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胀的原因及护理
来源:微智科技网
・182・ 医 7卷第23期Medica1 Innovation of China。Au ̄ust.201 0.Vo1.7 No.23 进创面再生和修复。(2)妇科千金片有益气养血,清热解毒, 3.3护理要点 (1)通过电话联系,掌握患者术后康复情 强壮腰膝之效 。党参、当归能促进组织再生与修复能力, 况,本组6例阴道出血均及时治疗,7例因性交致阴道排液增 提高机体免疫力,千斤拔、穿心莲等有广泛的抗菌、抗病毒作 多的患者均得到及时处理。(2)术前让患者亲人了解病情, 用 J。(3)妇炎灵胶囊能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抑制和杀灭阴 取得男方理解和配合。(3)保持外阴清清卫生,忌性生活和 道致病菌繁殖,保护创面修复。(4)双料喉风散有清热解毒 盆浴2个月。(4)忌辛辣食物、忌饮酒。(5)禁骑自行车,Ⅱ 去腐生肌消炎收敛作用。 度、Ⅲ度宫颈糜烂合并宫颈肥大者忌过多走路,或剧烈活动。 3.2疗效本组均经一次光疗,术后配合妇科千金片(清热 表4并发症中阴道排液和阴道出血情况n(%) 除湿,益气化瘀。提高机体免疫力,促使创面组织再生与修 养能力)和妇炎灵胶囊(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等辅助冶疗及 护理指导取得满意疗效。术后第一次月经后复查痊愈中 50.53%,第二次月经后复查痊愈率达97.89%。本组延期愈 合2例。均因重度糜烂合并陈旧宫颈裂伤、肥大,且未能适 当休息之故,后经阴道上双料喉风散痊愈。经2年随防复查 参考文献 并未复发。本组治疗期问无不良反应和后遗症。术后阴道 排液与宫颈糜烂面积大小和阴道排液多少、时间长短呈正相 [1]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5. 关。轻度糜烂占30.43%、中度占78.05%、重度占87.10% [2]戴庆玲.妇科千金片治疗慢性盆腔炎106例临床观察.湖南中医 (P<0.05),见表4。术后阴道出血6例,1例提前来月经;1 杂志,2001,17(1):20. 例骑自行车引起,1例搬家活动出血过多;3例性交所致。以 [3]张祖荡.妇科千金片药效研究.湖南中医杂志,】998,】4(2):57. 上病例经电灼止血,上双料喉风散或红霉素软膏纱条压迫止 (收稿日期:2010—03—25) 血治愈。 (本文编辑:尹虹娇) 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胀的原因及护理 吴君陈培能 【摘要】分析70例胸腰椎术后患者发生腹胀的原因,探讨与麻醉及手术后胃肠功能抑制、饮食、手术入路、脊 柱侧凸术后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电解质紊乱等的关系。提出了预防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正确评估腹胀及 时报告医师、观察用药效果与护理、饮食护理与电解质监测、腹部护理与早期活动、做好心理护理等。 【关键词】胸腰椎;腹胀;原因;护理 胸腰椎骨折后,腹膜后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血肿影响肠 10例,脊柱侧弯后4例,胸腰椎转移瘤术后11例,胸腰椎骨 道蠕动,加之患者卧床饮食不当而导致腹胀。腹胀是胸腰椎 折术后12例。手术入路:4O例采用胸腰椎前外侧及前侧入 骨折早期并发症,严重者可使膈肌上升导致呼吸困难,也可 路,42例采用胸腰椎后路手术。腹胀多于术后10~24 h内fH 使下腔静脉受压,影响血液同流,诱发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 现,其中有2例为术后48 h出现,临床表现为腹部胀满,叩诊 并可直接影响到创伤的治疗及恢复。如护理不当,则会给患 为鼓音,肛门未排气,即确诊为肠胀气。本组病例经对症治 者带来很大痛苦,影响康复。笔者所在科室自2004年开始 疗和护理干预后,腹胀多于24 h内缓解或消失。 对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收到了较满意 2胸腰椎术后腹胀的原因分析 的效果。 胸腰椎骨折术后发生腹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因患者 1临床资料 个体体质、健康状况、病程和其他因素不同而异,根据相关的 笔者所在医院自2004年共施行胸腰椎手术400例,男 临床经验,笔者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242例,年龄20~60岁。女158例,年龄l8~56岁。82例发 2.1饮食影响腰椎前路手术的患者,由于胃肠或腹膜受 生腹胀,占20%。其中男50例,女32例,年龄17—70岁。胸 到干扰,加上长期卧床,存月丁门末排气、胃肠功能未恢复的情 腰推结核 后30例,腰椎滑脱术后l5例,腰椎问盘突川术后 况下,过早进食是导致腹胀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饮食不 作者单位:363000福建省漳州第175医院 通讯作者:吴君 医学创新2010年8月 第7卷第23 Mede ! !! :! : ・183・ 当,如早期进食过多易产气食物如牛奶、豆奶、含糖饮料及食 补充,除遵医嘱从静脉输注外,还应注意监测血钾的变化,根 据结果调整用药和监测。 3.3腹部护理与早期活动术后患者早期活动对肠蠕动有 物等,更易发生腹胀。加上术后患者由于紧张、呻吟和用口 呼吸以及用小勺饮水,用吸水管饮水等,会有大量空气随吞 咽动作进入胃肠道,易引起腹胀。 促进作用,尤其是术后卧床时间长,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腹部 按摩。