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智科技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有效课堂教学深层解读

有效课堂教学深层解读

来源:微智科技网


有效课堂教学深层解读

近年来,有效教学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众多学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有效教学进行了阐述,颇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味道。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一下梳理、整合,集其大成,以飨各类老师的教学实践。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究其本质,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二、有效课堂教学的12条基本原理

1.当学生清楚地了解了所学内容的框架脉络,且组织、结构完善,则学习进程必定加快,印象更加深刻。

2.预知是学好的先决条件。教师应预先了解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与现有程度,在教学中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3.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熟悉并关注学生的要求和所想。有了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必佳。在教师一方,应表现出充分的热情。

4.学生通过参与设定目标和策划学习活动,可激发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学会尽量多地吸收学生的意见,重述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发言或演示。

5.成功(成就感)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教材难度分层次掌握,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获,时刻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不至于因为学不会而丧失信心。对学生的进步,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6.当学生承担的任务具有系列的挑战性,即成功看来不是唾手而得时,可激发学习动机。学习任务尽可能安排成台阶型,让学生分步去征服。目标设置不要太低,如果可一缴而成,毫无挑战性,则学生兴致索然。

7.当学生熟知自己的学习进程,则其行为表现将比应知而未知者为优。及时给学生反馈,让其对自己有正确评价。这样学生可从容做出自己学习的安排,不致掉队。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辅导或补课。

8.学生行为得到表彰(奖励),意味着更值得去学习。这是教育心理学中正强化理论在实践中的基本运用。被表彰意味着被肯定,那么所学的东西就有价值,就值得记牢和应用。

9.行为的奖励(表彰)尽可能及时,效果才最好,而且让学生明白无误。及时表彰意味着及时强化,这样才能在好行为与好结果之间建立明确的神经联系,才能让学生感受深刻。奖励和表彰应做得准确、恰到好处。

10.指导下的学习比自发学习更有效。有效教学以学生学了多少为衡量标准,但并不意味着老师可以放弃教的责任,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应明白学生是否学会所教的,是否达到目标期望值;教师应熟练地应用教学手段和方法;有效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及时评估学习的效果。提倡现场教学,以目标为导向。

11.应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内容,而非处于“被教”地位,学习才达高效。教学中多提出问题可促进学生学习探究行为。

12.学生在实践中学得好。实践往往被认为是提高能力的有效手段,其实远远不止于此。实践对知识的领悟、对知识的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都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过程中特别强调“做中学”是有效课堂教学实现的一种策略。

三、有效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行为 1.清晰授课

(1)要点明确;(2)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3)口步清楚不含糊,没有分散学生注意的不良习惯。

2.多样化教学

这一关键行为是指在课堂上能够多样、灵活地呈现课时教学内容。一般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1)多样化的提问,“提问”是最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能够区分出问题的类型,包括事实问题或过程问题、聚集性问题或发散性问题;(2)表现在对学习材料、设备、展示方式以及教室空间等的运用方面。

3.任务导向

任务导向是指把多少课堂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习内容。教师用于教授特定课题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

4. 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它是指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百分比,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真的在学习,忙于教学材料并从教师提供的活动中受益。有时尽管教师可能在任务导向下教学,也可能为学生提供了翔实的内容,但学生注意力分散,可能并没有真正投入学习,这意味着他们并没有积极地思考、操作或使用教师提供的素材。

5.确保学生成功率

(1)高成功率:学生理解任务,只是偶尔因粗心而犯错误;(2)中等成功率:学生部分理解任务,会犯一些实质性的错误;(3)低成功率:学生基本上不理解任务。

以上所述是促成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师的五个关键行为,也是效能型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行为,只有具备了这五种关键行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才可能是有效的教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