.3精度高通过全站仪的检测.应用GPS RTK测量技术完成的测 量、放样精度完全能满足土地勘测定界的要求。 6.4覆盖范围广在地形平坦的区域能覆盖1O公里以上.在地形复 杂的区域也能覆盖5一lO公里.减少传统测绘仪器频繁转站带来的误 5质量控制和精度分析 5.1质量控制由于GPS RTK会因为天气、环境、地形等外界因素的 影响会产生误差.因此在工作中应通过正确的工作方法避免因外界因 素的影响而造成不必要的误差。首先架设基站时应尽量架设在地势较 高且平坦开阔的地方,基站附近没有较大面积的水域、没有高压线和 其它电磁波干扰.避免多路径效应和其它无线电信号的干扰:其次在 差积累和麻烦 正常工作开始前.流动站到另一个已知控制点进行检核.合格之后开 7结语 始工作:第三在工作中流动站和基站的距离最好不超过5公里.在地 形比较复杂的地方两个的最好控制在3公里:第四在植被比较茂密的 综上所述.GPS RTK测量技术完全可以满足土地勘测定界的需 地方对定位影响较大的及时清理周围的植被 通过正确的工作方法有 要,其优势在于,一方面各测量点间不需要通视,不仅快速、方便、不受 效地避免因外界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误差.确保了GPS RTK在土地 地形,而且还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基站和 勘测定界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移动站间作用距离可达到10kin以上.保证了移动站所测各点几乎具 5.2精度分析全部外业工作结束后我们采用TOPCONGTS332全站 有同等的精度.避免了全站仪测量中因不通视而频繁转站带来的误差 仪对部分界址点进行了检测,检测较差见表l: 积累。 中误差为:m=±1.82cm 当然GPS RTK测量也有其局限性。怕遮挡.怕干扰,所以在城区 采用TOPCONGTS332全站仪对部分界址边长进行了检核.检核 测量受.GPS RTK加全站仪形成互补,使测绘工作更加方便、快 情况见表2: 捷。o 中误差为:m=-sO.02m 通过检查.应用GPS RTK技术进行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精度符合 [责任编辑:王静] 国家勘测定界的规定。 (上接第38页)四个方面,并且在每一个方面都进行了十分细致的研 好地运用。正因为如此,《诗薮》有了不同于以往随意性很大的诗话,而 究和探讨 事实上是以诗歌史的体例为框架.综合以往各类诗话的功 是一部结构完成精密的史论结合体.这一点使得它在文学批评史上有 能于一身.在诗学批评创作的发展过程中,算得上是集大成之 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作 可见其史部著作的体系与文学著作的体系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都是先辨别,再区分时代。再看两者的成书时间,《史书占毕》成书 【参考文献】 于万历十七年秋,与《诗薮》最后成书时间(学界认为《诗薮》最初版本 [1]王嘉川.布衣与学术:胡应麟与中国学术研究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的刊刻一般完成于1590年,即万历十八年)很接近,两书结构极其地 [2]王明辉.胡应麟诗学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 相似更是说明了胡应麟对这种先分体再分时的著述结构是经过慎重 『3]胡应麟.少石山房笔丛钦定四库全书. 考虑的。据此,我们可知当时研究者对著作的结构安排已经由篇细化 [4]汪道昆,诗薮序,胡应麟.诗薮[M].北京:中华书局,1962. 到了章.“二级目录的应用使人们对于问题的研究更深入一步,也更有 [5]王明辉_试论诗薮体例对文学史写作的意义[J]朋山学刊,2004(6). 条理”【lJ 当然.目录层次与研究水平没有必然联系.但却标志着作者思 考问题的脉络.层次清晰的目录是现代研究著作的起码要求。当代学 作者简介:冯韵(198卜),女,安徽歙县人,教师,从事中国古代文论和文艺 者在研究《文心雕龙》时,常常将五十篇分为文体论、创作论、作家论等 学研究。 不同的部分.实际上也是为了更清楚地把握这部著作,所以《诗薮》对 ※本文为2007年度黄山学院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 二级目录运用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综上所述,胡应麟的《诗薮》是他整个学术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 目号:2o07×SKQO14)。 成部分.他的基本学术研究方法和思路在其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和很 [责任编辑:张慧] (I-t ̄第72页)的影响评价(预测),即预测建筑工程在运营过程中,对 庄经济学院学报.1995(02). 工程地质条件(环境)产生或可能产生的不良工程地质作用的形式、规 [4]吴文,徐松林.旁压仪在岩土工程深部原位测试技术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 模的恶性反应,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遏制其发生和发展,以 工程学报,1999,18(1):100—103. 确保工程地质条件(环境)的承受能力与人类经济建设活动的和谐 [5]唐贤强,谢瑛.地基工程原位测试技术.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6. 发展。 [6]熊传祥,周建安,龚晓南.软土结构性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2(03). 作者简介:史正银(1961一),宁夏吴忠人,1982年毕业于郑州地质学校找矿 【参考文献】 勘探专业,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地质方面的工作。 [1]余跃心.关于液化判别的几点思考[J]公路,2002(8):52—54. [2]顾宝和.我国特殊岩土研究【J]冰文地质工程地质,1997(02). [3]李铁锋,苏伯苓,沈洁清.海沧开发区第四系与软土场地工程地质特征田.石家 [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