腹部按摩时,信息会通过皮肤的触觉及压力感受器传 至大脑,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使胃泌素和胰岛素 水平明显升高,使消化系统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同时腹部 2.2麻醉影响是导致术后腹胀的常见原因之一,存临床 中发现腹胀与下列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1)手术采用硬膜 外麻醉且术后保留镇痛泵48~72 h,由于物的作用, 使肠蠕动减弱,术后易 现肛门排气困难、腹胀;另一方面应 用镇痛泵后患者伤口疼痛明显减轻,甚至处丁完全无痛状 按摩对胃肠道是一种机械刺激,对促进胃肠蠕动是一种正向 作用 方法:是以肚脐为中心,四指并拢,顺时针方向按摩, 态,静卧及睡眠时间延长,床上活动相对减少,同样使肠蠕动 减弱,肛门排气困难、腹胀,笔者所在医院就有7例应用镇痛 泵的患者j{{现腹胀,临床研究也证实,腹胀与镇痛泵之间具 有相关性。(2)手术刺激的影响。由于手术刺激,再加匕麻 醉的影响,术后胃肠功能受到一定的抑制,导致术后早期出 现肠麻痹,这样既造成肠内源性运动活性的神经性抑制,也 造成肠道有效推进性蠕动消失。有文献报道,肠功能抑制时 间过久,容易发生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和黏膜屏障受损,肠 麻痹加重,肠压力加大。 2.3手术方法的影响 手术方法根据病变性质,要达到腰 椎椎骨和病变部位,根据医师的经验和习惯,选择不同的手 术途径。相对而言,腰椎前外侧及前侧入路对胃肠功能干扰 大,常引起术后腹胀和肠麻痹 。 2.4术后电解质的影响低血钾可使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减 退。本组有1例胸腰椎转移瘤术后患者因发热、呕吐、食欲 差,术后进食量极少,导致低血钾(2.37~3.12 mmo ̄L),术 后第36小时开始再现腹胀。 3护理 3.1 用药效果对胸腰椎术后腹胀的患者可采用口服薄荷 水,宝宝一贴灵贴于脐部(每次1贴,48 h换药一次),及温盐 水灌肠,本组患者中有l2例使用以上方法有不同程度的缓 解,但有2例腹胀减轻1—2 h后再度反复,经进一步检查发 现,患者腹胀系低血钾所致,只有纠正低m钾腹胀症状才能 消失,因此,用药后要密切观察效果,症状改善不明显应及时 报告医师,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 3.2饮食护理和电解质监测 出现腹胀的患者应先予禁 食,从静脉补充能量。给予相关评估判断引起腹胀的诱因和 腹胀的程度。本组患者中有l0例腹胀明显,腹部膨隆,无法 忍受,给予禁食,从静脉补充能量,予插胃管和肛管,分别进 行胃肠减压和肛管排气;腹胀减轻、肛门排气后指导患者进 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开始时应避免进食牛奶、豆 奶及含糖食物,对于前路手术的患者,胃肠功能未恢复的情 况下更应注意这一点;而脊柱后路的手术,对胃肠道干扰小, 因此应嘱患者早进食,即术后6 h开始进食,进食后胃肠道内 容物对平滑肌的牵拉、温度、化学刺激可引起内容物排空,机 械性刺激可引起小肠充血,加强小肠分泌活动,并在进食后 逐渐加强,促进患者早排气、排便 。而低钾的患者应及时 速度适中,每次15 min。按摩宜在饭后1 h,H{现腹胀后随时 按摩,每次30 min。定时做腹式呼吸,活动四肢。并指导患 者在床上行扩胸运动,同时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 可有效促进胃肠道蠕动,促进排空。每次做10~20 min,每天 3~4次。另外,嘱咐患者少说话,避免呻吟和用口呼吸以减 少吞气量。同时注意保持大便通畅。患者术后多不宜早期 下床活动,故早期活动主要以床上活动为主,这是预防腹胀 的一个重要环节 。 3.4心理护理胸腰椎术后出现腹胀,往往会影响到患者 的情绪,一些治疗及护理措施能否顺利实施,心理护理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治疗时需要进行钢管排气及胃肠减 压,但由于患者对插胃管减压有顾虑,感到恐惧,故拒绝采用 此方法。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护士的耐心解释与劝导,向其 说明插胃管的目的和必要性,并进一步介绍以往类似病例, 给予鼓励,从而消除了患者的顾虑和恐惧心理,能够主动配 合治疗。 4小结 腹胀是胸腰椎骨折的常见并发症 J,若护理不当,往往 会导致不良后果,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对患者的康复进程也 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冈此应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减轻患者痛苦,促进病情的恢复和远期的功能锻炼,从而改 善预后。 参考文献 [1]裘法祖,盂承伟.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44. [2]叶应陵.腰腿痛的诊断与治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229. [3]史振慧.术后早期进食对肛门排气的影响.中华临床医药,2003, 4(5):83. [4]曹金金.胸腰椎骨折后腹胀的预防.天津护理,2007,15(2):961. [5]何艺娇.5例经皮椎弓根螺钉外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感染的 护理.中国医学创新,2009,6(13):110—111. [6]苏科,F1龙,陈亮清,等.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中 国 学创新,2009,6(19):72—75. (收稿日期:2010—03—25) (本文编辑:尹虹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