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治理前沿理论与策略
建筑工程设计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
刘亮
武汉深江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48
摘要:建筑工程设计是工程项目建设的核心,工程的主要质量特性由设计文件确定并不可逆转。下文构建了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本文方法不仅可以科学、公正、客观地评价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的状况,准确地查找隐患和管理缺陷,为设计阶段风险决策提供依据,而且使得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管理从事后预防型转变为自主控制型,达到预测、预报、预防的目的,全面提升建筑工程设计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一、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的重要性
的引起损失、发生概率、可预测性和可控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时,工程设计制性维度,在三维建筑工程设计风险评价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项目的好坏,与建筑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的风险项目的工程质量、投资效益以及运营成本存评价研究,如图1。
在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开展工程监理时,经常会出现部分工程设计质量较差,施工图纸中错误较多的情况,比如说图纸设计的完整性和设计深度方面的问题。部分图纸无法直接应用在施工过程中,在施工之前还需要对图纸进行修改和补充,图纸设计过程中没有将各个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对比,还存在擅自提高工程造价等现象出现。
二、建筑工程设计的风险管理
2.1风险识别
工程施工中的风险识别是对整个工程将会发生的任何问题的一种意识态度,是为了图1建筑工程设计风险评价图排除风险和规避危机的确定过程。一般可以由上图可以看出,三维结构的建筑工通过专家鉴定和工程详解的方式对未知的风程设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个风险因险进行识别。专家鉴定方法就是通过相关行素都可以按照引起损失、发生概率、可预业的专家和学者运用历代工程的经验和教训测性和可控制性进行风险评价分析。首先对整个工程的全过程进行仔细研究和风险鉴请专家对风险因素从引起损失、发生概率、定,做到潜在威胁的确认识别。
可预测性和可控制性几个方面进行评分,2.2风险评估和规避
然后可以根据权重得到综合风险分数状况。风险评估是对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将为了便于观察风险的特点,分别以三个维会发生的风险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度,采用模糊网络分析法进行风险评价,和评定过程,并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对风险即采用模糊网络分析评价方法对建筑工程进行规避和排除,做到将工程施工企业的设计风险源、风险分担主体和时间维度分预算和资金损耗降到最少的程度。对于风别进行风险评价,可以得到动态的、分担险评估的阶段可以采用风险转移和风险拆主体明确的、类别性的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分两种方式来做到对风险的分析和评定。评价结果。利用三维结构的风险评价指标风险转移就是把可能出现的财产和技术损体系进行多角度的风险评价,有利于及时失转移到他并不重要的项目和个人的部分的发现风险状况、明确分担主体责任和采上,来规避风险给施工工程带来的损失;取有针对类别性的风险处理措施。
风险拆分的过程就是把各部门的利益捆绑构建建筑工程设计风险评价模型在风到一起,让整个集团和组织共同承担风险险因素和风险评价指标建立的基础上,建带来的工程问题。
立F-ANP建筑工程设计风险评价模型。考三、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的模糊网络分虑到风险评价的特性,模型的第一部析综合评价
分为控制层,包括4个评价准则:风险引3.1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的评价分析起损失、风险发生概率、风险的可预测性对风险度量角度已经从单纯的损失大和风险的可控制性。模型的第二部分为网小的一维角度发展到结合发生概率的二维络层,它由所有受控制层支配的各个建筑角度,目前已经有学者对风险的度量工程设计风险因素组成,
进行了探索。本文拟从建筑工程设计风险
3.2建筑工程设计风险评价过程
152 ·
3.2.1建立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因素集按照系统性、科学性、完备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从三维的角度确定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因素集:
风险源维度:U1=(宏观风险,自然风险,…,其他风险);
时间维度:U2=(方案设计阶段风险,初步设计阶段风险,施工图设计阶段风险,设计后期服务阶段风险);
责任主体维度:U3=(业主方风险,设计方风险,…,客观环境风险)。
3.2.2进行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的综合评价
按照模糊网络分析法的基本步骤,确定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因素模糊关系判断矩阵及风险因素权重,准备进行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的综合评价。邀请专家根据各个风险因素的表现状况,对风险不同维度特性(引起损失、发生概率、可预测性和可控制性)给予评判;针对不同的风险维度特性,用各个风险评价指标的评分值与对应的权重之积累计相加就得到了相应维度的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的评价。假设各维度特性是平行关系,可以采用算数平均值法计算出度特性的综合风险水平。
四、结语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建筑工程设计在风险管理方面还很落后,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与国外同行存在较大的差距。在理论上,欧美等发达国家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已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和比较完善的程序方法,在实践上,他们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和理论将对我国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建筑设计领域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1]罗桦.浅析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的控制与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01):46-47.
[2]钟定.建筑工程设计风险分析及管理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4:107-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